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突然打開了什麼開關一般,李筱抽抽噎噎的停不下來,歐陽逸雲只好摟著人,輕聲的哄著。
好半會兒,許是哭累了,李筱才終於在歐陽逸雲的懷中睡著了。
將人又往懷裡帶了帶,把薄被蓋好,歐陽逸雲也摟著小妻子緩緩入睡。
許是因著前一晚發泄了一通,第二日醒來,李筱神清氣爽的,又開始了元氣滿滿的一天!
雖然白日裡三胞胎需要上課了,但胖胖的存在,倒也讓李筱不至於太無聊。
歐陽子騫從出生起,就堅決不喝奶娘的奶,好在滿六個月後,除了母乳,李筱給他添了些米糊糊、麵糊糊還有爛粥,才不至於讓這臭小子餓肚子。
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還是個奶娃娃呢,子騫小胖子就已經如此能吃了,李筱真怕這小子將來吃成個大胖子。
不知道是不是在母體裡養得好,小子騫各方面的發育似乎都要比三胞胎好一些。
十個月的時候,小子騫已經可以比較清晰的叫爹爹娘親,之後便是其他的稱呼。
十一個月的時候,小子騫居然自己在炕床上站了起來走了好幾步。等滿了周歲後,這小傢伙走起路來已經是穩穩噹噹了!
小子騫快十四個月的時候,京城的四月下旬,溫度已經回升的不錯了,每日早早起來,小子騫的樂趣之一,便是跟著三胞胎姐姐哥哥們上課!
好在王府里,是專門請了夫子給孩子們啟蒙,待到八歲之後,才會入上書房學習。
只是夫子完全沒想到,自己居然迎來了一個十四個月大的奶娃娃學生,關鍵是,人家說話時,思路還賊清晰,讓他想要讓人離開都找不到藉口。
於是,歐陽子騫小朋友,在還差幾日才滿十四個月的時候,開始了他的啟蒙之路。
開始上課的小子騫,主動斷了母乳,每日三頓牛乳,加上三頓軟食,依舊吃得胖胖乎乎的。
於似乎,李筱又閒下來了。
每日閒的發慌的她,開始給自己找事兒干,先是每日折騰各種吃食,後來天氣太熱,實在不想動了,就開始指揮人折騰吃食。
從五月初到八月初,幾個月的時間,王府和李家的眾人,都被李筱養胖了一圈,當然,李筱自己也胖了一圈。
過了中秋後,京城的氣溫慢慢的降了下來,秋高氣爽的日子,若是整日得悶在王府中,李筱覺得對不起這美好的秋日!
於是,將無比省事兒的四個孩子交給王妃,李筱拉著歐陽逸雲外(公)出(費)巡(旅)店(游)去了。
巡店,當然是從京城及周邊開始,九月初一,兩人將會一路南下。
南下之前,李筱特地挑了月末休息的那日,帶著四個孩子,與歐陽逸雲一起,再次到了明覺寺。
再次故地重遊,李筱覺得明覺寺給她的感覺更加的舒服了,是那種發自靈魂的舒服。
本想求見明慧大師,好好的感謝一番那平安符,但卻被住持告知,大師前兩日方出門遠遊,歸期不定。
但走前卻是給李筱留一句話:萬法皆緣,隨心隨緣。
李筱似懂非懂,歐陽逸雲卻是拉緊了李筱的手。
一家子拜了菩薩,捐了香油錢,便準備返程回府。第二日李筱與歐陽逸雲還要啟程南下,今日自然不宜久玩。
轉身準備離開的眾人,並沒有發現,腿短走在最後的子騫,在轉身之後,卻又驀的回頭,朝著大殿正中的那佛像露了個大大的笑容,八顆潔白的小乳牙,仿佛透出了一陣白光,亮得那佛像大眼,似乎都顫動了一下。
九月初一一大早,夫妻倆,在陪著孩子們吃了早膳,又將人送到了夫子那兒,便坐上馬車歡歡喜喜的走了。
夫妻倆一路南下巡店的事兒,雖然沒有保密,但是路線卻未曾告知任何人。
因著出發的時間很早,距離年底,還有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故此次行程上並不匆忙。
故而,夫妻倆沒有選往常常走的路線南下,且隨機性的挑選巡視的地點。看著他們一會兒往西,一會兒往南,一會兒又往東的,充當車夫的六六,都有些無語了。
秋日的風光確實好,兩人很珍惜一起在路上的美好時光,時不時的,會在路上停一停、歇一歇,或者是在某個城鎮周邊玩上半日。
兩人的第一站,是三晉府轄下的大同縣城,這是三晉府轄下三大縣城之一,整個縣城很是繁華。
縣城中,除了吉祥酒樓、濟世堂外、錦繡閣、糧鋪和粉條作坊也有分店。甚至前兩年,海茶樓和海鮮鋪子也開到了這兒。
兩人並沒有提前通知各個店鋪,而是喬裝一番後,以顧客的名義,一天之內,把粉條作坊以外的店鋪都給逛了一遍,然後又閒聊著,向著當地百姓了解了一番,才在第二日一早,表明了身份逐個巡店。
幾個店鋪生意很好,且在當地的百姓中的風評也是不錯,尤其是濟世堂和糧鋪,幾乎都是「五分好評」。
這讓夫妻倆很是欣慰。再看各店鋪的帳本,帳目清晰,出入有據,且各個店鋪對產品質量也把關的非常好,夥計小廝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一番巡視下來,倒是讓兩人滿意得很。
突擊檢查,首站便如此讓人滿意,心情甚好的兩人,便又多在大同停留了兩日,好好的逛了逛縣城周邊。
大同之後,在前往三晉府城之前,兩人又到了大同轄下的一個鎮,鎮上只有吉祥酒樓和濟世堂,兩人也突擊檢查了一番,雖然不如大同縣城那般滿意,但也沒出什麼大問題。
兩人在三晉府城又停留了兩日,巡查完府城的店鋪後,便轉道向東,抵達了魯東府府城。
魯東府府城在大曆,是在京城及江南府之外,最繁華的一個城市。在這裡,不僅商貿繁榮,有錢人扎堆,還是整個大曆文人學子最多的地方。
僅魯東府府城,就有四大學院,每個學院,都有叫得上名兒的大儒坐鎮,且每次科舉,魯東的考生都是最多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