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祭祀大典,勛貴們的轉變!還能這樣?(求訂閱)
看著朝臣那驚愕的表情,蘇澈忽然意識到自己似乎解決了一個了不得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遺留,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一個王朝法統的正當性,只能繼承前朝,如此才是正統,如此才能讓百姓認可。
可事實上。
百姓認可的從來不是這些東西。
而是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政權。
如果都不好的話,那不過是換一個統治者來壓榨。
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蘇澈高屋建瓴,站在後來人的角度,能清楚的看明白這個問題,可對於有時代局限性的老朱而言,就算他再怎麼聰明,也只能鑽牛角尖,拼了命想出一個殿興有福論。
而蘇澈卻完全不同,他直接忽略掉法統繼承的問題。
一個沒有法統繼承的政權,就不是正統了嗎?
不。
恰恰相反。
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在所有王朝的繼承者中,只有這兩個才是人群中最靚的仔。
當蘇澈提出了這樣一套理論後,除了這些朝臣,就連太子朱標都被震撼了,這麼大的事情,父皇怎麼從未和他商量過?他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套得國之論!
明朝繼承元朝的法統,這不管是對於老朱而言,還是對於朱標而言,都是一件很噁心的事情。
可小明王韓林兒死了,繼承宋朝的法統的道路已經被斷絕,只能繼承元朝了。
歷史上,小明王韓林兒之死,算是一個謎團,很多人按照結果推論,說肯定是朱元璋所殺,理由是朱元璋在稱帝的路上,小明王韓林兒是唯一的阻礙,所以這小明王必須死。
但實際上,到了明朝這個時間點,禪讓帝位早已經是很成熟的一套系統了,根本沒有什麼必須死一說。
這種事情也不止一次二次了,就算讓小明王禪讓,也不會影響什麼,畢竟這天下本就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大大方方的讓其禪讓,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小明王韓林兒之死,並非是為朱元璋解決了麻煩,而是給朱元璋帶來了一個麻煩——王朝正統的繼承權如何尋找?
宋朝的政權無法繼承,那就只能繼承元朝的。
這也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
而且,小明王韓林兒為什麼會死?
多是那些元朝舊臣士族所為。
因為一旦繼承宋朝的法統,他們的處境將會非常尷尬,這就導致了很多有心之人希望小明王死,讓繼承宋朝法統的可能性斷絕,那他們就不再是效忠大元的「漢奸」。
此外,
南宗孔家之事,朱元璋並不知道,而那些大臣從沒有一個說過,便是因為有這一層關係。
只有北孔和他們才是一路人!
南孔你這氣節高了,可就襯托得我們不行了啊!
這怎麼成?
所以南孔一直沒能在朱元璋的視野里出現過。
就算後來知道了這件事情,也根本無法回頭了。
繼承王朝法統這件事情,說白了,也是精神層面的事情,能很大程度保證國家大方向的穩定。
這方面的事情,說重要,那肯定相當重要,事關正統和穩定,意識形態的問題,絕對算是頭等大事。
但說不重要,其實也不算重要,因為百姓該造反,還是得造反,並不會因為你是不是正統,就不去造反。
所以。
蘇澈對待這件事情,自然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刻這一番理論,讓不少朝臣啞口無言,很多人有心想要反駁,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如果是其他皇帝的話,他們肯定有一萬種理由來辯解、詭辯,就算是蘇澈也得頭疼。
這些文臣,在玩嘴皮子的方面,算是一等一的高手。
可惜的是,他們面對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老朱是真的敢殺人啊。
所以在詭辯之前,都得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夠不夠硬,有沒有資格在老朱的面前說這些!
如此,才沒什麼人敢在這個時候胡言亂語。
大傢伙兒面面相覷,算是認可了陛下的這一番說法。
蘇澈見所有朝臣都不反駁,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或許有些人並不認可咱這一套說法,但沒關係,所謂的王朝正統,並不是隨便一套說辭,就能決定的。」
「一個王朝的正統,除了所謂的法統繼承,還需要施行仁政,簡單來說,就是要讓老百姓過得好才行。」
「這一點,方克勤就做得很好,咱是聽說他在民間被人立了生祠,所以才想起來這些事情。」
「咱還聽說方克勤在你們這些讀書人里的名聲變得很差,有很多人在說他的壞話,希望咱將其貶謫了。」
「可一個朝廷,總要有一些人做實事,你們不去做,也不能阻止別人去做啊?」
「總而言之,我以後不希望再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說別人說的壞話了。」
這話一出,有些大臣身體忍不住一顫,陛下雖然沒有點名,但很可能知道了是他們在推波助瀾。
方克勤第一條變法改革,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蛋糕,哪怕是朝廷大員,都有不少,這些人心生不滿,在背後議論幾句,甚至推波助瀾,也在所難免。
但現在方克勤真的做出了成績,幹得相當不錯,那蘇澈就不能讓人委屈了,該敲打的,還是得好好的敲打一番。
隨後。
在接下來的朝會上,朝臣開始和蘇澈好好商量了正統的問題。
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幫忙完善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的法統傳承。
蘇澈提出的這一套理論,終究是有些簡短了,需要好好的完善一下。
隨著朝會散去。
有大臣忍不住感慨:「得國正者,唯漢與明!陛下這一套法統傳承,將大明的法統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不知道是好事呢,還是壞事?」
「對於陛下而言,這當然是好事,直接跳過了元朝和宋朝的那些事,來到一個全新的層面。」又有大臣忍不住說道。
「看來陛下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啊,這麼久了,還在惦記這件事情,終究是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可不是嘛,此前陛下嘴上雖然承認元朝的政權,但對外國的國書上,卻一直在寫什麼『元非我類,入主華夏百有餘年,天厭其昏淫,亦用殞絕其命』。」
「還有什麼『華夏正統,胡人竊據百有餘年,綱常既隳,冠履倒置,是以起兵討之』、『我華夏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布滿四方,廢我華夏之彝倫。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
「哈哈,我也曾略有耳聞,基本上每次都是如此,還有嫌棄宋朝的,『曩宋失馭,中土受殃,移風易俗,華夏腥膻,有志君子,孰不興憤……』」
這些對外的國書上,一般會被記載下來。
作為朝廷重臣,自然有人看過,這也成了他們的談資。
在那些對外的國書上,老朱的態度很堅決。
老朱不僅看不起元朝,也看不起宋朝。
偏偏王朝的法統要一個繼承來源。
很多動盪的地區需要安撫。
這就造成了老朱的執念。
隨著朝會散去。
蘇澈心滿意足,笑著和朱標說著話,他的心情頗為不錯,剛開始的時候還沒察覺,可轉念一想,他似乎無意間解決了老朱的心頭病啊。
這是個好事兒!
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老朱本人而言,都是好事。
細細想來,這件事情,和祭拜烈士、功勳一樣,都是意識形態上的事情。
一個國家的政權合法性,也就是所謂的法統,的確是一個問題。
自古以來,得國正者,少之又少。
比如司馬懿就是曹丕的託孤之臣,但是正是這位託孤之臣,發動高平陵事變篡了曹魏的政權,他的子孫司馬炎最終廢了曹魏的皇帝,建立了晉。
當初司馬懿指洛水發誓,結果放了華夏歷史上最響亮的一個屁,可謂是遺臭萬年。
也就是自那以後,再沒什麼相信這一套了。
實在是帶壞了風氣。
而大明則完全不同!
這一套說辭,才是堂堂正正應該拿出來的東西,可老朱終究是被那些文人帶進坑裡了,根本沒想到還能這麼來。
到了後來,老朱多半也察覺到這些元朝遺留的文人,實在是壞到了骨子裡。
這些人根本不將他這個草根皇帝放在眼裡!
以至於老朱殺起來的時候,根本毫不手軟。
他要徹徹底底的進行一場大清洗!
可惜的是…
事實證明了,殺光屠盡這一套行不通,所以蘇澈只能換個方法了。
不過。
要吏治清明,何其之難。
蘇澈只能一步步來。
所有道路,都要齊頭並進才行。
不僅要變法革新,進行金融改革,還要舉辦諸多學院,發展各個領域,開闢嶄新的道路,最後還得解決大明帝國意識形態的諸多問題。
雖然蘇澈並沒有親力親為,可作為大方面的指揮,蘇澈每個方面都得關注,都得關心,絕對不能出現錯漏了!
這導致蘇澈的政務數量再次來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方面的消息,源源不斷的傳過來。
所幸蘇澈早有預料,提前讓朱標組建了內閣,幫忙輔佐政事,否則還真忙不過來!
有了內閣和朱標打輔助,蘇澈輕鬆了不少,但也不算太清閒,還是挺忙碌的。
轉眼就是一些日子過去。
這些天,祭祀儀式已經籌備完全。
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即將開始……
祭祀對象那些烈士,和大明的功勳們。
參加人數有應天府幾百萬的百姓,以及周邊地區很多百姓,都自發來到了這裡。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祭祀!
因為不少人還活著!
這些人親眼看到自己被祭祀,享受願力,這是何等的榮幸?
至於那些為大明建立付出了生命的烈士,當他們的家屬看到了祭祀的名單中有自己的丈夫、父親後,一個個格外的驕傲和自豪。
這是大明功勳、烈士的第一次祭祀。
這一次祭祀,雖然花費頗多,更是大費周章,但效果是非常好的。
祭祀結束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蔓延到全國。
這一場祭祀,以及那一套「得國正者,唯漢與明」的說法,也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流傳,代替了原本的殿興有福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大明底層的百姓們,也漸漸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偉大之處,同時被這一場祭祀所感染。
所謂的民族凝聚力,也就在這種時候,不知不覺的起來了。
祭祀的影響不止於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漸漸變得根深蒂固,成為一種民族印記。
民族自豪感也由此而生。
甚至於,這一場祭祀,還影響了不少勛貴!
在此之前,那些勛貴武臣,憑藉開國功勳,躺在功勞簿上,各種作威作福,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本的階級。
他們躺得理所當然——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但現在,隨著他們作為大明開國功勳,被祭祀之後,他們並沒有膨脹起來,反而變得收斂了不少。
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百姓的願力,那些百姓真的在感謝他們!
這很大的觸動了這些勛貴,也改變了他們原本的態度,不少勛貴為了自己的名聲,都開始積德行善,仗義施財,做了不少實事!
比如為困苦的百姓修了一條路,讓他們免於雨天的泥濘。
比如為被河水阻隔的百姓,修了一座橋,讓他們不必繞遠路。
好事做多了,還真讓這些勛貴感受到了做好事的快樂,這種感覺非常不錯。
就連蘇澈都完全沒想到。
一時間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不過是一次祭祀而已,竟然讓那些勛貴變成了這樣??
這效果也太好了!
還真是意外之喜!
這些人追隨著朱元璋打下了天下。
老朱之所以對他們卻很刻薄,因為他們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觸碰到了老朱的底線,為了江山社稷,難免抬起屠刀,對曾經的戰友痛下殺手。
可這一次,蘇澈不打算殺那麼多人,所以這些勛貴也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結果蘇澈還沒教育他們呢,他們就自己改變了?
蘇澈在聽聞這些消息後,忍不住笑著說道:「沒想到啊沒想到……還能這樣?」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