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靖難攻略> 第19章 衛所尚足

第19章 衛所尚足

2024-08-13 12:30:30 作者: 北城二千
  第19章 衛所尚足

  「希啦……」

  「今日就是考校的日子了,不知道考校官什麼時候到。🏆♤ ➅➈ˢ𝓱Ữ𝓧.c𝑜м ☯♗」

  清晨,伴隨著倒水的聲音響起,與之一起響起的,是院內楊展略帶擔憂的聲音。

  此刻的小院內,朱高煦依舊穿著普通明軍士卒的大紅胖襖,又稱鴛鴦戰襖。

  他坐在主屋門口,手裡拿著一塊粗布擦著臉,顯然剛剛洗漱完畢。

  在院子的水井邊上,王瑄和楊展二人則是剛剛把洗臉水倒入旁邊的水渠里。

  楊展在擔心朱高煦,而王瑄卻對著朱高煦有信心。

  他沒多說什麼,只是提著水壺走回了廚房。

  至於朱高煦,他擦完臉,將毛巾晾曬在書房窗台上後,便轉過身來笑著安撫楊展:

  「陛下對我不會有太高的希望,因而你也不用擔心。」

  「與其擔心考校的事情,倒不如擔心一下早上吃什麼。」

  朱高煦話音一落,王瑄就從廚房裡伸出頭來:「殿下,昨日的牛肉還未吃光,吃牛肉米粉如何?」

  「好!」朱高煦笑著應下,王瑄也當即回到了廚房,緊鑼密鼓的收拾了起來。

  時光荏苒,五天的時間一晃而過。

  似乎在意識到自己無法以眼下大明國力破解朱元璋的布置後,朱高煦便放鬆了心態,徹底躺平了下來。

  這幾天他除了必備的讀書外,其它時候都在和楊展、王瑄練武,閒暇時去東邊的秦淮河上游游泳來解暑。

  「殿下,您真的不擔心?」

  楊展望著走向廚房的朱高煦,不知道朱高煦為什麼這麼從容。

  要知道,如果朱高煦能一鳴驚人,那他或許能成為諸藩子弟中的佼佼者。

  「擔心是沒用的,要擔心也得吃飽飯再擔心,你們吃幾兩米粉?」

  朱高煦走進廚房挽起袖子,在簸箕之中拿出了一把干米粉。

  「我吃三兩!」王瑄在吃飯的事情上倒是尤為積極。

  「二兩吧……」楊展回了一句,還想說些什麼,但看到朱高煦波瀾不驚的模樣,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閉上了嘴。

  「那就下一斤吧,我有些餓了。」

  朱高煦將干米粉掂量了一下,隨手丟到了一旁的木盆里。

  王瑄見狀,當即拿起葫蘆瓢打了半盆水,隨後又倒入三分之一的沸水。

  朱高煦倒是駕輕熟路的將昨夜沒吃完的滷牛肉切片,同時打開了旁邊的小鍋鍋蓋。

  鍋中是一條牛腿骨,並且看樣子已經被燉了許久了。

  王瑄熟練的為灶台添火,朱高煦也在旁邊的鍋里倒入沸水,等火勢大起來後才將已經泡軟的米粉下鍋。

  他熟練切蔥、秦椒,而王瑄則是將昨晚準備好的一顆白菜掰開丟入鍋中。

  待佐料備好,朱高煦將米粉撈出,而王瑄已經準備好了三個大大的木碗。

  待米粉被朱高煦分入碗中,不等朱高煦開口,他便將切好的滷牛肉片分別放入三個碗內,而後朱高煦也舀出三瓢牛骨湯。

  牛骨湯倒入碗中之後,王瑄興高采烈的將佐料分別倒入三個碗,同時拿出青鹽分別放入,而後將三碗米粉分別端出。

  在他端出的同時,朱高煦抬起牛骨湯鍋,起小鍋煎了六個荷包蛋。

  等他抬著荷包蛋走到院裡,王瑄已經等的望眼欲穿。

  「坐下吃吧。」

  朱高煦將荷包蛋放在石桌上,招呼一聲後便開始動筷,而王瑄也急不可耐的開吃,唯有楊展一臉愁容。

  「我們這一頓,怕是只有一些富農才能偶爾吃吃。」

  朱高煦夾起一個荷包蛋,帶著一絲調侃開口,旁邊的王瑄和楊展也先後點頭表示附和。

  確實,他們三人吃的費用並不低,就這一頓早飯,也不是一般平民能吃得起的,只有一些擁有三十餘畝地的小富農才能偶爾這麼吃上一頓。

  想要頓頓都這麼吃,那家裡沒有百來畝地還真的做不到。

  這是生產力導致的結果,而朱高煦經過這麼一個月的走動,也大概了解了南京百姓的生活情況。


  洪武年間的大明朝沒有水泥、鋼筋可供使用,因此諸多水利設施修建速度緩慢不說,還極為消耗糧食。

  水利完善能讓土地糧食增產三成,而整個大明還有許多地方只能自己挑水種地。

  像南京因為在天子腳下,水利設施已經建設起來,因此一年下來,一畝地產出也在二百斤到四百斤之間,不過大部分還是三百斤左右。

  三百斤米在江南價格也就五百來文,而一個雞蛋價格便三文。

  算上米粉,朱高煦他們這一頓早飯估計在二十幾文,相等於外城一個民夫一天半的勞力所得。

  普通農戶因為在洪武初年得到分田,因此一家五六口人通常有二十餘畝地,交稅過後,不算打工的話,他們的年收入也就在十兩齣頭,勉強能養活一家五六口人。

  照朱高煦他們這種吃法,僅早飯,他們三人一年就要吃去七兩多,再算上午飯和晚飯,恐怕得二十兩打底。

  「王瑄,雲南的軍戶生活如何?」

  說起民生,朱高煦想起了大樹營的三村百姓,因此問起了雲南軍戶的生活。

  對此,自小跟隨父親前往雲南,並在當地成長起來的王瑄有著極大的發言權。

  「別的地方咱不太知道,不過宜良的軍戶還算過活。」

  王瑄一邊吃著米粉,一邊回答道:「陛下移民雲南,去到雲南的移民大部分都是軍戶。」

  「這些年來,所里的軍戶將當年北虜撂荒的壩子田都開墾了回來。」

  「按照都督府的規矩,每一軍戶受田五十畝為一分,給耕牛、農具,教樹植。」

  「不過,軍屯田每頃要納糧十二石,也就是每個軍戶分別出六石,並且還有三石率,繳率多的則有寶鈔作賞,少的罰當地武官俸祿。」

  「雲南的壩子田貧瘠,五十畝能出五十石便算極佳了,正常產出也就四十餘石,不過這些糧食都得全部上交所里。」

  「全部上交所里?」朱高煦手頭動作停頓,不敢相信軍戶過得那麼慘,不由追問:「那軍戶吃什麼?」

  「還有月糧、行糧和余田啊」王瑄用看怪物的眼神看著朱高煦,似乎在想這不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嗎。

  「余田?」朱高煦疑惑,楊展見狀也為其解釋道:

  「衛所的軍屯田都是衛所的,軍屯田以外私人開墾的則是余田,屬於軍戶自家的田,可以用衛所的耕牛開墾耕種,但每畝每年要交一斗二升糧作賦。」

  「嗯……」王瑄點頭附和,並繼而解釋起了月糧和行糧:

  「雲南衛所的子弟,每家每戶都有十幾二十畝余田,只需要交固定的田賦,其它的雜稅則不需要繳納。」

  「除此之外,兵卒每個月有固定的月糧,每月初給發,正常是馬軍月支米二石,步軍總旗一石五,小旗一石二,旗軍一石。」

  「與月糧同時發放的還有月鹽,成了親的二斤,沒有的一斤。」

  「不過,近年來也不發月鹽,改發寶鈔了。」

  「行糧則是出衛所要發的糧食,正常都是每天一到兩升。」

  「除了這些,有的時候都督府還會不定期的發放冬裝、布匹和棉花,軍戶日子還過得去。」

  王瑄形容了一下雲南軍戶的生活,在朱高煦聽來,算不得好,但也不至於餓死人。

  按照王瑄的形容,軍戶們屯田種出的糧食都歸衛所,但同時衛所又會承擔一定的口糧,額外還有十幾二十畝余田產出,算下來每個軍戶一年能收入三、四十石左右,折算銅錢也就是十貫上下。

  不過,軍戶要種六七十畝地,因此家裡的人口必不可少,因此吃的也多。

  因為需要勞動力,所以不停地生兒子,而兒子長大後,原本衛所定額的田地就不夠產出一家人的吃食了。

  朱高煦沒有記錯的話,前世自己在大學上課時學過,洪武年間的衛所逃戶不在少數。

  尤其是到了宣德、正統年間軍戶人口驟增後,軍戶所種屯田得出的糧食根本養不活自己,每年逃役的軍戶少則萬許,多則數萬。

  從王瑄口中,朱高煦對衛所軍戶的生活和衛所制度有了一個見解。

  總的來說,衛所制的一些缺點會隨著軍戶人口增加而不斷放大,除非大明能不斷發新的屯田和余田給軍戶,不然軍戶逃亡是遲早的。

  就這點來看,衛所制與南北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差不多,不過……

  「篤篤!」

  正在朱高煦想著衛所制的優缺點時,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