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後記·永曆(2)
「轟轟轟——」
永曆五年六月,當北方戰線在李政一手操持下穩固的同時,南方的官軍也在李樾的指揮下開始將西南諸王平定。
八月,廣州齊王被圍剿,朝廷在李政的建議下,僅廢齊王為庶人。
臘月,漢中益王勤王軍被平定。
六年正月,李樾得知重慶韓王準備起兵,先下手為強,韓王自焚而亡。
得知韓王自焚的消息,秦王、晉王、周王、楚王、唐王等洪熙年間被冊封的剩餘二十五位藩王先後起兵,一時間秦嶺淮河以南局勢糜爛。
受寒冬影響,楊舫所部勤王軍補給不足而攻勢較幾個月前暫緩。
李政將北方防線交給蔣裘,自己返回北京,並重賞僱傭大量唯利是圖之徒來訓練作戰。
這支軍隊被李政稱為「銳士」,數量從三萬開始不斷增加。
至四月,銳士數量已經達到十六萬,他們並不在意誰是正義,他們只在乎軍餉和賞錢。
他們的軍餉是普通明軍的四倍,每年一百二十兩的軍餉,足夠他們背負罵名。
李政從軍備庫中取出大量的陸軍武器將他們裝備,並加急訓練飛行員。
由於空軍素質較高,大部分都是權貴子弟擔任,而他們大多不敢以死相搏,所以大明朝在飛機數量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卻依舊被楊舫所部的北方空軍壓著打。
燕山山脈上空,幾乎每日都有十餘架飛機墜毀,這樣的死亡率可不是權貴子弟敢做的任務。
緊急培養一批不怕死的飛行員,是李政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將山陝地區奪回,收復西南。
西南地區擁有除北方以外最大的軍功體系,如果被這些藩王占據太久,那朝廷就得面對被南北夾擊的風險了。
八月,李政率十六萬銳士軍南下,先後平定晉王、秦王、周王叛亂。
臘月,楊舫猛攻燕山山脈不下,日本本土民族叛亂,朝鮮也爆發民族叛亂。
期間,北洲十八藩王聚兵二十四萬討伐北洲都司。
七年春四月,磧北被涼王占據,西海被雍王占據,大食被巴王占據,波斯被永王占據。
六月,鄭王、越王、信王獨立於南中、榜噶喇、寮國等地。
七月,李政命李楙為將,命他率軍二萬入川,聯手李樾圍剿蜀王,自己則率軍前往長沙平定趙王叛亂。
八月十二,楊舫攻破喜峰口,北方勤王軍向永平、北京兩路進攻,蔣裘撤回居庸關六萬兵馬死守北京城。
得知消息,李政令宋國公胡驤南下接管三萬銳士,堅守不出,自己率八萬銳士北上。
八月十八日,楊舫猛攻北京六日,蔣裘堅守不出。
八月二十日,李政率軍抵達房山,休整一夜後發起反攻。
北軍的鋼鐵洪流對上了中樞銳士軍的鋼鐵洪流,一場世界規模最大的裝甲集群會戰在河北大地爆發,吸引了全世界的矚目。
在裝甲集群會戰之初,北軍以一千二百輛重型坦克和三千輛中型坦克,四千二百輛輕型坦克的龐大數量,碾壓式的與李政率領的輕重中型七千二百輛坦克。
不過隨著李政訓練的大量飛行員上空,擁有三千架殲擊機、轟炸機的空軍集團很快擊垮了北軍的空軍,並對地面展開轟炸。
北軍遭受損失,但並不是很大。
九月初一,楊舫準備集中力量強攻北京城,然而李政卻將集中在東大明洋上的七支海軍艦隊調回西大明洋,同時強攻遼東的旅順、定遼等處。
楊舫擔心後方軍工廠被攻破,只能撤出河北大地,留十五萬人在燕山山脈防備李政反攻,自己率軍六萬撤回遼東。
京城保衛戰就此結束,北軍損失士兵約兩萬人,各類坦克二千三百輛,自行火炮和反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炮二千五百餘門,各種車輛四千多輛,殲擊機及轟炸機八百餘架……
官軍方面,喜峰口被攻破後,除京城以外大量士兵望風而降,投降或逃跑的近五萬人,非戰鬥損失的坦克達到六百餘輛,車輛高達三千六百餘輛,各類火炮八百餘門,飛機七十二架。
戰鬥損失的坦克七百五十輛,車輛四千六百輛,各類火炮一千四百門,飛機三百餘架。士兵二萬八千餘人……
這場戰爭讓世界知道了制空權的重要性,同時也讓人知道了裝甲集群作戰的恐怖。
倘若大明將這兩個裝甲集群投入到西洲,那將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推平整個西洲。
當然,這只是西洲各國的估計,但到了現實中,明軍推進的速度恐怕會更快。
同時,這場戰爭也讓大明內部知道了各自的短板。
北軍的空軍和海軍不及朝廷,朝廷的陸軍不及北軍。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士兵的心理問題。
朝廷的大量基層士兵根本不願意為了權貴作戰,所以一旦戰爭落入下風,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投降北軍,並且在投降過後就能立馬調轉槍口作戰,同時爆發強大的戰力。
在北京保衛戰中,甚至有三個衛的軍隊起義來響應北軍,給官軍將領帶來了極大的恐慌。
這種情況讓李政意識到,除了銳士以外的百萬官兵根本心不在此。
讓他們打打防守還行,進攻則是完全的無稽之談。
當然,對於他們也不能裁撤,一旦裁撤他們,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投靠其它勤王軍,爆發更強大的力量來瓦解己方。
沒有辦法,戰役結束後,李政只能再度向大明直屬疆域上僱傭更多的「銳士」。
山南、南洋和朝鮮、日本成為了所謂「銳士」的集中區。
憑藉強大的海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海峽依舊掌握在朝廷手中,不過對於北洲和東洲,朝廷的掌控顯然下降的厲害。
十月初五,北洲都司丟失北洲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廣袤疆域,十八藩王各自占據一塊區域。
眼看朝廷沒有出兵鎮壓,東洲的二十四藩王也開始組成聯軍討伐東洲都司。
臘月,李政再度徵募二十萬「銳士」,至此銳士經過幾次消耗,數量突破新高,達到了三十二萬的巔峰。
八年二月,李樾在李楙的幫助下平定蜀王、魯王、遼王叛亂。
這期間,李樾麾下兵馬在四川劫掠,軍紀敗壞,唯有李楙所部兩萬人因為紀律嚴明而被百姓牢記。
李楙利用戰事不斷更替軍中一些意志不堅定、唯利是圖之人,並且重新拾起洪熙年間主管軍隊思想的軍司馬制度。
從他接管軍隊到平叛結束,不到半年時間,整支軍隊的風氣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在沒有接受到調令前,他親自率領軍隊幫助駐地當地的百姓修建公路、橋樑與房屋,而這些都是洪熙、宣德、景泰年間的軍隊作風。
往後的明軍雖然依舊能打仗,但這種作風卻越來越少,以至於當李楙重拾這種作風的時候,他所率軍隊更是被四川百姓稱呼為「子弟兵」。
三月,李政調李樾率軍六萬進攻雲南,留李楙駐守四川。
九月,經過李楙近半年的思想工作和作風改善,他治下四川三萬軍隊風氣煥然一新,四川也漸漸恢復到了戰前狀態。
這期間,李樾進攻雲南幾次受挫,而廣西靖江郡王、代王作亂嚴重,李樾被調往廣西平叛。
十月初二,李政任命李楙為川黔巡撫,兼任平南將軍率四川、貴州兵馬進入雲南平叛。
李楙沒有急於進攻,而是整頓了貴州都司和布政司風氣後,這才率軍五萬進入雲南。
彼時雲南被谷王、岷王、漢王和黔國公府所割據,黔國公府從正德朝開始式微,所以在漢王舉兵後,黔國公沐民敬撤往大理駐紮,兵力僅三萬餘,而谷王、岷王各自擁兵四萬,漢王朱伯泋則是兵馬最多,擁兵十二萬餘。
除了他們以外,滇西的南國公府不僅掌控滇西,還控制了南中和寮國部分地區,擁兵近十五萬。
南國公王茂恭雖然迫於李政的壓力推辭武官職位,但李政也知道他沒有精力取代南國公府在當地的地位,所以冊封了王茂恭之子王德為南中都指揮使。
西南諸王割據後,王德與他們打打停停,一副磨洋工的舉動,顯然是不準備剿滅藩王們。
鄭、越、信等藩王也清楚,故此都在安心發展。
隨著李楙進入雲南,駐守雲南門戶的谷王率先與之交戰。
九年三月初六,李楙率四川方面軍三萬與谷王交戰於南盤江,私下卻指揮空軍炸斷谷王軍隊回撤曲靖道路,並令貴州方面軍繞後,配合己方包圍谷王主力軍隊。
在未對曲靖城開一槍的情況下,李楙包圍谷王三萬大軍,並故意放開一條山道給谷王率殘餘兵馬一萬突圍,曲靖收復。
谷王突圍後,立馬率軍往昆明逃竄,並加入了漢王朱伯泋陣營。
李楙收復曲靖後,沒有著急西進昆明,而是南下包圍臨安的岷王,並故技重施,讓岷王率殘軍突圍昆明。
四月初九,漢王朱伯泋率兵七萬駐守昆明東北的門戶嵩明,李楙率兵兩萬大迂迴從南邊繞道出現在昆明西部的棋盤山,朱伯泋所部空軍出動後被李楙布置在棋盤山上的防空陣地擊退數次。
朱伯泋撤回昆明,李楙卻突然出現在嵩明地區發起強攻,嵩明陷落,昆明東北大門丟失。
眼看昆明東北大門丟失,朱伯泋率兵搬遷軍工廠撤往元江,李楙並未加以阻攔,朱伯泋成功撤走,李楙收復昆明。
李楙三次放水,很快就讓朱伯泋等人知道了他無心與宗室為敵,而他治下騎兵軍紀也堪稱這個時代的岳家軍,故此朱伯泋等人開始在李楙的無限放水中撤出雲南,撤往了寮國與南中。
八月初七,李楙致電北京,稱自己已經將三王擊退至南中及寮國地區。
李政沒想到李楙速度那麼快,故此令他屯兵昆明,等待京官京察。
九月,襲擊遼東的海軍被擊退,楊舫令北方幾大兵工廠開始製造大量殲擊機和轟炸機,同時開始號召北方八千萬百姓參軍報考飛行員。
十月,李政經過大半年的練兵,開始對楊舫發起攻勢,楊舫親赴前線拒守。
儘管官軍的空軍集團規模更大更厲害,但北軍憑藉最大軍工產業下防空火炮,還是死守住了燕山山脈北部地區。
十年二月,涼王入侵波蘭—立陶宛,普魯士入侵波蘭。
猝不及防的波蘭主力軍隊被涼軍全殲,普魯士與涼王瓜分波蘭。
三月,匈牙利占據巴爾幹半島,奧斯曼領土縮水。
五月,匈牙利與普魯士瓜分奧地利及德意志諸侯國。
九月,北洲都司被十八藩王消滅,北洲大陸徹底獨立於大明朝外,十八藩王各自展開軍備。
十月,河中都司宣布勤王,大明朝廷在中洲的實控土地僅存關內及交趾、安西、北庭、烏斯藏等地區。
十二月初五,北海艦隊士兵起義,艦隊歸屬北方勤王軍,李政開始著手招募海軍銳士。
十二月二十四日,東海、東洋艦隊先後宣布起義,並歸順北方勤王軍。
永曆十一年二月,楊舫在南下籌備進攻北京的路上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楊舫死後,北軍內部陷入了權力爭奪。
楊舫之子楊庚立主南下勤王,陳瑄等人則是以為要等到空軍占據優勢才能南下,戰事陷入了僵持中,李政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三月十五,京察御史何欽彈劾李楙養寇自重,李政驚詫同時,令李楙入京。
彼時李楙麾下幾名親信都勸他不要入京,畢竟此時李楙節制雲貴川三省,擁兵十六萬,還擁有世界第二大軍工體系,完全可以撥亂反正。
面對下屬的提醒,李楙只是讓人給胡粟送去一封信,隨後隻身北上。
得知李楙北上,就連李政都感到十分詫異。
三月二十四日,李楙抵達北京,並被李樾軟禁南郊。
同日,胡粟收到李楙的手書,信中李楙以「政未亡,事不可為,不可輕動」為由,勸住了想要起兵的胡粟。
在李楙被軟禁後,李政也開始令李樾接手自己的事業。
同時,對於昔年威逼他致仕的一些勛貴,李政也開始了報復。
大量勛貴、文臣被「銳士」破門抄家,大量軍費得到著落。
這群肆意玩弄權術的傢伙在槍桿子面前顯得如嬰兒般稚嫩。
七月,涼王聯合雍王發起東征,聯軍數量高達二十萬。
得知消息,李政命李樾率銳士二十萬西征,並節制安西、北庭、甘肅等地兵馬。
八月十二日,李樾抵達前線。
彼時官軍有銳士二十萬,其餘官兵十八萬,合計三十八萬。
空軍方面有殲擊機一千七百六十架,轟炸機四百五十七架。
陸軍方面除了三十八萬士兵,還有重型坦克四百輛,中型九百輛,輕型一千五百輛和卡車三萬七千輛,裝甲車五千二百輛。
除此之外,還有自行火炮二千六百門,反坦克自行火炮八百餘門。
面對如此龐大的軍力,獲得西軍支持的涼王朱伯海和朱怡鈅絲毫不懼。
二人擁兵二十萬,各類坦克六千餘輛,空軍飛機數量也不少於官軍,自行火炮數量更多。
西軍在戰前,畢竟是唯一有敵人的方向,火力和兵力為諸軍之最。
如果巴王和永王也願意加入戰鬥,李樾的兵力除非翻倍,不然沒有任何勝算。
九月初五,河中都指揮使曹顯虎站隊勤王軍,親率河中六萬兵馬馳援。
西部勤王軍數量達到了二十六萬,儘管依舊少於官軍,但官軍只有二十萬銳士能打,一旦銳士受創,其餘官軍便會立馬投降,而這也是朱伯海他們絲毫不懼的原因。
占據道義的他們,軍隊只會越打越多,而不會越打越少。
相比較之下,李家的銳士一旦打光,那就真的離完蛋不遠了。
永曆十二年四月,經過大半年的準備,河中戰役正式爆發。
四月二十二日,西部勤王軍在朱伯海的指揮下,以曹顯虎的河中裝甲集團軍為中路,朱怡鈅的西海集團軍為左翼,朱伯海的磧北集團軍為右翼,在西部空軍的支援下,從河中府向襲擊發起進攻。
為此,三路兵馬為勝利而展開了進軍賽跑。
曹顯虎的裝甲集團軍在空軍的掩護下,甩開左右兩路,單刀直入,八天內一口氣沖了一千二百里,完整地攻下了伊犁門戶的伊犁河防線。
得知消息,胡粟勸李樾撤往庭州布防,李樾不聽,執意在伊犁布防。
四月二十四日,大軍整軍開始備戰,雙方在天山腳下展開持久戰。
然而伊犁河谷如當年朱伯潛對朱怡鎮所說一般,於東易守難攻,於西易攻難守。
面對從西部挺進的西部勤王軍,平坦的伊犁河谷簡直就是最好的戰場。
雙方的空軍因為南北天山的緣故,基本沒有追逐空間,天空上作戰的飛機烏壓壓一片,幾個呼吸就有飛機墜毀。
地上,雙方炮火互有戰果,銳士死傷一片。
李政得知李樾的布防,連忙急電令他撤往庭州,同時命令西洋六支艦隊進入西海(黑海),對西海本土發起襲擊。
李樾得到急電,並沒有立刻撤退,而是執拗在伊犁作戰。
五月十二日,曹顯虎所率裝甲集團軍突入防線百餘里,在直插指揮部的同時並開炮擊中指揮部不遠處。
跑出指揮部的李樾被曹顯虎一槍擊中大腿,胡粟雖然厭惡李樾,卻還是背著他撤往鷹娑縣。
曹顯虎追擊十數里,最後因為燃油耗盡而停止追擊。
此戰,所謂銳士被擊斃六萬餘,十萬銳士潰敗,三萬餘人失蹤。
朱伯海等人不費力氣就招撫了十六萬官兵,正欲追擊就得知後方遭遇襲擊,只能退出伊犁府地界。
李樾重傷被接回北京養傷,李政命令胡粟暫時兼任北庭、安西都指揮使。
胡粟得令後,立馬指揮十萬銳士反攻河中府。
如他預料一般,朱伯海等人沒能預料到官軍遭遇大敗還敢反擊,所以在河中府留下的軍隊並不算多,故此丟失河中府。
李政得知消息,立馬任命胡粟為平西將軍,不求平西,但求不丟失防線。
六月初四,李樾抵達北京養傷。
八月,南中都指揮使王德響應勤王,聯合鄭、越、信、漢等藩王進攻昆明府。
九月,雲南全境丟失,王德兵發四川、貴州、廣西、交趾。
一時間,西南岌岌可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