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奮鬥在蘇俄> 862 時移世易

862 時移世易

2024-08-13 23:19:15 作者: 懵懂的豬
  就像之前所說的,在過去幾十年裡,聯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觀點,始終都認為階級鬥爭並不會隨著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而消失,與此相反,階級鬥爭還會隨著社會主義發展而惡化,這種惡化不僅僅來自於外部,也來自於聯盟內部,因此,聯盟不管是在對內問題上,還是在對外問題上,都把弦繃得很緊。👑💙 ➅➈Ŝђ𝓤𝐱.ⓒ𝐎𝓜 💣🐻

  扣扣五***三陸七伍

  為什麼聯盟一直都將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看得那麼重要?為什麼犧牲農業和輕工業,以支援重工業的經濟政策,能夠在聯盟推行近三十年?為什麼莫斯科會對意識形態工作如此看重,以至於各種與意識形態整肅相關的運動,會時不時就搞上一次?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個理論性的基礎,即在聯盟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始終都是一項重點工作。

  以史達林同志為首的聯盟核心領導層,始終認為蘇維埃的國家政權並不穩固,對無產階級政權的威脅顯然無處不在,從來自境外的敵對國家的入侵威脅,到境內間諜、破壞分子以及***反蘇維埃敵對勢力的陰謀顛覆,這些都是聯盟需要給與高度關注的。

  為什麼史達林同志在聯盟、布爾什維克黨內部的威望這麼高?僅僅是為戰前搞的那一場大清洗嗎?還是說僅僅因為最終獲得了勝利的衛國戰爭?實際上,這兩點都是史達林同志威望高企的重要原因,但卻不是唯二的原因,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從二十年代開始的五年計劃中,史達林同志對聯盟前景的預估是準確的。

  在一九二七年所召開的聯共十五大上,史達林同志談到第一個五年計劃時便明確指出,聯盟必須集中全力搞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因為不搞這些,聯盟的國民經濟就上不去,而國民經濟上不去,聯盟的工業發展,尤其是國防工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聯盟將會在帝國主義的入侵中被打敗。★💔 ➅❾ᔕнù᙭.𝕔όⓜ ♙☮

  是的,早在十五大上,史達林同志就明確指出了一點:他認為當時西方國家所出現的空前繁榮,只不過是暫時的,在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內在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的前提下,下一次的經濟危機很快就會到來。而一旦新的經濟危機出現,那些在經濟上遭受重創的資本主義國家,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對外轉嫁矛盾,於是,戰爭就會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考慮到聯盟的特殊性,史達林同志認為,蘇聯必然會成為那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入侵的主要目標。

  在聯共十五大召開的時候,恰逢西方國家剛剛從一戰中恢復過來的時期,當時,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在經濟上發展迅猛,社會高度繁榮,按照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說法,他們已經徹底消滅了貧困,並將在此基礎上最終消滅階級。

  而後來所發生的一切,顯然證明了史達林同志的決策是具有預見性的,就在聯共十五大召開後的第二個年頭,席捲整個歐美世界的大規模經濟危機爆發了,當時,就連經濟最為繁榮的美國,都陷入了所謂的大蕭條時期,而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糾纏,包括日本、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一系列國家,都開始法西斯化,尤其是遠東的日本,其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進一步蠶食,直接威脅到了聯盟的地緣政治安全。

  從那時起,史達林同志的預見性,以及其在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方面的堅持,便得到了全聯盟的認同,及至隨後的衛國戰爭爆發,他的個人權威也隨之全面樹立了起來。新⑥⑨書吧→

  如果是站在聯盟的立場上,那麼回顧過去近三十年來聯盟所走過的路,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史達林同志所推行的那一套理論,他所堅持的發展方向和總體方針,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史達林同志的引領和指導,聯盟才能夠從一個曾經的農業國,迅速發展為今天這樣的工業國,並且經受住了殘酷戰爭的考驗


  ,在擊敗德國法西斯的同時,也為聯盟收穫了廣泛的國際聲譽。

  是的,史達林同志理論和觀點,至少在過去三十年裡都是合乎聯盟國情以及國際形勢的,但就像那句話所說的,這世上就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形勢,也不存在適用於任何歷史時期的「萬世理論」,一個人也好,一個政府也罷,其觀點、立場以及理論,都是需要隨著形勢變化而不斷改變,甚至是改進的。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在後世的人看來,史達林同志在如今的聯盟之所以有那麼高的權威,是因為他大搞個人崇拜,將自己的地位神話了,但實事求是的說,對於一個人來說,即便是想要搞個人崇拜,他的身上至少也要有一種值得別人崇拜的存在才行吧?

  就像希特勒,如果他沒有發動入侵波蘭的戰爭,只是在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便停下推外擴張的腳步,那麼他對德國人來說,將會成為什麼樣的存在?是的,他也將被德國人神化,因為他將成為統一德意志的領袖,同時,也是將德意志從泥淖中帶出來的民族英雄。甚至可以說,對於德國人來說,在蘇聯紅軍攻入德國之前,希特勒都是他們的神,而這份神性的消失,只是因為希特勒戰敗了而已。

  至於史達林同志,他至少在衛國戰爭結束後的最初幾年裡,都是而且應該是蘇聯人心目中的神,而他身上那份神性的消失,也不是因為赫魯雪夫所推動的去史達林化政策,更不是因為那一份所謂的「秘密報告」,史達林同志身上神性的消失,只是因為他所推動、所尊奉的那一套理論,已經不再符合聯盟以及蘇聯人的訴求了。

  試想,如果史達林同志在衛國戰爭結束之後,不,準確的說,是在聯盟的第一枚核彈試爆成功之後,便急流勇退,將手中的權力交給下一代的執政者,自己舒舒服服的躲個清閒,去找個地方養老,那麼,若干年之後,蘇聯人對他的評價又將是什麼樣的?

  是的,時代變了,人的思想就得跟著變,而由人的思想所制定出來的政策,同樣也得跟著變,正所謂「變則通,通則久」,不就是這個道理?

  在維克托看來,聯盟的大政方針其實從聯盟第一枚核彈試爆成功之後,就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轉變了,因為隨著聯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核武器,蘇美之間直接爆發戰爭的機率,便已經無限縮小了,而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除了美國之外,就再沒有哪個國家干預直接入侵聯盟了,這一點與衛國戰爭之前的局面是截然不同的。

  試想一下,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英國也好,法國也好,乃至於日本、波蘭、德國,這些曾經干涉過聯盟革命的國家,還有能力再挑起與聯盟之間的戰爭嗎?不是維克託過度自信,在當前的形勢下,就算聯盟主動在地中海擊沉了一艘英國艦船,估計倫敦也不敢直接向聯盟宣戰,他們更多的,只會是表達各種抗議情緒,並向他們的美國爸爸哭訴。

  所以說,在核平衡的前提下,聯盟的外部環境其實還是以和平為主的,各種形式的對抗,也必然會集中在其它領域,而不會直接反饋到軍事衝突上。

  同樣的道理,在聯盟內部,以叛亂形勢展現出來的軍事威脅,其實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小了。維克托認為,聯盟的核心領導層其實搞錯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將民族主義分子所搞出來的叛亂,與旨在推翻蘇維埃政權所發動武裝叛亂畫上了等號,但事實是,這兩種叛亂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民族主義分子所挑動的叛亂,其目的是旨在分裂聯盟,或者說,是為了將某個地區或是某個加盟共和國,從聯盟的政治版圖中分離出去,他們其實對推翻聯盟的蘇維埃政權不感興趣,同時,也沒有

  那個能力。而旨在推翻蘇維埃政權的武裝叛亂,對聯盟來說,其實才是威脅性最大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當前,在聯盟範圍內,謀求分裂的民族主義叛亂還零星存在著,尤其是在外高加索、波羅的海沿岸以及喀爾巴仟地區,但旨在推翻聯盟蘇維埃政權的武裝叛亂,卻是根本不存在了。

  不要以為這樣的認知毫無意義,實際上,只要認清了這一點,就能得出一個結論,即:隨著衛國戰爭的勝利,以及過去三十年來,聯盟在經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顯現出來,蘇聯人從總體而言,對聯盟當前的制度以及現狀是比較滿意的。再考慮到資產階級和地主階層,已經在聯盟範圍內被消滅了長達三十年,若是不考慮那些間諜和受西方國家支配的破壞分子,那麼聯盟中想要推翻蘇維埃政權的叛亂勢力,其實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