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突厥之亂
許是越是著急,越是想不起來,安王撐在地上的手已經有些支撐不住。
眼看著大殿內的氣氛越發冰冷。
安王終於是開口了。
「父皇,我想起來了!」
安王看向高位處的建文帝,「這錦盒裡面放著的,不是玉璽啊!」
「六弟,那錦盒裡原本放的是什麼?竟還要用鑰匙鎖著,你快些想想,是什麼貴重東西?」
蕭瑾看似擔憂安王的語氣,卻帶著幾不可見的催促。
這樣一句話,反倒讓人產生了懷疑。
正如蕭瑾所說,如果不是玉璽,還能是什麼東西?
需要安王用鎖鎖著,鑰匙還被特意藏起來。
安王支支吾吾,半響,卻說不出來。
「父皇,兒子發誓,錦盒裡面真的不應該是玉璽!兒子絕無此意!」
建文帝似乎是看夠了鬧劇,揉著額角,站起身來。
萬公公連忙上去,「陛下。」
「讓人散了吧,朕聽著難受。」
「是。」
萬公公扶著建文帝離開。
有小太監高聲道:「退朝——」
大臣們不敢留下,你拉著我,我攙著你,大殿內的人就走得七七八八了。
剩下幾位皇子站在殿上。
「六哥,你沒事吧?」
八皇子走上前,猶豫著伸出手去拉安王。
幾個皇子中,他和安王的關係算是比較要好,兩人都是出生沒多久就沒了母妃。
不過後來安王的性子越來越暴躁,八皇子跟安王也就不經常一起了。
「沒事……」
安王話還沒說完,就見邊上的馮虎走了上前。
「安王殿下,咱們也該回去了。」
「父皇他……」
安王想說父皇也沒有下令,可轉而一想,沒有下令的意思,也就是還沒有還他一個清白。
他自然不能這般隨便就離開。
「我還要見父皇!」
「六弟,我帶你去找父皇說清楚此事吧。」
蕭瑾開口到。
聽到蕭瑾的話,安王忍不住有些感動,「四哥,還是你對我好。」
「錦盒裡面本來放了什麼?」
蕭晟煜走到安王身邊,聲音頗有幾分冷淡。
安王臉色一僵,「我……我不記得了。」
「那你如何證明裡面放的不是玉璽?」
「我……」
安王說不出話來。
這錦盒裡原先放著的東西,他沒辦法說,可不說出來,又不無法證明他的清白。
「三哥,話不能這麼說,現在要緊的是讓六弟先從牢里出來,你也不想看到六弟在牢里受苦吧?」
蕭瑾見安王神情有異,眸子閃爍了一下,嘴裡說到。
「父皇可有說要把六弟關去牢里?」
蕭晟煜說罷,看向馮虎,「馮大人,你可是要把六弟送回安王府?」
馮虎愣了一下,上早朝前萬公公確實是這麼跟他說的,想來也是陛下的意思。
不過晉王殿下竟然看出來了?
也難怪這麼冷靜。
「正是。」
馮虎的回答,讓蕭瑾的臉色泛起一絲白。
安王頓時欣喜不已,「父皇不怪我了?」
「安王殿下,陛下的意思,讓您在王府里待著。」
馮虎斟酌著解釋到。
也就是變相的關押。
但安王並不太在意,能離開那暗無天日的天牢,已經很不錯了。
「那你快帶本王回去!」
知道不用回天牢,安王的臉色都好看了不少。
兩個禁軍將安王扶起來,架著人往外走。
殿內,蕭瑾扯了扯嘴角,「看來是我想岔了。」
他沉下氣,跟在安王的身後,一道離開了。
其餘幾個皇子瞧見沒什麼事了,也四下離開。
蕭晟煜是最後一個走出大殿的人。
「晉王殿下。」
韓清原垂著頭,喊住了蕭晟煜。
「閔妃娘娘有請。」
蕭晟煜的目光從韓清原身上一晃而過,「本王不便前去。」
看著蕭晟煜離開的背影,韓清原站了片刻,才邁步離開。
昭純宮。
韓清原剛回到宮中,就有小太監跑來。
「韓公公,娘娘正找您呢。」
「知道了。」
韓清原輕聲應到,往閔妃的寢宮走去。
一進屋,韓清原就聞到了滿屋的花香。
他掃了一眼屋內擺放的花卉,品種很多,各色各樣,將閔妃的寢宮裝飾成了一個花房一般。
閔妃躺在貴妃椅上,有宮女負責捶肩,有宮女負責按腿。
還有宮女替閔妃剝去荔枝的外皮,再餵到閔妃的口中。
站在閔妃身後的宮女看到韓清原,低語了一句,「娘娘,韓公公回來了。」
「哦?」閔妃睜開眼看去,目光落到韓清原的身後,並沒有看到她想看到的人,「晉王呢?」
韓清原跪了下來,「晉王殿下說,他不方便來。」
面對閔妃,韓清原做足了一個太監的姿態。
自卑又討好。
「不方便來?」
閔妃皺起了眉頭,她如何不明白這話的意思,「算了,那你替我走一趟,去請安樂公主來一趟吧。」
韓清原微微一愣,隨後頭更低了。
「娘娘,安樂公主的府邸在宮外,奴才怕是……」
『啪嗒』。
一個宮牌砸在了韓清原的身後。
將宮牌丟出來的宮女道:「這是出入宮門的令牌,韓公公早去早回,別弄掉了。」
「奴才遵命。」
韓清原將宮牌拿過,站起身,還是垂著頭,緩緩走出了閔妃寢宮。
只是今日終究沒有那麼容易過去。
午時三刻,一則消息傳回京城。
聿華林可汗,暴斃了。
這一則消息,不僅讓突厥大亂,更是連京城都掀起了不小風雲。
聽到消息的蘇樂雲比旁人要冷靜,但也有幾分詫異。
她原以為上一次聿華林可汗沒死,便是過了這個死劫,沒想到卻是在這個時候。
那後面的事情,還會跟上一世一樣嗎?
幾日後,大王子繼位,派人送來締結邦交的友好條約。
情況與上一世有些不同,但又殊途同歸。
還是阿史那訣繼位,但阿史那陽卻沒有半點消息傳來。
也不知是生是死。
友好條約被送到了建文帝的跟前。
大臣們聚在了御書房,商議此事。
「臣以為突厥此次締約,有幾分突然,還望陛下三思而行。」
「臣倒是覺得,突厥此舉態度分外真誠,我朝同突厥大大小小也有近百年的摩擦了,若是能在如今結束,不失為一件樂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