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大亂將至
希伯來人在德國的勢力非常大,不僅控制了德國的金融業,而且在商業、醫療、教育、法律等高收入行業中,希伯來人占比超過一半。
考慮到希伯來人的數量,只占德國總人口比例的不到百分之一,難怪容克貴族要將矛頭對準希伯來人。
德國並不是簡單的驅逐而已,具體說來應該是人可以走,但是要把錢留下。
絕大部分希伯來人都愛財如命,甚至把金錢看的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希伯來人大概率不會按照容克貴族的安排「淨身出戶」。
「所以,你們要採用強制方式嗎?」
喬治表示佩服,要說下手狠,還得是德國人。
當初華沙的希伯來人去波蘭,不僅可以把錢帶走,對於那些貧困的希伯來人,俄羅斯政府還有補貼,所以華沙的希伯來人才走得乾乾淨淨,幾乎沒有希伯來人去自治州。
去自治州沒錢拿。
喬治也能理解德國人,魏瑪政府如果想轉移德國目前的社會矛盾,希伯來人是最佳對象。
目前德國已經形成的共識是,世界大戰中德國之所以戰敗,是「十一月罪人」背後捅刀。
希伯來人是「十一月罪人」的主要組成部分。
這個說法說實話,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
德國戰敗的因素很多,將全部責任都歸咎於希伯來人是不公平的。
跟希伯來人相比,容克貴族應該負更大責任。
和依然控制著德軍的容克貴族相比,明顯是希伯來人更好欺負。
「怎麼可能,當然是在自願的前提下。」
卡爾和喬治相視一笑,頗有些惺惺相惜。
德國如果要驅逐希伯來人,肯定會引發德國金融動盪。
所以卡爾的目的是希望俄羅斯能幫助德國穩定金融。
說白了還是借錢。
喬治不專權,讓卡爾去找菲利克斯。
聖誕節當天,帕斯又發生了一起針對英軍的襲擊行動,造成兩名英軍死亡。
英軍隨即展開報復行動,對帕斯全城大搜捕,要求帕斯人將所有武器上繳。
澳大利亞不禁槍,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槍枝,英軍的這個決定,再次遭到帕斯人的強烈反抗。
29號當天,英軍和帕斯市民在多個街區發生交火,英軍被迫退入軍營,帕斯市民開始向英軍軍營發起進攻。
30號,一支來自印度的援軍抵達帕斯,這支援軍是由大名鼎鼎的廓爾喀組成。
31號,英軍反攻,帕斯市民傷亡慘重,消息傳到椰城,戈登宣布西奧政府和英國處於戰爭狀態。
這下連喬治都不得不承認,澳大利亞人確實猛。
澳大利亞一共才550萬人,具體到西奧,只有不到50萬。
西奧公投後,大量西奧人預感到不妙主動逃離,現在還留在西奧的尚且不到40萬人。
大英國協總人口超4億。
如果英國願意,還可以像第二次布爾戰爭那樣,為了征服44萬布爾人,調動45萬英軍。
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超過2000名歐洲志願者自願前往南非幫助布爾人作戰。
西奧自然也不例外。
就在西奧向英國宣戰的第二天,1500名來自俄羅斯的志願者從椰城出發,主動前往喬治港幫助西奧作戰。
這個情況遭到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警告尤里耶夫大公國,如果不對這種情況加以限制,肯定將影響英國和尤里耶夫大公國之間的關係。
這個警告對於尤里耶夫大公國來說毫無威懾力。
不僅尤里耶夫大公國不以為意,其他國家的志願者,也將陸續出發前往西奧。
第二次布爾戰爭中,法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甚至美國都有志願者前往南非參戰,英國雖然表示強烈反對,但卻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
志願者是自發行為,並不是國家組織的,英國沒理由,也不敢報復其他國家。
其他人都好說。
威廉二世那種瘋子,真把他惹毛了,德國從坦葛尼喀大量向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輸送軍隊,英國很難收場。
所以對英國來說,最明智的應對是裝作不知道,儘快調集大軍結束戰爭才是王道。
現在的情況,和第二次布爾戰爭時期又不一樣。
第二次布爾戰爭是英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爭結束後,英國的戰略由擴張轉為收縮。
英國現在還沒有完全擺脫世界大戰所造成的經濟低迷。
更重要的是,由於英國的出爾反爾,英國再想像第二次布爾戰爭那樣從全球殖民地徵調兵力,已經不好使了。
第二次布爾戰爭中,僅澳大利亞就向南非派出超過1萬人。
這一次坎培拉不僅無兵可派,而且反對英國和西奧之間的戰爭,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糾紛。
和澳大利亞一樣,第二次布爾戰爭同樣貢獻了近1萬人的加拿大也無兵可派。
南非——
南非已經獨立,不會參與西奧和英國之間的戰爭。
所以英國想調兵,要麼從本土組建遠征軍,要麼只能派出英印部隊。
本土組建遠征軍曠日持久。
英印部隊的戰鬥力又太差。
所以在英國的請求下,法國和美國聯合出面,希望能調解英國和西奧之間的糾紛。
消息傳到俄羅斯,喬治知道英國人後悔了。
英國沒想到西奧人獨立的態度如此堅決,現在騎虎難下。
不過和三個月前不同,現在英國已經失去談判的主動權。
西奧公投之前,如果同意讓西奧擁有更多的貿易自主權,情況肯定不會演變到如此惡化的地步。
現在西奧的訴求已經從貿易自主權升級為獨立。
如果有談判,也必須是在這個基礎上。
西奧政府還沒有做出回應,坎培拉主動提出,希望參與西奧和英國之間的談判。
讓心癢難耐的政客們沒想到的是,局勢的發展,遠遠超出政客們的預料之外。
1月15號,英國的「勇氣」號驅逐艦,在帕斯外海意外爆炸後沉沒,152名官兵只有4人倖存。
倖存官兵獲救後認為,「勇氣」號爆炸並不是自身原因,而是遭到敵人的攻擊。
攻擊——
倫敦終於意識到,西奧政府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