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英國要反思
英國人天天喊「俄羅斯威脅論」。
遵循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俄羅斯也確實有權力吞併弱小國家,淪為俄羅斯的殖民地。
這眼看的話,整個歐洲都無法倖免。
俄羅斯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將「自由」和「民主」作為最高指導方針,對比英法推崇的黑暗森林理論,高下立判。
英國這會兒也確實顧不上蘇丹,在剛剛結束的帝國會議中,英國被迫同意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獨立,雖然這個國家依然留在大英國協內,英國對這三國的影響力急劇下降。
喬治也顧不上蘇丹,更多注意力都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獨立後,總督職位予以保留,任命方式改為奧總理提名,英國國王任命,總督代表英國國王在澳大利亞行使國家元首職能。
澳大利亞獨立後,斯坦利·布魯斯提名戈登擔任澳大利亞總督,順利通過。
戈登在擔任澳大利亞總督的第一時間,要求英國撤離駐紮在澳大利亞的所有英軍。
倫敦磨磨蹭蹭,給出了一份長達5年的撤離計劃。
戈登只給英軍三個月。
三個月後,不管英軍是否撤離,澳大利亞政府都將收回英軍在澳大利亞的港口、軍營、倉庫、辦公設施等一切資產。
鮑德溫萬萬沒想到,即便英國已經做出如此巨大的讓步,戈登還是如此不留情面。
「這就是軍事軟弱的後果,所以我們要繼續強化軍事實力,建造更多戰列艦!」
大衛·貝蒂痛心疾首,藉機提交一份新的造艦方案。
「帕斯的失敗,是長期以來漠視陸軍的後果,我們應該加強陸軍的建設,而不是建造大而無用的戰列艦。」
漢密爾頓據理力爭,希望重建陸軍。
「沒有海軍的戰列艦,陸軍能阻止俄羅斯人渡過英吉利海峽嗎?」
大衛·貝蒂不屑一顧,堅持將有限的軍費,用在強化海軍的優勢上。
「我們應該重視空軍的作用——」
特倫查特不甘寂寞,英國最新服役的兩款戰鬥機,因為訂單不足已經停產,廠家也失去了繼續改進的動力,如果沒有資金注入,英國戰鬥機的性能,將和俄羅斯戰鬥機越拉越大。
「是的,所以我們應該建造更多航空母艦。」
大衛·貝蒂大權獨攬。
梆梆梆——
鮑德溫敲桌子,提醒將軍們不要跑題。
不管是建造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都是遠水不解近渴,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
「三個月後,我們能否擊敗澳大利亞?」
鮑德溫直指問題核心。
剛才還激烈討論的將軍們頓時偃旗息鼓。
邱吉爾面無表情。
就算打得過,也打不起。
澳大利亞問題的關鍵從來就不在澳大利亞,而在於俄羅斯的支持。
除非英國傾國之力,準備和俄羅斯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終的結果依然是勝負未知——
也不是未知,結果很明確,要麼英軍再次以類似帕斯的慘敗顏面無存。
要麼因財政枯竭不得不認輸。
「既然無法擊敗澳大利亞,那麼我們就要接受現實,儘可能減少損失。」
鮑德溫務實,少虧一點是一點。
「我們不能就這樣狼狽離開,即便撤離,也要儘可能給俄羅斯人製造麻煩。」
邱吉爾陰險,希望美國接手英國在澳大利亞的資產。
美國每年鋼產量超過3000萬噸,對鐵礦石的需求極大,邱吉爾相信美國對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肯定感興趣。
一旦俄羅斯控制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肯定會優先供應俄羅斯鋼鐵企業,這會讓美國鋼鐵企業在和俄羅斯鋼鐵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儘快結束這一切吧!」
鮑德溫心力交瘁,帝國會議不僅沒有讓英國走出陰霾,局勢在繼續惡化。
一個月前,英國本土艦隊和美國大西洋艦隊在北海舉行聯合演習,效果不錯,基本達到目的。
俄羅斯大西洋艦隊不甘寂寞,在英美海軍演習期間,多次派出軍艦和軍機闖入英美演習地區,全程圍觀,險些和美軍軍艦爆發衝突。
接下來英軍還會和美軍舉行更大規模的演習,演習內容也會從海軍擴展到陸軍和空軍,到那時,英美聯盟將水到渠成。
表面上美國和英國越走越近,可實際上美國人和俄羅斯人一樣都是狼子野心。
澳大利亞獨立後徹底倒向俄羅斯。
加拿大還沒獨立呢,已經抱上美國人的大腿。
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的同時,美空軍和陸軍,正在和加拿大空軍、陸軍舉行聯合演習,兩國關係快速升溫。
就在美加聯合演習結束後,加拿大軍方從美國簽訂了價值4500萬英鎊的採購合同。
這個貿易是以以貨易貨方式進行,加拿大會向美國提供價值4500萬英鎊的工業原料,以換取美國的戰鬥轟炸機和裝甲戰車。
讓鮑德溫難受的是,加拿大從美國購買的,是美軍在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戰鬥機和戰車。
這些戰車又是英國提供的。
英國現在還有大量世界大戰期間的武器裝備庫存,加拿大如果想買,英國多的是,價格還會更便宜。
這份採購合同明顯就是保護費。
讓鮑德溫更難受的是,美國人和英國越走越近的同時,還和俄羅斯勾勾搭搭,三心二意。
這也正常,美國從來都是兩頭下注,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除非勝負已定,另一方已經完全失去價值。
鮑德溫希望能以英國在澳大利亞的資產,離間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沒想到美國駐英國大使查爾斯·休斯不上當,不上邱吉爾的賊船。
休斯給出的理由還格外冠冕堂皇,稱「美國無意涉足大英國協內政」。
無意!
呵,你無意個嘚啊。
如果把澳大利亞的資產換成加拿大,看美國是否有意。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盛頓和亞歷山大之間可能存在秘密協議——」
邱吉爾以己度人,否則不可能如此默契。
雖然國際聯盟秉承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承諾杜絕秘密外交,以公開協議替代秘密結盟。
但能否真正執行,就看各國的道德標準了。
俄羅斯跟四大簽訂的盟約,也僅承諾俄羅斯可以在四大遭遇入侵時,向四大提供武力援助。
是「可以」,不是「必須」。
這就給俄羅斯的操作留下足夠的空間。
即便提供武力援助,力度到底有多大也不好說。
「不可能,華盛頓不會允許俄羅斯獨霸歐洲。」
張伯倫的底線,比邱吉爾稍稍高一些。
「我們應該讓美國人產生足夠的危機感。」
邱吉爾想讓美國二選一,要麼俄羅斯,要麼英國。
「最好不要,否則結果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
張伯倫不想鋌而走險。
「那麼我們就想辦法,讓情況向更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邱吉爾不會坐以待斃,英國要主動出擊,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既然美國人不想要英國在澳大利亞的資產,邱吉爾乾脆去找米哈伊洛維奇。
如果俄羅斯也不要,邱吉爾聲稱,寧願將澳大利亞徹底打爛,也不能一無所獲。
「太棒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古契科夫欣喜若狂,送上門的大禮包不能不要。
古契科夫在國家杜馬的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菲利克斯。
「最好不要,澳大利亞爆發戰爭,會對英國經濟產生刺激,後果難料。」
菲利克斯的任期到年底結束,現在依然是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
「我們是愛好自由和平的俄羅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
喬治表里如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就在俄羅斯同意以5000萬盧布價格,接手英國在澳大利亞一切資產的同時,曼納海姆在蘇丹的斡旋取得重大進展,迪納奧加同意開放一條通道,讓喀土穆白人離開。
令人欣慰的是,曼納海姆不僅解救了喀土穆的一萬白人,而且還為他們爭取到,可以帶走一部分財產的權利。
9月1號,曼納海姆和迪納奧加在喀土穆郊區的軍營發表聯合聲明,對蘇丹義軍屠殺白人的謠言進行澄清。
「對白人的報復是當地人的自發行為,我的部下不僅沒有參與,反而對倖存者提供了保護,你們不應該指責當地人的報復性為,而是應該反思,為什麼當地人會報復,如果英國人真的只是把先進的生活方式帶到蘇丹,我相信蘇丹人和英國人之間不會存在不可調和的仇恨。」
迪納奧加面對上百名記者侃侃而談,將責任完全歸咎為殖民者的咎由自取。
比利時人在剛果的暴行被揭露之後,也曾引發英國人的憤慨,絕大部分英國人認為,比利時人在剛果的行為,玷污了「文明」的含義。
英國人幸災樂禍的同時,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英國人在殖民地的行為,跟剛果的比利時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都是殖民,誰都沒資格嘲笑誰,在蘇丹,奴隸如果沒有完成殖民者規定的工作任務,同樣會被英國人以各種方式虐殺取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