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列寧格勒黨政機關內部的氣氛,那就是——壓抑,並不是只有議會大樓內部是這樣的,只不過因為維克托在這裡辦公的緣故,所以,這裡的壓抑程度要稍微高一些罷了。🐳✋ 6❾ˢ𝔥ỮX.𝔠𝐎爪 🎈👮
辦公室內,瓦連卡將手中的公文包放在辦公桌上,轉過身來的時候,恰好看到一身便裝的索菲亞從門外走進來,她的右手裡拿著一份紅色封皮的文件夾,左手裡則拿著一個灰色的文件盒。
「莫斯科傳過來的,」站在門口,索菲亞將手中的那個文件夾舉起來,輕輕晃了晃,說道,「由克里姆林宮辦公室抄送下發的。」
維克托剛剛將外套脫下來,聞言,他一邊將外套掛在門邊的衣架上,一邊扭頭去看索菲亞手裡的那個文件夾。
「公文包放在辦公桌上了,」瓦連卡走到門口,側著身子從索菲亞身邊繞過去,說道,「您還有什麼安排嗎?」
維克托擺擺手,說道:「你先去休息吧,記得下午四點鐘過來接我。」
嘴裡這麼說著,他伸手將索菲亞手裡的文件夾接過來,就那麼站在原地翻看起來。
文件夾內是一份影印版的文件,其中內容應該是一份政治局會議上所做的備忘錄,至於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則是有關在「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基礎上,組建一個由「友好國家」組成的軍事同盟組織的提案。該提案由莫洛托夫同志提出,經政治局討論敲定。
「要喝點什麼嗎?」索菲亞在一旁小聲問道。
「一杯咖啡,」維克托低頭看著文件,隨口說了一句,轉身朝辦公桌的位置走去。💛🐙 6❾Ş𝔥Ữˣ.Ćό𝐌 ♖😺
其實,有關組建軍事同盟的議案,莫斯科早在兩個月之前便已經開始討論了,只不過這種討論還是局限在國防部、總參謀部等軍方機構內部的,而此次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出的討論,才表明相關的議案已經在聯盟核心決策層中獲得了通過,並將由相關部門去主導推動了。
維克托並不是政治局委員,連候補委員都不是,不過,他總歸還是中央國際部的主席,且在名義上負責著「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具體工作,而在隨後推動軍事同盟組建的過程中,聯盟方面起主導作用的部門,就是中央國際部以及已經劃歸到中央國際部領導下的「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所以,這份會議備忘錄才會專門給他抄送一份,目的是為了讓他及時了解政治局的決策,並迅速針對決策作出響應。
還沒有前來列寧格勒赴任的時候,維克托也曾經參與過相關問題的討論,而作為情報委員會的負責人,他也知道聯盟加速推動這一決策的根本原因在於何處。
其實,在聯盟對東歐各國的具體規劃中,原本是不存在建立軍事同盟這一選項的,莫斯科所需要的,是在歐洲擴張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而不是將自己的國家安全與東歐各國捆綁在一起——是的,組建軍事同盟的結果,並不僅僅是從中獲益,而是還有相應的義務夾雜其中的。
什麼叫地緣政治影響力?實事求是的說,若是從軍事角度來考慮這個名詞,一個國家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能夠輻射到什麼地方,那些地方便是這個國家的軍事戰略緩衝區。而對於聯盟來說,莫斯科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如果能夠達到德國東部地區,那麼一旦聯盟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戰爭爆發,那麼西方國家要想從歐洲大陸對聯盟本土發動進攻的話,他們就必須先解決掉擋在道路前方的一系列東歐國家。💥😺 ❻❾ร𝔥Ⓤχ.𝓬𝐨𝕄 ♧☮
換句話說,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軍事意義,其實就是將戰爭的威脅儘可能遠的推離本土。美國人為什麼要在全球各地建立軍事基地?為什麼一再重申華盛頓在太平洋,在中東,在全球各地的利益?歸根結底,其最真實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戰爭的威脅儘可能遠離美國本土。
而在當下的美國,以杜魯門為首的擴張主義者們在對付孤立主義者們的時候,最有力的一把輿論武器,就是讓戰爭遠離美國本土。
現如今,莫斯科之所以在建立軍事同盟這一問題上,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起來,其最直接原因,便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經在華盛頓正式宣告成立了,這個由十二個國家組成的條約組織,明確規定了一點,即:締約國任何一方遭到武裝攻擊時,應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攻擊。沒錯,這是一個標準的軍事同盟,不管華盛頓的公開聲明中採取了怎樣的措辭,該組織的唯一假想敵,也是聯盟,是莫斯科,是幾年前才剛剛與美國以同盟的身份對抗德國法西斯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
在維克托前世的時候,他就知道北約對俄羅斯的圍堵是一以貫之的,不過,那時候他從未考慮過北約組建的目的,或者說,他從未考慮過包括荷蘭、比利時、丹麥這樣的歐洲國家,為什麼要與美國人結盟,建立一個以蘇聯為假想敵的軍事同盟。
考慮到北約的性質,它顯然應該是一個以歐洲國家為主的軍事同盟,而組建它的真實目的,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將美國人迎進歐洲,將蘇聯人趕出歐洲。可問題是,蘇聯就在歐洲,不管西歐各國喜不喜歡它,憎不憎惡它,它都在那兒,挪不開搬不走。
現在呢,歐洲人認為蘇聯人很危險,那鋼鐵洪流組成的大軍,很可能隨時向西發動攻勢,將他們的國家吞併掉,所以,他們將另一個軍事強國美國迎了進來,讓美國人和蘇聯人在他們的土地上搞軍事對抗,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還會在他們的土地上搞一場核戰爭。
如此有趣的決策,還真是讓人感覺難以理解。
更有趣的是,西歐各國感覺蘇聯人所製造的軍事威脅前所未有的大,甚至比幾年前險些讓他們亡國滅種的德國人還要危險,所以,在華盛頓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議上,還有人提出讓西部德國也加入這個軍事同盟,以共同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
好吧,對於如今的聯盟來說,西歐那些人是什麼樣的想法已經不重要了,畢竟現實的局勢已經非常清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已經以德國和奧地利為界,在東西方世界之間,升起了一道屏障,他們計劃藉助這個所謂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這個屏障以西構建起一個針對聯盟的軍事堡壘,那麼作為應對措施,聯盟自然也需要在這條界限以東,構建起一個針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堡壘,以此來形成同西方世界之間的對峙關係。
繞到辦公桌後,維克托已經將手中的文件看完,他直接將文件夾丟在桌子上,拿過桌上放著的一包香菸,給自己點上一支,深吸一口之後,這才彎腰坐到椅子上。
根據此前情報委員會得到的情報,以美國為首的十二個國家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的時候,安卡拉政府也安排了代表列席會議,其實,在此之前,土耳其人便已經嘗試著加入這個軍事同盟了,而在他們的背後,則有著來自倫敦方面的大力支持。
當然,同時想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國家,還有一個同樣面臨著聯盟壓力的伊朗,德黑蘭的背後同樣也有著來自倫敦的支持。
不過,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各個西歐國家畢竟還沒有被燒壞腦子,他們知道莫斯科當前的主要戰略,就是向南擴張影響力,而他們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目的,只是為了保障西歐地區的安全,也就是保障他們自身的安全。從根子上來說,他們想要實現的目的,只是給蘇聯一個軍事上威懾,使得莫斯科在考慮對西歐動武的時候,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可要說真的與聯盟爆發一場戰爭,卻不是他們所尋求的結果。
前往不要忘了,如今的土耳其已經與蘇聯之間爆發了戰爭,儘管這場衝突是由希臘和亞美尼亞挑頭發動的,但衝突背後站的是誰,全世界都一清二楚,因此,如果土耳其在這個時候成功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那麼,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約定,他們與蘇聯之間的戰爭就等於是直接爆發了。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十二個成員國,看似規模龐大,戰鬥力驚人,但實際上,真正有能力加入這場戰爭的,估計也就只有英美法三個國家了,至於剩下的九個,恐怕戰爭一打響,就得有半數以上要投降了。
所以,歸根結底,莫斯科並不擔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聯盟帶來的軍事威脅,當前,且不說聯盟在核武器和火箭技術上所掌握的優勢,僅僅是聯盟在東歐地區規模龐大的駐軍,就不是這個軍事同盟所能夠抵禦的。莫斯科真正憎惡的,是這一事件所帶來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