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堂上離開,李承乾的心思豁然開朗。
臉上漸漸浮現出一抹笑意,李巍卻看傻了眼,疑惑開口道。
「陛下,那些人敢與你公然頂撞,加以威脅。」
「這次對他們順從,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我們把陳大伴抓住可是費了不少心力。」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真要是被人家牽著鼻子走,勢必落入到被動的境地中。
陳大伴重獲自由,必不會坐以待斃,一呼百應,真有可能把李承乾從龍椅上一把拽下。
李承乾卻不放在心上,嘴角微揚,滿是輕鬆得意的笑。
「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太祖開國,曾有過一國策。」
「朕這些年不登朝堂,使其名存實亡,也是時候重新來過了。」
李承乾神神秘秘,李巍還被蒙在鼓裡,全然不知。
「你過來,朕有一件事情要交給你去辦。」
「切不可走漏風聲,讓人有所察覺。」
招了招手,李巍就在跟前聽後差遣,聽李承乾把話說完,他的臉上立馬流露出震驚之意。
卻還是照辦不誤。
傍晚時分,李承乾在御書房內早做等候。
前後相差不過半柱香,就有一人急匆匆的趕來,見到他的第一眼趕緊下跪請安。
「陛下,臣吏部左侍郎陸稟輝,恭請聖安。」
「平身吧!」
李承乾的內心深處極為清楚,時間緊,任務重,不必講究這些虛無禮節。
當即將話題引上正軌。
「朕要是沒有記錯,你是隆慶三年的進士,在禮部任過職。」
「升任吏部侍郎,本該再往上走走的,就因為在朝中沒有站隊,沒有任何派系而不得重用。」
聽到李承乾這樣說,陸稟輝滿臉吃驚。
哪能夠想像的到,一直以來都被冠以昏庸之名的皇帝,心是如此細膩。
連忙點頭應下。
「陛下所言極是。」
「臣這個人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與那些人合不來,自然不會同流合污。」
這樣的話李承乾還是頭一次聽到,把自己比作茅坑裡的石頭。
當場笑出了聲。
「朕就喜歡你這個脾氣。」
「那就不與你廢話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承乾與陸稟輝詳細說起,可謂促膝長談。
就將重啟科舉的事情提上議程,太祖開國時便立下了規矩,為官者選賢用能。
就是防止門閥世家掌控朝堂,真就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畸形現象。
可到了最後,這種局面還是沒能避免掉,與原身脫不了干係。
李承乾提起這件事情,陸稟輝瞪直了眼睛,差點就以為是自己錯聽。
再三開口確認,李承乾的態度始終如一,絲毫不打算改口。
撲通一聲。
陸稟輝跪倒在地,七尺男兒有淚不該輕彈,卻在這一時刻強忍不住。
「陛下英明!陛下聖明!」
「重啟科考,與國有益,真要是得以實施才能使朝堂亂象得到根治。」
他回想起今日的朝會,一下子就明白了李承乾的良苦用心。
「陛下看似讓步,實則是將陳公公的一眾朋黨全都穩住,不必因為他們的離開致使朝堂無法運轉。」
「重啟科考,人才大量得到補充,妙啊!太妙了!」
高興之餘,他都忘了一些規矩,才在李承乾面前有失態度。
好在李承乾也不在乎這些繁縟之節,就讓他放開手腳去做,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陸稟輝感恩戴德,都快要將李承乾奉為神明,佩服到五體投地。
等他離開後,李承乾心情大好,就想著到陳初環的寢宮裡轉上一轉。
在這深宮裡,能讓他說幾句交心話的人並不多。
別看與陳初環鬧出過許多的不愉快。
始終是把她當成可以傾訴的對象。
世代忠良,將門虎女,絕不會像那些鶯鶯燕燕一樣,只知道攀弄權勢。
在這宮裡頭勾心鬥角,白白內耗。
很快準備好轎攆,都已經入了夜,李承乾突然到訪讓陳初環不知所措。
卻也堵著一口氣,不肯到院裡迎接。
既然這樣,李承乾徑直走入,到她面前將她的下巴抬在手中。
淡淡笑意浮現在臉上。
「愛妃,朕與你又不是仇人,為何見了朕要這樣苦海仇深。」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朕對你做了多麼畜牲的事情。」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陳初環緊咬住嘴唇,硬是說不出半句反駁的話。
仔細想想,李承乾除了對她沒少嚇唬,還真沒有做出太過分的事情。
「陛下,你又到我這裡來,難道是想逼我與你同房嗎?」
「你休想!我寧願死,也不屈從。」
陳初環的話已經是大不敬,要擱在原身的身上,絕對要治她的大罪。
多虧李承乾不是那種太愛計較的人,輕笑幾聲,就讓她把心思放寬。
「朕乃一國之皇帝,想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你還不值得朕那樣去做。」
一聽這話,陳初環氣的咬牙切齒,這簡直就是對她個人魅力的一種輕視。
「陛下!」
「好了,朕到你這裡來只是想說給你一點有趣的事情聽。」
李承乾笑了笑,沒有再去故意挑逗,便把他將陳大伴關入大牢,又將朝堂之上發生的種種事情,一五一十的說出口。
陳初環滿臉的難以置信,卻見李承乾不像是開玩笑,對他又有了新的認識。
「陛下,那你這樣去做,就不怕一些人會狗急跳牆,胡亂瘋咬的嗎?」
「怕?朕是一國之君,天下都是朕的,有什麼好怕的。」
李承乾手裡無兵,卻一點都不慌張,殿前三司忠心者也有。
宮內已經安穩,真要有人敢犯上作亂公然造反,各地的勤王之兵絕對不會少。
整整一夜,李承乾與陳初環促膝而談,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快。
接下來的幾天,一切事情都如李承乾計劃的那般進行。
哪怕陸稟輝不是吏部的第一長官,也能夠不被限制,將事情全部落實。
城內張貼告示,又派人飛馬快送,各州之地都有接令。
重啟科考,由地方進行鄉試,成績優異者入京考試。
再經過一場學問的比較,出類拔萃者便可在殿堂之上,李承乾親自過眼。
是真才實學,還是濫竽充數,一眼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