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出殯

2024-09-10 15:42:33 作者: 老克林
  伴隨司禮人高呼。

  羅龍羅虎退到一旁跪下,身旁是李紅兵和倆姐夫,老爹倒是不用跪,可臉上掛滿悲傷。

  黑衣槓子頭接過槓子手遞過來的老龍槓,穿過綁在棺材上麻繩的活扣。

  八名槓子手接過老龍槓,站在棺材旁邊。

  祠堂空間比較小,當初建造祠堂時只考慮八槓八人,誰能想到後代中會出個三十二槓三十二人的後輩。

  只能先用八槓八人抬出棺材,出了祠堂在加槓加人。

  槓子頭接過司禮人遞過來的銅鑼,重重一敲。

  噹!!

  「起靈!」

  祠堂天井裡的嗩吶樂隊開始敲打哀樂。

  年輕力壯的槓子手同時蹲下,老龍槓架在肩上,隨著一聲起,八人同時發力,幾百斤重的棺材緩緩抬起。

  「出堂啦!」槓子頭再次敲鑼,高喊。

  天井院子裡有人趕緊點燃鋪滿地面的鞭炮。

  噼里啪啦!

  鞭炮帶著電光火花,陣陣硝煙騰空而起。

  槓子手抬著棺材一步一個腳印走出靈堂,走下台階,踩在點燃的鞭炮上面,走出祠堂大門。

  祠堂外面得到起靈的信後,提前做好準備,等到院子裡鞭炮響起,馬上擺出兩個條凳。

  棺材離開靈堂後就不能落地。

  黑衣槓子頭首先走出來,敲聲鑼,對著後面高喊,「大門有道檻啊!」

  抬棺的槓子手聽到鑼聲,知道前面就是大門門坎,就會提高注意,回一聲,「到了能看見。」

  棺材抬出祠堂。

  穩穩落在條凳上面。

  槓子頭馬上安排剩下24位槓子手,扎龍槓,這扎三十二龍槓可不是隨便亂扎,老龍槓數量越多,扎法就越複雜,怎麼裝省力、怎麼裝能減力,怎麼裝方便換槓,這些都是有講究和門道。

  32人抬龍槓,也叫二龍槓,槓上架起兩條金龍,兩條抬槓上各有兩個支點,各個支點再下分兩次支點,然後每個支點由兩個人用肩膀扛起,這就是需要32人扛抬。

  前面16個人,後面16個人,還有一個槓子頭負責指揮喊號,這32個抬龍槓的人都得是男人,頭上圍著白色紗布,表示服喪。

  槓子頭黑色上衣和黑色褲子,手裡拿著一面鑼,不同的敲法表示不同的信號,不然後面的16個人看不到前面也不知道要幹什麼,就靠聽聲音辨別。

  二龍槓不是隨便抬的,很有講究,一般要邊舞邊唱,顛轎表演,抬棺人有口號或根據樂隊進行合唱、前後移動、搖動等動作,可不是輕鬆活,而且上山之前還要圍繞村子轉一圈,很累的。

  尤其麻子叔的棺材用得混六六規格。

  混六六要求棺材底、幫、蓋,厚度全是六寸,體積非常龐大。

  重量看材質,松木稍輕一點,柏木會重一些,木材幹濕度影響也很大,一般在600-800公斤,加上綁具和架子,最重的接近一噸。

  三十二個人抬龍槓理論上每人分擔30-35公斤上下,與一袋水泥的重量相近,70市斤上下,這個重量還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路太遠的話就會吃力,好在還有幾百人可以換肩。


  紮好老龍槓,新加入的槓子手端著老龍槓。

  幾名司禮人各自拿出一迭紅包,依次發給槓子手。

  紅包數額不大,就一塊錢,大概意思就是說,告訴死者,這些人是好人,不要怪罪他們。

  紅包發完,槓子頭走到棺材旁邊,敲鑼高喊。

  「孝子上前,拉縴布,引魂幡!」

  羅龍捧著麻子叔的遺像,羅虎捧著白布走到棺材前。

  羅虎將手裡的白布拉開,一頭綁在棺材上面,一頭系在自己和哥哥腰間。

  這就是孝子拉拉縴布。

  李紅兵舉著引魂幡走在哥倆前面。

  噹!!

  黑衣槓子頭一敲銅鑼,再喊。

  「起靈!」

  噼里啪啦!

  咚咚鏘,咚咚鏘!

  鞭炮聲和嗩吶鑼鼓是聲同時響起。

  32位槓子手在槓子頭的指揮下,穩穩抬起棺材。

  接下來孝子就沒有資格再開口了,全程有司禮人和槓子頭控制。

  送葬隊伍很大,數百人貼在一起也有一里長,更何況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

  這時就需要跑腿幫忙傳送消息。

  一名羅家後生跑到最前面找到引路人,揮舞雙臂急促道。

  「出發,出發!先圍村轉一圈!」

  引路人提著煤油燈,舉起在空中揮舞一個圓形,然後抬腳向前走。

  後面樂隊看引路人動了,就知道開始上路,吹嗩吶的吹嗩吶,打鑼鼓的打鑼鼓跟在後面。

  前面隊伍一動,後面隊伍跟著動起來。

  在聯動作用下,32人槓子手抬起棺材。

  最後壓陣的是送行車輛和親朋好友,過來參加葬禮的禮賓,浩浩湯湯跟一條長龍似得。

  百人樂隊演奏的哀樂響徹天空。

  整個十里舖都沉浸在一種哀傷的氛圍中,人們自發地走出家門,為羅叔公送行,靜靜地站在路旁,目送龐大送葬隊伍漸行漸遠,向逝者表達最後的敬意。

  群山之間,陽光明媚。

  一支龐大的送葬隊伍行走在山道間。

  晴空萬里,微風輕拂,藍天如寶石般璀璨,白雲如羊群般悠然。

  群山峻岭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壯美,山風吹動樹枝嘩嘩作響,仿佛是大自然為這位英雄輓歌送行。

  引路人提著馬燈走在隊伍最前面。

  伴隨陣陣鞭炮聲,上百人樂隊吹響嗩吶、敲鑼打鼓,哀樂響徹天際。

  舉花圈,打白幡的人們神情莊重。

  後面則跟著長龍一般的隊伍。

  這麼大的送葬隊伍,別說村民難見,就連從市里來弔唁的橡樹公司一眾高管們也驚的張大嘴巴。

  前天通過臥底口中得知大李總家的長輩過世,人情世故嘛,公司高層決定進山露個臉。

  本來打算跟大李總見個面,上完禮第二天跟著上山,就能直接返回市里。


  哪知道場面搞這麼大!

  走在前面或許不知道隊伍有多長,可在最後面送行的人看的真真切切。

  整條送葬隊伍起碼有兩三公里。

  「小陳,你們老家送葬有這麼多人沒?」李鳴扭頭望向同樣神情震驚的陳麗。

  陳麗默然搖搖頭。

  雖然自己也來自農村,從小紅白喜事見的多。

  可像這麼大的送葬隊伍屬實開了眼,幾公里長,老家撐破天上百人就了不得。

  「宏偉、震撼、壯觀!」旁邊上官雲一邊眉飛色舞的端著手機錄像,一邊嘴裡嘟嘟囔囔。

  從小出生在國外的他,習慣國外那種簡單葬禮,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對遺體簡單告別就下葬。

  這種聲勢浩大的送葬儀式,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打開的一個新世界。

  光用眼睛看就感覺頭皮發麻。

  其他一眾高管差不多表情都一個樣子,赫然加震驚。

  弄這麼大場面,本該激動的羅家人卻是五味雜陳。

  誰知道羅叔公走後動靜會這麼大,不光十里八村的人全都來弔唁,甚至羅二爺傳信,說省裡面有大老闆親自來給羅叔公送行,連夜催促讓羅家人把十里舖里里外外掃一遍,把雞鴨狗豬全都關在籠子裡。

  就昨兒晚上,羅家幾位長輩還跑到靈堂給羅叔公守了半夜的靈。

  差點沒熬走他們半條命。

  讓你們惦記羅叔公的房子和土地。

  活該。

  早幹嘛去了!

  還有那個李紅兵,當真是排場大,一呼百應,全林區村子都聽他的,本來抬棺應該是羅家的活,卻讓外村人給幹了,這以後傳出去十里舖老羅家還要不要臉。

  早上七點出殯,一路馬不停蹄,人歇棺不歇。

  大幾百斤重的棺材兩旁,時刻跟著後備槓子手,只要有抬槓的槓子手大喊一聲換肩,馬上就有人補上位置,接過老龍槓。

  三十多里的路程,三個小時就走到青龍山腳下。

  進山路口擺了一張供桌,山爺帶著青龍寨的山民披麻戴孝的站在供桌後面。

  引路人停下腳步,舉起馬燈晃了晃。

  送葬隊伍慢慢停下腳步,因為隊伍太龐大,導致後面送行車隊發生輕微碰撞。

  李紅兵舉著引魂幡穿過送葬隊伍,來到供桌前,神情低沉道,「山爺,麻子叔回來了!」

  山爺點點頭,從李紅兵手裡接過引魂幡,走到棺材面前,用手扶著大紅錦被罩的棺材,臉色悲傷。

  「麻子哥,山子接你上山了,老爹和叔叔們就等你一個人,山子帶你回家。」

  說完舉起引魂幡用里揮舞,聲音滄桑嘶啞。

  「上山,回家!!!」

  噼里啪啦!!!

  鞭炮聲響起,樂隊敲起哀樂。

  突然青龍山刮下一股山風,吹的花圈嘩啦作響,白幡飄揚,捲起紙錢飛向天空。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山爺舉著引魂幡,大步走向進山口。

  新修的山路有一車道寬,三十二槓稍微有些擁擠,槓子頭調整老龍槓方向,送葬隊伍再次踏上路途。


  好在通向青龍寨的山道修通,要不然光走山路都夠喝一壺。

  等隊伍來到青龍寨山腳下,幾輛車牌00開頭的轎車停在路邊。

  李紅兵看到車愣了下,以為歐老爺子還在趕來的路上,想不到提前就到了。

  「紅兵兄弟,這幾輛車一大早就來寨子了,有個老頭像是個大官,說是來給羅叔公送行。」身旁山民鐵牛小聲嘀咕。

  確實是大官。

  還是北省最大的官。

  不過,趙前進和羅家人要失望了。

  大半夜全村人出動,把十里舖里里外外都打掃一遍,就差紅毯鋪路。

  沒料到歐老爺子越過十里舖,直接來了青龍寨。

  李紅兵心底暗暗一笑,踏上青龍寨的石階。

  平路三十二槓號走,上山就使不上勁了,這個時候槓子手作用是保持棺材平衡,接下來的人物靠拉繩子的出力。

  槓子頭招呼人把繩索送過來。

  小孩手臂粗的麻繩,一捆一百米,三捆麻繩綁在棺材龍槓上面。

  留下一些備用槓子手扶龍槓,其他人全都到前面拉繩子。

  通向青龍寨的石階只有一米寬,蜿蜒盤旋延伸到山頂。

  這個時候棺材就不能跟著石階走,必須直上直下,不管前面有坡也好,有坎也罷,必須直著抬上山,非常考驗槓子手的技術和能力,要是失手會導致棺材落地。

  林區有句老話「落地為墳」,棺材一旦落地,就意味逝者的靈魂無法順利進入來世,這被視為對逝者的不尊重和大不敬。

  雖說這些習俗和規矩雖然可能包含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體現了人們對逝者的尊重和對生命的敬畏。

  槓子頭考察完路線後,返回送葬隊伍,招呼換人。

  「上山路不好走,有大陡坡,還有幾道坎,拿不穩的換肩。」

  這時候槓子手不能意氣用事,也不要瞎逞能,感覺拿不住就趕緊下來。

  很快,隊伍里年輕槓子手主動退下來,讓經驗更為豐富的老槓子手換肩。

  三根麻繩放到頭,拉繩的讓人左右交叉站立,方便等會拉繩的時候方便發力。

  等兩邊都準備好後。

  槓子頭拎起銅鑼站在高處,對著棺材重重敲鑼,喊道。

  「槓社人員聽我令。」

  「伸手搭肩離板凳,抬得越高越穩定。」

  「後頭看著前面肩,腰板挺直不能彎。」

  「前後四角都看齊,鞋爛褲掉不能提。」

  「前頭後頭一樣高,後頭不把前頭超。」

  「誰都不能把誰碰。」

  槓子手們聽到槓子頭的口號,知道這是要開始上山了,齊聲大喊一聲嗨,半曲的雙腿發力,肩膀頂著老龍槓緩緩站起身。

  等棺材離開板凳。

  槓子頭再敲一聲銅鑼,對準拉繩方向高喊。

  「前面同志們加把勁呀。」

  拉繩的隊伍明白要使勁了,抓住粗麻繩使勁同時,還要回應。


  「嘿!」

  「往前拽呀!」

  「嘿!」

  「往前拽呀!」

  「嘿!」

  三根孩童手臂粗的麻繩在數百人用力,槓子手借著這股力量,抬著棺材向山上走。

  因為是斜坡,很考驗前後槓子手的配合。

  尤其上前後不平的坡地,腳步出錯很容易出現失衡,就會產生一股無形重壓襲上肩頭,人於一瞬間幾乎癱軟下去,打個比方來說,就是秤砣壓千斤的原理。

  俗話說這是遇上「煞」了

  當大多數人的腳步都落在低處,而少數幾個人位置正巧踩在高處,力量就會於瞬間傾注於幾個點上,那必然會越抬越重,特別是一腳正落在高處者,勢必力承千斤,很難承受得住。

  這個時候就要考驗槓子手的應變力。

  要在最快時間內把腳移向低處,踩牢地面,解除了重壓危機,使力量流動而平衡,短時將重力發散到了眾人肩上,這樣大家才能輕鬆下來。

  說到底,槓子手需要用力須均衡,步子協調不亂,互相配合到位,才是至關重要的,切忌遇壓時咬牙強力去硬抗,那樣會犯「煞」,壓得一個人臉色發青而倒下去,只有馬上調整步伐至低位,就什麼事也沒有。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