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晉末的卯金刀> 第352章 陶侃揚名

第352章 陶侃揚名

2024-08-12 21:21:49 作者: 倚夜聽雨
  第352章 陶侃揚名

  劉泰安安穩穩的等待著自己手上數件工程的完成,等待對蜀地完成致命一擊。🎉ൠ ❻➈sH𝕦𝐗.ᑕᵒ𝓂 🐤👤

  而司馬紹從成漢李雄使者那裡知道劉泰這幾年拿下中原後雖並沒再對晉廷進攻,但卻先後收復洛陽長安,滅趙國,降張茂,甚至還打退了成漢。

  如今切實獲得曾經魏晉的土地與勢力,而如今晉廷卻只能蝸居在東吳鼠輩的江南之地。

  這種感覺,讓司馬紹無可奈何,卻又有無與倫比的危機感,作為整個晉朝上下唯一正常且性情偏向堅毅的皇帝,司馬紹也開始想辦法。

  在歷史上,司馬紹是果斷拉攏游郗鑒,祖約,蘇峻等流民帥為外援。

  因為這群人原本土地被北方異族占領,他們想打回北方的心思最炙熱,而且不想要造反的他們,也需要朝廷在名義上的認可,所以司馬紹能非常容易把這股力量引為己用。

  事實上就算在大慫時,趙九非常容易拿捏北方流民為代表的的岳飛就是這原因。

  因為這些北方流民想回家,想儘可能團結所有人,必須要朝廷的號召與認可。

  但當他們太過相信朝廷的時候,那差不多也就到了他們要被賣掉的時候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南宋後流民勢力不被朝廷信任,多少也受到這段歷史影響。

  因為以流民為根基的劉寄奴,便靠著流民帥為代表的北府軍篡位了晉廷,建立了劉宋。

  而對大慫來說,因為自己得國不正,所以怎麼統一天下的事他們不會太過研究。

  但歷史上各種篡位的典籍那一定是要仔細琢磨,免得自己的位置被人篡位了。

  所以趙九果斷以史為鑑,初期需要岳飛能打,所以重用岳飛,但岳飛太能打了,所以他只能讓岳飛去死了,不然,難道還讓岳飛做第二個劉寄奴,還是趙匡胤!

  辛棄疾也一樣,他被打壓才是正常的,畢竟趙宋上下誰看他,都覺得他想做劉寄奴第二。

  只不過司馬紹想要額外力量時,才發現流民帥這種好用好騙的打手居然沒了!

  沒辦法,因劉泰看問題的角度跟這時代其他人有一點點的不同。

  所以先後收服祖約與李矩,然後果斷進攻苟純,直接把晉廷最具有北伐意志的流民先給打滅了,這才放心西進。

  否則從劉泰角度來說,如果西進過程中,南邊出現要北伐的傢伙,其實也挺頭疼的。

  畢竟對方未必打得過自己安排的王桑與卞壺,但是看著噁心啊!

  而打掉了流民軍這個團體後,晉廷失去了最想北伐的傢伙,自己也不需要擔心晉廷真的冒出哪個團體支持晉廷北伐,你看,這不就讓自己與晉廷間友好合作了好些年。

  畢竟現在晉廷剩下來的團體中,衣冠南渡的世家,雖然占領朝廷中樞,哪怕真有心懷天下想要北伐的人,但沒有一支真正屬於這一派且想北伐的力量,那也沒意義。

  再看看以江南士族與本地豪強,劉泰不否認裡面肯定是有人才,但他們的部曲制制度決定了他們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畢竟為公家幹活,憑什麼要自己私人出力!

  所以想任用他們,就不像是流民那般的好打發,只要一個朝廷名頭,流民軍基本上都願意出死力。

  因為流民軍是真正想要打回北方,想要重新回到自己家園去。

  但換成江南強豪的話,他們的家就在本地,他們麾下的士卒也都是本地人。

  他們就很難有流民軍那樣的覺悟,或者說,流民軍級別的畫餅是不可能圈住江南強豪的。

  需要切切實實的利益拿出來,江南強豪們才願意為司馬紹提供有限的服務。

  所以,司馬紹挑選良久,最後還是選擇陶侃作為依仗,選擇任免他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督揚交廣三州的軍事。

  主要目的,還是讓他調度士卒,以做好剿滅的王敦的準備。

  只能說,司馬紹也不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到底是對是錯。

  如果重用流民兵的話,那自己根本不需要付出如此的代價,但現在不依仗陶侃,自己又能依靠誰。

  只能寄託希望陶侃不要像是董卓,曹操,祖輩一樣的野心勃勃,不然自己怕驅狼吞虎了!

  畢竟陶侃到底是江南本地的豪族,這就讓陶侃如果做大,想要制衡他會相對更加困難。


  當然,在武力上司馬紹準備好陶侃,在政治上,司馬紹則開始交好王導,並儘可能去修復自己老爹差點滅了王導全族間的感情。

  最重要得是,引導王導與王敦間的政治理念出現碰撞,給王導一個自己是皇帝,您就是相父,您完全能實現政治抱負的暗示。

  但王敦做了皇帝,您雖然貴為琅琊王氏,但又哪裡如今日丞相般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畢竟說到底,你雖然跟王敦一內一外控制朝廷,但到底雙方平等的,甚至你還多少能制衡王敦,但要是王敦成了皇帝,伱的最好待遇怕就是要去做宗室宗正了!

  王導是聰明人,甚至比司馬紹都要看清楚的多,自己應該選誰。

  就好像是,為什麼歷史上武則天要稱帝一樣。

  因為她原本就是李治在身體不好時的白手套,但真幹著皇帝的活,論起職位甚至能算得上常務副皇帝,其二聖臨朝的地位,怕也就只有朱標干太子時能媲美,是切實抓著權利的。

  但等到李治駕崩,兒子李顯繼位,武則天馬上便從常務副皇帝,成為連垂簾聽政在名義上都有些不合法的皇太后。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對任何一個政治生物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

  若說武則天處心積慮做皇帝,那自然是不現實,但若說連武則天也難以忍受失去了權利之後的虛空與不安,怕才是她下定決心要稱帝來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

  而眼下的王導便是如此,對比起王敦所能給王導的價碼,實際上維持現在局面對王導來說才是願意見到的。

  在這樣的局面下,王導在這時代最頂尖的政治協調能力才真正得以發揮出來。

  這就讓王導想要盡全力的維持當前的局面,對於王敦想要造反什麼的想法,反正他明面上是絕對劃清界限的。

  只不過,這樣的局面是王導想要見到的,卻不是王敦想要見到的。

  說到底,王導想得是千年世家,而王導想到得是這皇位司馬家坐得,難道我王敦坐不得!

  只能說,因為司馬氏篡位奪權這活幹得太粗糙了,讓所有人的心中都不自覺的騰升起一股,連司馬家這樣的人都能做皇帝,自己的品德再差勁,也總比司馬家要強幾分吧。

  所以他們在奪取皇位這一件事情上,不論是什麼人,至少在私德上覺得自己肯定夠了!

  只不過,有時候機會就這麼一次,失去了就很可能再也沒有了。

  司馬紹進行相應的安排後,開始藉助王導來拉攏江東士族與豪強,以確保王敦作亂時,至少北方士族與江南強豪不會支持王敦,處於兩不相幫的地步。

  接下來,便是等待機會了。

  司馬紹雖並沒學過什麼路徑依賴的道理,但司馬紹作為晉朝少有的明君,還是非常明白,王敦靠著造反奪取了現在所又擁有的一切,那王敦必然還是會造反的!

  而事實上,王敦也是這麼想的,畢竟自己第一次造反的時候,問題大大小小可以說出了無數問題,但自己還是造反成功了。

  那麼第二次造反,自己經驗更豐富,權勢更滔天,資源更豐富,已經更成熟的自己,又怎麼可能會造反失敗呢!

  所以,對司馬紹這樣的小動作,王敦自然是看在了眼裡。

  只不過這一段時間王敦生病了,感受到了自己權利的流失,直接任命王應為武衛將軍做自己副職,任命王含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為自己突然死去而做好相應的準備。

  而王敦生病的消息傳來,司馬紹下定決心,首先便詢問應詹的意見。

  應詹算是司馬紹真正的心腹,也是司馬紹手上的最後底牌。

  畢竟司馬紹敢任用陶侃,應詹便是司馬紹的制衡底氣之一,至少當初打杜弢的時候,應詹便是跟陶侃算是有過合作。

  所以,在應詹認可了司馬紹在這時動手後,司馬紹相繼任免司徒王導為大都督,諸葛恢,陶侃與應詹要職,做好了與王敦決一雌雄的準備。

  這次歷史,沒了任用流民軍作為絕殺的勝負手,快速結束了這次王敦的叛亂。

  所以司馬紹所能夠依靠的,以及自己所能掌握的力量也就只有這眼下勢力。

  首先便是司馬紹打理拉攏的王導,王導便帶領琅琊王氏的弟子,給王敦發喪,做出王敦已經因病而死的樣子。

  畢竟王導這個琅琊王氏的頭面人物出面,沒有人認為這是假的。


  這就讓司馬紹的手下士氣大增,全部認為自己只需要去撿便宜就好。

  這就好像是黃四爺的替身當做黃四爺死後,所有人都敢去攻打黃四爺的碉堡一個道理。

  而王導的面子比黃四爺的替身更讓所有人相信,畢竟琅琊王氏怎麼可能會放棄王敦?!

  對於此,王敦自然是大怒,只不過他真的生了重病,那是真的統不了兵。

  於是任命王含為統帥,錢鳳鄧岳及周撫等領兵攻向建康,並以誅殺奸臣諸葛恢與陶侃。

  而接下來,便到了陶侃的表演時間,讓所有人都知道陶侃的軍事能力。

  王含水路並進,率領五萬士卒進軍江寧,逼近建康。

  陶侃親自率領士卒作為誘餌,偽裝戰敗,將其引誘到了秦淮河,將王含軍隊軍陣拉扯散。

  預先埋伏好的士卒乘坐輕舟從水上殺出,直接斷首截尾,把王含已經拉扯成數段的軍隊截斷。

  然後陶侃果斷帶領軍隊反撲,王含的軍隊大敗,斬殺將領何康。

  緊接著陶侃有意的放王含逃跑,自己的大軍在身後不緊不慢的追逐,但每到一地,便告知當地王敦已死,王含大敗,如今還不撥亂反正,難道還要給王敦陪葬不成!

  當地世家不清楚情況,王敦病重的消息他們還是清楚的,王含戰敗也是切切實實的。

  所以這時候,就算沒直接跳反,但也果斷解決掉了陶侃的後勤問題,甚至有些大膽的直接派遣自己家族的年輕人與部曲加入陶侃的軍隊,一起討伐王敦,多少算是分一點資歷。

  所以,陶侃一開始的士卒也不過只是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精銳,也就才過了萬餘人。

  但等到自己率領大軍追著王含大軍打時,不知不覺便是到了五萬人有餘。

  王敦聽到這消息,直接就病死了。

  王應接手了王敦剩下來的兵力,選擇秘不發喪,但這種事情,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又怎麼可能隱瞞得住,沒有王敦穩定人心,王應面對陶侃直接被打穿了。

  但陶侃絲毫沒有休息,因為沈充錢鳳等人開始應和王敦開始叛亂。

  陶侃安排自己人清理局勢,緊接自己著率領本部精銳抽身,向著沈充撲去。

  沈充及後帶領一萬多兵原本的計劃是與王含軍會合的,但陶侃進軍速度實在太快了。

  畢竟在沈充原來看來,王應對上陶侃,守城怎麼也要守上幾個月,這時間足夠自己直撲建康了,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前腳跟宣布叛亂,後腳跟王應就被陶侃平叛了。

  那麼沈充自然坐蠟了,原本還在思索著自己先跟王含殘軍匯合。

  但陶侃卻明白,越是這時候自己就越是要快速把這些說殘兵摧枯拉朽的摧毀,以快打快才能發揮出自己精兵悍將的優勢。

  所以沈充完全沒有想到,陶侃直接捨棄掉在王敦的老巢裡面劫掠,而是帶兵殺向自己。

  三戰三敗,沈充錢鳳以及王含全被陶侃斬殺,鄧岳和周撫率領殘軍向王桑處逃跑!

  可以說陶侃,就這麼從頭到尾的殺了一圈,王敦那看起來十多萬的軍隊,面對陶侃這般不堪一擊。

  不但麾下士卒打出了士氣,自己麾下的軍隊還越來越多,看得司馬紹等人卻是有幾分的目瞪口呆,陶侃的表現簡直讓他們感覺到匪夷所思,戰爭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嗎?!

  因為陶侃的決策,明明每一步只要走錯,陶侃就會萬劫不復,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

  但此刻陶侃到底是打贏了,那回過頭來再看,就是每一步都舉重若輕了。

  而這,就是進入正史七十二將的硬實力。

  當然,相對於七十二將中的其他人,陶侃最擅長的便是練兵,尤其練自己家私兵。

  這就讓陶侃麾下精銳,雖然平時不顯山露水,但真戰鬥起來卻冠絕整個晉廷。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