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想像的晚。」孫朗如是說。
小姜氏又想打人了,深深的覺得,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不過,緩了緩,還是笑了笑,「婆婆現在讓停了信箋,只印福字。而且是要存起來,過年時,送百姓的。那咱們是不是也該做點什麼,為二哥分憂?」
「哦,之前不是讓你去按著《爾雅》里的字,來做版嗎?做得怎麼樣了?」孫朗和妻子的關係在兩人都有工作之後,有了極大的進步,兩人至少每天都有話說了。現在妻子問,他忙問道。
《爾雅》里收錄4300個字詞,全書一萬三千字。這是他們準備印書後,第一個要做的書。當然,這也是歐萌萌選的。《爾雅》是西漢時劉向編撰的,這個先印出來,一是工具書,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類字典的書籍。其二也是向漢室投誠,劉向可是出身宗室,自己本身也是有為的大臣。這時拿劉家人的書給老劉家人看。意思都在書里了。
當時孫朗就知道母親的想法,也啥也沒說,現在兵臨城下,自是除了印福外,重點在印出《爾雅》,以博取士林的支持。
「一萬三千多個字,光刻也得好些時間吧。」小姜氏沒好氣的說道。
之前和老太太也說了,準備木料,還要弄得一模一樣的大小。再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她不知道還有雕版印刷一說。哪裡知道,一版一版的刻是什麼地獄難度。現在,她就覺得中間難度太大了。
活字印刷其實最大的難點是,整齊!像雕版好看,就是一個整體,而活字方便,但達不到雕版的整體性。
這時,又沒有在標準化。所以細微的差別,就會把字模之間的整體性給破壞掉。想解決問題,就得加強單枚印的強度。
這些日子,她真的把自己泡在制印的作坊里,而且他們在試印時,還發現印時,印刷機器得再調整。中間是有很多的實際困難的。
「母親還做了油印法,實在不成,我叫人用油印法先印些出來?」孫朗聽了妻子的抱怨,他也知道,妻子這些日子的努力,怎麼調整,他現在說了也沒用,就先幫著母親應下急,把東西先做出來,至於印刷的工藝,可以再調整。
「那行嗎?」姜氏鬆了一口氣。
「沒什麼不行的,用好紙,按母親之前做的樣子,好好裝訂一下,再弄個好點的木頭盒子,他們哪見過這些。」這個孫朗還是有信心的。
「你說,既然要做,我們用失蠟法做鐵印如何?」小姜氏想這個不是一兩天了。鑄鐵法,這時已經不是什麼高端的技術了,用鑄鐵做出一模一樣的鐵塊,比去找相同木質,做成大小一致的,容易多了。只要把東西做出來,再用失蠟法進行蝕刻,這樣就是一次投入,較高,但也是一次投入,不說永遠不壞,但一定比木頭的耐久。但也有問題。一是紙不行,雖說老太太已經制出了可以印書又薄,又有韌性的紙,但誰也不知道,鑄鐵印上,會不會把紙弄破。
「沒事,母親常說,先做。不行,再調整。」孫朗擺手。
其實小姜氏已經開始做了,她現在和孫朗說,就是拉個同盟者,回頭老太太問起來,讓孫朗頂在前頭,畢竟他才是親生的。
孫朗也不在意,反正他對妻子也是滿意的,就像老太太說的,她不是那種叫苦式的抱怨,她做事要積極很多。拉人出來背鍋這個,也是當兒媳的智慧,這也表明了,她對丈夫的信任,是該表揚的。孫朗也知道老娘是在勸和,他其實也是極聰明的一個人,對於妻子的小花招,他也當情趣了。
一邊叫人去刻蠟紙,一邊去請了之前幫他們做印刷機的那位,現在最了解這個機械裝置的就是那位了,自是要讓他來繼續了。
福字自是送到孫權處,孫權當然得叫來自己的哼哈二將。張昭和周瑜了。
兩人都沒頭沒腦,但厚厚的一打紅紙,上面幾種不同樣式的福字。他們倆都有點呆滯。有點不太明白,孫權給他們看這個幹什麼。
不過,兩人也都是讀書人,自是知道上面的字很大氣,不知道用什麼寫的,當然他們很快就發現不對。因為每一張,都是同樣的字跡,在相同的位置……
「這是印上去的?」張昭聲音都在顫抖了。
「對,老太太讓信箋作坊的人刻的,現在作坊正在不停的印製「福」字,等過年時,可以送給買不起桃符的百姓。國太的意思是,這叫「送福到家」。」孫權點頭,也把各種福字拿起看看,此時也已經有了書法之意,只是還沒有紙張進行推廣,但是從石碑上的文字,也已經能看出書法的進化。
而這時的字體也有了多樣化的轉變中,這時的福字的字型變化,其實也是長在大家的審美之上的。雖說是印製的,但是細看看,卻也滿滿的細節。
「就是說,我們可以印書了?」周瑜說到底,也是讀書人,他也明白這代表了什麼。看看那紅紙,有些毛邊偏厚,應該就是為了張貼,而特製的。想想,若是能印出這麼大的福字,若是用上吳侯箋的那種紙,是不是就可以印出書籍了。
「國太說那還要調整,這福字,因為過年要用,所以先印這個,回頭一家兩張,貼在大門左右,也給大家添點喜氣。」孫權漫不經心的說道。
「這真好看,國太怎麼會想到這麼寫『福』字?」張昭還在研究那字,手還在試著臨摹。文人就是這樣,啥叫見獵心喜?就是這個意思。已經忘記了,孫權叫他們來,是為了什麼。
「這麼送百姓,也不能明確解決世家的問題。」周瑜腦子很快,也知道老太太的意思,用福字來爭取民心。
「我們答應了世家的要求,不再印製信箋了。」孫權也在試寫,現在他也有足夠的紙,自然也可以試寫一下了。老太太剛也說了,讓他也練練字,正好給眾臣親筆寫福,一同賜下財帛,讓百姓們也知道,這福字,就是吳侯對於江東父老的心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