第144章 給我12個小時,所有手續給你辦妥!
第二天,紀弘恢復了往常的生活習慣,早起一個小時,在小區里活動,興致來了還跟王炸對了對拳腳。
搞得王炸很鬱悶,他完全想不明白,一個天天坐辦公室的人,怎麼能跟他完全不缺席鍛鍊的特種士兵相比了呢?
特別是利用紀弘的訓練方式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他還覺得自己變強了呢。但紀弘的進步好像更大。
確實,畢竟紀弘之前除了體質訓練有點門道,其他的都是一個人瞎練,如今有了王炸這個老師,當然是突飛猛進了。
紀弘坐在車上,笑而不語。
這也是他納悶的另一個點:如果訓練能夠提升自己的體質,訓練方法得當可以加快這個進程的話,那直接+0.1的體質是什麼原理?
這如果能搞清楚,那豈不是大發了……
「嗡嗡嗡~嗡嗡嗡~」紀弘正想沒事兒呢,電話響了。
「劉院士,怎麼了?不順利?」劉向東回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回去的時候說的是溝通光刻機共同研發問題的。
「確實遇到了點事情。」劉向東用他慣常就有點慢的語速:「滬微原則上同意共同研發,但擔心成果歸屬和利益分配的問題。」
紀弘眯了眯眼,原則上同意,那就是不同意。
還擔心成果歸屬和利益分配問題,這東西不應該是談的嗎?這麼長時間也沒動靜。
「是需要談談還是怎麼樣?」紀弘不覺得是這樣,因為稍稍了解卷耳智能科技的人都知道,紀弘壓根不在乎什麼利益分配,只要不是特別過分。
尤其是光刻機這一塊兒,如果只僅僅是系統改造就能解決問題,後續的產值才是大頭,光刻機這裡,利益什麼的,其實一般。
別說滬微了,頂尖巨頭阿斯麥又如何?
營收其實不比台積電多多少,利潤更是只有台積電的四分之一。
甚至,有人斷言,全世界的半導體市場都養活不了兩家頂尖的光刻機企業。
這東西先進歸先進,其下游晶片產業的產值大,下下游的網際網路產業產值更大,但這是一個倒金字塔型,其本身的產值和利潤完全比不了下游。
滬微不可能沒有了解過卷耳科技,也不可能不知道紀弘的行事風格。
聽著紀弘的這個問題,劉向東也是有些無奈,滬微那邊不知道怎麼想的,光說擔心,也沒說要約紀弘談談。
他又沒辦法替紀弘做主,打電話過來的目的就是想讓卷耳智能科技主動聯繫一下,自己也可以牽個線。
「明白了。」劉向東這邊一沉默,紀弘就明白啥意思了,原則上同意是說的好聽的,因為領導發話了。
連談都不談,或者是有意無意拖著,一定是內部有什麼問題,主使者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阻礙光刻機的進展。
說不定這麼多年,28nm不能量產,裡邊不止是技術問題呢,有人故意使絆子的可能性太大了。
不過紀弘沒有心思操心他們內部的破事兒,更不願意去摻和——技術問題無論多難,總有辦法解決,時間或長或短罷了。
但內部真要有人搗亂,而且不是對著幹,而是偷偷摸摸搗亂的那種,那就難以解決了,防不勝防。
紀弘懶得摻和這些事兒,跟劉向東院士寒暄了幾句,也沒說要談談什麼的,就結束了通話。
來到公司,紀弘當即喊來陳繼業:「你找優客寰球的程林峰程總一起,聯繫鼎佳半導體,直接把這家公司收了,不惜溢價。」
紀弘想自己幹了。
之所以找定價半導體,紀弘是有深思熟慮的:
這家公司看起來只是買賣二手光刻機的,但紀弘知道,他們有幾十個相關的團隊分別對對尼康、阿斯麥各個型號的光刻機進行著研究。
甚至還非常精通,不僅買賣,還可以升級改造。
他們的很多員工都有在尼康和阿斯麥或者晶圓工廠工作的經歷,屬於那種十分有經驗的工程師。
對宏圖微電子產線的改造過程,就完全體現了他們的實力和水平。
能做到十倍解析度極限光刻,一方面是AI越訓練越強大,另一方面,跟他們的改造能力也脫不開關係。
理論計算是一回事兒,兩位院士的設計也很精巧,但是能夠將理論計算的結果和設計的方案真正發揮出來的實施團隊,那也同樣絕對是一等一的。
紀弘一早就看出來,這個團隊的這些技術人員,搞什麼改造維修,絕對是被埋沒了的。
他一開始沒有自己造光刻機的想法,所以就沒有動挖角的心思。
但是滬微不配合,甚至連談都不想談,那就只能自己幹了,以鼎佳半導體為基礎組建這個團隊絕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
「嗯,我記下了。」陳繼業回道:「紀總還有其他安排嗎?」
「沒有了,你近期以這項工作為主,要儘快。」
紀弘最後交代道。他這麼說,倒不是因為光刻機的事兒很急——就算是再順利,這光刻機也趕不上這一波競爭了。
這一波的主戰場還是層疊GPU的設計以及原生智能CPU架構和指令集,生產的話,肯定是以現有產線為主。
包括華為出讓的一條頂級產線,以及中芯國際中端的現有產線。
而且,這些產線還要進行適應性的改造。
改造需要成本,自然也需要推動力,紀弘也知道,哪怕有著上層的支持,實施起來也不容易。
就像滬微這樣,卷耳去談,估計最終也能談,但你談談我談談,再有人中間搞點兒鬼,要搞到哪天去啊!
而且,晶圓廠要想找理由,那理由可多了去了——改造停產的損失都非常大,現成的理由。
這不是開個峰會,簽個協議就能解決的。
需要有切實推動他們改造的推動力——能掙更多的錢就是最大的推動力!
原生智能CPU和層疊ALU的顯卡,全國市場的訂單夠不夠有吸引力?
一念至此,紀弘也不忙慌著聯繫什麼晶圓廠了,利用華為出讓的這一條產線,先做出一批層疊ALU顯卡的樣品再說!
……
「嗡嗡嗡……嗡嗡嗡……」紀弘這邊剛送走陳繼業,電話又響了,一看好傢夥,另一位院士——光電所的王華新院士。
紀弘心裡也是一個咯噔,不會又出問題了吧?
「王院士,什麼情況?」紀弘開口。
「我這邊已經搞定了,」王華新院士說道:
「把信息科技大學實驗室兩台和我們基地的這兩台拆了送給你們,所有工作我這邊都已經做到位了,隨時可以行動。
「四台光刻機,建一條小產線應該夠用,如果還有需要,你隨時說,我們這邊再去溝通。」
紀弘愣了好一會兒,才答了一聲「好。」
他以為又出問題了呢,結果是搞定了。看看這邊,再對比對比那邊,紀弘只得搖頭。
「我把產線常規布局設計以及廠房地基版圖發你,」王華新院士說道:「要不這樣吧,你提供場地,施工我們這邊負責。」
「不用不用不用!」紀弘笑道:「你們是科研機構,本身花的應該是經費,送機器就算了,建廠房再讓伱們搞就過分了。」
王華新院士把版圖發了過來,紀弘看了一眼,他原本仗著自己曾經是這個專業的還以為能看懂呢,也不知道是大學學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還是這東西就比一般的廠房複雜,他楞是沒有看懂。
晶圓工廠的建設,跟一般的廠房還真不一樣。一般的廠房的話,根據機器載荷稍微一計算,出個圖也就可以建了。
但晶圓工廠這東西,這個複雜的簡直就跟晶片光刻時候的層圖差不多了。
根據不同的設備大小、重量、工作方式以及廠房布局,地基都有不同的參數。甚至,還得考慮周圍是否有高速、高架等各類外部環境,然後做針對性的特殊處理。
稍微不慎,這東西都可能影響晶圓產線的良品率。
想想都知道,晶圓工廠是多精密的一個東西了——外邊大馬路上過一輛貨車都可能影響生產。
紀弘稍微翻了一番,便沒有再看——反正他沒有再改回老本行去做土木的想法。
「不過,產線放在哪裡呢?」紀弘思索著:「最好是離宏圖微電子近一些,以後可能還會有其他性質的實驗產線,甚至光刻機製造工廠也可以放到那邊。」
這麼想著,紀弘立即聯繫了徐君,他知道這不是打擾,這麼好的事兒,徐君只會高興。
「宏圖微電子周圍,我們摸排過了,實驗產線的話現在就有地方,後續,我們會把宏圖微電子附近的地塊都你們挪空。」
聽紀弘說完規劃之後,徐君比任何人都興奮,而且他前幾天才讓秘書去做的摸排,這就用上了,這不是顯得自己很用心?
他接著說道:「我讓那邊辦事處的人去找你們,你找個人配合他們提供材料。給我12個小時,所有手續給你辦妥!」
「那就麻煩徐領導了!」紀弘知道河州對卷耳的事情非常上心,但是卻沒想到上心到這種程度,自己沒都沒考慮的事情,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了。
如果是這樣的營商環境,怎麼可能留不住企業呢?
現在看,河州的進步還真是不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