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朱元璋的叮囑
皇宮。
朱元璋回來後,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剛剛坐下,就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標兒,你看到了吧?都看到了吧?這些人都是好本事啊!前段時間勸咱重啟科舉,科舉不成,便是趁著劉漣回京的機會,公然而然,在整個京城的面前給咱難堪?」
「明著提起劉伯溫,暗地裡不還是想著他們的苟且?還逼迫胡惟庸?是不是以為扳倒了胡惟庸,就沒人阻擋科舉的推行了?」
「此子也是個孽障!怎麼就甘願為他們所驅使?給他爵位讓他做官的是咱?不是那什麼東南仕族!」
朱元璋想到這些事情,便感到極其的憤怒。
他想通了,他把今天這所有的一切都想通了。
劉漣回京,或許是三年丁憂的既定事情,而包括宋濂在內國朝上的這些妄想開科舉的儒學清流們,卻是想要藉此機會,提出當年的劉伯溫案!
然後再以此攻奸!
今天這個去國子學看「格物學」的驚蟄時節,就是他們認為科舉將要「龍抬頭」的絕佳機會,所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父皇,此事要斟酌啊。」朱標雖然也感覺蹊蹺,但總覺得劉漣還不至於將自己父親的私事,和其它的國朝大事掛鉤。
「斟酌什麼?」朱元璋看向朱標,忽然再看向一旁,「你問你娘,是不是?」
馬皇后本不想談及過多,見此,不由得點頭道:「確實有些巧合,不過,今日之事終究是過去了。」
「過去了?」朱元璋伸出手指,指向大殿之外,「今天那麼多人聽到了劉伯溫的事情,你們以為,這事情會簡單的過去嗎?且看著吧,現在才剛剛開始。」
「一群人謀劃的多……哼!但願他們長眼,別自找死路。」
「行了行了,別生氣了。」馬皇后不由得說道:「老二老三很快就要就藩了,這段日子還是把重心,放在你那兩個兒子身上吧。」
……
夜色漸深。
蘇閒從中午回到家後,就一直陷入了沉思。
或許是清楚的知道,胡惟庸案發生在即。
今日劉漣突兀提及「劉伯溫案」,總讓他有些不放心,不知道會不會加快,甚至是改變一些既定的事實。
畢竟,固有的歷史是會改變的,自己這裡就是實證,但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誰都說不清楚。
所以在蘇貴淵回來,詢問了今日的格物學開展,以及劉漣怒告胡惟庸的詳細過程後。
他就趁此機會問道:「這次改制了寶鈔提舉司,新的鈔鏡院,是不是還放在中書省的名義下?」
蘇貴淵點了點頭,「當然,要不然最高一個五品衙門,難道還能另外開設一部不成?」
「倒是閒兒你那個格物院,我聽說你玩的那一手銅球,看得京城之人目瞪口呆,怕是好些人都解不開吧?」
「如此一來,萬一格物院的限制太高,沒什麼人來,那還真成了一個你們的玩鬧之所,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廢。」
蘇閒搖頭道:「聰明人很多,這個只需要他們仔細思考,實在不行,模仿一個類似的,估摸著很快就會有對應的解釋出現。」
「只是……」蘇閒還是把話題,放在了對方身上,「咱們接下來,還是不要和胡惟庸走的太近。」
「嗯?」
蘇貴淵聽明白了蘇閒是什麼意思。
「伱是說……今日劉漣所提的劉伯溫?」
「你多想了!」蘇貴淵不置可否的擺手,「就算鈔鏡院掛在中書省的名義下,為父和其相見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更何況,如果是青田先生活著還好說,如今右相汪廣洋在中書省內無所事事,朝中百官積怨已久。青田先生只要坐到右相的職位上,定然會和其抗衡,朝中局面也不會如現在。」
「但人死如燈滅,胡相如今坐鎮朝局,將各地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就連軍務,也能幫助國朝妥善處理。」
「聖上怎麼可能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劉伯溫案,而去讓國朝陷入動盪之內呢。」
看著蘇貴淵篤定的樣子。
蘇閒其實也是這麼想的,按照當下的發展局勢來看……朱元璋對於胡惟庸還是非常信賴的,並沒有到一定要剷除胡惟庸的程度,甚至不要說,廢除中書省,再度集中皇權的念頭了。
這其中,必定是有什麼事情,改變……或者說堅定了的朱元璋那偶爾的浮念。
「總之,這中書省我總覺得不對勁,要是能想辦法遠離就好了。」
「不過現在怎麼說都還早,我也的確該把重點放在格物院。」
蘇閒說是這麼說,但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卻越發的強烈。
而對此,蘇貴淵也是慎重點頭,他非常清楚大明官場的兇險,劉漣的那個舉動,仔細一想,的確有些不要命。
……
雖然蘇閒想的是風雨飄搖。
然而接下來,整個國朝反倒國泰民安。
民間的熱議儘管形成了熱潮,但除了劉漣的事情之外,更多的卻是格物院的那個「神奇的銅球」。
格物院的新址,落在了上元縣,距離皇城不遠不近。但地方卻有些偏僻,是一樁已經破落的府宅。
此地雖是掛著皇長孫的名頭,但卻是朱元璋給蘇閒一個自己任意而為的地方。好了就是格物,不好就是玩笑……
然而蘇閒卻知道,靠著皇長孫名頭也不長久,格物院既然百無禁忌,蘇閒的第一步,先要讓其正式營業起來。
最起碼,要有賺錢的能力!
最近幾天,蘇閒每天去了大本堂之後,就來到這格物院裡。
第一波已經上交的「答案」已經出現,但蘇閒打眼開了幾遍,從中篩選出五六個回答的差不多的,剩下的則全部放在一旁。
「為期一個月,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將答案存放到格物院,我挑選出來之後,一月之後再通知。」
「是!」
挑完之後,蘇閒倒是想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起來。
儘管大本堂內,對這格物院感興趣的有很多,但是對於接下來如何去做,卻是一頭霧水,半點都摸不著頭腦。
蘇閒則還在考慮,怎麼進行第一步。
賺錢的法子,他有很多,但怎麼賺這第一筆,卻至關重要。
「小公子,咱們都忙活的差不多了,接下來該幹啥?」
眼下來到這裡的工匠,蘇閒數去,一二三四……只有六名。
這就是朱元璋給這格物院最基本的配置了。
將此地初步打理,大家現在,都是大眼瞪小眼起來。
目前的格物院說白了,就是一張白紙。
還能幹什麼,「先賺錢!」
蘇閒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
「先買一些香菇、蘑菇,蝦米之類的……」
大明目前的飯菜,能開菜館的都號稱各家都有各家的秘方,但蘇閒也嘗過,雖然好吃,但顯然沒到後世那麼鮮美的程度。
百姓離不開衣食住行,話說自己此前怎麼沒想過這些事情呢?
眼看著這格物院要開業了,他倒是得花費一些心思。
為首的工匠叫呂善,聞言有些錯愕,但也沒多問,很快就吩咐人。
蘇閒再寫下了一些流程,「那些香菇買回來之後,就按照這個辦法做……做好之後還是同樣先放著。」
「至於這方子,一年內,我不希望在外面看見……」
蘇閒提醒道,能被朱元璋派來的,顯然都知道規矩,而他們也恐怕是這個大明最為保守秘密的一批人。
蘇閒只需要動嘴,另外對於這些增加味道的「小技術」,他雖然沒有藏私的想法,但最起碼也得讓自己賺了這第一波,維持住這格物院之後,才能傳出去。
不過說實話,鈔鏡院在手,光是那五品歲俸,就足夠蘇家吃穿不愁了。
與皇室聯繫的越緊密,錢財倒真的是身外之物。
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能握在手裡的「底氣」——格物院!
想到這兒,蘇閒繼續道:「另外,再準備一套木字活板……」
再度吩咐了一些事情後,蘇閒便離開了這格物院。
又過了幾天。
蘇閒再來,他們已經開始動手。
又看了一些關於銅球的答案,蘇閒再度收下了六人。
他已經有了想法,一個月內,他要先招收五十個人。
而說來好笑,目前他看到的九個人中,倒是有六個人,都是那國子學的學子。
此前在國子學的一番展示,倒的確沒有失望。
而接下來。
蘇閒來這格物院的時間,就少了起來。
一是因為家裡要搬家,這一點倒不用自己來操心,住的地方不再是杏花巷,而是淮安坊,這座朝中許多在京官員居住之地。
而北街的玄武街,就是國朝勛貴連片的府邸。
另一件事情,也極為重要。
秦王、晉王,終於要就藩了!
……
漢西門,是京城十三門戶之一。
今日一早,文武百官在天還沒亮,就聚集在此地。太子朱標站在群臣之首,和群臣一同望向前方。
大軍如龍,旗幟招展,一個個碩大的「秦」字、和「晉」字,迎風而動,咧咧作響。
不遠處。
秦王晉王跪在地上,朱元璋感慨的看著兩個兒子。
「不論國朝如何說,你們都是咱的兒子。」
「此去,你兄弟兩身為咱大明第一批就藩的藩王,要給你們眾兄弟,做一個表率!」
「在藩地之內,要節制兵權,將都指揮使司旗下一眾衛所,全都給咱看好!要讓他們像京城周邊這些衛所一樣,勿要擾民!」
「特別是老二你的秦王府,北抗蒙元,西抗番人,就連西北方也有哈密等不臣之人,你要勞心勞力,諸王你為首,你的肩膀上要扛起更多的責任。」
此刻的朱元璋,和國潮上讓人膽戰心驚的帝王完全不同。
就像是一個看著兒子即將離家遠去,自己要千叮嚀萬囑咐的老父親。
而這些話,這段時間以來,他已經是不知道多少次聽過了。
「父皇!您放心,孩兒此去,不僅要給咱大明鞏固江山,還要打下更大江山!什麼番人,哈密,咱全將其當成咱們大明的衛所,拱衛大明。」
「咱還要將咱大明的錢莊,開到他們的腹地,文也興隆,武也昌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新𝟞𝟡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