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登基之路

2024-08-16 00:19:29 作者: 風天玄
  第135章 登基之路

  契丹,天贊二年。

  耶律阿保機心情很愉快,雖然他並非一個聽到質疑或者批評就會懷疑自我的人,但是聽到天幕對自己功績的肯定,自然還是會非常高興。

  「不過,我之前確實沒有很仔細地思考過這些問題。」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說道,他之前在逐步擴張力量讓耶律氏取代遙輦氏又用世襲帝製取代部落聯盟制度的時候,想的都是如何獲取更多力量,如何壓制消解反叛勢力,還當真沒有從這些方面研究。

  述律平笑了:「這不正是說明陛下您是順應天命嗎?」從天幕中來看,契丹從部落變成國家、帝制是大勢所趨的必然走向,而最終達成這一結局的是耶律阿保機,這不算承接天命,什麼算呢?

  耶律阿保機覺得她的話很對,正是如此,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功地抓住了這一次的天命。

  想了想,他再次提起了之前被放下的繼承人話題:「朕的基業要給你,是放心的。而堯骨……應當也是一個不錯的繼承人。」

  按照天幕說的,制度的轉變,他確實達成了。但他也清楚,自己只是基本上架起了一個架子,具體的很多方面其實都還不夠,宛如空中樓閣、隨時都可能被摧毀。而穩固並完善制度,就需要交給日後的繼承人了。

  耶律德光能夠得到天幕那樣一個概括,想來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至於說為什麼要肯定皇后,那當然是因為述律平也必然也會參與其中。皇后、太后參政在大遼可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天祐四年,唐哀帝李柷被鳩殺,唐朝宣告滅亡,中原地區有些依舊沿用天祐年號,有些則開始自己訂立年號。

  就在這一年,也是遼朝的太祖元年,耶律阿保機正式當選為契丹大首領,即可汗位。

  太祖十年,理清契丹內部反對勢力、又在外部打下一片天地的耶律阿保機宣布稱帝,國號契丹,改元神冊,立妻子述律平為地皇后,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

  隨後,他一邊南征北戰,不斷擴大契丹的領土、擴充人口,一方面快速建設這個剛剛從部落聯盟轉變成國家的政權的政治制度,皇位世襲、州縣建立、胡漢分治、穩固契丹基本盤、任用漢人大臣將領……

  而耶律德光就是在這一種情況下逐漸嶄露頭角的。】

  唐朝,貞觀年間。

  一看到鳩殺,李世民就大致能夠猜到當時的情況了:「所以,這個哀帝也又是一個傀儡?」如果是地方反叛打入中央,那李柷的死因八成不會是「被鳩殺」,能夠是鳩殺的,多半都是有權臣在側的傀儡皇帝。

  想到此,李世民對上一任皇帝昭帝李曄的死因也有了些許猜測,畢竟,天幕的形容可是「設法挽救」——這個李曄是有過動作的,估計還不算小,那在唐朝這樣一個環境下,死因……也就那樣了。

  尉遲敬德疑惑,雖然現在大賀氏統領下的契丹已經歸附大唐,但他還真沒怎麼了解過這個民族的政治制度:「所以,他們之前不是世襲嗎?」就算不是皇帝制度,那也是可汗制度,不是都是大賀氏的人才能擔任可汗嗎。

  房玄齡回答:「他們確實是只有大賀氏的人才有擔任首領的資格,但是並不是父子繼承,而是有選舉的流程,必須通過八部決議才能被承認。」

  這個話題並沒有多聊,他們更關注的是耶律阿保機的其他舉措。


  「胡漢分治,又穩固契丹基本盤,還任用漢人大臣將領,」長孫無忌分析,「所以是在用漢人治理漢人和漢地,契丹和其他部族的地方用契丹人和制度治理?」

  這個方法並不算新鮮,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不少實施的例子。

  「我記得,」杜如晦道,「之前在宋太宗雍熙北伐的時候,遼朝那邊是不是有一個叫韓德讓的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是漢名。而這個人還成為了遼朝的重要人物。

  或者說,是否有一批漢人,成功地進入了遼朝的高層決策圈呢?

  漢朝初年。

  劉邦眯起眼睛:「這樣說來,這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確實很出色。」

  若是普通的出色首領,或許也只是不斷對外發動戰爭,擴大領地、掠奪牲畜人口,並不一定能夠抓住這個制度轉變的機遇。

  而耶律阿保機抓住了,還做的很好,能夠引入漢人大臣和將領,並加以任用……最關鍵的是,能夠把很多原本並沒有的內容變成制度性、常態化的存在,這才是他對這個初生的國家的最大貢獻。

  「倒是這個遼太宗耶律德光,又是一個嫡子,又是一個二字,這和唐太宗很像啊。」

  呂雉翻了個白眼,反駁道:「還是不大一樣的。比如,皇后沒有死。」李世民他娘可是在出現繼承人問題前就已經過世了,而這個地皇后述律平還好端端地活著。

  地皇后……這個封號,雖然是為了和耶律阿保機的天皇帝相對應,但依舊能夠反映出來述律平並不是一個沒有權力的、完全依附於丈夫的皇后,她有實際權力。

  劉邦覺得呂雉的這個觀點還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活著的、有實際權力的皇后、太后,對於皇位繼承的影響力可不小,特別是放在契丹這個剛剛建立國家沒多久的政權當中。

  「不過,按照契丹這樣的傳統,這個嫡長子耶律倍應當是要出征打仗的,而不會如中原一般,為了避免危險,太子輕易不上戰場。」劉邦回憶起對於遊牧民族的了解,道。

  遊牧民族,要是能夠打仗,那麼你展示力量、收攏人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帶兵出征獲得勝利,內政的作用通常會小於領兵作戰的作用。

  【六年後,也就是契丹天贊元年,耶律德光被耶律阿保機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此時他年僅二十歲。

  隨後,耶律德光跟隨父親參與了契丹的一系列對外征服戰爭,率領六軍南征平州、幽州、鎮州、定州等後唐城池,俘獲趙思溫、張崇等後唐大臣和將領,立下不小功勞。

  接下來,他繼續四處征戰,破於厥里諸部,定河壖党項,下山西諸鎮,取回鶻單于城,東平渤海,破達盧古部。

  這一系列戰功,讓他的威望不斷增長,而耶律阿保機的重點一直在於鞏固政權、發展遼國、對外擴張,並沒有太多關注兒子之間的問題。

  直到四年後,耶律阿保機在征服渤海國後,病逝於返回皇都、也就是日後的上京的路途中,一個叫扶餘的地方。

  當時,耶律德光正鎮守於皇都,皇后述律平總攝朝政。

  而此時,關鍵問題出現了:既然已經確立了皇位世襲制,那麼由誰來繼承這個皇位呢?】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對於這個疑問非常不滿,即使他知道最終是耶律德光繼承大統,但也並不妨礙他對此生氣不滿:「已經立下了太子,當然是要太子繼承皇位的!不是太子,還能是誰?」


  皇子和大臣們一看,就知道這是皇帝因著耶律倍的事情聯想到自身了,不然不能這麼真情實感地憤怒和不滿。

  朱棣悄悄道:「要我說,這還是因為契丹本身的特殊條件,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什麼特殊條件?當然是像天幕說的那樣,剛剛從部落轉到國家,各項制度都不穩當,人們的思想也都還沒有切實的轉變,那麼自然不會像中原王朝那樣,乾脆、絕對只有太子能夠繼位,阻止的人都是亂臣賊子。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契丹特有的後族的力量了。述律平可不是什麼花瓶,或者說,遼國的皇后、王妃、公主都不是花瓶,她們本身都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又有家族力量支撐,加上種種原因下遼國不排斥她們參與政事和戰事,自然繼承人的選定也會是她們參與的內容之一了。

  隋朝,開皇十八年。

  楊堅回憶了一下:「等等,這個問題……雖然這遼太祖駕崩了,可這太子耶律倍可還好好的,沒有被廢呢吧?」

  又不是太子被廢了,也不是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二兒子就像李世民一樣干出了大事——這樣名正言順、理所當然的繼位人,居然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若說類似的著名事件,那也就是始皇帝的扶蘇和胡亥,可扶蘇到底沒有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獨孤伽羅覺得這其中必然不能只依靠耶律德光的勢力:若說他隨同征戰、立下功勞,那是肯定的;但是一個剛剛從天幕口中的部落變成如中原一般的國家的地方,太子怎麼可能不隨同征戰?若說有軍中力量,大家應該都有。

  最可能的是,耶律德光的功績超過耶律倍,聲望也超過了。

  於是,她開口道:「我覺得,這個契丹內部的構成是最關鍵的。遙輦氏時有八部,那如今耶律氏有沒有八部?八部分別在誰手中?還有皇后,她手中的力量有多少?以及,她本人的能力如何?」

  楊堅點頭,兩人都沒有提漢地,且不說日後漢地的重要性會是怎樣,只說當下,能夠左右皇位繼承的必然還是契丹本族力量。

  「遊牧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的……」楊堅緩緩道,他嘗試推測這個契丹初建國時的調整情況,「所以,契丹雖然變成了國家,但理論上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這個傳統。」特別是眼下還是開國時期,耶律阿保機還在到處作戰,更是缺不了兵卒。

  「確實,所以遼太宗想要繼承皇位,肯定少不了部族或者說軍隊的支持——那羅延,你的意思是,皇后手中握有不小的兵力?」獨孤伽羅轉念一想,覺得很有可能。皇后不僅不是擺設,還能實實在在調動一批人手,這才是真正能夠左右朝政的根基。

  【這裡先說明一個情況,耶律阿保機死後,耶律德光並沒有立刻繼位,而是在一年後才登基為帝。】

  宋朝,天寶年間。

  趙匡胤嘆氣:「是啊,沒錯,就是一年後遼太宗才繼位,中間這空檔的一年,都是皇后總攝軍國大事。」

  這是遼國自己的風俗習慣,趙匡胤也沒興趣多管,反正應天太后做得相當完美,遼國也平平穩穩。

  只是,他不由又想到了那個承天太后:「所以,趙光義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他是被什麼玩意兒糊了腦子了嗎?遼國這麼多先例在,他怎麼就覺得太后攝政時期是個正好攻打的機會?!」

  別的朝代可能對遼國都不算了解,但作為與遼國共存時期的大宋,即使是宋初,也在認真搜集遼國的各項情報資料,自然也對遼國那與中原各國並不相同的組織架構有所了解。


  深刻的可能不行,但淺顯的,如王族與後族、皇后掌握的軍事力量等方面,還是知曉一二的。

  【最終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是二子耶律德光取代大哥、也是太子的耶律倍,登上了帝位。

  那麼,是什麼讓耶律德光能夠成功上位呢?

  首先,這和耶律德光本身的實力、人望密切相關。

  雖然此時的契丹本質上還是帶著遊牧色彩,並不會讓太子不上戰場,相反,還會讓太子通過戰爭來展示力量,耶律倍就「嘗從征烏古、党項,為先鋒都統,及經略燕地」,並且「從征渤海」。

  但他的弟弟耶律德光更是戰功赫赫、不容小覷,又有大元帥之名來統領兵馬,「東西萬里,所向皆有功」。

  這樣的耶律德光,既有大量的聲望——在契丹這樣如今並未脫離遊牧的國家,軍功就是最好的實力證明、也是最讓人推崇的成績;又拉起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馬——還是那句話,在如今的契丹,並不像中原那般,看重太子,立了太子就必須是太子繼位。

  畢竟,就連世襲制都是確立不過十數年,之前都還套著世選制的制度呢。】

  (說宋朝弱吧,它統一了五代十國,說宋朝強吧,它向遼朝稱臣)

  (這位可以閉嘴嘛)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