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 章靖難之役(三)

2024-08-15 09:22:03 作者: 狂武殿的杳馬
  【隨後,平安又引軍前來與盛庸會合,朱棣只好撤軍返回北平,公元1401年2月,朱棣在姚廣孝的支持下又一次出兵南下,雙方於夾河展開大戰,在戰鬥中,朱允炆下達對朱棣的保護令,不准官兵殺死朱棣。】

  【各營將士在戰場看到朱棣時,誰也不敢下令射箭攻擊他,同年三月,盛庸與朱棣在夾河交戰,當兩軍相持不下時,忽然東北風驟起,燕軍借風勢猛攻盛庸部,南軍大敗而去。】

  【由於南軍損失慘重,建文帝不得不罷免了齊泰和黃子澄二人的職位,向朱棣展示停戰的誠意,自此,靖難之役進入了戰略僵持期。】

  (本來盛庸是能搞定朱棣的,卻下達了,不許傷害朱棣的命令。)

  (朱棣知道是李景隆的時候,就知道是友軍來了。)

  (三大書呆: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只能說書生誤國,就不能讓書呆子來管戰事

  最牛飯桶:李景隆

  MVP朱棣:金牌輔助朱棣(打到門口了還說不能殺。)

  (第一功臣:李景隆。)

  (50萬人打不過10萬人。)

  (後面有60萬。)

  【在靖難之中,朱棣雖然屢戰屢勝,但兵力不足,無法鞏固並擴張勝利,往往放棄新取之地,此時的朱棣,僅俱有永平、大寧、保定之地。】

  【同年12月,朱棣收到京師空虛的線報,決定不再與盛庸等人糾纏,直接率軍南下,將戰略目標從一城一地的爭奪,轉為長驅直入,對於朱棣的的轉變,朱允炆君臣則反應緩慢。】

  【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攻破沛縣後進逼徐州,徐州守將堅守不出,於是朱棣直奔宿州而去。】

  【同年四月,由於燕軍一路南下,平安帶兵來追,雙方在靈璧附近展開交戰,在這次交戰中,燕軍生擒了陳輝和平安等三十七員敵將,一百五十元朝廷大臣,馬匹二萬餘,史稱「靈璧之戰」。】

  【靈璧之戰徹底擊潰了南軍主力,此後,燕君在長江以北再也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同年5月,朱棣進取揚州,直逼京師南京。】

  (要是藍玉在朱棣肯定打不贏。)

  (藍玉野心太大了,朱允炆壓不住。)

  (有沒有可能就是因為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所以才殺了那些淮西武將,所以藍玉等武將肯定將必被老朱滅門的。)

  (沒有那些建文武將,朱棣拿什麼贏?

  歷史本來就沒有那麼簡單,李景隆等武將當時憑什麼輸,當然是不滿建文。)

  洪武位面

  殿內眾人看到天幕指出的問題並沒感到驚訝,因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朱允文為何敢隨意削藩?還不是藩王實力弱。對於朱允炆來說,朱棣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以一隅之地造反成功?更何況歷史上沒有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朱棣雖厲害,但是他和朝廷相比缺少各種各樣的人才、馬匹、錢財糧草等。由此,朱允炆自然就放心大膽的動手了。

  「要南下了。」徐達道,這是燕王朱棣獲取勝利的最好選擇。

  【戰爭的天平開始傾向於朱棣一方,當揚州淪陷的消息傳至南京時,朱允炆頒布了勤王詔書,下令天下文武大臣進京勤王,與此同時,派朱元璋的侄女慶成郡主出使以割地為條件要求停戰議和,結果被朱棣拒絕。】

  【同年六月八日,朱棣在浦子口戰勝盛庸後,開始渡江,此時,燕軍距離京師南京已僅有30公里,得到消息的朱允炆,在朝堂上失聲痛哭,無計可施。】

  【同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軍抵達京師城下,谷王朱穗與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投降朱棣,朱棣進入京師南京,建文帝在攻城大火中下落不明,同年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在群臣的擁戴下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

  【至此,歷時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明成祖是後來清朝給起的吧?)

  (不是,朱厚熜。)

  (廟號太宗,成祖是不肖子孫給的。)

  (嘉靖帝為了把自己老爹抬進太廟改的,他還把朱高熾抬了出來。)

  (燕王是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爺。)

  此時其他的藩王們看到朱棣是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要知道他們作為藩王,大多是有野心的,都希望自己能造反成功,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取得天下。

  好不容易看到有造反成功的藩王,結果天幕告訴我們,只有明朝的朱棣造反成功了,這不是直接告訴我們可以擺爛了,還費力造反幹什麼呢?

  要知道這天幕一播放,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們怎麼可能招來各種各樣的人才。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