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黃子澄再立新功
徐輝祖是徐達的長子,繼承了徐達的魏國公的爵位,同時也繼承了徐達的部分軍事天賦。
可以說,徐輝祖在將二代當中,也是十分優秀的。
他治軍嚴謹,善於帶兵,雖然上過戰場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戰績都還不錯。
因此,徐輝祖在京營之中,地位也是頗高。
本來徐輝祖應該深受朱允炆器重的,而且徐輝祖也的確是十分忠-於朱允炆。
可惜的是,徐輝祖的另一個身份,確實讓他被朱充炆十分忌憚。
那就是,徐輝祖此人,乃是朱棣的大舅子,徐若雲的弟弟。
如今朱棣乃是朱允炆的頭號敵人,朱允炆自然不可能如當初一般信任徐輝祖,即便徐輝祖多次表示,已和朱棣撇清關係斷絕
一切往來。
但是親情又豈是說割就割呢?朱允炆自然也只能將徐輝祖暫時冷落,等到剿滅朱棣之後,再重新起用徐輝祖。
這讓徐輝祖十分鬱悶,本來他在京營混的可謂是風生水起,身份僅次於耿炳文。
現在竟然連李景隆那個紈絝子弟,都爬到了自己的頭上,這實在是讓徐輝祖又驚又恐。
李景隆什麼成份,徐輝祖比誰都了解,純純就是一個酒囊飯袋。
之所以沒有在朝堂上揭穿他,也只不過是為勛戚之間留下一點顏面,沒想到朱允炆居然要把七十萬大軍交到此人的手上,
關鍵是李景降居然沒有一點自知之明,腆著臉接受了討逆大將軍一職,這不是把七十萬大軍往火坑裡送?
即便是要派人當這個大將軍,那也應該讓自己來,而不是李景隆那個廢物。
徐輝祖是越想越氣,越氣越想。
回到府上,徐輝祖也是怒氣沖沖,對誰都沒有好臉色。
徐增壽是徐輝祖的兄弟,在看到徐輝祖這個樣子,大為不解,私下找到徐輝祖,詢問發生了何事。
徐輝祖將朝堂上任命李景隆為討逆大將軍一事,徵募七十萬討伐朱棣,給徐增壽說了個大概。
徐增壽聽完,眼中驚慌之色,一閃而過,不過隨後卻是假裝鎮定的說道:
「李景隆熟讀兵法,深知韜略,也許此次能夠擊敗朱棣也未可知。」
徐增壽也在京營中任職,對於李景隆的名頭,自然也聽說過一二。
可徐輝祖卻是哂笑一聲,說道:
」紙上談兵之輩,如何能夠戰勝朱棣這種沙場宿將。」
」皇上此舉,只怕大禍不遠。「
徐增壽也只能安慰徐輝祖兩句,而後兄第二人分別。
徐增壽返回書房之後,就快速寫了一封密信,從後門悄悄讓人送了出去。
北平府。
朱棣正在思索,怎麼能拿下河間府?
自從朱棣掃平河北之後,就只剩下河間府沒有被拿下,朱棣為此十分憂慮。
河間府如同釘子一般,牢牢的阻擋著自己繼續南下的路線。
若是放任不管,到時候自己率大軍南下,耿炳文又跳出來截斷自己糧道,自己幾十萬大軍恐怕立刻就會大亂。
可若是強攻河間府,朱棣真的是被耿炳文折磨的沒脾氣。
守城耿炳文自帶的天賦,朱棣沒有信心,能從這麼一個守城大師手中,拿下堅固的河間府。
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但是朱棣卻是心急如焚。
因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能打持久戰。
現在能夠稍微取得優勢,全憑最開始舉事時,鼓動起來的士氣。
若是自己與南軍陷入僵持階段,時間一長,恐怕士卒就會產生厭戰情緒,並且士氣低下,到了那時自己估計就要完蛋了。
耿炳文估計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死守河間府,就是要把自己活活耗死在河北地區。
不說別的,只憑藉河北一隅之地,根本沒有那麼多糧草,支持自己去給南朝打持久戰。
朱棣眉頭緊皺,就在苦思冥想之時,吳風從門外走了進來,說道:
「王爺,從應天傳來了兩封密信。「
朱棣精神一震,趕忙接過密信,打開看了起來。
待看完密信之後,朱棣興奮的哈哈大笑: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旁邊的老和尚和楊士奇,看到朱棣這個樣子,頓時大驚,連忙詢問發生了何事。
朱棣將密信遞給二人,高興的說道:
「朱允炆臨陣換將,真乃是自找死路。」
「我正愁著該如何對付耿炳文,現在朱允炆居然自己就把人給撤了下來。「
「白先生說的不錯,黃子澄辦事,果然讓我很放心,哈哈哈!「
說到最後,朱棣想起之前的神豬之論。再次哈哈太笑起來。
老和尚楊士奇二人對視一眼,而後開始看起了密信,他們倒要看看是什麼讓朱棣,如此高興。
待看完密信之後,兩人臉色頓時面露憂慮,他們實在沒有朱棣那麼豁達。
」王爺,如今朝廷派遣七十萬大軍而來,為何王爺還會如此高興?」
楊士奇首先問道:
「咱們如今即便是收編了不少南軍兵馬,也不過才三十萬人左右,與南軍兵力相差太大。」
楊士奇憂心忡忡,從兵力對比來看,他覺得接下來將是一場苦戰。
但是朱棣卻是搖了搖頭,說道:
「南軍七十萬兵馬的確人多勢眾,但是那也要看在誰的手裡指揮。「
「若是耿炳文有著七十萬人馬,我可能還會忌憚一二,可是現在這七十萬人馬在李景隆手中,那就是七十萬頭豬,根本不值一
提!「
「李景隆是什麼人?京中的紈絝子弟,除了一副好皮囊,根本一無是處。」
「我倆從小一起長大,前幾個月,我還在京營經常接觸此人,對此人可謂是知根知底。「
「實話說,在我看來,兵法有五敗,而李景隆這個蠢蛋卻是全犯了,此戰他必敗無疑!「
老和尚當即問道:
」敢問王爺,哪五敗?」
朱棣緩緩伸出手指,向二人一一講述起李景隆的破綻:
「其一,政令不修,上下離心,李景隆在京營的威望根本不足以壓服眾人,根本無法做到政令統一,如臂使指。」
「其二,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如今已經是秋天,等到李景隆率領大軍抵達北平,就是入冬之時。」「南軍必然不適應北方的寒冷,七十萬天軍糧草運輸也勢必是一個大問題。「
「其三,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我軍地處北平,從應天到北平,何止千里?我軍以逸待勞,必然能夠全勝。「
「其四,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李景隆此人十分自傲,但是才學不足,只會紙上談兵,不識地理,不
知天時,如何是我的對手?「
「第五,其所部儘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根本不是我燕軍精銳的對手,再加上我軍鋼鐵冶煉的武器鎧甲,南軍雖眾,不足為
慮!「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說到最後,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最後這一點,足以將李景隆置於死地!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