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人在仙武,從皇子開始無限進化> 第140章 第一次上朝,戶部的難題!(求訂閱

第140章 第一次上朝,戶部的難題!(求訂閱

2024-08-14 19:54:38 作者: 沉默的不言
  第140章 第一次上朝,戶部的難題!(求訂閱)

  翌日清晨。

  皇宮,乾元殿。

  楊安身著赤色袞龍袍,頭戴翼善冠,靜靜立於朝堂百官之前,不時應付著朝臣禮拜。

  這是他第一次前來乾元殿,也是他成為太子後的第一次參加朝會。

  作為大乾太子。

  楊安自然有上朝的資格。

  在大乾王朝,朝會一般分為大朝會,朝會,小朝會三種。

  其中大朝會乃是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規模極大,主要是彰顯國家威儀,一般而言,只有每年歲首的時候才會召開一次。

  朝會則是平常時候的早朝,參與人數不多,往往只有三公九卿和六部重臣等人,才有資格參與,朝會召開頻率,通常為一旬一次。

  最後便是小朝會。

  小朝會是天子召集三公九卿等人議事會議,人數雖然不多,往往卻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朝廷的很多重大決策等,都是在小朝會中決策出來。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要事不開會。

  這些都是我大乾王朝的自有國情,懂的都懂。

  事實上,除了大朝會,朝會,小朝會三種,還有一種會議,便是丞相府議事。

  只不過因為沒有天子參與。

  所以丞相府的會議只能算是議事,而不能算作朝會。

  一般而言,朝堂六部官員,會優先將所要參奏,以及需要處理的事情遞交到丞相府,唯有涉及到洲郡大事,或者丞相府解決不了的事情,才會拿到朝會上來議論。

  而如果事關重大,關係到整個大乾王朝安危等,便會直接稟明天子,由天子召集朝堂重臣們在小朝會上解決。

  今日楊安參與的便是一旬一次的正常朝會。

  這也是他作為大乾太子所參加的第一次朝會,代表著他已經獲得了正式參與大乾王朝權力政治遊戲的資格。

  「陛下駕到!」

  不知過去了多久,正當楊安站在那裡閉目養神之際,耳邊突然傳來一聲「陛下駕到」的高呼。

  楊安這才緩緩睜開雙眼,看向乾元殿御道上方的龍椅位置。

  那華麗代表至高權利的黃金龍椅上,已然端坐了一名身披冕服的男子,絲絲縷縷的金色不斷垂下,直接隔斷了眾人窺覷,讓人無法看清泰隆帝的模樣,只能夠勉強看到一個大概輪廓。

  不得不說。

  泰隆帝的這一做法,無疑讓自己保持了極大神秘。

  或者,他這麼做的目的,便是隔斷朝堂眾人的窺覷,以免被殿內的朝臣通過他的表情變化來猜測他的內心真實想法。

  亦或者是,藉此來隔絕某些仙道秘法和武道秘法的窺覷等。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乾元殿中的大乾朝臣們,顯然是對此一幕見怪不怪,他們在泰隆帝出現後,一同齊聲高呼,躬身行禮拜見。

  畢竟是仙武超凡世界。

  臣子對君王的禮儀,也比較符合武道特性,並沒有要求必須跪拜什麼。

  沒辦法。

  武者皆有傲骨,不可輕辱。

  像跪拜這類的禮儀,對武者,尤其是對武道強者而言,又怎麼可能接受?

  在這一點上,哪怕是以禮儀著稱的儒家上陰學宮,都不敢制定出這樣的君臣禮儀。

  真要敢提出這樣的禮儀來。

  哪怕上陰學宮是神州天下的十五聖地之一,恐怕也會被天下武者拆散了。

  「眾卿家平身!」

  泰隆帝的聲音隔著金色珠簾,在大殿中迴蕩。

  「謝陛下!」

  殿內朝臣們起身,齊齊拜謝。

  隨後,便有泰隆帝身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沈千秋微微上前一步,高聲道:「陛下有旨,今日早朝,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這也是普通朝會的慣例。

  無論有事沒事,都需這麼要喊一句。

  畢竟不是每次朝會都有事情需要拿出來一同商議的。


  亦或者說,在天子沒有發話之前,參與朝會的朝臣們肯定不會率先開口,冒犯君王。

  「啟稟陛下,臣趙光義有事稟奏。」

  司禮監掌印太監沈千秋的話剛剛落下,一個穿著緋紅色官袍的中年官員便從朝臣序列中走出,朝著泰隆帝躬身道。

  伴隨著趙光義的開口,沈千秋也躬身退下,重新回到了泰隆帝的身後。

  泰隆帝看著趙光義,面色平靜問道:「不知趙卿家有何事需要稟奏?」

  趙光義,大乾王朝戶部左侍郎,朝堂秩品正三品,主管田賦和關稅,出自天京趙家。

  趙家,天京十大世家之一。

  早在千年前,趙家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家族,族中最強者也不過是武道四品先天境,如這般的家族,在神州大地上,可謂是多如牛毛,充其量不過是縣府豪強之家,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引人注意的地方。

  有道是,窮不過三代。

  趙家在最初時平平無奇,只是乾州大地上的一個普通縣府豪強之家,可是在第三代時,卻出現了一名天才,成功拜入大宗。

  這人便是趙家的大興之祖,名為趙宣宗。

  趙宣宗學藝有成之後,並沒有留在宗門發展,而是返回了自己所在家族,並將自己的家族成功發展到了郡府世家序列。

  時逢前朝千年人劫,有黃天教作亂席捲整個神州大地,讓整個大周王朝都陷入了風雨漂泊之中,從昌隆盛世直接變成了王朝末年。

  再後來,有大乾太祖見不得神州萬民受苦,立志拯救萬民於水火,於是便揭竿而起,成為了當時神州天下的諸多義軍之一。

  那趙家的趙宣宗,便是最早投靠大乾太祖的臣子之一,押寶成功,相助大乾太祖成就絕世偉業,從而獲得大乾太祖賞識。

  自此之後,趙家便大興於世,短短不到百年時間,就成為了天京城中的大型世家之一。

  如今九百多年過去。

  當初大乾立國之初的從龍家族,已然不多。

  但趙家卻一直興旺於世,乞立朝堂不倒,並最終成為了如今天京城的十大之一。

  由此就能知曉天京趙家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了。

  如今的大乾戶部左侍郎趙光義,便是當今趙家的核心人物,雖未能成就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師境界,卻也是一尊巔峰的武道二品法相宗師強者。

  當然,趙家能成為天京城十大世家之一,族中肯定是有著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師強者坐鎮的。

  如趙光義的大哥趙成義,便是一尊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師強者,同時也是天京藍田三大營中神火營的統兵大將,為朝廷一品鎮國大將軍。

  換句話說。

  天京趙家的主要勢力還在於大乾軍中。

  如趙光義這種戶部左侍郎,只能勉強算是趙家的核心人物。

  楊安看著起身出列的戶部左侍郎趙光義,腦海中很快就浮現出了趙光義,乃至是整個趙家的基本信息。

  不知為何。

  他看著眼前這位一臉正義偉岸的戶部左侍郎,總覺得對方是沖自己來的。

  這是他冥冥中的一種直覺。

  如武道的心血來潮,神之明明可以預知一般。

  「啟稟陛下。」

  「微臣今日整理天京城中的田賦和關稅案宗,發現有諸多世家和宗門存在有大量隱匿田產人口,瞞報關稅商稅等情況,其中還有牽扯到諸多權貴世家等。」

  「微臣在知曉此事後,有感牽連重大,所以不敢有絲毫隱瞞。」

  「還望陛下明鑑。」

  戶部左侍郎趙光義說話間,不忘將寫好的奏本取出,雙手程上。

  楊安聽到這話,哪還不知道趙光義的目的為何。

  天京中的世家宗門權貴等,隱匿田產人口,瞞報關稅商稅等。

  這讓他很難不聯想到自己先前在海洲的所作所為。

  他現在唯一不清楚的就是,此事的背後,究竟是趙光義的個人意思,還是有著其他人的意思。

  亦或者是,此事是朝堂眾人對他的又一次試探,看他究竟有沒有革舊鼎新之心,是不是真的要拿世家和宗門開刀。


  如今天下,誰人不知道大乾朝廷的田賦和關稅有著大問題。

  但又有幾個人敢真正清查徹查?

  哪怕是戶部眾人,恐怕也會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唯恐惹到不必要的麻煩,招惹到不能招惹的人。

  如今一個戶部左侍郎,親自將此事捅到御前。

  這裡面沒有問題才怪。

  此時能站在乾元殿中,參加朝會的大乾朝臣,沒有一個人是傻子。

  雖然有不少人對趙光義的行為驚怒不已,卻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什麼,而是全都不動聲色的看向楊安,以及那位高高在上的大乾天子。

  只可惜。

  有著金絲珠簾阻隔。

  眾人並不能看到泰隆帝的表情變化,更難以知曉其心中所想。

  一時間,整個乾元殿都陷入了寂靜中,眾人心思莫明。

  唯有戶部左侍郎趙光義一人站在那裡,躬著身子,雙手托舉著一份奏書。

  「將奏摺呈上來吧。」

  不知過去了多久,泰隆帝毫無感情的開口,打破了殿中寂靜。

  很多事情,雖然大家都知道,並且都在當做不知道。

  但如果有人將這事情捅出來,作為大乾天子的泰隆帝,肯定不能裝聾作啞的。

  就像此時趙光義稟奏的京中權貴世家宗門等,隱匿天賦人口,瞞報關稅商稅等。

  沒人捅出來。

  泰隆帝自然能當做什麼都不知道,難得糊塗。

  然而,如今有人將這些事情捅出來了,他就必須要做出處理和回答,否則那些權貴世家等,將會更加的肆無忌憚,無法無天。

  當然,這事情處理歸處理,卻也必須有一個度。

  因為做這些事情的人太多了。

  差不多每個權貴,朝臣,世家宗門,乃至是大乾宗室,皇子公主等,都有做這些事情。

  真要鐵了心嚴查的話。

  搞不好整個大乾王朝都要亡國。

  所以此事完全是一個眾人皆知,卻無法真正處理的頑疾。

  最讓泰隆帝憤怒的是。

  真要按照趙光義的奏書來查,恐怕整個天京城中的所有權貴和世家都難逃被徹查的命運。

  「趙卿家的奏摺,朕已經看過了。」

  「按照趙卿家所言,此事已經涉及到了諸多朝臣和京中權貴宗室等。」

  「就不知趙卿家所奏之事,可有證據?」

  泰隆帝看過趙光義奏書後,面無表情的問道。

  他雖然有隱約猜到趙光義的目的,卻並不知道他們準備怎麼做。

  並且泰隆帝也不覺得,此事會牽連到楊安。

  畢竟楊安雖然被冊封為了太子,但太子這個職位,上限高,下限也低,倘若他不想放權,楊安這個大乾太子就是朝堂上的吉祥物。

  另外,如今楊安剛剛被冊封為太子,在朝堂和天京城中並沒有任何根基。

  所以泰隆帝也不認為,趙光義能將楊安這個大乾太子牽扯進此事中。

  在沒有摸清趙光義等人的真實意圖前。

  泰隆帝決定以不變應萬變,靜觀其變!

  「回陛下!」

  「微臣雖無確切證據,但戶部的諸多卷宗卻是做不得假。」

  「如今國庫空虛,缺少錢銀糧草,戶部早已入不敷出,其主要原因便在於此,若不能解決這一難題,恐影響頗大,再難維持戶部錢糧運轉。」

  「所以為了天下百姓,臣希望陛下能派人嚴格徹查此事。」

  趙光義一臉真誠說道,同時也講述了自己上報此事的原因。

  因為如今的大乾朝廷看似光鮮亮麗,兵強馬壯,但國庫早已空虛,戶部入不敷出,倘若再不能想辦法解決此事,恐怕會影響到戶部的錢糧運轉。

  泰隆帝聽到這話,不由沉默。

  趙光義說的這些他如何能不知道。

  關鍵是想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或者說,歷朝歷代,都沒有哪個帝王能真正解決這一難題,也不敢去解決這一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不解決,還能勉強維持朝廷正常運轉,最多是苦一苦底層百姓,多徵收一些百姓稅賦。

  但如果有那個王朝想要對田產,人口,關稅,商稅等動手。

  所需面對的就不是普通百姓造反的問題了。

  還要考慮到天下世家和宗門的問題。

  朝廷,世家,宗門,三者共天下。

  這一句話可不是空談。

  得罪底層百姓還沒什麼。

  真要得罪了天下世家和宗門。

  恐怕用不了多久,大乾朝廷就會徹底的亡國,到時就連大乾皇室都難逃被清算下場。

  所以面對趙光義給出的難題。

  泰隆帝稍作沉默,隨後便毫無感情道:「此事朕已經知曉,稍後再議!」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