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開海

2024-08-13 05:46:24 作者: 韓頹
  第293章 開海

  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個月,各處私底下還籌備著典禮,表面上則是已經開始著手組建朝堂。🐙☢  ♣☢

  劉陵準備暫且沿用三省六部,他沒設置內閣,畢竟內閣的一半作用在於集權,而這個作用對現在的他來說毫無意義。

  朝堂百官,天下萬民,軍中虎賁,遵的永遠都是他劉陵的號令。

  他現在還沒老。

  或許等以後自己實在沒精力去處理政務了,倒是可以弄這個東西試試,畢竟以往聽說內閣二字都是從歷史書上得知,具體如何操手和適應如今大漢的朝局,到時候肯定還得慢慢研究,急不得。

  劉陵收回思緒,對旁邊的工部大匠作邱三狗微微頷首,道:「可以開始了。」

  大匠作是工部的中層官職,但也等於是一個衙門的主官了,而且能擔任這種官職的人,身份必須要是匠戶。

  匠戶以往都是賤籍,現在居然也能做官?

  聽到這個消息後,不光是大漢國內的各種匠戶,國外的不少匠戶也衝著「光宗耀祖」的名頭,想要取得大漢朝廷賜予的匠戶身份。

  大匠戶邱三狗負責的,是火藥。

  在他們兩人面前的巨大校場中央,擺放著一尊不大的鐵炮,幾名匠人費力地往裡面填裝了實心炮彈,繼而在劉陵面前上演著讓他有些熟悉的一幕:

  點火。

  「轟!」

  當鐵炮炸響的時候,它身底下肉眼可見地震起一圈塵浪,一枚實心炮彈隨之飛出,但只是在空中有氣無力地飛了一段距離,隨即重重砸在地上。

  開跑的時候,整個校場的地面為之一顫,站在劉陵面前的兩隊盾兵當即豎盾護在他面前。

  但這次試驗極為成功,至少沒出現炸膛或是炮彈卡在炮身內部紋絲不動的情況。

  劉陵揮手示意面前的士卒們讓開,在旁邊幾名臣子忙不迭的勸諫聲中,他走入校場內,邱三狗慌忙跟在他身邊,這次極為堅決地攔住他。

  「主上萬金之軀,萬萬不可冒這個險,天知道裡面那藥料有沒有燒完,可危險著呢,下官去就好了。」

  「罷了。」

  劉陵站住腳步,看邱三狗帶著幾個匠人重新圍到鐵炮周圍,翻來覆去地查看它全身,隨即,邱三狗露出一絲喜色,喊道:「主上,這個炮身和藥料都能用,臣有辦法了!」

  從第一次南下大宋回來後,劉陵每半年都會撥一大筆錢糧給邱三狗這些匠人,讓他們專心研究火藥。

  至今,大概已經有三年了,這期間耗費的錢糧絕對是海量,畢竟要不斷去試驗製造火炮的材料,以及製作火藥的成分。

  劉陵只能提供一個大致的思路,現在真要細究的話,他已經不如邱三狗這些人「專業」了。

  「主上,最多再有半年,臣能讓炮彈打到數百步外,威力絕對遠超投石車!」

  「加緊做。」劉陵沒說什麼慢慢來不著急之類的話,而是簡潔明了地回答道:「炮彈打到五百步外,封爵,打到七百步外,封伯,打到一千步外,封侯。

  其餘的匠人,但凡在其中有功勞的,我不會吝惜爵位賞賜,你也是知道的。」

  「臣,定然竭盡全力!」


  「去吧。」

  火藥終於出了成果,劉陵今天心情不錯,等回到書房時,兒子劉承正在那兒吭哧吭哧地練字,劉陵在他旁邊坐下,默不作聲地開始處理文書。

  劉承已經習慣了父親的這種沉默,反而安心下來,只是寫字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分神去瞥父親,他難免會偶爾寫錯一筆。

  「怎麼了?」

  劉陵看向兒子,伸手從他手裡拿過字帖,不由得搖搖頭。

  「以後每天少玩點,早點把字練好了,以後多的是人會看到你的字,這也是你的臉面。」

  「哦」

  劉承低頭聽著,見父親臉上並沒有怒容,便膽大了幾分,問道:「父王,你今日去哪了?」

  「去看火藥。」

  「火藥?」

  劉承想了想,回答道:「我知道那個,母親曾跟我說,火藥局的那些人都是拿錢不做事的,平白浪費錢糧。說什麼.光吃飯,不下蛋.」

  「這火藥局又不是什麼老母雞。」

  劉陵露出一絲笑意,回答道:「若是做成了,火藥能比刀劍更方便殺人,射的也比弓弩還遠。」

  「可是.咱們大漢兵馬不已經是天下第一了嗎,為什麼還要耗費那麼多錢糧和人去做這個火藥呢?」

  劉陵懶得去跟兒子慢條斯理地一條條解釋,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腦袋,問道:「打仗要穿什麼?」

  「.甲冑?」

  「士卒手裡要拿什麼?」

  「兵器?」

  「那讓你的甲冑比敵軍的甲冑更堅固耐用,讓你的刀劍比敵軍的刀劍更鋒利,這樣可以理解吧?」

  「哦」

  劉承腦子裡對很多概念尚且不清晰,譬如說他只知道父親每次都能贏,只知道大漢如今是列國之中最強,所以,他很不理解父親為什麼還要再這般拼命做事。

  畢竟已經有了很多東西,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火藥,火炮,都是用於打仗的東西,打仗,會死很多很多人吧?

  劉承以前還聽別人說過,父親曾拼命往燕雲填補人口,那為什麼現在又執著於建造殺人的利器呢?

  書房裡懸掛著一幅輿圖,劉陵站起身走到它跟前,默默看著。

  北方金國已經殘破的不像樣子,國內分裂勢力嚴重,其中就有不少是劉陵私底下扶持起來的,讓金人內亂,同時在松亭關一帶,奚人組成的遙輦九部經常配合松亭關的守軍,成建制騷擾金國邊境,

  西面,夏國支離破碎,自稱是宗室或是自稱夏國皇帝的人不知凡幾,領著各部族的兵馬相互廝殺爭奪,夏國都城興慶府幾度在眾人之間易手,早已從原先的都城變成了十室九空之地。

  南面的大宋就更不必談了,現在內戰的正歡。

  戰爭,其實從沒停息過,而他已經給燕地爭取了好幾年的和平,燕地子弟跟隨他出門征戰,剩下的燕人在家中農桑,日子至少過的安穩,餓死人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他回頭看了一眼兒子,後者正慢慢地練著字,劉陵眼前恍惚間已經看到了兒子成年後,穿著跟自己一樣的黑色袞服,坐在朝堂上,聽著群臣山呼萬歲的場景。


  新𝟔𝟗書吧

  自己還年輕麼?

  風聲漸起,韓世忠在殿外等候的時候欣賞了一下宮中景色,他這輩子都沒去過大宋的皇城,更不用說什麼宮中,再加上這幾年全都是在大漢掌兵,對故國的所有想法早已隨風散盡。

  沒什麼好留戀的。

  俄頃,童貫走到殿門處,對著韓世忠恭恭敬敬道:「主上請節度入內議事。」

  「臣韓世忠,拜見主上!」

  「起來吧。」

  劉陵看向他,不等他開口,韓世忠就主動道:「長城張武派人回報,金人已經私底下積蓄兵力,準備徹底平定國內叛亂。」

  拋開現在狗啃一樣的局勢不談,金國疆域面積還是很龐大的,再加上連年饑荒死的人已經很多很多,金國現在反而能喘過一口氣,不用再去背負龐大的人口壓力。

  再者,就算是叛軍和民變極多,等金人一個個碾壓過去後,大部分人至少能在短期內安定下來,不敢再鬧亂子。

  先攻金國,再攻西夏,南征大宋,劉陵把周圍錘了一圈,到頭來,目光再度放回到金國身上。

  「還有.北安州种師道有了個小兒子。」

  聽到這話,劉陵也忍不住笑起來,微微頷首:「孤之後會派人送去賀禮的。」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韓世忠言語明顯的比以前還要謹慎許多,一問一答有板有眼,反而顯得生疏了不少,劉陵對此並不意外,談了一會兒事情,便示意韓世忠離開。

  「臣告退。」

  殿內恢復了安靜,童貫緩步趨入,對他匯報導:「高麗使者說,希望能在今日黃昏前求見主上。」

  高麗人大概急得很,他們國內情形一天天的全是不穩定因素,現在靠著那點兵力和幾場勝仗的影響才能勉強維持住局面,若是北方李資謙得到了半點優勢,南方的王氏高麗就要涼了。

  因此在得到劉陵的首肯後,那些高麗使者幾乎就要天天過來問候。

  「這些高麗人,嘖。」

  劉陵有些不耐煩道:「錢糧,船隻,什麼都給過來,卻想要空口白牙地討要兵力,今日不見他們了。如果他們敢過來,就讓人全部丟出去,最好,要讓金國使者看到。」

  「奴遵旨。」

  金國朝堂上下大概也清楚了劉陵的套路,知道國內不少叛亂和民變都是劉陵讓人煽動起來的,但他們對這種攪屎棍一樣的戰術毫無辦法。

  如果這是在異國土地上,金人鐵騎自然是能肆無忌憚地碾碎一切不和諧的聲音,可他們國內就如同大宋一般千瘡百孔,再打壓下去,只會不斷消弭金國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

  當一個地方七八成以上的平民百姓都不服你,你派幾個官員和數百兵卒過去有什麼用?

  同時,金國國內的流民現象依舊嚴重,往往都是向南流入長城境內,現在北安州和松亭關一帶駐紮了大量騎兵,很多時候都會主動接應流民入關。

  對此,金人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

  完顏吳乞買找不到對付燕人的辦法,畢竟開頭那幾場仗輸的實在是太要命,那時候明明是穩贏的局面,卻一場又一場地大敗,以至於傷筋動骨,再到現在的積重難返。

  燕人組合拳的地方就噁心在這裡,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會主動進攻,一定會想盡手段消磨伱的心氣和兵力,等他們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才會立刻出兵。


  八月,夏日炎炎的風早已微弱,取而代之的是早秋的涼意。

  田埂上隨風起伏的莊稼隨處可見,眼見得終於是一個太平的豐收年歲。

  官道上,一小隊騎兵正策馬飛奔,越過一道商隊,急匆匆地朝著東面趕去。

  平州海港。

  這兒今日人流如潮,平州主官張敦固穿一身紫色官袍,緩緩走上搭建好的高台,伸手從旁邊的小吏手裡接過火把,點燃了安放在他面前的一支一人多高的大蜡燭。

  這種蠟燭謂之「平安燭」,據說點燃後能有上達天聽乞求平安的功效。

  隨著平州靠海的地方興建起了一座海港,出海前點一根平安燭的習慣也漸漸流傳甚廣。

  尋常人家買不起大的蠟燭,往往就用小的去替代;而不少富商也從其中看到了機會,意識到朝廷接下來的政策肯定是想推行海商,不少人都選擇把身家投入進去。

  因此除了官府的平安燭外,也能看到許多樣式比官府那裡更精美的巨大蜡燭。

  「諸位。」

  可惜這個世界還沒出現話筒,要不然標準流程就是張敦固拍拍面前的話筒,咳嗽一聲,巨大的嗡鳴聲把眾人的注意力拉回他身上。

  「肅靜!」

  「安靜一點!知州要說話了!」

  士卒們不得不在上官的命令下去維持秩序,張敦固扯著嗓子喊了幾句話,最終無可奈何地罵了一句,看向身邊站著的男人。

  耶律大石搖搖頭,道:「無妨。」

  「這兒肯定有不少金人的細作。」

  「本就是為了做給他們看的。」

  耶律大石回答道。

  張敦固默默思索了一會兒,他抬頭看向海港的方向,大量的船隻匯聚在港口中,當地的巫師已經提前「預測」過海上風浪的時間,雖然中高層將官根本沒人信這一套,但底層士卒聽到他們的話後還是比較安心的。

  說到底,這次航行的距離太遠,沒人心裡能完全有底氣去說這次肯定不會出問題。

  「等離開平州後,咱們依舊是一路向北,等抵達故遼中京道的時候,沿著萊州錦州等地補充給養,最後才是一路往東,抵達高麗國內,那邊會有人接應咱們。」

  「海上風浪大,比不得路上安穩、」

  張敦固搖搖頭:「下官倒也佩服您真的敢帶兵去這一趟。」

  「大漢以軍功為最。」

  耶律大石嘆息一聲。

  「韓世忠平草原鎮河北,梁喆和李良輔平夏,曲端等人則是帶兵攻宋,我呢,雖然四處都混點功勞,但畢竟沒有一樁功勞是能單獨拿出手的。」

  他頓了頓,道:「我去這一趟後,眼前汪洋千里,定將成為大漢疆土的一部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