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華娛:從普通人到快樂的導演> 第108章 劇本《大空頭》不是我寫的

第108章 劇本《大空頭》不是我寫的

2024-08-12 20:35:45 作者: 聞香識萬花
  第108章 劇本《大空頭》不是我寫的

  石磊沉默了幾分鐘,回復道:「我需要時間考慮考慮……」

  在好萊塢系列片是非常值錢的,更別說是票房過億的系列片了,票房過億,影片在碟片市場的銷量就不會差。

  所以他想等,等幾部系列片的票房出來,提升一波市值,再賣股份。

  邁克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類似的入股投資,考慮幾個月很正常,久的甚至會拉扯幾年。

  「石,你最好今年就給出具體答覆。」

  「怎麼?有人要對付水蜜桃影視?」石磊露出探究的眼神,詢問道。

  「事先聲明,不是華納想對付水蜜桃,甚至不是好萊塢要對付水蜜桃,有議員對水蜜桃影視有意見。」邁克怕石磊誤會,先將華納摘了出來,然後接著解釋道:「國會上有部分人敵視你們,他們無法容忍你們在北美賺錢。」

  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伱還將錢轉去了大陸,增加了大陸的外匯儲備,華爾街部分人見不得大陸的外匯儲備增加。」

  石磊眼睛微眯,有議員敵視他很正常,整個北美的領導層有不少人如此,而華爾街敵視他,倒是有些莫名其妙,水蜜桃影視不是上市公司,他也不怎麼玩股票,華爾街仇視他不是因為他的公司,而是因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這讓石磊有些無語,華爾街這是仇視一切能賺錢的華夏公司啊!

  這簡直是無妄之災!!

  「邁克,我給你一個承諾,今年必定給華納一個滿意的答覆。」

  「好。」邁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華納入股水蜜桃影視,只要入股成功,入駐水蜜桃影視的職員必定有他一個,他撈錢的機會更多了!

  石磊回以微笑,兩人閒聊一會,石磊就送邁克離開。

  邁克剛剛離開,哥倫比亞的漢斯就進入了他的辦公室,漢斯早已等候多時了。

  漢斯的目的跟邁克差不多,都是談入股的事情,甚至哥倫比亞的胃口更大,想入股大陸內的桃林影視。

  相比華納,哥倫比亞背後的索尼對大陸非常有興趣。

  水蜜桃影視的股份,石磊給了跟華納一樣的承諾,至於桃林影視,他當然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桃林影視他不打算上市,雖然通過一些手段他能掌權桃林影視,但只要上市,搞不好公司就變成國外資本家的了。

  比如某寶和企鵝,說是國內的,其實股權大部分是國外的,兩家公司就是給外國人賺錢。

  除了占個國內公司的名頭,大部分利潤都流出去了。

  如果他是土生土長的人,或許需要上市募資,但他是一個穿越者,都知道那部電視劇電影能大火了,公司利潤只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漢斯看到石磊態度堅決,也不再提桃林影視的入股。

  兩人閒聊一會之後,漢斯就告辭離開。

  而石磊拒絕了絕大部分的預約,直接坐上飛機回國。

  剛剛回國,石磊就前往中影,他的懷中還有一個劇本。

  中影,韓三品辦公室,石磊關上門,這才神秘兮兮的拿出一個劇本。


  「我跟你誰跟誰啊!拿個劇本還這麼鬼鬼祟祟,不符合你大導演的身份。」韓三品一邊接過劇本,一邊打趣。

  「韓董,這個劇本你看看就行,出了這個門,我不會承認劇本是我寫的,我這是為國家做貢獻,你可別害我!」石磊神色非常凝重。

  「嗯?」韓三品看石磊這麼凝重,也收起了調笑的心思,認真說道:「我先看看劇本。」

  「《大空頭》?好奇怪的名字……」

  韓三品翻開第二頁,繼續觀看,只是第一頁,就讓他神情一變,隨後表情比石磊還嚴肅,還緊張,翻劇本的手都變快了幾分,看完整個劇本後,整個人都處于震驚的狀態。

  電影《大空頭》講的是08年的次貸危機。

  這個次貸危機關係到國家的經濟戰略。

  在國際上銀行、金融公司有一套槓桿操作方式(參考某借)。

  【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槓桿(Leverage)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

  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

  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CDS合同(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互換)由於槓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

  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

  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槓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

  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淨賺40億。

  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

  如果做100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

  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單子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

  B想,我的5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相當於C收到500億保險金(成本200億已經支付給B公司),承擔保險責任)。

  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賺取3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


  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500億減去220億,還有2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相當於D收到280億保險金,承擔保險責任)。

  一轉手,C賺了20億。

  這樣一來,CDS被劃分成一塊塊的CDS,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甚至可以交易和買賣。

  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覆的炒,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炒到了62萬億美元。

  盈利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從根本上說,賺的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投資。

  但CDS層級再深,總會停下,最後接手CDS的投資人要收回投資,只能等貸款人償還貸款。】

  這麼一套操作下來,如果貸款違約率10年保持1%左右,問題不會出現,所有投資人都能收回自己的投資。

  但關鍵就是這1%無法保持!

  投資一看,喲呵,這個賺錢啊!而且盈利還快。

  CDS產生的關鍵是貸款,所以要有人貸款啊!

  作為最初一級的銀行有了小心思。

  為了賺錢,銀行會鋌而走險,給一些償還能力不夠的人貸款(次級抵押貸款),反正風險會轉移到B哪裡,銀行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銀行放寬了貸款的限制條件,這是造成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

  而次貸危機跟房地產危機緊密相關。

  【

  次貸即「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在北美,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在這裡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買房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北美次貸危機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與傳統意義上的標準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北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銀行為了賺錢,根本不管你擁有幾套房,有多少個貸款,反正風險在B哪裡)。

  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用房地產的升值抵消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北美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北美利率水平較低,北美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北美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

  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惡性循環,最終引發了次貸危機。

  北美發生次貸危機的原因有很多。

  對於北美金融危機的發生,一般看法都認為,這場危機主要是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華爾街投機者鑽制度的空子,弄虛作假,欺騙大眾。

  這場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北美近三十年來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原因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

  北美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經濟滯脹危機,內容主要包括:減少政府對金融、勞動力等市場的干預,打擊工會,推行促進消費、以高消費帶動高增長的經濟政策等。

  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

  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

  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同時社會分配關係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北美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北美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

  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北美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

  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北美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北美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更糟糕的是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

  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北美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

  例如,1982年,北美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予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範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

  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另外,北北美會還先後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等眾多立法,徹底廢除了1933年《北美銀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基本原則,將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的之間的壁壘消除,從而為金融市場的所謂金融創新、金融投機等打開方便之門。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北美華爾街的投機氣氛日益濃厚。

  特別是自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瀰漫全社會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民眾的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

  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引起北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北美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對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華夏也造成嚴重影響。

  有學者指出,「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北美,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北美破產,不僅不能拋棄北北美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北美債務,以確保北美不破產」。

  北美破產了,其他國家的債務就收不回來了。

  這是另類的公司破產保護,只是保護對象是國家,而且為了拿回自己國家的收益,不能讓北美這個國家倒下。

  】

  簡單來說次貸危機這個坑,需要全世界來填,其中包括華夏。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