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897章 偷一手的萬曆

第897章 偷一手的萬曆

2024-12-20 23:36:28 作者: 無相黃葉
  第897章 偷一手的萬曆

  長定堡這個地方太敏感了,在萬曆年間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地名,這都是因為幾十年前曾經有一場「長定堡大捷」。

  那是張居正當首輔時的事。

  當時張居正正巧回老家探親,長定堡的守將突然向京城匯報,說他們在長定堡一帶獲得大勝,殺了四百多入侵的韃靼人。

  當時李成梁還沒有崛起,大明面對韃靼蒙古常態性吃癟。

  留守京城的少年萬曆聽到這消息,自然十分高興。在張居正沒參與的情況下,他和內閣成員一起作出決定,先給遼東一眾文武官員都升了官,然後又風風光光的去太廟祭祀慶賀。

  直到張居正回到京城,卻一眼看出文書上的問題,派人去詳查,才發現是一個四百多人的韃靼部落到長定堡內附,被當地守將謊稱為入侵,然後殺良冒功。守將非但沒有立功,還大大損害了大明在蒙古人中的形象,害得許多蒙古部落再不相信大明。

  張居正當時將長定堡大捷揭露出來,嚴懲涉事官員,搞倒了一大批人,順帶把少年萬曆的面子踩到了泥土裡。

  張居正倒台之後,這事情自然又被萬曆皇帝找後帳,一來二去,弄得長定堡這個地名在萬曆一朝響徹天下。

  今年的韃靼入寇,遼東幾百個城堡,韃靼人打破哪個不好?偏偏是打了知名度超高的長定堡,李柄自然被天下大罵。

  但即使這樣為一個城堡失守而撤職巡撫還是有些誇張,真正原因是萬曆皇帝早就想拿回遼東巡撫的位置。

  趁著京中官員都在罵李柄,李化龍突然上了個摺子,指責李柄犯罪太大,應該撤職。

  朝中官員原本還沒談到撤巡撫的事情上,但李化龍的聲望實在太高,他提出這點後一時也沒人敢反駁。

  接著萬曆皇帝火速同意,讓李柄撤職回籍,升楊鎬為遼東巡撫。

  等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遼東巡撫職位已經回到萬曆控制之下了。這時眾人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萬曆皇帝聯合李化龍的偷襲。

  遼東原本就充斥著皇帝一派的勢力,楊鎬在遼東上任之後也很快跑通了遼東的政軍事物。

  一個月前楊鎬已經推薦李如梅擔任遼東總兵。

  遼東將再次回到李家軍閥和皇帝推選的巡撫共同治理的局面。

  對於遼東百姓來說,這樣的局面卻是讓大家開心。

  李家軍能在遼東崛起,不是沒有原因的。

  萬曆朝以前大明在遼東的軍勢一直是收縮態勢,李成梁崛起之後才有了寬甸六堡以及遼東的軍事擴張。

  雖然李家軍閥陳腐老化,在面對女真人時也力不從心,只想粉飾太平,但是他們卻是少數能夠調動遼東軍事體系運轉的力量。

  就如同,這兩年李家軍閥失勢,遼東立刻就被韃靼人叩邊,長定堡一戰,各派將軍打的亂七八糟。

  而歷史上楊鎬和李如梅組合管理遼東,在一兩年內甚至就能夠出塞去抄掠韃靼蒙古之地。

  薩爾滸之前,上至萬曆皇帝,下到遼東百姓之所以對楊鎬充滿信心,也是因為楊鎬主政遼東以後的管理十分不錯。

  畢竟這時誰也想不到,薩爾滸之戰楊鎬和李家軍閥直接丟了坨大的。

  離開楊鎬駐辟所在,熊廷弼對王文龍道:「有了楊巡撫的支持,這賑災之事便成了一半,接下去該找這寧遠城的祖家商議。」

  王文龍問道:「賑災就在寧遠進行嗎?」

  熊廷弼點頭:「山海關外幾個最大的人口聚集之地,無非是寧遠、遼陽與開鐵,寧遠又負責另外兩地的物資輸送中轉,此地的災情若得緩解,則全遼無虞也。」

  熊廷弼一番介紹王文龍才知道明末遼東的氣溫和前世完全不能比,均溫低了可能有兩度。

  別小看這兩度的差別,放在遼東這就關係到農曆二三月份平均氣溫能否恢復到零度以上。

  那正是春播的時間。

  二三月均溫零度以上的地區土壤不會霜凍,方可以進行耕種。

  春季兩度的溫差,直接將遼東適合農業耕種的地區往南推移了上百里,讓整個遼河套地區都不能進行大規模農業開墾。

  王文龍突然問:「我在信中建議飛百兄於遼東推廣的兩種新作物可有成效。」

  熊廷弼說起這個難得的臉露笑容:「這玉米和馬鈴薯果然神奇,即使在鐵嶺都能種植,而且產量還不錯。」

  王文龍連忙詢問:「既然如此,這兩種作物可是推廣開來了?」

  熊廷弼卻是搖搖頭道:「雖是長得好,但遼東百姓似乎不太願意接受,具體情形,不如待會兒去問祖僉事,他家便是此地最大地主,家中也是種了玉米和馬鈴薯的。」

  王文龍知道有兩種作物可以突破寒區的溫度限制,那就是玉米和馬鈴薯。

  這兩種作物原產都是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作物的祖源都來自高寒地區,自帶抗寒buff。

  王文龍前是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原時空的。闖關東移民真正突破滿清的柳條邊限制所依靠的並不只是他們敢於在滿清封鎖下去東北開墾,更重要的也是玉米和馬鈴薯在北方的推廣。

  東北固然能種水稻,但是在東北種水稻受限於氣候因素,產量和南方是沒法比的。而且水稻是細作糧食,在機械化鋪開之前,種植水稻非常消耗人力。

  這麼說吧,直到偽滿時期,以當時日本鬼子的機械化和農業水平,都不敢在東北大規模推廣水稻,而是以種植玉米為主,要直到新中國後才能夠負擔。同樣的勞動力付出,在東北種水稻所能提供的熱量實在太低了。

  想要開闢北大荒,將東北納入產糧區,起先所要依靠的只能是玉米和馬鈴薯,農民得先靠這兩種作物活下來,才有能力在土地上開闢水稻田。

  王文龍在熊廷弼帶領下來到祖家,祖天定出門來迎接。

  「建陽公,聽說你一封信便從福建來了遼東,先生對遼東百姓真是有心啊。我替東人謝過先生了。」

  王文龍拱手連道不敢,開口問的卻是:「聽說玉米和馬鈴薯祖家都有種,祖僉事覺得這兩種作物可能被遼東百姓所接受?」

  祖天定一愣,他是個世家子弟,又是軍官,哪裡會去管家中種田之事。

  他對王文龍的問題十分上心,當即叫來家中管事,管事又去找來在城外的一個負責運營農莊的莊頭。

  那莊頭聽到詢問馬鈴薯和玉米,回答道:「這兩種作物的確產量高,馬鈴薯需要多些水,玉米卻能抗旱,哪怕今年受到災荒,也能夠正常成活。」

  「你們莊子裡這兩種作物的播種面積廣嗎?」王文龍詢問。

  那莊頭卻是搖了搖頭:「這兩種作物雖好,卻是沒什麼人種。」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