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俄羅斯體系
都說義大利人最擅長站隊。
其實並不是,美國才是最擅長站隊的牆頭草,義大利是見風使舵。
和英國的協議,是美國習慣性的兩頭下注,既想和俄羅斯瓜分歐洲市場,又想和英國聯手謀求利益,標準的既要又要。
現在的合作只是美國人的試探,如果俄羅斯的反應並不強烈,英美之間接下來還會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喬治從來不是道德君子,早就暗戳戳給美國挖好了坑。
美國人自以為得計,通過英國向歐洲傾銷商品,在和俄羅斯商品的競爭中暫時獲得領先優勢。
自俄羅斯和美國簽訂協議之後,以德拉瓦汽車集團為首的美國資本家開始了新一輪大規模投資,修建更多工廠,僱傭更多工人,生產更多商品。
表面上看,美國經濟正在快速增長,形勢一片大好。
但實際上美國生產的商品,已經遠遠超出美國的需求,一旦歐洲的需求下降,美國就會爆發經濟危機。
喬治在國防會議上強調了三件事,第一:繼續提高俄羅斯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維持俄羅斯的技術優勢。
第二:加大對技術兵種的重視力度,提高技術兵種在現役軍人中的所占比例。
最後是繼續加強和盟友之間的合作,以對抗國際局勢帶來的壓力。
在經濟上,俄羅斯同樣要對美國進行反制。
不過反制的方式不是和美國人進行價格戰,而是通過輿論提高俄羅斯商品的美譽度。
世界大戰前,英國為打壓德國商品,將德國商品打上「德國製造」的標籤,對德國商品進行污名化。
俄羅斯商品上同樣有「俄羅斯製造」的標籤,來證明俄羅斯商品的真材實料。
同樣都是罐頭,美國出口到歐洲的罐頭,使用了大量美國人不食用的動物內臟或邊角料,相對於俄羅斯商品的成本要低很多。
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牛肉罐頭,牛肉的含量超過百分之九十,對比黑心的美國奸商,俄羅斯罐頭更符合歐洲人的習慣。
時下的歐洲,尤其是德國,剛剛擺脫了經濟低迷,還沒到追求食品安全的程度,有的吃就不錯了。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德國人遲早會越過吃得飽這個層次,開始追求吃得好。
喬治希望歐洲人能了解俄羅斯商品和美國商品的不同,這樣歐洲人在追求更高生活品質時,自然會拋棄偷工減料的美國商品,將價格雖然高一些,但是質量更好的俄羅斯商品作為第一選擇。
以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力,要做到這一點輕而易舉。
進入12月,歐洲商家都開始為聖誕節做準備,這是絕大部分歐洲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12月1號,英國《泰晤士報》對倫敦市場上的牛肉罐頭進行測評,最終得出結論,美國在倫敦銷售的牛肉罐頭雖然價格稍低,但是質量上遠不如真材實料的俄羅斯牛肉罐頭。
12月5號,《泰晤士報》又對英國市場銷售的汽車進行測評,最終結論是美國汽車除了便宜之外一無是處,和俄羅斯汽車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英國價格最低的汽車不是俄羅斯的北極星也不是德拉瓦的聖甲蟲,而是福特的T型車。
T型車為追求成本優勢,簡化了汽車上所有的不必要設施,甚至為降低成本只生產黑色的T型車,這讓福特一舉成為美國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
德拉瓦汽車集團本身就是福特的股東之一,T型車的熱銷並沒有影響德拉瓦汽車集團的利潤。
在英國,T型車的售價比北極星低大約百分之二十。
對於地廣人稀的美國來說,汽車並不是玩具,而是必備的生活物資。
對於老錢橫行的歐洲來說,只有有錢人才會購買汽車,窮人根本買不起,也沒有必要。
有錢人是不會在乎那百分之二十的。
在英國,T型車的銷量原本就不如北極星系列,在《泰晤士報》公布測評結果之後,T型車的銷量降低到每天只剩個位數。
基於英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泰晤士報》的報導還是基於事實的,並沒有添油加醋。
和英國人相比,法國人就肆無忌憚。
法國本來就是歧視美國最嚴重的歐洲國家,所以法國人不僅真實報導美國商品的缺陷,而且還翻舊帳,對美國在世界大戰中的惡行進行鞭撻。
法國是世界大戰受損最嚴重的國家。
所以一直到參戰前,都在和德國進行貿易的美國,才是法國損失的罪魁禍首。
這個結論明顯有失偏頗,美國人固然可惡,但德國才是罪魁禍首。
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內外交困,深陷殖民地戰爭不可自拔,法國內部早已沸反盈天。
《費加羅報》的報導將美國推上風口浪尖,讓法國人找到了情感宣洩的突破口,法國人不僅開始自發抵制美國商品,巴黎的一些餐廳又貼出了「美國人和狗不得入內」的警示牌。
在德國,美國商品受到了更嚴重的抵制。
俄羅斯雖然沒有從官方層面對美國進行反制,俄羅斯商人卻另闢蹊徑。
美國通過英國繞過和俄羅斯的協議,向歐洲低價傾銷商品。
一些聰明的俄羅斯商人就通過南斯拉夫王國,同樣向歐洲傾銷。
俄羅斯和南斯拉夫是盟友,俄語在南斯拉夫也是通用語言,俄羅斯商品進入南斯拉夫,甚至連標籤都不需要換,就堂而皇之進入歐洲。
美國商品成本固然低,加上運費,其實和俄羅斯商品差不多。
基於俄羅斯和德國的關係,德國對於俄羅斯商品更認可,即便俄羅斯商品的價格貴一些,德國的權貴階層依然會選擇俄羅斯商品。
世界大戰結束後,上百萬德國人前往俄羅斯工作,他們的家庭也隨之受益,讓無數德國人渡過了最艱難的階段,這讓很多德國人都對俄羅斯充滿好感。
俄羅斯對德國的援助,讓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對俄羅斯充滿感激,很多德國人開始反思,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為什麼會成為敵人?
對於這個問題,德國各階層之間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最終的答案是盟友的訴求,以及英國的挑撥。
這個答案其實也不對。
德國和俄羅斯成為敵人,絕大部分原因要歸咎為威廉二世的野心。
但在此時,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德國人只願意相信他們所認可的,所以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一樣,都是世界大戰的犧牲品。
有了這個結論,德國人和俄羅斯人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類似同病相憐的感情。
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最早的義務教育就出現在德國,所以德國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歐洲首屈一指,這也是德國能夠在上世紀末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國和美國簽訂協議之後,老卡爾再次造訪亞歷山大,希望明年的羅夫諾演習能邀請德國警察部隊參加。
不是軍事觀察團,而是德國警察部隊。
受《凡爾賽條約》約束,德國只能保留十萬軍隊,這麼點人不要說維護德國國防,連德國內部的秩序都無法保證。
於是德國在十萬軍隊之外,還組建了總人數超過60萬人的警察部隊。
這就很扯淡。
要知道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總兵力才只有75萬人。
現在德國的軍人加警察,總兵力已經超過70萬。
針對這個情況,協約國內部也曾有過爭議,法國就曾要求德國削減警察規模。
德國以國內需求為由,拒絕法國的要求。
為保證德國的統治秩序,協約國默許了這一情況。
德國將在明年,再增加2.5萬名警察。
「美國已經開始和英國進行軍事合作,你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老卡爾希望能獲得喬治的支持。
在阿穆爾陸軍學院進修的第四批學員,已經於今年冬天到來之前結業,雖然還是有超過一半學員選擇留在俄羅斯,德國還是派出了第五批學員。
這一批學員一共160人,他們不僅要學習軍事指揮,而且會和俄羅斯空軍一起訓練,學習俄羅斯空軍的先進戰術。
「兩個迷信海權論的國家,他們聯合在一起又能做什麼呢?」
喬治不迷信,海權論的本質沒錯,確實是控制了大海就控制了全世界,但喬治更相信總體論。
俄羅斯只要能在陸軍和空軍上保持領先,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英國和美國建造再多戰列艦,也無法對俄羅斯實施封鎖。
「喬治,歐洲市場遲早有飽和的一天,難道你就不想開拓美洲市場嗎?」
老卡爾很了解喬治,知道如何說服喬治。
美洲——
喬治不是不想,而是俄羅斯實力有限,現在只能將重點放在歐亞大陸。
什麼時候俄羅斯能徹底打破英法對於海外殖民地的壟斷,什麼時候再去開拓美洲市場也不遲。
到那時候就不再是俄羅斯和英國的競爭了,而是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直接競爭。
「如果我們攜起手來,我們就會主導歐洲大陸。」
老卡爾再次提議兩國結盟,徹底加入俄羅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