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初一
大年初一
蘇晚一大早爬起來,在外婆的幫助下穿得漂漂亮亮的。
洗漱完畢來到客廳,見到笑呵呵端坐在沙發上的文正陽,她叭叭跑了過來。
「外公新年好,晚晚向你拜年啦。」
「祝外公身體健康,呃呃,生活如意, 呃呃……」
這幾天小姑娘背了一些吉祥話,然而一覺醒來,才發現已經忘了不少。
每說一句,她就呃地停下來絞盡腦汁想想,想到了再說下去。實在想不到了,蘇晚才脆生生地加了句,「紅包拿來,晚晚愛你喲。」
「好好好。新的一年了, 晚晚要開開心心健健康康長大。越長越漂亮,越長越聽話。」
文正陽耐心地聽外孫女磕磕絆絆說完,才滿意地揉了揉她的腦袋,掏出個大紅包塞到她手裡。「這是外公的紅包,晚晚拿好。」
「嗯嗯。」小姑娘歡呼著親了文正陽一口,「謝謝外公。」
她在二樓的各個房間裡轉了轉,除了蘇雪在餵著飯糰,其他人都不在。
「姑姑還有飯飯,新年快樂。」小姑娘嘻嘻地湊了過來,「晚祝姑姑長得越來越漂亮、學習越來越好。」
喲。
「小嘴吃蜜了嗎?那麼甜。」蘇雪樂呵呵地捏捏侄女的小嘴。
按照習俗,還沒成年的長輩是不需要給小輩紅包或壓歲錢的。
然而蘇雪還是作了準備,她轉身在床上拿起個大紅包,「這是姑姑給晚晚的紅包。希望晚晚快快長高長大,越長越漂亮。」
嘎嘎。
飯糰叫了兩聲。
它走到自己的大窩裡扒了扒, 叼出支長長絢麗的羽毛來,放到蘇晚的手掌中。
「嘩。」蘇晚兩眼放光, 摟著飯糰的脖子連連驚嘆, 「好漂亮的羽毛,謝謝飯飯。」
蘇雪擦汗, 「這是孔雀的羽毛啊。飯糰你撿的,還是在人家身上拔的?」
養心谷有隻孔雀,平時不怎麼出現。因為長得漂亮,它一出現幾乎都被孩子們追著圍觀。
幸好稍大的孩子懂事,通常會管著弟弟妹妹,不許他們去拔孔雀的羽毛。
飯糰藏起來的這支羽毛,也不知道是它從哪弄到的。
晃著長長的孔雀羽毛,蘇晚下了樓。
父母和舅舅都在院子裡忙碌著。
幾句話下來,小姑娘又收穫了幾個大紅包。
她啦啦地唱著歌,把安安召喚過來,興致勃勃地往院門口跑去。
「這丫頭,」席秋華笑著搖頭,「只要有紅包就行。看都不看裡面是什麼。」
進了隔壁院子,蘇晚興沖沖跑到馬嬸面前,「奶奶,新年快樂。晚晚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哎呦,小寶貝真乖。」馬嬸高興得直拍大腿,「晚晚也要新年快樂,快快長大呀。」
嘻嘻。
蘇晚沒等馬嬸掏紅包,反而把自己的紅包一股勁全塞進她手裡。
「這些是晚晚收到紅包,都給奶奶收著。」
馬嬸愣了好半晌才回過神,心裡像喝了蜜一樣。
她親了蘇晚兩口,把紅包重新裝回小姑娘的包包里,「奶奶不能要。這些紅包晚晚要好好收著。」
「為什麼呀。」蘇晚十分疑惑。
「因為這是大家給晚晚的新年祝福呀。」馬嬸呵呵把她抱了起來,「大家希望晚晚以後成為個聰明可愛的好姑娘。這個願望都裝在一個個紅包里呢,知道了嗎?」
「哦。知道啦。」蘇晚撓了撓腦袋,似懂非懂。
這時,蘇海從正屋裡神情氣爽地走了出來。
他整理了下身上得體的西裝,「喲,晚晚來了。看看海叔叔帥不帥?」
小姑娘喜滋滋地繞著蘇海轉了一圈,這才高高地舉起兩隻大拇指點讚,「帥!海叔叔和爸爸一樣超級無敵帥。」
哈哈。
蘇海心甘情願抓出一大把紅包塞到蘇晚手裡,「帥就好。一會兒叔叔得給馮老師打電話。再過陣子,晚晚就可以叫馮老師叔婆啦。」
兜兜轉轉,蘇晚又收穫了一大堆紅包,她的小包差點裝不下。
時間快到了早上八點。
大年初一的祭祖即將開始。
蘇武牽著女兒,一家人往祖祠走去。
路上每每遇見人,不管認不認識蘇晚都揚著笑臉紛紛打招呼,紅包拿到手軟。
進了祖祠,主院裡多了兩排紅燈籠,從院門口一直掛著正屋門口。
「這些燈籠就是昨晚十二點掛上的?」文藍小聲問旁邊的小姑子。
蘇雪笑著點頭,「嗯,一家一盞。」
「嘩。」蘇晚看得眼晴異彩連連,她連連晃著父親的衣角,「爸爸,祖祠好漂亮啊。」
咳。
蘇武咳了一聲,牽著女兒來到主院的碧桐樹下。
碧桐樹上吊有個銅鈴。
銅鈴差不多有電飯堡大小,渾身黃澄澄的,下面還系了一根鮮艷的繩子。
「晚晚,搖一搖鈴鐺。」蘇武呵呵抓住那根繩子,輕輕一晃。
叮叮叮。
銅鈴悅耳地響了起來。
「嘩!好好聽哦。」蘇晚兩眼放光。
她像得了個心愛的玩具,迫不及待地抓住繩子使勁晃著。聽著銅鈴發出的聲音,樂得眉開眼笑。
「老公,」外來媳婦不懂,文藍只好悄悄出聲詢問,「這鈴鐺是幹嘛的。我也需要響鈴嗎?」
「當然要的。」蘇武笑著點頭。
養心谷地處偏僻的荒山野嶺。這裡的銅鈴不多見,通常系在牛脖下。因此銅鈴其實就代表牛,或者說代表耕種。
大年初一搖響銅鈴,是老祖宗在提醒子孫們別忘了春天的耕種。
自從當了族長,蘇武還看了好些族裡的文字記載。
原本這隻鈴鐺並不掛在碧桐樹下,而是吊在祖祠正屋門口。
族人進進出出都能碰到繩子,銅鈴便叮噹作響,用以提醒子孫不要忘了耕種。
此外院子裡還有一支巨大的銅鑄毛筆。
銅鈴加上毛筆代表著耕讀傳家。
正所謂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儀遂亡。
意思是只讀書不種地難活得下去;但只種地不讀書,又上不了台面。所以要兩者兼顧。
只是現在那支銅鑄毛筆沒有了。
一些地方是鑄劍為梨,養心谷這裡是鑄筆為刀。最後被外出征戰的族人帶了出去,從此不知下落。
而當初擱放銅筆的地方,現在供的正是那座荒爐。
進了正屋。
大年初一的祭品和年三十並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是那半條年魚又被端了上來。
除夕吃不完的魚,這才叫年年有餘。
此外祭桌上還放了個寫著「養心谷蘇氏」的陳舊箱子。
箱子上有鎖,鑰匙掌握在宗婦手裡。
這箱子是用來接受族金捐贈的。
既然是捐贈,那就是可捐可不捐。
往年過年,全族人都窮得叮噹響。這箱子就放在祭桌上,基本沒人理會。等祭完祖,族老又默默抱回去收起來。
今天估計會大不同。
蘇武呵呵走了上去,拿起箱子上面的筆寫下金額。
這年頭大多用的都是手機支付,現金蘇武有,不過拿不了多少出來。就連早上的紅包,還是蘇海前幾天專程跑到市里兌換回來的零鈔。
不過無所謂,把金額寫在帳上,直接往族金帳號轉錢就是。
蘇武寫完,紅光滿面的蘇海上前。他剛才給馮華桐打了個電話,結果不錯。
看著蘇武寫下的數字,他連連感概,隨後寫下自己的金額。
下來是文藍,蘇樹佑……
去年賺到錢的族人著實不少。眾人紛紛上前,有的寫下金額然後轉帳,也有的直接拿錢往箱子裡放。
最後面的是石端敏,比祭桌高上那麼一點的小姑娘也樂呵呵地過來湊熱鬧。
作為土豪家的女兒,石端敏向來出手大方。她打開自己的小包,拿出把紅燦燦的票子踮起腳尖全塞了進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