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誰說做衣服就不是科研了
帝都的房價比其他地方漲得早一些,商品房的推廣卻要晚上一些,而且,帝都的大多數的商品房,除了那些價格上天的幾個專門的富豪樓盤之外,水平都極其一般。
這就導致了,即便在後世,真實的帝都普通人生活並沒有南方省份來得舒適,這不僅僅是氣候帶來的差異,更多地來自於服務理念的差別。
不僅僅是帝都,其實大部分的北方城市都有這個問題,明明挺現代化的小區,但居住體驗就是不怎麼好,不說和南方差不多價格的小區相比,甚至幾倍價格的小區,都無法和很多南方城市相比。
王旭生長在這裡,卻也對帝都的服務不抱什麼希望,據說後來北邊的冰都面對南方人都得夾著嗓子,要什麼給什麼,但對自家孩子卻還是我瞅你像啥啥啥啥的。
帝都不是沒有特別高檔的地方,有,什麼王府啊,檀宮啊,富力啊,長城什麼的,挺早就有了。只是王旭幾乎不怎麼去,那也不是帝都老百姓去的地方。
去那地方的除了裝叉就是裝叉,帝都爺們去了,在賞心悅目,手感溫潤,身心愉快,大開眼界之外,回來還得一頓損,表示自己沒有那麼墮落。
嗯,沒錯,帝都人其實更愛裝,只是和魔都裝得不太一樣罷了,魔都人喜歡吹噓自己經常去什麼什麼高大上的地方,帝都人喜歡吹什麼什麼高大上的地方我都不稀得去。
顯然,同樣是吹牛,後者的成本更低,於是弄得整個帝都人就沒誰沒這麼吹過的,價格便宜,還不用上稅,簡單實惠,還顯我們帝都爺們,帝都大妞的本色大氣。
缺點就只是大家都這麼說,就不好追究真偽了,慢慢成為了一種調侃的無效裝叉行為。
而魔都那邊,你總得證明一下自己去過吧,總得有那麼幾件奢侈品零碎吧。
所以就盛行什麼打卡啊,自拍啊,什麼奢侈品零碎啊之類的東西,九十年代最常見的牌子貨就是錢包和墨鏡,一方面那是真的有點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是唯一能夠勉強夠得著的牌子貨。
在魔都,那就是但凡是個年輕人,都會憧憬著有那麼一個皮爾卡丹之類的皮夾子。早在八十年代,他們能把皮爾卡丹的皮夾子買斷貨你敢信。
不是短視頻興起才這樣的,其實在七八十年代,伱就能看到很多魔都小青年這麼幹了,雖然照片都還是黑白的,但他們留下的美照可真心不少。
如果買不起,那就得拼單了,同樣不是這會兒才有的,早年間就有了,雖然方式略有不同,但效果是一樣的。
就好像魔都過去盛行過的假領子(知道這東西的估計起碼得五十了),在帝都就幾乎就沒啥銷量。
所以同樣是吹牛逼,魔都這種對窮人不是很友好,入門門檻較高,當然也比較不容易讓人看出來真偽。
就好像《繁花》里的魔都,但那真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即便是黃河路上,在八十年代能開頂級酒樓的那就不可能是普通人。
八十年代初,黃河路上大部分的燈紅酒綠其實都是國營的,裡面的服務員也大多都是叔叔阿姨,哪有那麼多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啊。
之後,各種奇葩操作層出不窮,你就看看那裡進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
八十年代的富豪生活更加魔幻,那批人現在基本上都不在國內了,這裡不能寫,你看看北面的大熊,很多故事都類似。
所以,千萬別去暢想那個年代如何如何,回到那個年代,普通人依舊是普通人。
穿越者可以依靠著先知先覺賺點錢,但會有各種各樣的其他事情折騰死你。那會兒一夜暴富的也不在少數,但能最終剩下的,卻也是極少數。不僅僅是魔都,其實全國都差不多。
王旭一直把大把的機會往外扔,不要錢一樣,他甚至都很少去那些高端場所廝混,最多也就是去酒吧唱唱歌,玩的還都是下里巴人的東西。
什麼搖滾啊,民謠之類的東西,這些玩意在都市裡的地位,其實和嗩吶在農村民間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二手月季唱白事真的一點不稀罕,都市裡搖滾樂隊給人唱生日歌的絕對不在少數,而給企業年會的舞會伴奏都是很常見的樂隊好活,這和吹鼓班子唱紅白喜事其實真心沒什麼本質區別。
但你見過幾個真正的高端政商人士熱愛這些東西的,無論魔都還是帝都,都一樣,老傳統里這些都是下九流的東西,上不了台面。
湊個性沒問題,聽幾場現場也會挺樂呵,但你讓他們買個海報,要個簽名,他們自己都覺得丟人。
所以,王旭就很讓人放心,不僅僅是上面的人放心,周圍的人也放心,有股子人畜無害的架勢,當然這也和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小兩口到底多有錢有關,他們的公司又不上市,資產更沒有上網。
所以,小兩口那裡,可能服裝是唯一能稱得上高端的東西,還是他自己的奢侈品品牌。至於音箱什麼的,那更小眾了,完全無所謂。
大部分帝都人其實都看不上魔都那一套,在帝都人眼裡,那不過是殖民地後遺症罷了。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魔都覺得帝都要麼就是一幫子泥腿子進城,要麼就是偽滿的遺老遺少。帝都人,要麼是土,要麼是腐,反正都沒有魔都洋氣就是了。
關鍵他們還覺得魔都可是從解放前就是東方第一都,他們的洋氣那是有傳承的。
在王旭看來,言必稱歐洲,特別是腐國,極為推崇,動輒就拿什麼傳承、什麼積澱、什麼底蘊來說事的,那就是沒有的才整天在嘴上喊,因為他們自己比誰都知道自己基礎的薄弱。
到處認祖宗更是一種荒謬的淺薄認知,在王旭的眼中,除了知識,沒啥是積澱,除了文化,沒啥是底蘊。
做了三十年西服的老師傅未見得就比新出來的天才西裝做得好,技術就是技術,達到那個技術的水平和年份有關,但沒有必然的關係。
王旭這裡的服裝就是如此,唐芸終於還是推出了定製男裝的服務,沒法子,香江那幾個股東實在太能蠱惑了,陳柏強甚至說出了,如果讓王旭出手做,他一輩子就穿自家西裝的話。
得嘞,還能咋地,那就做吧。王旭對男人的身材了解程度遠沒有女人那麼好,他做男裝的水平也確實一般般。
真正頂級的服裝,一定是版型上有著獨特造詣的東西,這些其實是一種工業化設計的東西,王旭要想搞這個,還真就沒有搞女裝那麼容易。
大部分男人挺認死理的,他們對穿著的要求不高,卻又極高,一次對了眼,一輩子不換的都不在少數。比如賈伯斯的那件黑毛衣,只是絕大部分男人都沒碰到過對的那一個,然後就給人感覺男人的衣服經常亂穿,很不講究。
這也就導致了男性的服裝真的很不好做,再加上大部分有點錢的男生都已經年齡不小了,身材管理又不注意,肚腩,駝背,非常普遍,你就說怎麼能把這麼個人捯飭得讓人賞心悅目,這還真就挺考驗人的。
王旭自己沒這個問題,他的那些小股東們當然其實也都管理得很好,但一旦面向市場,那可真就不是個小事情。
王旭其實也沒什麼好辦法,但他有掛啊,不是自己那個一棍子打不出三個屁的系統,而是他在高校圈子裡的影響力。
各地的服裝學院可不少,而且分布得天南海北的,調查唄,統計唄,聯合研究唄,反正大家都能出論文,王旭無非就是贊助一筆研究經費就是了。
這就和人口普查的意思差不多,只不過不會廣泛地調查所有人,而是針對各年齡段進行追蹤性的調查,所能選取的樣本就會有限,但在這個年代,千萬級別的資金砸下去,足夠王旭組織一場百萬樣本級別的大型調查。
這可是未來想都不要想的好事,在未來,即便十倍的資金都不見得能得到這樣的調查結果。王旭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國內的那些製衣企業不是沒有這方面的需求,而是開始的時候沒這個意識,也沒這個資金。
這年月別說是廠家了,那是普通人的衣服還是能穿就行的時候,出口的服裝更是人家給什麼版型就加工什麼,和王旭做女裝的做法一樣,哪裡會想到該怎麼設計版型啊。
<center>
</center>
現在,連服裝學院都沒有這方面的專門研究。當王旭拿出各地人體型調查的大型研究項目的時候,連來參與的教授們都一臉懵,這會兒的服裝學院大部分和美術學院的概念差不多,對於裁剪還採用的傳承引進的玩法,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進行裁剪的研究。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服裝設計領域了,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領域的東西,要麼怎麼說光學習不行呢,學了結果,你可能會忽略產生的過程。
就好比傳統的各種服裝,幾十年,幾百年的所謂底蘊,哪裡來的?其實就是不斷試錯試驗出來的,但這種底蘊的傳承性其實是非常差的,因為你只能繼承結論,卻很難繼承那種試錯產生的經驗。
所以,所謂的百年服裝老字號,其實和十來年二十年用心經營的服裝品牌,並不會在版型上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女裝尤甚,因為女裝對於款式的變化太快,很多時候,甚至都還沒有形成所謂的底蘊,款式就變了。
於是,所謂的底蘊之爭,就變成了話語權之爭,底蘊變成了我說好看就好看的各種門閥模式。其實後世華夏很多服裝製作的水平已經很高了,很多大廠對於各種體型數據的收集甚至還要超過那些知名的企業。
但依舊沒什麼話語權,甚至國人自己都認為自己沒有高端,其實,這個時候的所謂高端,已經和衣服本身,甚至和時尚魅力本身都沒多大關係。
那不過是掩藏在強大之下的一種副作用罷了,後世都知道九十年代的時候是崇洋媚外的高峰,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家底不夠厚罷了。
耗時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投資上千萬,涉及包括邊疆在內的華夏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的龐大計劃才堪堪完成,而且王旭還已經把二期的追蹤調查也提上了日程,正式安排了一個長期的社科類項目。
這次的項目會更加詳細,甚至會建立追蹤檔案,形成一個可追蹤的整體課題。這個研究可就不是為了做衣服了,更多的,則是為了研究未來三十年整個華夏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提供一些基礎研究。
社科類研究其實大多很耗時耗力,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出成果的。
王旭現在有了點能力,還是希望能做點什麼的。
自從王旭穿越這個世界,人才問題一直都是困擾整個華夏的老大難問題,別說什麼卡脖子,在九十年代,問題多了去了,卡脖子的事情先往後稍稍。
王旭自從當上了教授,還有了自己的實驗室,更是對人才問題頭疼不已,這都一年多了,實驗室也才大小貓三兩隻,除了洛教授領銜,剩下的幾個都是剛剛畢業的博士。
倒也有幾個來做博士後的,但實在是杯水車薪。這還幸虧實驗室是人工智慧方向的,工科類的人才還算是好找,凝聚態那邊才叫一個頭疼,理科類的人才更是稀缺。
國內頂尖的理科院校就沒幾所,畢業了的也大多出了國,等他們回來那不定猴年馬月了。
水木能開出千元月薪就算不錯了,但頂級的學者,哪個不是一個月上萬美元的薪酬。王旭這邊又不好明目張胆地給各種補貼,只能再退而求其次在國內找。
工科關係不大,對智商的要求沒那麼高,實驗物理也能將就,但一旦涉及理論物理,或者數學之類的東西,那就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了的了。
所幸,王旭這裡還是工程為主,夾雜一些實驗物理的東西,一年多下來,支撐著實驗室順利運轉還是做得到的,論文也一刻都沒閒著,現在和這邊做各種交流和聯合研製的實驗室也多了不少。
可以說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王旭這才有了空閒去搞些社科的東西,社科的東西其實是百年謀的玩意,很多形而上的玩意,看起來沒啥用,但對於國家社會乃至於民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唯一的問題是,真正的頂級社科人才,同樣需要極其聰明的大腦,還需要足夠的腦洞,能夠從紛亂複雜的社會之中總結規律與經驗的人,無一不是萬里挑一的頂級大腦。
後世貶損文科更多是對文科的一種調侃,只是因為文科是一種比理工科分化更加嚴重的學科。而且,社會對於這樣的人的需求是極其有限的。
一旦無限制擴大,只會造成成群的畢業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成為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人群。
用王旭認識的一位社科院研究員的話說,他們這樣的人,一萬個人里有一個,都太多了。
這真不是他在吹噓自己的頭腦,而是一種社會現實,就好像工商管理專業,你說,哪個單位他缺領導啊。
可能普通大眾對社科院的了解非常有限,王旭就去過他們的哲學院參觀,裡面的人基本上博士起步,會三國外語是基操。
英語流利達到口譯水平的如過江之鯽,德語那是學習哲學的入門語言,因為新一代的哲學家德國人居多,法語同樣是那個時代歐洲的主要語言,所以也是必須會的。
拉丁語是研究古羅馬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會希伯來語別說你能研究古典哲學思想,更有什麼古希臘語,古埃及語,楔形文字之類的古怪東西都有人會,看懂原文才是研究的第一步而已。
研究美洲的,你不能光看英語資料,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那是必須的,否則你怎麼知道翻譯的到底是不是準確。
但你說,這樣的研究者真的需要很多嗎,無論從哪裡看,這些人都是純粹國家養著,做一些誰也不知道有啥用的研究。但作為一個大國,你沒這些人,那還真就不行。
這也是為什麼王旭一直向上面灌輸他工業黨的思維,那就是文科專業不要無限制擴大,畢竟擴大文科教育真的比理工科簡單得太多了,但就業面實在是太窄了。
文科很重要,但真的沒必要太多,這就是王旭的理念,幸運的是,現在還不算晚,他也能多少有點影響力了,據說今年的諾獎又有物理學家把王旭的名字報上去了,估計還有的等,但也絕對不會太久了。
這些年,華夏在國際科研領域裡聲譽真的不是一般的好,那麼多的科學軟體都是華夏這邊負責主要的維護,甚至國外的大學的很多想法和算法,都是通過華夏這邊的大學真正實施出來的。
這也就讓王旭在這兩年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新項目誕生,但聲望卻與日俱增,再加上之前的項目幾乎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的各種成果產出,王旭現在可不僅僅是在水木可以橫著走,在整個科研界都沒幾個敢和他支棱的主了。
王旭搞大型社科類項目主要還是為了培養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者,那種真正能自主研究的人物,而不是那種混論文,混職稱的混子。
這些個學科太容易有混子在其中渾水摸魚了,其中的監管難度比起科學領域還要大不止一個數量級,就這麼說吧,你做一個科學實驗,哪怕是難度極大的,都會有人可以去給你復現。
但你做一個社會科學實驗,動輒幾千幾萬人,放到整個人群之中又絕對是一個小樣本,其實驗結果,哪怕具備統計學意義,卻也未見得就那麼可靠。
甚至人家都無法指摘你造假,因為人的複雜性真的太強了,人群選擇的不同,造成極大的偏差,甚至相反的結論,在社科之中都屢見不鮮,你說這樣的學科,怎麼能大規模建立。
——
感謝各位書友一路跟隨,吃酒給大家鞠躬道歉,為了最近的頻繁放鴿子。
最近真的忙死個人,每天回到出租公寓都快十點了,而且真的沒力氣再繼續碼字。
所以,最近就只能零散地更新著,希望忙過這一陣子,到了年後能好點。
太監是不會的,更新卻是無法保證的,我盡力而為。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