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2024-08-13 11:21:14 作者: 格里布夫
  (再次聲明:架空,女兵是作者自己加的,與實際歷史無關)

  (本章為介紹,主要內容在第二章)

  克萊因步兵師,成立於1938年,儘管是上頭親自命名的部隊,但在德國軍隊乃至整個德國卻並未引起多大的轟動和知名度。

  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參加過不少戰役,例如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總共殲敵五千餘人,但在那些更為知名的部隊看來,他們所帶來的這一點成就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

  美麗的花朵——艾米莉亞•弗蘭克出生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的漢堡市,她的家庭並不富裕,屬於小資產階級的那種,父親開過一家商店,但是生意慘澹,在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到來後,商店就徹底的倒閉,他們又搖身一變成了無產階級。

  儘管生活艱苦,但她的父母和一位俄國叔叔季克申卻依舊疼愛她,把她視為家中的瑰寶。

  後來德國擴軍備戰,艾米莉亞原本打算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時就加入德國軍隊,但在母親的反對下,這個時間被硬生生拖了一年。

  1940年,她毅然決然選擇參軍,加入了克萊因步兵師。

  如果從1941年6月到1942年1月這個時間點開始算,她已經在戰場上待了半年了,但令人無法信服的是,她的戰鬥能力還是像一個新兵那樣。

  這也不能怪她,克萊因步兵師雖然在前進,但遇到的敵人和戰鬥都是小規模的,這也導致了她壓根得不到歷練,還有相當一部分士兵甚至沒見過血和敵人。

  在艾米莉亞的交際圈中,克勞斯·安娜·巴赫是她為數不多的朋友了。她是個穿越者,在1941年12月底的時候穿越過來。

  安娜是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人,聽她父親說,她是三分之一血統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三分之一血統的德國人,三分之一血統的奧地利人。

  她原本是78步兵師的機槍連的,與不少步兵班一樣,全班伺候一挺mg34,在法國戰役前被編入克萊因步兵師,與日後艾米莉亞在一個步兵班。

  法國戰役期間,克萊因步兵師在戰場上幾乎沒什麼表現,唯一幹掉敵人的就是躲一邊抽菸時發現兩個法國兵的德米特里·塞巴斯蒂安,也是安娜和艾米莉亞的班長。

  第三個就是德米特里·塞巴斯蒂安(本地人)了。

  他是個義大利人,但要是往前幾百年,他又是個德國人。

  1796年,他的家族移民到義大利,在1914年塞拉耶佛事件的前幾個月又回到了德國。

  再拿戰場上來說,他的表現英勇,在1939年波蘭戰役時加入克萊因步兵師,那也是這個步兵師唯一見過血的戰鬥(就目前而言)。

  他在波蘭戰役時期升到了班長,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與那些將勳章擺在家裡的士兵不同,他就這麼掛著,也不找人做仿製品,壓根不擔心掉了。

  他並不喜歡在戰場上跟姑娘們待在一起,在他看來,女兵的戰鬥力要比男兵差很多,她們應該待在安全地後方,而不是跑過來打仗。

  但讓他無奈的是,他的班裡邊有一半成員都是女兵。

  保羅·約瑟夫·托比亞斯與艾米莉亞是同鄉。

  他的生活比艾米莉亞好很多,是個中產階級,在波蘭戰役期間加入克萊因步兵師,聽別人說他的副班長的位置是靠關係上來的。

  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傢伙打仗越打越瘋,有幾次甚至是差點把德米特里給誤殺了,每次都惹得這位班長頭疼。

  葉琳娜·亞歷山大是德俄混血的烏克蘭人,說德語的時候總是帶著彈舌。

  她們家是富農,原本是把蘇聯視作自己的祖國的,但在史達林搞了大清洗和消滅富農、強制徵收土地和糧食一類的政策後,她開始痛恨蘇聯,尤其是在父母死於大饑荒和大清洗之後,她對蘇聯再沒了好感,在三十年代移居到了德國。

  儘管她痛恨蘇聯,但她對於烏克蘭的平民百姓仍抱有憐憫,在她看來,烏克蘭人是無辜的,該死的是國家領導人和令她痛恨的軍隊。

  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後,葉琳娜加入了克萊因步兵師,她一直想要上陣殺敵,但克萊因步兵師前一陣子一直在後方徘徊使得她總是破口大罵,有好幾次甚至是與德米特里當面對峙。

  漢娜·克里斯蒂安,陸軍少校,克萊因步兵師的步兵營營長,也是艾米莉亞一行人的上級。

  她出生於德國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的基爾市,父輩和祖輩都是軍人,而她也同樣是「子承父業」,在1937年加入了軍隊。

  從外表上看,她長得很漂亮,也很溫柔,但只有德米特里知道,這傢伙對待下屬十分嚴格,記得在波蘭戰役期間,他僅僅是犯了個小小的錯誤就遭到了漢娜的一頓毒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