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壺關
失去了馬槊之後,東方狄實際上已經死了。
他最終死在了自己馬槊之下。這頗有些殺人誅心了,殺你,還要用你的武器。
挫敵鋒於正銳,斬大將於陣前。這是每一個披甲持刀的武人所追求的建功立業。
作為李元徽的次子,他出生的時候大唐就已經立國了,幾歲就是郡王,母家是廣陵張家這種巨富,同時又是江淮系重要將門。自幼錦衣玉食,而他也天資聰穎,是李元徽最喜歡的兒子,可謂天潢貴胄。
高祖居洛陽之時,也非常喜歡這個皇孫。
即便出身如此尊貴,在自己第一次上陣,率七百騎突入漢軍大陣,斬殺漢軍主將東方狄。
東方狄的確是武勇過人,但此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氣血已衰,未免有些英雄遲暮。
所以實際上李承道是占了年輕,身強體壯並且膂力過人的便宜。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證明他的武勇絕倫。
前軍主將東方狄被陣斬,其子東方巽和其弟東方武則被張一仙所殺,持大纛的士卒也被唐軍全部斬殺殆盡,這對於漢軍士氣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整個漢軍大陣都開始動搖,常雁衡更是讓已經落入下風的騎隊開始高聲呼叫,朱德裕和段雄見狀也命令唐軍發起反擊,而此時西岸的唐軍已經重新架設浮橋,張堅和張鎮惡兩人迅速帶精銳隊伍過橋支援,這時候上游的漢軍故技重施,準備放火船再度燒橋,但段紹給李元徽獻計,用鐵鏈帶著鉤子勾住火船然後驅使挽馬將船拉至岸邊。
這一招直接就讓浮橋避免了被漢軍火船焚燒,唐軍則陸續通過兩座浮橋向東岸涌去。
在東方狄被殺以後,早先圍攻朱德裕和段雄的漢軍就已經開始了且戰且退,至於跟常雁衡纏鬥的斛律明月所部,原本已經在混戰之中占據了上風,畢竟兵力較多的一方。
但主帥被殺,中軍崩潰,饒是斛律明月也是心生退意,讓士卒吹響了退兵的號角。
可常雁衡哪裡是肯給他們從容退兵機會?帶領精銳騎隊一路尾隨追擊,席君買和張一仙則跟在李承道左右,三人就像是一個鋒銳的箭頭,銳不可當,繼續追擊,迫降了大批的漢軍。
張堅和張鎮惡各自率領數百精銳過河之後,當即就開始尋找李承道的蹤跡,等他們聽說了漢軍主將可能已經剛被李承道斬殺之後,更是心急如焚,迅速率軍向前。
而於仲亨則指揮的侍衛親軍渡河,加入追擊漢軍的行列,漢軍此時正在渡河,浮橋還沒架設好呢,劉玄機原本準備渡河強攻李元徽本陣的想法也徹底落空了,只能下令全軍退往壺關。
薛安都、傅弘之、蒯恩、斛律明月等漢軍大將在東方狄死後已經開始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面,加上唐軍在不斷的增兵,整個戰場形勢已經變成了一邊倒,即便是劉玄機現在也無法挽回這種輕頹之勢。
唐軍這邊,朱德裕、常雁衡、段雄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所轄軍隊也都是天下精銳,各級將領多是跟李家兄弟出生入死打了二十年仗的骨幹,逆風仗他們能打,順風仗他們更會打。
大唐中軍所在得知齊王家老二和張一仙兩個人沖爛了對方中軍,還乾死了漢軍主將東方狄父子兄弟四人,直接給東方家來了個團滅,即便是一向穩重,喜怒不形於色,養氣功夫相當好的李元徽也有些詫異和錯愕?
沒開玩笑?我兒子這麼勇的?這也未免太離譜了,你這李小二快趕上李老二了。不對,李老二十六的時候也沒這麼猛
這當然是好事,還是天大的好事。
關中將領更是紛紛請戰,於是浮橋又緊急架設了幾座,騎兵幾乎是被全部派出去了加入追擊作戰了,李元徽本人也帶著護軍過了河,指揮各部向前往壺關方向推進。
而李藥師奉命在北面渡河進攻壺關方向,也正好成了李元徽提前給漢軍埋下的一計殺招。
李藥師率領一路兵馬渡河,與韋孝矩所領的壺關守軍交戰,戰事極為焦灼,但一時半會兒唐軍還無法擊敗漢軍,奪取壺關,不過這個時候兩個消息幾乎是同時送到了李藥師這裡。
一個是李元徽令人快馬送來的軍令,西澗之戰漢軍敗了,北海郡王陣斬北漢輔國大將軍東方狄,唐軍正在全力追擊,命李藥師率領所部阻擊漢軍。
第二,斥候傳來消息,大批的漢軍往壺關方向來了,看旗號可能是北漢皇帝劉玄機親自帶領的中軍精銳。
李藥師手中約有七萬精兵,包括天策諸軍和關中精銳左右驍衛。
而現在這六萬精兵之中,已經投入了半數兵力與漢軍作戰,也就是他只能抽出兩三萬人去阻擊漢軍中軍精銳,還是要留下一些預備隊的。
眼下竇琮已經率軍左驍衛的二十個折衝府和神策軍、帳下親軍、龍捷軍進攻壺關守軍。
還在李藥師這裡等候軍令的將領包括右驍衛大將軍程知節,玄甲軍左右都督張謹、翟長孫,神武軍左右都督婁浚、段武宣,捧日軍左右都督徐乾德、傅惟學,天武軍左右都督謝叔方、羊獻果等。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程知節自告奮勇的要率軍前去阻擊劉玄機所領的北漢中軍。
李藥師則命程知節率右驍衛的二十個折衝府,與捧日軍、天武軍前往阻擊。
而他本人則親自帶著神武、驍果、玄甲、背嵬這四支騎兵精銳隊伍,加入到了對壺關守軍的進攻之中。
眼下的情況整體上對唐軍很有利,但對於他所領的唐軍來說卻並不占優勢,前有壺關留守兵力,大概在四萬到五萬人之間,身後的劉玄機所領北漢中軍約有三萬人左右,兵力上大概雙方差不多,但他所部的七萬唐軍處於南北夾擊的形勢之中,所以他派遣程知節和徐乾德、謝叔方等人前去阻擊劉玄機,因為劉玄機所領的精銳不是一時半刻了就能攻破的,相比較而言自然是兵力更多一些的壺關留守兵馬更容易被擊破,因此他要集中精銳,先把北面的這支留守軍擊破,這樣漢軍就只能逃往上黨治所潞縣方向。
李藥師在左,領背嵬、神武二軍,玄甲軍左都督張謹居右,領玄甲、驍果二軍。
原本這場仗,竇琮就帶著三萬唐軍壓制了人數略多的漢軍,壺關守軍主將韋孝矩指揮大軍勉強支撐著戰線。
漢軍留守壺關的隊伍都是二線隊伍,精銳都被劉玄機交給東方狄放到前線去抵擋唐軍,所以對上關中精銳以及擅長打硬仗的龍捷軍,自然是難以建立優勢。
不過即便如此,漢軍也勉強維持了局勢,韋孝矩還在試圖投入預備隊伍,想要擊敗唐軍。
但兩側突然殺出來的騎兵,伴隨著煙塵滾滾,直接就讓韋孝矩心裡涼的透透的。
唐軍怎麼敢全部壓上來的?陛下那邊中軍難道出了問題?還是?
此時,在背嵬軍之前,作為輕騎兵的神武軍率先開始掠陣,騎兵圍繞著漢軍步陣然後以弓矢不斷的密集攢射,給漢軍側翼帶過去不小麻煩,而在神武軍掠過之後,人披重甲,馬列具裝的重裝騎兵背嵬軍開始沖陣。
背嵬軍左都督羅士襄手持大槊一馬當先的橫擊漢軍側翼,原本被神武軍密集攢射的步陣自然有些缺口,借著戰馬的沖勢直接撞翻了兩名漢軍,大槊橫削又斬殺一名漢軍,衝鋒之勢停滯之後,又迅速調轉馬頭,身後的背嵬軍重騎也同樣如此,如同巨浪拍打著沙土岸邊,片下一層之後浪花四散,但又不斷的沖折迴旋,不斷的將沙土一層一層的剝落。
在面對步兵密集結陣的時候,重騎兵如果無法直接穿鑿破陣,就只能採取這種迴旋輪番衝擊的作戰模式。
另一個方向的玄甲軍和驍果軍同樣也是這種作戰模式,輕騎負責襲擾、不斷的對側翼造成心理壓力,重騎衝擊輕騎箭矢密集覆蓋造成的微小缺口,再將之不斷的撕裂擴大,漢軍如果能夠及時補上缺口,還能維持陣型完整,但只要稍微慢了一步,被唐軍騎兵的抓到機會,這就很難保持軍陣的完整。
而鬆散的步兵陣型,在面對騎兵的時候,很難不被沖個稀巴爛。
兩翼的騎兵隊伍給漢軍帶去了極大的衝擊,勝利的天平開始一點一點的向唐軍傾斜。
另一方向,程知節和徐乾德、謝叔方等人則在壺關縣城以南三十里的一處坡地列隊。天武軍和捧日軍迅速按照訓練大綱上的要求,長槍刀盾在前,弓弩手在後,迅速結好了一座拒馬大陣。
右驍衛大將軍程知節都看傻眼了,什麼情況,這齊王麾下的軍隊都訓練有素到這個份上了?
這列陣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又急忙命令自己所部的步兵前軍加快速度,好歹是在北漢軍到達之前結好了陣。
程知節率領左驍衛三千騎兵在側翼護衛,督領步軍的則是右驍衛將軍龐霖。
龐霖的父親是前燕鎮西將軍龐勛,他父親跟李元徽有很大的交情,李元徽早年招募過他,讓他去江淮效力,但龐霖因為父親亡故,母親和弟妹需要照料的原因就婉拒了李元徽的招攬,不過李元徽還是給他在長安的禁軍之中安排了軍職,還曾經跟隨太宗參加過高平之戰,以軍功遷左衛中郎將,跟已故的晉殤王李承誨參加過平東魏之戰,掃平三吳之地,遷左驍衛將軍。
如今也算是靠著自己的資歷和軍功,升到了高位。
而龐霖用兵,跟他父親頗有相似之處,不以武勇著稱,但很擅長治軍和安營紮寨這些事情。
右驍衛大將軍程知節雖然戰時是指揮官,節制衛府,但平日裡衛府軍務都是兩個左武衛將軍負責的。
他本人雖然不是莽夫,但更為擅長率領騎兵。
這時候也是放手將大隊步軍交給龐霖指揮,和另一右左驍衛將軍於仲堪各率騎兵在兩翼護衛。
等到劉玄機率隊趕到的時候,看到的是唐軍在當道列好陣勢,正正好好擋住了漢軍北上壺關的道路。雖然是倉促之間列陣,但只看唐軍列隊整齊,軍容嚴肅,已經是堂堂之陣。
暗自感嘆唐軍的動作好快的同時,劉玄機的心裡跟明鏡一樣,這仗他已經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