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師是要送給在下什麼禮物?」
李沐望著石之軒,目光中透露出期待的神色。
石之軒說過,他找上李沐有兩件事,一件是為李沐解去心中一惑,即關於《天地交征陰陽大悲賦》的來歷。
在這件事上,李沐雖然還不確定石之軒剛才所講『故事』是真是假,所謂『魔種』的事情,他稍後也會自己探究清楚。
李沐看得出來石之軒在這件事情還有話沒說完,但他卻已經不想再關於《大悲賦》的事情上多說什麼,所以便強行打斷了這個話題,將話題轉到了石之軒找上他的第二件事上面。
而且李沐也非常好奇,石之軒會送給他什麼禮物?
石之軒聽到李沐的話,有些意外的盯著他看了一會,他本以為李沐聽完『佛魔雙生』的故事之後,會詢問他更多關於這方面的事情,或者詢問他有沒有解決『魔種』的辦法,卻沒想到李沐竟然生硬的岔開了話題。
不過,石之軒本來也不知道解決『魔種』的辦法,甚至他都不確定那所謂的『魔種』是否真的存在,所以在李沐生硬的岔開話題後,也沒有繼續再《大悲賦》的話題上面多說什麼,而是將身後背負著的包裹取了下來。
包裹中是一個一尺見方的金屬盒子,看上去像是青銅打造。
「施主且看。」
石之軒將手中的青銅盒子打開,而在那盒子打開的瞬間,李沐立刻便感受到有一股莫名的波動從其中激盪開來。
那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波動,能影響人的精神,似乎使人腦海中產生某種幻覺。
雖然這種波動對李沐的影響不大,卻也讓他稍微恍惚了一瞬,然後便立刻恢復了正常。
「這是……和氏璧!」
李沐看著石之軒手中青銅盒中的那方玉璽,感受著其上傳遞出來的波動,目光中不由浮現出驚訝之色。
石之軒手中那方玉璽的來歷並不難猜,因為是其上散發出來的特殊波動,更是與傳聞中和氏璧所具備的異常一般無二。
只不過李沐記得梵清惠說過,和氏璧早已經被靜念禪院當成了籌碼,從北少林寺換取了達摩袈裟來對付自己,怎麼現在又會出現在石之軒手中?
「不錯,正是和氏璧。」
石之軒看著似乎完全沒有被和氏璧所散發出來的異常影響的李沐,目光不由微微閃動,然後笑著說道:「此物原本是被慈航靜齋所得,後因其特殊的異常無法遮掩,便交由了淨念禪宗,以青銅佛陣看護。
不久前,淨念禪宗又將其交給了北少林寺……貧僧此次,可是廢了好大功夫,才將它從北少林寺取出。」
「這和氏璧,便是貧僧想要送給施主的禮物。」
石之軒手掌微微一震,手中的青銅盒子便合上,然後朝著李沐飛來,同時他還面露微笑的對李沐說道:「不知道施主對貧僧這份禮物可還滿意?」
石之軒這些年化身『大德和尚』行走江湖,還賺了一個『聖僧』的名頭,所為的有兩件事。
新𝟔𝟗書吧→
其一,是當年他卻是受到了碧秀心的影響,修為和精神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雖然這些問題並沒有江湖上傳聞的那麼誇張,出現了人格分裂和修為跌落的情況,卻也讓石之軒的精神狀態受到了一些打擊,導致他的修為和在《不死印法》的修行鑽研上再無寸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石之軒想了很多方法,都無法得到解決,後來他先後求教慕清流和向雨田,兩人都給石之軒提供了解決的辦法,而且都和佛門有關,然後石之軒便精研佛法,化身為『大德和尚』潛入了佛門之中。
經過長達十餘年的『潛伏』,石之軒憑藉他對佛門的佛法與武功的獨特見解,在佛門賺取了偌大的名聲與地位,並與中原武林的眾多高僧相交莫逆,也知曉了許多佛門之中的辛密,包括他剛才對李沐所講的故事以及關於《大悲賦》的秘密。
至於石之軒這次為什麼要冒巨大的風險,不惜暴露身份也要將和氏璧從北少林寺帶出來,還要將其當成禮物送給李沐,則是因為他隱隱察覺到了慕清流和向雨田好像正在謀畫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那件大事不僅牽扯到了整個中原大地所有『天人境界』的強者,還與李沐這個人息息相關。
石之軒察覺到這些事情後,便收集了許多關於李沐的情報,又研究了許久後,發現李沐這個人很可能是慕清流和向雨田正在謀劃的事情中的關鍵!
雖然石之軒還不清楚慕清流和向雨田正在謀劃的事情是什麼,卻從中敏銳的嗅到了一些東西,他有種預感,或許自己突破『天人境界』的契機,就在這件事情上面。
不過,石之軒很清楚想要參與到慕清流和向雨田他們所謀劃的事情當中,目前的自己肯定不夠資格,所以石之軒決定從李沐入手,然後便有了現在的場面。
「嘖嘖!~」
李沐抬手接住飛來的青銅盒子,然後微笑莫名的望著石之軒,道:「當然滿意,不過有句話說得好,無功不受祿。
大師此來即為我解惑,又贈和氏璧這等寶物,是想要從我這裡得到什麼?」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李沐可不相信石之軒這樣一個人,會無緣無故跑來送他這樣兩份大禮。
肯定是對李沐有所求,所以才會做出這種舉動。
更重要的是,石之軒到現在都還沒有表露自己真正身份的意思。
難道是因為怕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後,李沐會拒絕他?
如果是這樣,李沐只能說石之軒想多了。
「阿彌陀佛!」
石之軒聽到李沐的話,面色突然變得鄭重起來,雙手合十念了一聲佛號,然後沉聲說道:「貧僧對施主確實有事相求。
不過貧僧所求之事還時機未到,還不能言明,還請施主贖罪,而且貧僧保證,我所求之事對施主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且絕不會讓施主為難。
只求等時機到來只是,施主能助貧僧一臂之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