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劇本:群雄割據
嚴格意義上,這是孫堅與袁紹第一次見面。
孫文台的履歷十分奇特,縣吏起步,歷任鹽瀆,盱眙和下邳三個縣的縣丞,此後跟隨朱儁、張溫南征北戰,可謂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只有受封烏程侯那次敘功領賞才回到雒陽。
雖然已經做到了寒門出身的極限,但論咖位,不是海內名士,仍然是進不了袁紹的門。
討董一役,孫堅一路從南到北,殺了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卻不曾去過酸棗參加團建,是以兩人始終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面的狀態。
眼下雙方默契地保持沉默,互相打量彼此,皆暗自心驚。
尤其是袁紹,親眼見到了傳說中的孫文台,連興師問罪的心思都淡了許多。
明明已經身居諸侯高位,此人卻依然戴著紅頭巾,一副武夫打扮,絲毫沒有窮奢極欲的浮華,目光凝而有神,一望便知沉穩剛毅,不愧是靠著一把古錠刀從寒門搏殺出來的英雄,當真不是易於之輩!
「英雄難得!」
孫堅則更是如臨大敵。
當初聽到天下楷模袁本初的名號,只道又是個士人捧出來的酒囊飯袋,顯陽苑怒斥董卓一事之後雖然稍有些改觀,但心底多少還是有些看不起他,直到今日一見,方才知道士族中也有英傑!
一眼望去,袁本初的長相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高大周正不說,面無表情時不怒而威(《三國志》: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對視時又讓人感覺他誠懇隨和,是個可敬又可靠的良師益友,這樣的人,天生就是能聚攏人心,引動大勢的大人物,怪不得能以過繼給長房的庶子身份,把正牌嫡子袁術死死壓在身下,一躍成為袁家的頭面人物。
「名不虛傳!」
「久聞文台江東猛虎之名,今日一見,紹無憾矣」,袁紹主動開口贊道:「克服雒陽,非文台不可為之!」
幾乎沒過多久,他就動起了挖牆腳的心思——最先進入雒陽的功勞已經被人搶了,生氣也沒有用,不如把孫堅收為己用,這樣一來作為他的老大,仍然可以拿下大頭。
袁紹自恃聲望著於天下,比那個愚蠢的歐豆豆強出百倍不止,只要稍作謙遜姿態,區區一個吳郡寒門,應當是手到擒來才對。
沒有理由願意給袁術賣命,不肯給他袁紹賣命吧?
誰料孫堅聞言,只是拱手淡淡道:「盟主謬讚,堅愧不敢當。」
此時的孫堅拿到了玉璽,已經誰也收服不了了。
「既然董賊已經授首」,袁紹雅量非常,碰了個軟釘子也不作色,「文台何不與我兵合一處,一鼓作氣直搗長安?」
沒了董卓,西涼軍殘部士氣十分低落,長安朝廷也不會再乖乖聽話,若是孫堅此時點頭答應,袁紹還真未必不能趁李儒重新接管朝廷之前把長安也一併收復了。
「堅有一言,請盟主聽之」,孫堅只想早點回到自己的地盤,懶得和袁紹虛以委已,「董賊已死,眼下又收復了雒陽,這聯軍也該散了。」
說白了,大夥當初只是想名正言順地割據地盤,只是怕被董卓各個擊破才聯合起來,如今阻礙已經消除,你袁本初就別再充大尾巴狼了,趕緊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要是回去晚了地盤被人偷了,看你往哪裡哭去。
換成得到玉璽之前的孫堅,礙於出身限制,心裡就算有野心,也不過是儘量建功立業,能走多遠算多遠,也許收復兩都的功業在前,一咬牙就上了,可如今他哪裡還看得上這點功勞——漢室?吃棗藥丸的東西罷了。
這天下,未必不能姓孫!
嗯,只能說玉璽這玩意兒多少有點害人.
袁紹懵了。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他切換到禮賢下士形態,還沒見過幾個士人不動心的,但是這個孫文台不僅不為所動,還反手對著他的臉啪啪兩巴掌,問他:「你是哪個牌子的塑膠袋啊,這麼能裝?」
以器量聞名的袁本初罕見地當面破防了——因為孫堅說的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在酸棗的時候,他這個盟主就已經開始叫不動人了。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如此,還要多謝文台點醒」,袁本初怒極反笑,「不知聯軍若散,文台有何打算?」
「自然是回到長沙」,孫堅氣勢絲毫不弱,「堅忝為長沙太守,有守土之責,長沙附近蠻族猖獗,不容我在此久留。」
「好!好!好!」,袁紹連說了幾個好字,「不愧是漢室忠臣,今日之事,吾日後必有所報!」
隨便吧。
孫堅一臉無所謂地擺手送客,氣得袁紹拂袖而去。
事已至此,聯軍唯一的猛將也失了戰心,憑袁本初渤海一郡的兵馬,再往前是不可能了。
不僅如此,若是沒有了韓馥的後勤供應,靠他自己從渤海運糧,怕是連一片白地的河南尹都穿不過去,更別提西征長安了。
都是廢物!
回營的路上,袁紹開始反思起自己的弱項——雖然表面上領袖群倫,實力卻極為不足,糧草兵員都要靠別人來出,這樣的盟主不過是個大號的傀儡而已,只能順著諸侯的意思來辦事,稍有分歧,就要落得孤立無援的下場。
當務之急,是不惜一切代價增強實力。
沒了董卓這個共同的敵人,諸侯們的下一個目標很自然地變成了自己的鄰居們,也就是說,函谷關以東再也不會有秩序和道義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弱肉強食,猶如黑暗的叢林。
「終究還是成了亂世.」
對於一個走到士族政治頂點的家族來說,維持現狀才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只要秩序在,他們就永遠是立於世間頂點的存在,富貴得比劉氏還要長久,里子還要根深蒂固。
只是導演這一切的他功底還不夠,自以為看透了所有人,卻不想只要權力露出虛弱的一面,就永遠不乏膽大包天之人向著它伸出手,董卓如是,關東諸侯亦如是。
如今這個爛攤子要他自己從頭收拾了,學不成王莽,就只能學劉秀了。
巧合的是,此時遍觀周圍的鄰居,還真就是冀州牧韓馥看起來最為肥美可口。
「河北啊,光武因之以成帝業.」,袁紹跨馬而上,輕聲自語。
臨走前,有一孫文台的軍士來投。
「袁車騎」
那人雙膝跪地,正是給入井為孫堅掏出玉璽之人,也是少數近距離看到孫堅著魔一般,為了護住玉璽的秘密而動手殺人的目擊者。
雖然立下大功,但孫堅沾滿鮮血的面孔卻在腦海里揮之不去,為了保命,他決定抓住機會,帶著這個秘密投奔袁紹。
「我有要事相報!」
「好個孫文台」,袁紹聽完事情原委,冷冷道:「竟敢欺瞞於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