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四一臉懵逼地看著車上仙風道骨的白鬍子老頭,咔吧咔眨眼睛。
「疾!」
「我疾!」
……
姜子牙一連說了十多個「疾」,見全小四也沒啥反應,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啊呀」一聲,從馬車上摔了下來。
「這是何方妖孽?來人啊!把他推過去砍了!」在旁邊的武王見敬愛的軍師被氣得掉落軍車下,心中大駭!
姜子牙確實不簡單!八十多歲的人,從馬車上翻身掉了下去,居然像沒事人一樣從地上又爬了起來,說道:「大王!使不得啊!」
武王費了半天勁把姜子牙拉上戰車,問道:「軍師,為何不能殺他?難道他也像袁洪一樣,有數不盡的頭?」(封神榜人物,袁洪被砍掉一個頭,就又長出來一個。)
姜子牙說道:「此人大有蹊蹺!但絕無害大王之心!還是先帶回去再說!」
一向對姜子牙言聽計從的武王,知道內中必有隱情,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再問,讓人把全小四帶上,直奔紂王自焚之摘星樓!
紂王帝辛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妲己也不管了,在摘星樓自焚而死。
人到中年的周武王象徵性的用黃金鉞砍掉商紂的腦袋,紅顏禍水的妲己也香消玉殞。
至於妲己到底是不是商湯的亡國之禍水,誰知道呢?六百年的商湯,就因為商紂娶了一個狐媚女人,就摧枯拉朽般倒了?
武王說是,就是!
商紂已死,武王就想起了身為亡商偏將的全小四了!
這也是個隱患啊!
武王命人把全小四帶上來,問道:「你這個偏將為何留在了朝歌?」
全小四把自己就是一個傳令兵誤打誤撞地替紂王擋了一個石頭而被紂王提拔為偏將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
全小四說道:「大王,我前幾天還是個傳令兵,哪裡會打仗?帝辛所做所為,引得天人共怒,才會有天下諸侯共反的局面。我又怎能逆天而行來阻擋大周幾百年基業的建立呢?」
全小四這一套馬屁下來,臉不紅心不跳。
倒不是全小四有意逢迎武王,而是歷史也的確如此。
歷經兩代人幾十年忍辱負重的忍隱,剛剛登上權力巔峰的武王姬發匝一聽這明顯的阿諛之詞,臉都紅了,但心裡舒服:這不正是自己所要的效果嗎?
這時,跪在下面的三個家奴聽著平時不擅言辭的主人,今天竟能侃侃而談,說得武王「紅光滿面」的,心道不妙啊,別說立功受賞了,今天弄不好腦袋都要搬家了。
幾個人互相對視一下,立即跪爬幾步,向武王說道:「大王,你不要讓他給蒙蔽了!這個亡國之君帝辛的偏將,居然在城破之日不逃走,而是回到家換掉盔甲,命令我們收留原商紂的敗兵,妄圖還想當他的奴隸主,請大王明查!」
這他媽的哪跟哪啊?!
這不就是無中生有血口噴人嗎?
這幾個人的惡,讓還沒有社會經驗的全小四干嘎巴嘴,還真不知道怎麼自證清白。
這幾個家奴的話讓武王有些猶豫。
在旁邊的姜子牙插話道:「大王,讓我來再看看這個全小四。」
武王見軍師姜子牙說話了,心中自是高興:軍師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活神仙。想當初,父親周文王(後追封的號,為了方便閱讀)姬昌卜卦可是天下第一,可斷人生死,洞察朝代更替,才招致紂王忌憚,才把大哥伯邑考做成肉餅給父王吃了(就是想看看姬昌能不能算出來)。
可父王也只能推算即將發生的事情,卻不能像軍師那樣有改變人的命運的本事!
既然軍師出手,那就立知事情的原委,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全小四雖然不懂易經八卦,可從尚存記憶中也知道:
伏羲氏根據前人的河圖洛書,通過觀察研究天地變化,用一種數學符號描述下來,創立了八卦。
卦圖上的八卦排序及含義是:乾(天)、兌(澤)、離(或)、震(雷)、巽(風)、坎(水)、艮(山)、坤(地),分別代表相應的內容,並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被後人稱為「伏羲先天八卦圖」。
根據伏羲八卦圖的順序,可以看到其走勢正好稱為一個倒S形狀,這也就是太極圖中的陰陽兩種物質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古時先賢對伏羲八卦的理解為: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也就是說,天與地有固定的位置,山與澤都共同承受著自然界的陰晴變化,雷與風相互接近,水火不相互求相同反而相剋,八卦相互交錯組合。
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陰陽和萬物變化的原理。八卦由八個三爻組成,每個爻的組合表示了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用於預測吉凶、推測未來以及探求天人之道。
中國的命理理論最早來源於《易經》。而《易經》有三個來源:一個叫《連山易》,一個叫《歸藏易》,最後一個叫《周易》。傳說《連山易》乃伏羲所作,夏朝時用此書占卜;《歸藏易》為黃帝所作,是商朝的算法;但是都是傳說。夏朝占卜的方法於世無聞。商朝的算法到漢代也失傳了。只知道,大概是用龜甲或獸骨鑽孔,放在火里燒,根據燒出的裂紋來判斷吉凶,這屬於「象數派」,即人們所說的後天八卦算法。
《周易》占卜法大致傳下來了,就是今天要說的「蓍草占卜法」。這些占卜術都在宮中使用,並沒有走入民間。據傳是鬼谷子為了了解民情,走街串巷,為了獲得生活的費用,就將宮中的占卜術帶到民間,並收取費用。從此,占卜算卦走進民間,而且形成了一個行業,所以後世稱其為占卜算卦的祖師爺。
伏羲八卦的創造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和推測其中的規律,伏羲開創了一個理論體系,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指導行為提供了基礎。它強調了人與自然的互動和平衡,提醒人們注重觀察、思考和理解,從而更好地適應和利用自然的力量。
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孔子,在晚年的時候,對很多典籍都進行了修整。唯獨看到《周易》恭敬有加,不敢改動。而且做了十篇傳記,歷史上統稱為《十翼》。使得後世的學者學習《周易》變得容易。如果看不懂前面的64卦,那麼,可以結合《十傳》來讀。
《易經》被稱為五經之首,是各種經典中的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