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憋氣
俄羅斯並沒有針對非洲進行布置,非洲出現的變化只是俄羅斯實力的自然溢出。
和另一個時空的俄羅斯相比,這個時空的俄羅斯不僅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排擠,反而成為歐洲人最嚮往的移民地區,這些新移民有力的支撐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俄羅斯再次得到驗證。
英國和法國的人口規模,已經不足以滿足工業的發展需求。
工業革命剛開始那會兒,英國人口在500萬到800萬之間,這麼點人口已經足夠推動工業革命。
世界大戰爆發前,英國和法國的人口規模已經凸顯危機,至少需要6000萬人口才能滿足工業需求。
隨著汽車、飛機等新事物的出現,工業對於人口的需求進一步增長,至少需要1億人,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
俄羅斯有1.8億人,這讓俄羅斯在和英法的競爭中占盡優勢。
歐洲人已經對俄羅斯的發展感到驚訝。
但是先別驚訝。
接下來,俄羅斯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1926年的當下,俄羅斯的工業總產值占據全世界的近三分之一,進出口總額占比在20%左右。
以五分之一的進出口總額,生產了三分之一的產品,中間的差額全部被俄羅斯市場消化,這就是俄羅斯的底氣所在。
第一批完整接受義務教育的俄羅斯人已經於去年畢業,成績優秀的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成績不那麼優秀的,最起碼也能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
正常情況下,要消化百萬級別的新增產業工人,只有擴大生產規模。
俄羅斯另闢蹊徑,產業升級的同時開闢新賽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電視機的技術還不足以工業化,電冰箱和洗衣機已經成為俄羅斯常見的家用電器,喬治還在努力推動電力布局,爭取讓每一個俄羅斯家庭都能用上電燈。
這是個比義務教育更具挑戰性的系統工程。
菲利克斯對此有不同意見。
「喬治,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的成本?」
菲利克斯擔心推廣電力,會造成俄羅斯政府財政破產。
在城市中推廣電力還好說,雖然投入大、收益周期長,長遠來看肯定是利大於弊。
但要將電力推廣到俄羅斯的每一個角落,其成本和精力足以令人絕望。
「我們最開始是怎麼做的?」
喬治對於電力推廣和菲利克斯有著不同的理解。
菲利克斯一頭霧水,完全沒領會喬治的意思。
「我們最開始的時候,難道不是從發電機開始的嗎?」
喬治提醒菲利克斯,推廣電力沒有菲利克斯想像中的那麼難。
菲利克斯如醍醐灌頂,如果不是埋電線樁,而是賣發電機,那麼還真有可能。
俄羅斯太大,太冷,如果埋電線樁,成本先不說,維護費用就能讓人絕望。
但如果是賣發電機,西伯利亞的農場主們還是願意為之付費的。
和發電機相比,發電廠的優勢巨大,所以在俄羅斯開始大規模修建發電廠之後,俄羅斯的發電機市場就開始萎縮,大不如前。
這是不正常的,內燃機雖然已經表現出在動力上的優勢,但是蒸汽機依然在大型機器設備上廣泛應用。
對發電機進行深入研究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滿足偏遠地區的需求,而且可以用於出口。
其他國家可沒有俄羅斯這樣發達的電力建設。
英國和法國現在也只有在大城市才開始普及電力。
「發電機的價格太貴,我們要想辦法降低發電機的價格。」
菲利克斯只要打破思想上桎梏,思路還是很活躍的。
「儘可能擴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發電機越多,發電機的價格就會越便宜。」
喬治這時候就開始講規模優勢了。
菲利克斯開開心心的走了,卡爾親王的兒子小卡爾卻沒能從喬治這裡得到想要的東西。
美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協定簽字後,美國加大了對德國的援助力度,僅今年前三個季度,美國對德國的投資就超過20億美元。
小卡爾希望俄羅斯也能加大對德國的投資力度。
喬治不僅沒同意,而且還減少了對德國的投資。
在俄羅斯資金的幫助下,德國已經實現經濟復甦。
隨著美國資金的湧入,德國經濟復甦的速度再一次加快,這讓喬治癒發感覺到危險的逼近。
資本的貪婪導致美國企業不受控制的投入,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商品,滿足市場需求。
歐洲市場就這麼大點,美國和俄羅斯剛剛達成平衡,德國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
一旦德國生產的商品能夠滿足德國市場需求,德國對於美國商品和俄羅斯商品的需求也會快速減少。
俄羅斯國內有著龐大的市場,又有著眾多盟友,壓力還在可控範圍內。
美國商品如果賣不出去,經濟就會出現大蕭條。
考慮到對德國的投資安全,西伯利亞銀行已經停止對德國的投資,這也導致一部分德國政要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變化。
德國現在就是個香餑餑,英、美、法都競相對德國進行投資,俄羅斯此時卻在給德國經濟潑冷水,這並不是友好的態度。
聯想到世界大戰期間,也正是因為俄羅斯帝國的瘋狂,德國才功敗垂成。
所以德國國內要求和俄羅斯進行切割的人越來越多。
這部分又以希伯來人為主。
這也可以解釋,因為俄羅斯資本的投入,影響到了希伯來人的利益,如果俄羅斯資本從德國撤出,希伯來人就能獨霸德國市場。
至於俄羅斯人之前對德國的幫助,那是上帝的旨意,和俄羅斯的善意無關。
對於這種邏輯,喬治本人是無法理解的。
可這就是希伯來人的思維方式。
幾個月前老卡爾訪問俄羅斯時曾向喬治透露,德國容克貴族集團已經有了針對希伯來人的計劃。
從德國的情況看,這一計劃執行的並不順利。
容克貴族內部,對於這一決定同樣分歧嚴重。
一些容克認為,德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此時針對希伯來人,有可能對德國的復興造成影響。
影響肯定有,希伯來人在德國的實力太強,不管是什麼時候開始針對希伯來人,都會對德國造成影響。
關鍵看成本和收益是否成正比。
「喬治叔叔,如果俄羅斯施以援手,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達到目的。」
小卡爾對喬治畢恭畢敬,兩家結親後,關係愈發親密。
「我已經提醒過你父親,要小心經濟過熱,這很危險。」
喬治苦口婆心,他能理解德國人的心情,但不能接受德國人的激進。
魏瑪政府對於德國經濟的控制力太弱了,遠低於俄羅斯。
俄羅斯的經濟是由國家主導,企業實施,政府監督,這是最適合發展經濟的模式。
魏瑪政府和英、法、美一樣,不對經濟進行過多干預,過分相信市場的調節能力,終將遭到市場的反噬。
「德意志的情況和俄羅斯不同,父親也想和俄羅斯一樣,對經濟進行主導,可這在德國做不到。」
小卡爾苦澀,這就是放開資本市場的後果。
美國給德國的貸款是有條件的,指定用於某一行業,或者投資某一領域,德國政府要麼接受,要麼拒絕。
由於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存在協議,美國資本將一部分生產力轉移到德國,繞過和俄羅斯之間的協議,貌似占了大便宜。
德國並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對於一戰的失敗耿耿於懷,從上到下都憋著一口氣,一旦德國恢復實力,世界大戰的悲劇又將重演。
老卡爾並不傻,魏瑪政府之所以同意美國人的要求,是利用美國資本恢復經濟。
摩根們也不傻,他們這樣做同樣是利用德國。
只有歐洲陷入混亂,美國人才能有機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