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國運之戰
很快,劉儉的軍隊在益州就開始行動了。🐟✌ ❻❾ⓢнยא.𝓒𝕠m 👮🐤
張任和嚴顏這兩名大將熟悉益州的情況,他們分別率領精兵向著南中的方向而去,阻止孫策進入南中地界。
或者說,他們並不是阻止孫策,而是要盡全力想辦法,儘量的減少孫策軍的有生力量。
若是換成原先嚴顏和張任這兩個人,對孫策來說完全構不成巨大的威脅,以孫策的本事和他原本的軍容,根本就不怕他們,但是現在孫策一點兒對付他們的能力和手段都沒有。
孫策的兵馬雖然比較精銳,但一則這支軍隊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士氣已然降到了最低谷。
二是當孫策手下的軍士們知道孫策要帶領他們去往南中那個不毛之地後,很多人都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幾乎有近一半兒以上的士兵們不願意隨孫策去往南中。
孫策手下的軍士,大部分都是當年隨同他父親在江東起家的精銳軍士,另外的一大部分則是在豫州招募的精銳軍士。
這些兵士都是妥妥的中原或是長江流域之人出身。
不管他們原先的家境怎麼樣,但是他們的祖宗數代都是以漢人自居的。
他們以漢朝的子民身份為榮。
大漢朝的內政原先很亂,百姓也因為百多年的土地兼併而多有疾苦。
但是,不論如何,大漢朝終究還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相比於那些南方或是北方的荒蠻一族,大漢朝的人民生活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現在,孫策要領著他們離開他們熟悉的家鄉,帶著他們往南疆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讓他們變成野人,試想,這些人又怎麼願意呢?
很快,就在孫策軍轉移的途中,他的兵馬數量開始不斷的減少。
大部分的士兵是不願意隨他去往南疆的,因而使得逃跑的士兵們越來越多。
而在這種情況下,只是靠軍令卻是解決不了這件事的。
孫策現在威信全無。
他只能是強行帶著那些尚且處於猶豫的士兵繼續前往南中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在短短五日之內幾乎就減少了一半兒。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任和嚴顏的軍隊也抵達了他的後方。
孫策手下逃跑的那些兵卒,有很多被嚴顏和張任給攔住了。
然後嚴顏和張任讓他們作為嚮導,帶著自己的軍隊前來追擊孫策!
追上了孫策的軍隊之後,張、嚴二將就開始輪番向孫策的軍隊發動襲擊,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招降孫策的兵卒,或是擊殺他的有生力量,但是卻一直不發動總攻擊,任憑孫策繼續向南方撤離,他們只是從旁不斷的襲擾。
孫策在這種情況下顯得極為無助,他根本沒有辦法能夠對抗得了張任與嚴顏,甚至組織不了像樣的反擊,所以只能夠拼了命向著南方逃竄。
不過最終還是讓孫策和呂蒙、孫權等人突出了重圍,進入了南中地界。
在他臨近南中之境時,張任和嚴顏的兵馬也就不再追擊了。
孫策進入南中之後,開始清點自己手中的士兵。
竟然僅僅只餘下不到六百人。
這六百人也大多是身上帶傷。
看著追隨自己逃到南中的六百人,孫策的臉上露出了哀痛之情。
「吾縱橫天下數年,想不到事到臨頭,連漢人都做不了!還要摒棄自己的國家,逃到蠻荒之地當野人,而身邊也就只剩下這區區數百親隨,今往後,又當何去何從?」
孫權走上前,向著孫策拱了拱手說道:
「兄長不必過於憂慮,我們與南中各大部落聯合,試著取得他們的信任,若是能夠取得彼之信任,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就聯合南中各大部落開是向著益州進軍!奪取成都,重新在益州建立基業,到時候孫家必然重新崛起!」
孫權的話雖然說的比較好聽,但是卻無法撫慰孫策之心。
他只能點了點頭說道:「只是南中的地方放眼,我們都不知曉,而且與這些蠻夷之輩也不曾有過交集,如今讓我與他們交好,又談何容易呢?」
孫權急忙說道:「兄長放心,此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對外征戰,弟弟雖然遠遠不及兄長!但是與外族人溝通這些事……弟弟自認為還是能夠勝任的。」
新𝟞𝟡書吧→
「至於本地蠻夷之方言,咱們一時半刻可能學不會,但是日久天長,必然也能夠聽得懂,講的明白的。」
「這些與外族溝通之事,就交給我就是了。」
孫策嘆息道:「也罷,就交給你了!」
……
張任和嚴顏在將孫策的兵馬擊潰之後,隨即派人返回成都,向劉儉稟報此事。
劉儉在益州任命各級官員,同時又將嫡系安置在各大郡為郡守,掌管地方要務,隨後便開始準備集中兵馬東征,向荊州發動進攻。
在東征之前,他給趙雲還有關羽等人都下了軍令,讓他們也開始準備,開始與袁紹和曹操開戰。
這次無論如何要先下荊州再下江東,統一華夏。
劉儉這次對荊州的發力可謂極強。
他的徵調了大漢朝各地最強的軍隊,向各處軍事要點集結,展開對荊州的總攻。
而且,他還將此事上表給朝廷中,告知皇帝劉協此乃國運之戰。
請劉協,無論如何都要支持自己。
劉儉如此做,其實還是主要給天下人看的,劉協又怎麼可能會不支持他呢?
皇帝的心中很清楚劉儉此舉的意義何在,於是以朝廷的名義下詔,傳遍全國,展開國運之戰,讓一統天下。
大漢開始集中力量,準備這場一統之戰。
此舉表明了劉儉一統天下的決心,也表明了朝廷方面對袁紹以及曹操等人的態度。
也算是最後通牒了。
劉儉還寫書信告知徐州的劉備,讓劉備開始準備對江東各地的沿海口岸進行襲擊。
袁紹在知道了劉儉的行動之後,立刻開始派人去江東與曹操商議,希望曹操能夠與自己合兵一處,與劉儉展開大戰。
袁紹告訴曹操,若是能夠在此戰中獲得勝利,那麼荊州和江東將會有十年時間得到安定的發展。
曹操在得到了袁紹的書信之後,隨即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也知道現在對於他來說,與北方的交戰已經達到了一個緊要的關頭。
劉儉是鼓足全國之力來與自己和袁紹交手的,若是能夠打敗劉儉、擋住他的這一波攻勢……則他的勢力和袁紹的勢力便能夠得到很大的喘息時間。
但是現在關鍵的問題是,他已經被關羽打的有些抬不起頭來了。
江淮之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畢竟北方的馬軍體系極為健全,在江淮的平原上,自己怎麼也不可能戰勝關羽。
曹操現在只能撤兵往江東,把江淮之地讓與關羽和劉備。
只是壽春這附近一帶畢竟是他經營多年的地界,如今就這麼的讓與關羽,曹操心中實在是不甘心啊。
但是在壽春九江郡這一畝三分地上與關羽的軍隊作戰,曹操縱然用兵的手段再強,但是一力勝十會。
北方士兵在平原上的作戰能力超強,這件事是鐵打的事實。
他們有成規模的騎兵以及最精銳的步兵甲冑,這一點是曹操的南方士兵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在經過了幾番商討,幾番議論之後,最終,曹操下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決定。
那就是放棄九江,將兵馬收往江東,沿著江岸長江天塹,利用強大的水軍與北方士軍周旋。
曹操的這個決議,很多人都秉持反對的態度,特別是一些九江郡本地出身的官員,他們都是本地出身的望族名門,先前被曹操極力的打壓,他們其實心中對曹操不滿,但是在曹操的鐵腕政策下,也不得不屈服,如今見曹操要派兵撤往江東,他們的心情很是矛盾,很是複雜。
他們既想讓曹操滾蛋,同時也不想讓劉儉到這裡來統治他們。
雖然不知道在這兩個人中如何取捨,但是現在讓曹操立刻撤兵往江東,對他們來說還是極為不利的。
因為劉儉的大軍一旦進駐到了江淮,那對他們而言,他們並不是功臣,而是屬於降臣。
到時候他們的家族會讓劉儉如何處置,那就都得是憑劉儉的心情。
在這些望族人的心中,還是袁紹這個人最為適合統治他們。
但可惜袁紹現在在荊州,自身難保,他能來江淮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