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回憶是難以梳理的過去,筆尖的硃砂是用心血染就的。
遺忘從來都是一件殘忍的事,就像回憶的高牆突然間坍塌,只留下一地頹圮的光景。
過去期待過的化蝶的一刻是不會到來了,不如就永遠地作繭自縛下去吧。
她的心已經死了,而作為女子的全部溫柔都系在了筆端。
縱然無法飛過滄海,葬身其中又何嘗不是一種結局呢。
一
銀屏屈曲障春風,獨抱寒衾睡正濃。
啼鳥一聲驚破夢,亂愁依舊鎖眉峰。
——《舊愁》
如果說當初的吹簫少年給了朱淑真無法癒合的初戀傷痛,那這段失敗的婚姻便徹底地讓她寒了心。夫君的薄情給了她最致命的一擊,把她對生活的所有期待全部揉碎了。
她長日無聊,房間裡的屏風阻隔了本來能吹進來的春風,天已經大亮了,可她還是抱著薄薄的被子睡著。外面傳來了一聲尖銳的鳥鳴,才驚醒了她,可剛從睡夢中醒來,心中的憂傷和哀怨就浮上眉間,她不禁蹙緊了眉頭。
柔和的春風、悅耳的鳥啼,本來都是充滿希望的春景,但她由於常年憂傷,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所以樂景也都變成了悲景。自己的婚姻是徹底沒有指望了,面對已經哭不出來了的雙眼和柔腸寸斷的心思,她最怕的就是回憶起少年時曾經有過的那段快樂。可越想忘記,偏偏越無法忘記。人心之間的那道短短的屏障,有時候比千山萬水更難跨越。正如同唐代女詩人李冶的詩作《八至》中詠嘆的:「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就是愛情的真相啊。相愛的時候幸福得心甘情願,但一朝情變,那錐心蝕骨都不足以形容的淒清,也能讓一個人心神俱毀。
面對夫君的薄情,她心底的恨意泛濫成災,但又尚存一絲絲的不甘。無論如何,有了夫、有了妻那就是一個家庭,是朱淑真這樣感性的女子最珍視的家庭,而她的夫君已經很久沒有回來看望她了,如今又升了官,只怕現在該是在別處流連忘返,早已不記得她這個明媒正娶的夫人了吧。回想當年初嫁,夫妻間也有過琴瑟和諧的幸福時光,而短短几年,卻由愛生恨,愁腸百結,只剩她一個人孤苦伶仃,他卻不聞不問。
在這樣無奈的處境之中,朱淑真的心在一點一點地死去。有名無實的悲涼婚姻,加上家裡寄來的一封封信箋,讓她鼓起勇氣,一再寫信給丈夫,請求能讓她歸寧省親,而丈夫一次次看了之後也不做任何回復。於是她索性用了病體難挨,希望藉助故鄉水土調理身體的要求,再一次發了信箋給丈夫。此時此刻她滿心想著的只有回家歸寧,加之心中尚念著一絲絲的夫妻情意,所以她沒有在信中多說恩斷義絕的負氣話,只是請求歸寧。丈夫見她反覆要求,加上她身體確實不容樂觀,於是這一次他准許了她的請求,讓她獨自回了錢塘故里。
她的父母兄嫂對遠嫁的朱淑真終於有機會歸寧了感到欣喜若狂,但朱淑真剛剛回家幾天,看著雙親和兄嫂以及鄰家夫妻皆是對對成雙的自在生活,心情不免惆悵,忍不住又想起自己薄情寡義的丈夫,自然是神情有異、心態不佳。
父母關心女兒,最後還是輾轉得知了女兒和女婿原來夫妻關係不睦已久。於是勸慰女兒說,夫妻之間沒有不吵架的,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囑咐她養好了身體就馬上回夫家去,別讓夫君擔心。就算是夫君真的和別的女人有了點什麼瓜葛,她畢竟是正房,也要大度賢惠些,不要過於較真,以免傷了夫妻感情。
她不能把滿心的愁苦全都傾倒給父母,只能獨自一人吞咽著苦楚,見春傷懷,見秋哀嘆。那闋首句由五個「獨」字鋪排而成的著名的《減字木蘭花》就是朱淑真歸家後,感時傷情所作就的,一步三嘆,百轉千回,每次讀之誦之,心都會驟然抽痛。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
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
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減字木蘭花》
在家的這段時間裡,朱淑真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就這樣揮筆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感傷的詩詞,如她的《阿那曲·春宵》:夢回酒醒春愁怯,寶鴨煙銷香未歇。
薄衾無奈五更寒,杜鵑叫落西樓月。
再如詞人的《秋夜聞雨》三首:
其一
似箭撩風穿帳幕,如傾涼雨咽更籌。
冷懷倚枕人無寐,鐵石肝腸也淚流。
其二
竹窗蕭索鎮如秋,雨滴檐花夜不休。
獨宿廣寒多少恨,一時分付我心頭。
其三
似篾身材無事瘦,如絲腸肚怎禁愁。
鳴窗更聽芭蕉雨,一葉中藏萬斛愁。
三首淒婉無盡的悲秋詩,朱淑真將自己被丈夫厭棄的愁苦心情寫得如此讓人心痛。男女姻緣之事,從來都由不得自己主宰。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二
歸寧之後,最焦急的莫過於朱淑真的父母,他們曾多次勸她,不要太跟丈夫過不去,身體恢復了就儘快回家吧,以免被夫家指摘錯處。可按照古禮,妻子歸寧數日之內,丈夫應該登門,一方面給岳父母問安,一方面來接妻子回家,這稱作「會親」。朱淑真心裡還存了一絲希望,想著也許徹底地和丈夫兩地分居一段時間,彼此都冷靜冷靜,丈夫也許會念著一日夫妻百日恩,藉助歸寧這個機會與自己重敘舊情。
可是她已經歸寧數月了,丈夫還是音信全無,根本沒有絲毫想挽回的餘地。於是朱淑真徹底絕望了,不僅絕望,而且憤恨。她憤恨夫君為什麼如此無情無義。朱淑真是個個性張揚的女子,她悲哀地想,現在丈夫一定是在別處流連忘返,早就沒有心思想她這個結髮之妻了,既然如此,不如就和離算了。
在唐朝那樣的開化時代,和離之事並不少見。因為唐朝婦女相對自由,並且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筆者還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介紹唐朝的和離制度,其中還有這麼一篇頗有文采的離婚書文,當時稱為「放妻書」:「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第一次見到這封書文,筆者著實吃驚了許久。可朱淑真顯然就不那麼幸運了,沒有生在那麼開化的年代,她生活的南宋,恰恰是婦女們頭頂倫理教條生活,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年代。那個朝代,程朱理學風行,甚至被君主奉為治國之本。倫理要求女子們「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南宋,做丈夫的可以休妻,斷沒有做妻子的主動要求和離的道理。
丈夫休妻,妻子必須曾犯「七出」之條,眾人證明,才可以休棄。所謂「七出」,也稱「七棄」,是在中國古代的法律、禮制和習俗中規定夫妻離婚時,妻子曾觸犯過的七種過失。倘若妻子不幸觸犯了其中一種,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從其內容來看,這些規定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考慮的,是不利於女子的,但南宋本來就是個完完全全的男權社會,所以也不足為奇。
《大戴禮記》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唐律疏議》——「七出者,依令:『一無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
七出之法始於唐朝,但唐朝開化,在這些問題上並不是很嚴格。所以七出之條雖始於唐朝,卻興盛於宋朝,也就是朱淑真身處的這個年代。
在這古代女子的七宗罪中,居於首位的是無子。古代婦女沒有地位,嫁為人婦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為夫家延續香火。如果無法生子或者生不出來男孩兒,就可稱為大不孝。朱淑真結婚數年,一直未曾誕育子嗣,按照宋朝的律法來講,這已是極大的過錯。可朱淑真偏偏眼裡揉不得沙子,這個時候有跟丈夫和離的想法,這在當時真可謂驚世駭俗了。
其實,她這樣想的時候,可能還帶著一絲賭氣的意味,也許她希望自己能夠像漢代才女卓文君一樣,通過文字遊戲,挽回丈夫的心,於是她寫了一首《斷腸謎》寄給夫君。
朱淑真和卓文君的文字遊戲又有一點不同,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始終是相愛的,所以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訣別詩都是情意綿綿、令人動容的,而朱淑真也許與丈夫沒有太深的感情基礎,她在寫這首《斷腸謎》的時候心裡懷著恨意,自然也沒有什麼情意可言。
可以輕易看出,這首《斷腸謎》中每一句都帶有怨恨之意,其實,它的玄機還不止如此,這並不是一首簡單的絕情詞,而是一首每一句中都藏有「分手」之意的數字謎。且看:
下樓來,金錢卜落——「下」字「卜」落了豈不就是「一」?
問蒼天,人在何方——「天」字去了個「人」不就是「二」?
恨王孫,一直去了——「王」字去了個「一」即餘下「三」。
詈冤家,言去無回——「詈」字拿掉「言」不就剩個「四」?
悔當初,吾錯失口——「吾」字錯失了「口」就是「五」。
有上交,無下交——「交」有上無下就是「六」。
皂白何須問——「皂」不須白則是「七」。
分開不用刀——「分」字不用「刀」就是「八」。
從今莫把仇人靠——「仇」不用「人」靠就是「九」。
千種相思一撇銷——「千」消了一撇正好是「十」。
如是,可知這首詞的謎底,是從一到十的數字。但這一到十究竟指代什麼呢?筆者的看法是,朱淑真和夫君新婚燕爾之際,她曾寫了一首圈圈點點的《圈兒詞》寄給丈夫以表相思。那首《圈兒詞》畫下來大抵是從0 畫到0000000000……,而這首數字迷詩的答案是1 到10。圈兒和數字零同為圓,朱淑真大抵是想告訴丈夫,他們夫妻已經沒有感情了,也不必再繼續做夫妻了,所以她不願意再「密密地加圈」,他也不必再「密密地知儂意」了。
也許她以為,丈夫會像司馬相如一樣珍惜她的才情,那麼,感情就還有挽回的餘地,可是事情並沒有朝她想像的方向發展,久久等不到回信的時候,她就已經可以想到,丈夫可能都沒有拆看她寄去的信。
這次她徹底死了心,對他再沒有牽念了。既然丈夫不想來朱家會親,那她索性就在母家多住些日子吧。再加上在那個時代,朱淑真想要主動與丈夫和離,這個想法實在是驚世駭俗,朱淑真的父母也以不合時宜為由,反對女兒和離。得不到任何回應與支持,這個想法也只好暫時告一段落。
朱淑真徹底心如死灰後,心境反而安靜下來了。時值冬日,不時落雪,她獨自站在庭院裡欣賞雪景,同時就填成了這兩闋《念奴嬌》:冬晴無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飛墮地,留在廣寒宮闕。
雲欲同時,霰將集處,紅日三竿揭。
六花翦就,不知何處施設。
應念隴首寒梅,花開無伴,對景真愁絕。
待出和羹金鼎手,為把玉鹽飄撒。
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
梁園燕客,夜明不怕燈滅。
又一闋:
鵝毛細剪,是瓊珠密灑,一時堆積。
斜倚東風渾漫漫,頃刻也須盈尺。
玉作樓台,鉛熔天地,不見遙岑碧。
佳人作戲,碎揉些子拋擲。
爭奈好景難留,風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總有十分輕妙態,誰似舊時憐惜。
擔閣梁吟,寂寞楚舞,笑捏獅兒只。
梅花依舊,歲寒松竹三益。
「冬晴無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她認為,在本該下雪的冬日卻不下雪,反而晴空萬里,這是因為天公不作美,寧願把雪留在廣寒宮中,也不願意讓雪花飄零到人間來滋潤山河。只見雲霧聚集的地方,日光馬上就要透出來了,那精緻的六瓣雪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落到人間。
「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這一句是她對自身的暗喻。朱淑真沉淪在憂愁和失意中太久了,需要像這樣安靜下來,看雪滿人間,乾坤如畫,洗滌心靈,找回自己的一顆靈妙真心。
想起那山丘上的寒梅終日獨自開放,沒有其他的花兒相伴,她如今對愛情死了心,就不斷想起舊日的豐盛情感。像她這樣的女子,豈不正如同枝上獨自盛開的寒梅一樣,獨自開,獨自落,不與人爭春色,亦不入人眼目。但心中有著念想和支撐,那念想就如同寒夜裡的孤燈,始終閃爍著,不會熄滅。
在填出第二闋《念奴嬌》的時候,天上正在落雪,朱淑真披著斗篷獨立在風雪中,迎著瓊珠密灑的雪白,看著玉做的樓台和鉛熔的天地,任憑大雪把自己心頭的暗色全部淹沒。踏過往事的萬水千山,她已知道了,人間好景都難以長久,彩雲易散,琉璃易碎,所以她希望能放下心中強烈的執念,練就一顆玲瓏慧心,不需要他人愛重憐惜,只要像梅花一樣,只是自己盛開,與松竹之士為友,共傲霜雪。
朱淑真的詩詞作品,不論寫情寫景抑或詠物抒懷,其心情都是相通相知的。豐富的情感中帶著一絲蒼茫,把生活中的風物一件一件地描畫好了,和著心中的苦辣酸甜,一點一點地融入詩詞之中。
從她其他的詠雪詩中也能看出這一點,比如這首《對雪一律》:紛紛瑞雪壓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樂道幽人方閉戶,高歌漁父正披蓑。
自嗟老景光陰速,唯有佳時感愴多。
更念鰥居憔悴客,映書無寐奈愁何。
這首小詩之中,雪是朱淑真筆下的意象,在更深處,則有著她更深刻的意味。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真正想說的,是在「紛紛瑞雪壓山河」的意象之下,對光陰流轉、韶華易逝的生命的感嘆。安貧樂道的修道人閉關不出,披著蓑衣打魚歸來的漁夫正唱著高歌歸家。她獨自嗟嘆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復歸,只有少年時代那三年快樂的東軒伴讀時光讓她久久不能忘懷。也不知道當年的少年,現在是坐擁嬌妻,還是也懷念著她而一個人獨居?此時此刻,縱使她無寐之時用詩書來打發時光,也無法讓心頭淡淡的哀愁離去啊。
這個階段,她慢慢地安靜下來了。也許是生活的風霜太急,讓她不得不安靜。她依然有她的愁怨,但都是淡淡的。她終於能把向外逐馳的那顆心收回來,像昔年一樣,靜靜地臨窗讀書了。
她還寫了三首詠雪詩,況味都十分相似。大抵她這個時候的心境,就像雪壓山河一般的冷靜吧。
六出飛花四面來,連山接水皓皚皚。
玲瓏天地蒼茫合,的白樂園林爛漫開。
庾嶺臘梅寒散亂,章颱風柳絮縈迴。
自言空有孤吟癖,覽景慚無謝氏才。
——《詠雪》
憑欄觀雪獨徘徊,欲賦慚無詠絮才。
鹽撒空中如可用,收藏聊與贈羹梅。
——《觀雪偶成》
朱簾暮卷綺筵開,風雪紛紛入酒杯。
對景恨無飛絮句,從今羞見謝娘才。
——《賞雪》
這三首都是賞雪詩,又同時提到了東晉才女謝道韞,她謙虛地說,自己只是有獨自吟詩的習慣,而沒有像謝道韞那樣的只看著落雪便能脫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風起」這般佳句的才華。可見,謝道韞是朱淑真極為欣賞和崇拜的人。
謝道韞,字令姜,東晉時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書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妻子。《世說新語》中記載著她的一個典故:在一個漫天飄雪的冬日,老先生謝安突然興致大起,指著外面紛紛揚揚的雪問孩子們:「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謝朗立即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而謝道韞悠然神思後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言出當下就獲得謝家人的交口稱讚,因為她巧妙地將飛雪比喻成被風吹起、飄揚漫天的柳絮,在平常的景物中注入了自己的聯想,便成就了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
朱淑真則在她的詠雪詩里謙遜地說,恨自己沒有謝道韞那樣靈妙的思想和比喻,即使對著漫天飛雪,也吟不出像「未若柳絮因風起」這樣絕妙的句子。
她感到十分慚愧,從此再也無顏面對自己的才名了,因為只有謝娘才是真正的才女。
朱淑真愛梅,而梅和雪一向是冬日中互相成就的,所以她自然也愛冬雪。
她深情而感性,喜歡托物言情,以物喻情,所以對梅對雪寄予更深的喜愛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她的內心深處,光潔皚皚的白雪已經成為了一個意象,那是她身處孤苦境遇中的一道光,雖然也有著刻骨的涼,不過都是為了給她指明那光明的所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她站在雪中望雪,冬日的寒意正深,心中的思念正濃。
三
女人是需要用愛情來滋養的。一個女子如若心中無愛,也就沒了一切。
只因她們的心思太蔥鬱,性情太纏綿,於是舊愁未去,更添新愁。世事艱辛,難載深情。
朱淑真用盡了心思,給夫君寄去了那首帶著怨恨又含著情意的《斷腸謎》後,一直就住在母家等待他的回信。她的夫君收到信箋的時候,並沒有立馬拆開看,一晃數日過去了,一日午睡醒來,他在書案上偶然看見了這封未開啟的信箋,於是信手拆開,想看看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本來不看還好,看過他更是怒不可遏,心想這個刁蠻大膽的婦人,居然又寫詩來謾罵諷刺自己。這次他真的是憤怒了,覺得她真是太過分了,作為被他們家娶進門來的媳婦,性格孤傲怪異,不懂得侍奉夫君和翁姑,還生不出兒子,整天只會吟風弄雪賣弄文才,盡做那些賢妻不該做的事情。他幾乎怒髮衝冠,抄起紙筆就寫了一封休書,裝進信封準備托人帶到錢塘朱淑真的母家,休了這個不堪的女人。
也許朱淑真早就該徹底死心了。她這個夫君本就是一個不能脫俗的鄙薄之人,如何能跟司馬相如那般才高八斗的大才子相提並論呢?
但在他拿著休書準備托人捎帶的時候,腦子裡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與其休妻,倒不如乾脆娶幾房美妾回家,讓朱淑真也嘗嘗這被人羞辱的滋味!
接下來就是很老套的故事。朱淑真還在母家抱著幻想,期待夫君能夠回心轉意再續夫妻恩情,而她的丈夫已經在外,抱著美麗的舞姬,沉淪在風花雪月之中不見天日。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此時她負心的丈夫已經決定納這個舞姬做妾。最過分的是,他居然還派人傳書給朱淑真,通知她速速回家主持婚禮。
朱淑真看了信後悲不自勝,獨自攥著信箋對著窗子淚如雨下。後來朱淑真回憶起少女時代那三年愉快的東軒伴讀時光,後悔自己不夠果決,沒有漢代卓文君跟司馬相如私奔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悔恨交加地寫下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但後世的衛道士們卻力證此《生查子》不是朱淑真所作,而是出自大詩人歐陽修之筆。因為在古代,男子休妻乃正常事,但女子若有背叛了夫君,就是牽連家族的大罪。古代的男子,只要求女人們對他們無限忠貞,從不會反省自己的風流無情。
收到丈夫書信的那一夜,朱淑真夜不能寐,淚濕衣枕。可是倫理教條甚嚴,人言可畏,朱淑真別無他法,只能遂著夫君的意思。從此更是空閨寂寥,靜默的夜一日比一日更加漫長,無情的夫君和風頭日盛的新妾日日歡好,就像一把刀子狠狠地捅在她的心上。
朱淑真感到自己的身心都要麻木了,她在帳床內倚靠了整整一夜,不曾合眼。東方的天際逐漸亮了起來,窗外傳來了兩三聲黃鶯的啼鳴,恍惚間似乎又聽見外面似乎有匠人在伐木。她回憶起自己和丈夫新婚燕爾時那段美好卻短暫的時光,想著丈夫現在一定是在新妾身畔為她畫眉上妝,不等心中無限悲苦,淚水就不斷地流了下來。可是她無力改變什麼,丈夫現在已經絲毫不眷戀她了。這樣想著,她感到意興闌珊,於是起身撫琴。素手調上琴弦,泠泠音色從她的指尖傾瀉而出,可是房間中只有一個撫琴的她,卻無人聽琴。就算是彈斷了琴弦,又有誰人可以聽懂她弦上的哀怨和相思?
人的心,總是時而堅定時而軟弱,時而脆弱時而頑強,但又有誰能明白那優雅背後的倉皇和那淡定深處的迷茫?自從看著夫君娶了新妾進門,朱淑真就病倒了。病中的記憶是模糊的,只記得那是一個蕭瑟的秋天。雖然作為官家正房夫人的她,身邊還是有丫鬟侍女伺候著,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溫暖她的心。
她只能日復一日地獨自感受著浸入骨髓的冷和撕心裂肺的傷。秋天的風摧殘得院中的梧桐都落了葉,那肥沃的土地和深深紮下去的樹根是落葉們最後的歸宿,可朱淑真的歸宿在哪裡?沒有。她是無根的雪花,是世間的過客,是紛飛的柳絮,是漂泊的離人。在她人生的書卷里,昨日的溫暖還沒有散去,今天的寒涼就已倉促地到來。
朱淑真再次把辛酸寄托在詩詞中。她寫下了《恨春》五首,言辭淒涼,讀者斷腸。
其一
櫻桃初薦杏梅酸,槐嫩風高麥秀寒。
惆悵東君太情薄,挽留時暫也應難。
這首詩似乎是她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她心中深深的無奈。這裡的「東君」
就是代指他那個薄情寡義的夫君。自己本來還對他懷有希望,希望可以顧念舊情,再續夫妻情緣。可是他還是懷抱新歡,棄她而去,留她一個人滿腹哀傷,無處可傾訴。
其二
一瞬芳菲爾許時,苦無佳句紀相思。
春光正好須風雨,恩愛方深奈別離。
淚眼謝他花繳抱,愁懷惟賴灑扶持。
鶯鶯燕燕休相笑,試與單棲各自知。
這一首則是借感嘆美妙的春光飛逝,悼念自己逝去的美好韶華。回想新婚燕爾的時候,夫妻之間還恩愛和諧,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整日苦於沒有佳句可寄相思,想努力維護這段婚姻。而今天丈夫懷中已有了新人,她連夫妻之間相互扶持這樣微小的心愿都實現不了,只能獨自悵惘。看著花園中的鳥兒們成雙成對地飛入飛出,她心中失落,覺得連那些鳥兒似乎都在嘲笑她。所有的景色在她眼中都一致地渲染著悲涼,可以窺見她心中的苦楚,是無比深刻的。
其三
病酒厭厭日正高,一聲啼鳥在花梢。
驚回好夢方萌蕊,喚起新愁卻破苞。
暗把後期隨處記,閒將清恨倩詩嘲。
從今始信恩成怨,且與鶯花作淡交。
這一首,詞人訴說自己體會到的情愛無常。「從今始信恩成怨,且與鶯花作淡交」,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心性的轉變。夫妻和諧恩愛的時光,不過短短時日,如今他卻只想著羞辱她冷落她,再不念一絲舊情。她還不如把一腔柔情託付給花兒鳥兒,也好過給自己那負心的夫君。字裡行間透著一種落寞和寒涼。
其四
遲遲花日上簾鉤,盡日無人獨倚樓。
蝶使蜂媒傳客恨,鶯梭柳線織春愁。
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
幾許別離多少淚,不堪重省不堪流。
在明媚的春光中,詞人獨自站在高樓上,所看到的,卻儘是悲傷之景。
蜂蝶飛舞,黃鶯啼鳴,楊柳依依,春光正好,這一切本來都是充滿希望的美麗春色,此刻在詞人眼中卻皆變悲情。「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碧雲信斷,只能期盼在夢中相會。紅葉則是一個歷史典故。據傳說唐宣宗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叫盧渥的文人出門辦事,路過皇宮牆外的護城河,剛好河水中飄著一片紅葉。盧渥就把它撿拾起來,發現上面還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心想著一定是某位宮人作的,於是私下裡把這片題詩的紅葉收藏起來。後來宮女在宮中服侍期限年滿,皇帝放她們出宮嫁人,其中一個宮女就被許配給盧渥為妻。婚後某日,盧夫人不經意間發現了丈夫收藏的這片紅葉,發現正是自己當年在宮中做宮女百無聊賴的時候,題了詩並放入水中,讓它漂流出去的那一片,她大感驚訝。後來此事傳為一段佳話,都說盧渥和盧夫人乃天作之合。
從朱淑真引用的這個典故可以看出,很明顯她是在思念一個人,這個人不會是她負心的丈夫,那大抵就是她心中一直無法忘懷的吹簫少年了。她詠嘆說,如果自己也能在紅葉上題詩,然後遇到一個知心人該有多好。只可惜,自從當年少年進京趕考再不曾回來之後,她便承受離別之苦,不知流了多少淚水,傷了多少心懷,如今想來,真是不堪回首。
其五
一篆煙消系臂香,閒看書冊就牙床。
鶯聲冉冉來深院,柳色陰陰暗畫牆。
眼底落紅千萬點,臉邊新淚兩三行。
梨花細雨黃昏後,不是愁人也斷腸。
第五首寫的則是春日最繁盛的時光里,鶯聲冉冉,柳色陰陰。園中落花滿地,自己獨處房中,看著這盛開過了已經開始凋零的花兒,不禁悲上心頭,流下三兩行淚水,既是祭奠花兒,也是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年華。入了黃昏,外面更是飄起了細雨,梨花花瓣隨著雨絲也紛紛飄落,更顯淒涼。面對這樣悲傷的春景,就算是心中沒有懷著愁緒的人,見到了恐怕也會傷感斷腸啊!
朱淑真終歸是柔弱的。就像湖水中的小船,尚未解開纜繩,就已被風雨吹打得迷失了方向。既然命運不讓她做一個幸福的女子,那就做一個柔腸百轉的文人吧,躲在長日冷情的房帷之中,醞釀幾闋清瘦的相思詞。其實,她是一個對愛情有著太多期待、太深執念的女子,只是生活中有著太多始料未及的陰差陽錯和難以言說的深深無奈;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是一朵為愛飄零的梨花,用她冰雪般的人格抒寫心中的情感,採擷那相思的紅豆。
由愛生憂,由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四
在寂寥無邊的時光里,朱淑真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老去的秋蟬,被風雨雲煙帶走了青春的容貌,被歲月褪去了華麗的衣裳,帶著傷痕在風中獨立,等待命運帶給自己的最後荒涼。
被丈夫厭棄冷落的朱淑真,日日在家看著他擁著小妾出雙入對,夜夜聽著小妾房中兩人的歡好笙歌。因為不受夫君愛寵,連家中的丫鬟婢女對她都冷眼相視,服侍那個出身低賤的小妾反而比服侍她這個正房夫人還要盡心盡力。
後來,朝廷又下發了新的調令給她的丈夫,這次,那個負心的男子根本沒有通知她,自己直接帶著小妾啟程赴任去了。朱淑真是在丈夫離開後數日,才聽到這個消息的。
朱淑真已經悲哀到笑了出來,原來丈夫對自己的厭煩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她何等清高,如何能忍受這種待遇?經過思慮,朱淑真憤然書就絕情書一封,書中歷數了丈夫種種無情無義之舉,提出斷絕夫妻恩義。她留下了這封絕情書,便自己做主,動身回了浙江朱家。
對於這封絕情書,她的丈夫一直沒有任何反應,或許他早就不在意朱淑真的一切了。至此,他們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甚至比陌路人還要生疏。
對於朱淑真和丈夫的關係徹底崩潰,並且還是朱淑真主動提出斷絕恩義的這個結果,朱家父母也非常不滿。畢竟朱家也算個大戶人家,對自己女兒的管教一向是很傳統很規矩的,如今女兒嫁為人婦數年,還是處理不好和夫家的關係,丈夫沒有休棄她,她居然石破天驚地寫了絕情書給丈夫,這不就是她休棄了自己的夫君嗎?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可真是一個熱鬧的事情,是要在街坊四鄰傳為笑談的——笑朱淑真身為人婦卻不守婦德,笑朱家的千金大小姐居然是個悍婦,膽敢做出休棄丈夫的舉動,連帶著指摘朱家教女無方。街坊鄰間更有傳言,說朱淑真其實還是被休棄的,雖然沒有休書,卻也是被趕了回來,這不就是變相的休妻嗎?而朱家這位大小姐羞惱成怒,於是倒打一耙,寫絕情書也休了丈夫。總之各種傳言紛至沓來,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了朱家和朱淑真。
對此,朱淑真從不辯解,回家之後的她,整日閒坐在西樓之上,飲酒填詞,賦詩觀景。此時此刻,她只後悔自己當初遂了父母之意嫁給了那個薄情寡義的夫君,若早知是這樣的結果,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為心裡的那個他塵封自己的心。
世間這麼大,可懂得你的人又有幾個呢?她的情懷,除了這些年始終念念不忘的吹簫少年,世間再難有人懂得。如今的她,生活的意義就是把那三年的美好濃縮在心裡,永生懷念。
經歷過這些,她看透了,那些跟你沒關係的人,就是沒關係的,永遠都不會有什麼真正的交集。如今,朱淑真的心只為那個吹簫少年而守,她寧可負盡天下人,也不再委屈自己的心。她就像這世間許多痴情的女子一樣,決定為情堅守自己的誓約,從此不畏人言,並對其一往情深,忠心不渝。
所以,她日日獨坐西樓,把心中的悔恨和懷念寫成大量的詩,來緬懷心中的檀郎。《暮春有感》就是其中之一。
倦對飄零滿徑花,靜聞春水鬧鳴蛙。
故人何處草空碧,撩亂寸心天一涯。
這是一首瀰漫著淡淡春愁的詩。經歷過情變和婚變的朱淑真,已經成熟了許多,她很少再寫那些苦大仇深的怨婦詩,而是更喜歡幽靜地抒情。如今她只能安靜又帶著點疲憊地看著庭院中暮春飄零的落花,安靜地聽著那些不知人愁的青蛙們伏在水塘里不知疲倦地終日鳴叫,心裡卻還是想著她的故人不知在何方,期待著可以追隨他去天涯海角。可是,誰知道如今他究竟在何方呢?
這樣的思緒在心中繚繞不斷,弄得她心亂如麻。人雖然還待在錢塘朱家,心卻早已飄到不知所蹤的地方去了。
她困囿在對他的苦苦思念中,柔腸寸斷,容顏銷殞,可是他還是毫無音訊……這種思念日夜困擾著她,從她寫於一個中秋夜聽笛聲的七言詩中可見一斑: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
——《中秋聞笛》
這又是一首斷腸詩。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中秋的圓月高高掛在夜空上,月華如水,灑在大地上,也照進房間的小軒窗,可目所能及的一切都依舊浸泡在冷清和寂寥之中。明月有心,古往今來,春秋冬夏,皆不離棄,可為何月圓人不圓?應知明月亦有恨,若月無恨,應會長圓。正獨自陷在悲傷的思緒中,遠處卻突然傳來悠揚清遠的笛聲,讓她不禁想起了當年西子湖畔,雅集會上少年的簫聲。這綿遠孤清的音色,和泠泠的月光交織著,鑽進她的心裡,更加喚起了她對遠方的他的思念。她又一次柔腸寸斷,那笛聲,越聽就越像當年他為她吹奏的《長相思》。她一邊聽著,一邊愈發地揪心、愈發地哀傷,不知是誰偏要在這中秋月圓夜裡吹奏這斷腸之音,讓人不忍卒聞?
其實,過錯不在笛聲,也不在吹笛之人,而是她心中有傷,那笛聲偏偏又鑽進她的心裡,自然撕心裂肺,聲聲斷腸。如今他還不知所蹤,她如何堪聽《長相思》這離人悲聲?
還有這首在朱淑真身後曾引起許多爭論的《生查子·元夕》,也是描述女詞人在物是人非之時心中悲涼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闋《生查子》是筆者最早了解到朱淑真其人的因緣。詞中這一位元夜赴約的女子,大抵就是作者自己吧。詞的上片,追憶去年的元宵佳節,和心中良人在燈市歡會,五個字寫盡元宵夜燈火輝煌,如《東京夢華錄》所記:「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熱鬧絢爛的元宵燈會是作者和心中良人相約的美好背景。
是夜,皓月當空,月華流瀉萬里,男女主人公約見在黃昏後入夜時分。
可見他們並不是在月夜看燈偶遇,而是早有密約,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四處充溢著愛情的甜美纏綿。美麗的姑娘和心中的愛人,彼此傾心,一刻抵萬金。
詞的下片驟然轉折,今年的元宵佳節,依舊是月光皎皎,楊柳依依,依舊是燈市絢爛輝煌,依舊是月夜赴約,卻不見去年的良人,風景無殊,然人事全異。獨留女子暗自垂淚,憶念故人。舊人去,淚潸然,花市繁華人聲鬧,燈影闌珊笑我痴。詞人讓今與昔、悲與歡交織相映,完美地表述出物是人非、世事無常的悲涼。
佛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以「愛別離」苦痛尤甚。可是在這世間,我們都是如此渺小的塵埃,再強大亦無力與命運豪賭。雖然一見傾心,但男女姻緣之事,從來不由人。曾聽過一言,說人的一生應該會有兩個伴侶,一個陪我們走完一生,一個放在心裡永生懷念。一見傾心,一生牽心,世間總有些情緣是天命既定,即使沒有結果,即使只是在燈火闌珊中互看了一眼,便早已知道彼此定是三生舊因緣。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人間事不如意常八九,也許淡看這世間之事,便是另一番的海闊天空。
命運雖然可以主宰一切,卻主宰不了人心,儘管結局是早已註定的,可是過程已然被人心刪減,甚至全無相似。就像朱淑真充滿才情而又充滿悲傷的一生,誰又能肯定她沒有在默默地改寫了什麼。如這闋《生查子》的描述,不難看出,她在婚前已有心愛之人,並在婚後依舊對其念念不忘。但她仍然是潔白的,因為她的貞潔,不是留給負心的丈夫,也不是留給誇誇其談的衛道士,而是留給她心底的愛,她最真最深愛著的那個吹簫少年。那愛,是她畢生繫念的信仰,是她心裡的光,不能熄滅。所以她作為一介柔弱的女子,選擇了忤逆封建倫常,與深深愛著的那個他,在命運高牆的夾縫裡延續那珍貴的愛。
在程朱理學風行的宋代,在「存天理,滅人慾」被奉為至理的宋代,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可能危及一切甚至是生命和家人。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敢於追求自己的真心,她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彌足珍貴。雖然命運的薄涼不止於此,讓她失了愛侶,嫁與鄙夫不算,最終還被常年冷落她的夫家冠以「不忠」的罪名,予以禁錮。她做了一個堅決又貞烈的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淡笑命運,然後舉身赴清池,結束了自己詩酒趁年華的生活,不惜一切地去皈依自己心中的愛、心中的暖。
自古才女情愛多失意,也許真的只有心死了,才能激發沖天的才情吧?
反正她是這樣的,空留一卷斷腸詞,道盡了一生的哀怨與悲苦,佇立傷神,此情誰見,到停止的那一刻,得失都已不重要。
相思令人老。不過短短數月,朱淑真已經覺得自己紅顏不再。她眺望遠方,對著腳下不變的滄海桑田,只願此生老死在江南,紮根在與他相遇的西子湖畔。
若有生之年還能再見他,和他做一對平凡夫婦,像一對同命鳥,共銜幾顆紅豆,那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