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澤自以為十分低調,但他的個頭在考生的隊伍里就很扎眼,書院考試不提供紙筆,考試中所有的文具都需要考生自帶,懷澤艱難地提著書箱排隊入場。🐍👹 ➅9รн𝓤𝕩.cσΜ 🍭🐍
突然他感覺手裡一輕,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是後面的考生在幫他半提著,懷澤朝男子露出一個感激的笑容,把書箱放到自己前面,算是婉拒了對方的幫忙。
懷澤自是看不到,後面的男子怔了怔,臉上露出一個無奈的笑。
出門在外,懷澤最不喜歡欠別人人情,尤其是在考試這種關鍵時刻,還是小心點為好。
年紀小的懷澤不僅受到考生的關注,就連考官們都愛往他那裡湊,書院考試沒那麼多講究,考官們都提前拿到了考生的信息,知道這次有個十二歲的小三元過來考試,想必就是眼前這位了。
秀才們的考試是在大成殿舉行,因著人數眾多,所以每位考生都是一張簡單的矮桌,桌子的寬度大約只有五十厘米,剛剛能把考卷平鋪在上面,懷澤身量尚小,每次取墨的時候都相當麻煩。
不過他倒是不著急,前世上高中的時候,課桌可不比這個考桌大多少,還堆了很多書,不照樣背書寫字。
他不知道的是,這張考桌就是書院給學生的第一個下馬威,能來應天書院讀書的,大多家境殷實,平日裡進出都有眾多僕從伺候,乍一用這小小的考桌,怎能不憋屈。
某種程度上來說,個子矮在此時反而是優勢,適應了考場環境之後,懷澤便開始奮筆疾書,因著題量大,懷澤特意提高了筆速,引得考官們總愛到他這裡來轉悠。
書院考試不會設置廁所,上午考生需要在考桌前坐三個時辰,實在忍不住了只能提前交卷,懷澤從昨晚到現在一滴水都沒有喝,一直到考試結束前兩刻鐘終於完成了答題。
觀棋和明棋早就在考場外等著懷澤,見他嘴唇有些發白就趕緊把水壺給他,懷澤猛灌幾口,才覺得自己活過來了。
書院的下馬威果然有些厲害,懷澤只能調整自己的狀態來儘量適應。
有了上午的經驗,到了下午懷澤直接改換了收口的外衫,這樣寫字的時候更加方便,省得寬大的袖子一個不小心就要碰到硯台。
大體看過試卷,懷澤稍微鬆了一口氣,果然沒有詩賦,大部分就是時政和墨義,看來自己的複習重點沒有錯,想到這裡懷澤稍微有了些信心,照例拉起腦子裡的那根紅線,按照自己的考試習慣開始作答。
如今應天書院的院正就是當朝宰輔,據說每年的入學考試都會有院正親自出的題目,懷澤提前和聞老爹求教過這位宰輔的行事風格,大膽推測,這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題目應該就是出自這位院正。
大梁的「士農工商」階級鮮明,汲汲於商賈之事向來被讀書人所不齒,但對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來講卻並非如此,要想發展一個地方的經濟,不能只靠農業,商業和工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大梁的「工業」都直接由朝廷管轄,地方官員沒有插手的權力,但是商業確是可以大有可為的。
懷澤在腦子裡簡單構思,直接在答卷上寫下論語中雍也篇的內容。
「何為義,仁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在懷澤看來,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個問題的答案,真正的君子,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仁者」,而仁者再進一步,就是追求博施濟眾的聖境。
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做法推己及人,在普天之下推行仁義,就有可能實現博施濟眾的終極目的。
而要博施濟眾就不能只靠嘴皮子,最關鍵的便是讓百姓有「利」,所以真正的君子,也要「喻於利」,否則便是假仁義。
回到驛站之後,懷澤狠睡一通,一直到第二天一大早才醒過來。
因著距離考試結果公布還有五天時間,所以懷澤一行人決定,先在應天府逛逛,體驗一下當地特色。
說起來,這還是懷澤這一世第一次來到北方,覺得一切都是這麼新鮮,懷澤躺在河畔的草地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河畔有不少結伴同遊的學子,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忽然不遠處有幾位學子爭得面紅耳赤,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他們爭論的內容正是制藝一項。
大梁科考仕進雖不至於像八股文一般要求死板,但在時政一項上也有鮮明的格式要求,考生作答時必須有破題、承題、起文、束文四項,但對句數和句型沒有太嚴格的規定。
從制藝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伴隨著爭議,畢竟讀書求學為的是大義,但如果要仕進就必須學習制藝,這就想到於平白加了一個模子,這麼多年不知道有多少文人抨擊過這一點。
之前在陳家學堂的時候,何先生就多次嫌棄過制藝一項,可是為了科考,又必須捏著鼻子教學生,簡直是異常糾結。
懷澤倒不怎麼牴觸,畢竟朝廷科考的最終目的還是選拔人才,朝廷的規矩法度可比制藝要難多了,他曾經看過老爹的奏章,屁大點小事就能洋洋灑灑寫幾千字。
所以懷澤時常覺得制藝就是朝廷馴服讀書人的手段之一。
河畔上的爭論逐漸進入尾聲,轉而開始比拼起詩賦,頗有一種臨時版詩會的感覺,懷澤聽著聽著,就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被頻繁提及,觀翁先生。
因著這位老鄉被流放,懷澤已經許久沒有聽到過他的消息,畢竟流放的地點距離江南實在太遠。
「觀翁先生高才,卻屢屢不中,可見這制藝一項著實不妥。」
這話一出,周圍人都齊聲附和,畢竟觀翁先生的許多「佳作」太過出圈,如今在大梁也算打出了知名度。
「賢弟此話差矣,科考一項在於選拔官吏,而不在於選拔文豪,觀翁先生高才,自有別的出路,也無需執意於科考一項,之前西北傳來消息,常家已與陛下求情,先生不日便可返京。」
聽到這裡,懷澤眯著的眼睛微微睜開,常家,莫非這位先生和常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