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位面商人在明末> 363明朝武將的選擇

363明朝武將的選擇

2024-08-16 03:18:32 作者: 屠神龍
  如果說,明朝中期開始,隨著軍戶的窮困化,朝廷發不出那麼多糧餉,直接導致了兵為將有的軍閥模式的萌芽,等到袁崇煥殺毛文龍,這個兵為將有的軍閥模式就直接從萌芽變成了事實.

  之所以崇禎時代軍閥化用了十幾年,實際上是軍閥們無法解決養兵的財政問題,等到左良玉等軍閥直接開搶,以及中央財政徹底崩潰,明末的弱軍閥也就算尺徹底出籠了.

  漢唐時代,中央大一統權威淪喪的時候,自然也就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不同的是漢唐沒有科舉制度束縛軍閥的發展,中央政權瓦解的時候,誕生的都是強大的軍閥,三國時代二流軍閥公孫瓚都能打的胡人到處跑,五代十國的軍閥也讓統一東北加蒙古草原的契丹頭疼不已.

  到了明末,由於科舉制度造成軍閥沒有大量優秀知識分子投奔,加上明朝自己的財政體系都稀爛,軍閥自然更沒有靠譜的財政體系了.導致即使是九邊最強大實力的關寧軍,也是沒有自立的信心,只能抱大腿.

  或者換句話來說,關寧軍這個軍閥對於明朝的態度也是非常簡單,為了高額的遼餉,關寧軍是絕對不會看著朝廷滅亡的,畢竟是給自己發高工資的老闆不是?滿洲當時窮的又是快當褲子了——畢竟人會說謊,錢不會說謊的.

  所以說關寧軍希望議和,為了自保,和滿洲有默契那是理所當然的,說關寧軍關寧軍出賣崇禎,投降滿洲,這就是胡說八道了.

  至於袁崇煥這個人,其實和關寧軍聯繫不是很大,袁崇煥能給關寧軍要來高額的軍餉,能幫助關寧軍除掉毛文龍這個競爭對手,能讓關寧軍不去冒險——換句話說,就是關寧軍和袁崇煥利益一致的時候,袁崇煥自然能把關寧軍指揮的輕輕鬆鬆.

  但是一旦袁崇煥需要關寧軍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硬抗滿洲的時候,人關寧軍自然就只能意思意思了……這樣就是滿洲第一次破口之後,關寧軍行蹤詭異的原因,這些事還真不是袁崇煥的問題,袁崇煥真把關寧軍逼急了,只怕會遇到種種意外,這對明朝來說,就更棘手了.

  總而言之,關寧軍這種弱軍閥的明末獨有形勢,決定了關寧軍的行動特點,那就是沒有經濟上的獨立性,先是依靠明朝的財政收入,後是依賴滿清的封地,李自成被關寧軍敵視,說的穿了和什麼陳圓圓毫無關係,無非是李自成無法給出崇禎那樣的價碼,也不可能和滿洲一樣,允許關寧軍裂土封王罷了,後來吳三桂謀反,說穿了也是康熙要削藩,撕毀了和關寧軍的協議罷了.

  不過,說了半天,我是不同意對很多民族主義者對關寧軍恨的咬牙切齒的觀點,其實說穿了,關寧軍是一個北方漢人的軍事集團,和五胡亂華事情的楊家,李家沒有本質區別,之所以和楊家,李家的下場南轅北轍,是科舉制度強幹弱枝的政策造成的.

  其實何止關寧軍是弱軍閥,明末科舉制度強幹弱枝的政策還造成了弱勢的地主集團,五胡亂華時期的地主建立了一個個獨立的塢堡,獨立性相當大,看上去八面威風的一個個胡人政權,實際上根本和占領中國的鬼子沒什麼兩樣,只能控制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已,非但如此,因為胡人文化水平低下,以及胡人之間內鬥激烈,胡人政權反而要讓漢人世家的子弟出來當官.胡人政權一方面要防止楊家,李家這樣的漢人軍閥反客為主,一方面要對抗漢人世家的政治攻勢,能穩定自身政權就不錯了,強行攻打南方東晉政權的結果,就是前秦的風聲鶴唳.

  所以北魏要想統一中國,就不得不把楊家,李家等軍閥花費巨大代價整合進來——但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楊家,李家這樣的漢人軍閥最後反客為主.而關寧軍身為弱軍閥和楊家,李家的強軍閥根本沒有可比性.

  至於身為農民起義的李闖,在封建社會,農民起義哪有那麼容易修成正果?你不依靠起義農民,那麼沒有基本盤的你,地主何必在乎你?而你要依賴起義農民這個基本盤,那麼和大地主的矛盾就不可調和,因為王朝末世的矛盾說穿了就是資源不夠大地主以及自身宗族和農民分了,所以才有起義農民這一說.起義農民和大地主無論文化水平和組織能力都差的太多了,所以農民起義無法奪取政權,至於朱元璋雖然扛著紅巾軍的大旗,實際上一直是獨立募兵的地主武裝.

  所以最後的結論可能很多人都不接受,實際上明末救亡圖存的希望,如果不算小說中的穿越者的話,其實在關寧軍身上,事實也證明了,脫離了明朝文官的瞎指揮,實際上關寧軍的力量是相當強大的,吳三桂幾乎奪取半個天下,如果不是吳三桂歲數實在太大了,死得早,外加進取心不足,康熙那毛躁的樣子,還說不定會發生什麼呢.

  神州陸沉的罪人,其實不是吳三桂,也不是洪承疇,而是那些忠心耿耿的大明忠臣們——因為中國的規則就是三百年改朝換代一次,假如明朝滅亡的早一點,按照東北漁獵民族的墮落高速度,人財物遠遠少於中原滿清根本就沒有奪取天下的機會.而能給封建國家續命,強幹弱枝的科舉制度,就是神州陸沉的真正的幕後黑手…….

  雖然有人會說關寧軍是漢奸,東江三順王是漢奸,忠義之士,大明赴死的藩王等等……不過我提醒一句,責權利是對應的,大明朝把大量土地劃給藩王,還給官員士紳免稅,藩王和士紳這兩個階層明顯的付出還不夠,而對於流血流汗的邊軍來說,能堅持到1644才投降滿清已經可以了,這戰時流血流汗,平時當苦力,老婆出來賣,還不一定能吃飽飯,這種待遇有幾個人能忍受呢?或者說的明白些,就算是穿越者能忍受,穿越者的下屬能忍受麼?

  以孔有德為列,他是鐵嶺礦工出身。在鐵嶺孔有德父親領導反建州政權起義失敗後流亡遼東各地,曾在廣寧軍任游擊,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和滿洲有血海深仇,,皇太極率清兵攻打凌河城(今遼寧錦縣),祖大壽圍於城內。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人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山東士紳不賣糧食給孔有德,部隊給養不足,士兵為了活命搶1劫舉人一隻雞之後,又被舉人逼著去死,最後不堪欺壓譁變.換句話來說,你要想在明末當一個忠臣,不但自己要忍受士紳文官的欺壓,同時還要自己的部下也得忍受士紳文官的欺壓——不管讀者有沒有這個本事,反正我是沒有.

  至於吳三桂,祖大壽之流倒是沒有受到過這樣過分的欺壓,不過想一想戚繼光最後的下場鬱郁以終,晚年家徒四壁、醫藥不備,且被妻子遺棄.再想一想邊備廢馳的時代,李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前後鎮守遼東近三十年,屢破強豪,力壓各方北方遊牧部落,立頭功一萬五千次,拓疆近千里李成梁的下場,長子李如松曾威震朝1鮮,擊敗小西行長,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楨、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驍勇善戰,有父兄之風,時人譽「李家九虎將」。付出了諸多子孫殉國的代價,結果卻是自己的兵員朝廷不給恢復,身敗名裂的下場.

  如果你和吳三桂換位思考,對於這號拿武將當狗,弱了沒用,就要活活餓死,強了不放心,要想辦法削弱,削弱之後,又怪你身體不行,防不了狼,對你咒罵不已的朝廷和文官們,你願意出死力麼?不反朝廷已經很有良心了.

  相反,真和外敵勾結的晉商以及依附晉商的邊軍,吃的滿嘴流油,朝廷卻只能裝作看不見——畢竟就是晉商在朝廷里的後1台不算,真要無力解決,和外敵勾結的晉商以及依附晉商的邊軍分分鐘放蒙古人去北京做自駕游——達延汗就是這麼做的,最後色厲內荏的朝廷除了和達延汗加大貿易,也沒有別的辦法……

  如此朝廷,如此文官,對於忠心耿耿的戚繼光,下場就是鬱郁以終,晚年家徒四壁、醫藥不備,且被妻子遺棄,對於忠心耿耿,一門忠烈的李成梁,下場就是身敗名裂,對於忠心耿耿的毛文龍,下場就是被莫名其妙的殺了,還不給平反,對於和吃的滿嘴流油真和外敵勾結的晉商以及依附晉商的邊軍,朝廷卻只能裝作看不見……其實說的穿了,這種朝廷就是早死早超生,要沒有如此奇葩的朝廷執政中國,人口不過十幾萬的滿洲人如何能征服幾千萬人口的漢人呢?

  !!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