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白家的三兒媳生了個小女娃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村。
村莊的小路上,積雪被踩得結實,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腳印,白家的門前尤甚,除開來看熱鬧的村民們。
白氏族人更是紛紛往白老頭家跑,手裡或多或少都拎著些東西。
就連族內最摳,素來有著「鐵公雞」之稱的三叔公一家,也破天荒的撿了十個雞蛋和兩斤小米送來,說是給產婦添個粥喝。
來看孩子的族人太多,老胡氏帶著大兒媳劉氏和二兒媳王氏熱情的招待著。
因著孩子剛出世,兒媳還在月子裡,見不得風,只允了族中幾位德高望重的太婆和婆婆入房中看孩子。
見孩子生的是玉雪可愛,烏眸雪亮,著實把一幫老太太們給歡喜壞了。
老胡氏又放出話去,待娃兒滿月的時候,請全村人吃席。
族人這才滿意的散去。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滿意的,看到家裡這熱鬧的場景,總有人心中有些別樣的想法。
目睹了熱情的鄉鄰、族人,四媳婦張氏和白禹義心裡都有些不舒服。
張氏心道:不就是生個小賠錢貨,看給高興的,女娃長大之後都是潑出去的水,有什麼好稀罕的。
兒子才是家族的立足之本。
特別是自己兒子,張氏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早慧,小小年紀就聰慧過人,理應是自己兒子最受人歡迎才對。
雖然這麼想,但還是先帶著兒子去西廂了看了看三嫂林氏和新生兒,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張氏帶著兒子進屋後,便放下兒子,讓兒子去找幾個哥哥玩,自己則到床前去找林氏表面恭喜一番才出去找婆婆幫忙。
鬧轟轟的一天終於過去。
晚上盤點族人送來的東西時,饒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婆媳幾個,也禁不住咂舌。
光是雞蛋就有一百五十多個,裝了滿滿一大竹筐。
還有十隻雞,五隻鴨子,三隻野兔,十多條魚,幾塊花布,幾大籃子乾菜,幾簸箕鮮野菜、十多斤小米、麵粉、紅糖等其他雜七雜八東西一大堆。
老胡氏道:「鮮野菜不能放,留一部分出來,明早切碎了和了面做餅子吃。
乾菜也留下一部分,其他的都給左鄰右舍分分。
雞蛋這些能放的,先收起來,雞鴨這些也將養起來,先僅著老三媳婦吃,好下奶。」
她頓了一下又對三個兒媳婦說:「你們也別覺得娘偏心。
老三媳婦生了我們白家這麼多代以來唯一的女娃娃,老婆子我心裡高興。
看誰以後再敢背後笑話咱們老白家,笑話咱們家族是和尚廟。」
劉氏畢竟是大嫂,也是個極賢良的婦人,聞言笑道:「娘,我可不醋。」
前些時候,我家二小子生病耗光了家裡的銀錢,導致三弟妹這胎從頭懷到尾,連點葷腥都沒沾上。
三弟妹非但不怨怪,甚至偷偷拿了自己的嫁妝銀子給四小子看病,我這心裡都記著呢。
如今,她又生了咱們家的寶貝金疙瘩,我這心裡高興都來不及,又怎會為這個跟她生氣呢。」
二媳婦朱氏也是個熱心腸,直截了當道:「大嫂說的對。我雖然腦子不會轉圈,但是也知道誰對我好誰對我壞。
我只知道,我家兩個皮小子身上的衣服都是三弟妹給做的。
那年舅舅意外離世,咱們都奔喪不在家。
家裡只有跟他舅爺爺屬相相衝的小四和懷著五小子的三弟妹在家,小四夜裡高燒,是三弟妹挺著大肚子,背著他走了十幾里看大夫才給救了回來。
沒有三弟妹,可能也沒有我的小四。娘,我這輩子都記她的好!」
見劉氏、朱氏和婆婆說的這麼好,四媳婦張氏心裡就算有所不滿也不好說出來。
只得一起附和道:「是啊,娘,你就放心吧,三嫂生了咱老白家第一個孫女那可是大功臣,是該娘多寵著。」
見三個兒媳都這麼懂事大氣,老胡氏心裡十分欣慰:「老三媳婦好,你們幾個也都是極好的,不愧是我胡蓮紅親自挑中的兒媳婦。
我的幾個兒子娶了你們,是他們修來的福氣,也是咱們老白家的福氣。」
「娘……」聽著自家婆婆這些話中的認可,老大老二妯娌兩人是心裡歡喜的同時,還有些不好意思。
四媳婦張氏只是笑笑沒說話,心道不就是林氏家裡有錢,又生了個小賠錢貨老胡氏才這麼偏心。
不就是個丫頭片子,她生兒子的時候可沒這待遇,她兒子可是白家最小的孫子,真搞不懂這白家人怎麼想的。
婆媳幾人人把手裡的事物收拾好,張氏便回房間準備去給兒子洗漱了。
劉氏和朱氏則是跟婆婆一起給林氏盛了滿滿一碗雞湯端去裡屋。
林氏白日裡睡足了覺,這會兒除了剛生產完的疲憊,並無困意,此時正看著自家傻丈夫趴在床盯著白嫩嫩的女兒痴痴笑容。
抬頭看見母親和兩位嫂嫂過來,連忙想迎上去接過托盤。卻被老胡氏快一步按在床上道:「剛生產完遭了大罪,好好養著,別亂動,這以後落了病根可不好治。」
林氏動容的對婆婆笑了笑,又輕輕的將熟睡中的女兒抱起遞向婆婆:「乖寶已經睡著了,娘可要抱抱?」
老胡氏小心翼翼的接過孩子,憐愛的看了又看,心道:不愧是我老白家的小孫女,怎麼看都看不夠。
旁邊的兩妯娌也忍不住湊上前看,都感嘆這女娃娃真真是俊俏的很,長大一定是個美人胚子。
待到老胡氏抱著過了過癮,這才把孩子又輕輕地放回了身為母親的林氏身旁。
壓低了聲音道:「讓乖寶好好睡吧,你趕緊趁熱把這雞湯喝了,好下奶,怎麼著也要讓我們寶貝疙瘩養好了。」
「謝謝娘!兒媳這就喝。」林氏是真心感謝婆母。
她親爹是秀才,家裡在鎮上開著私塾,哥哥是衙門的錢穀師爺。娘家的條件可謂很是不錯,從小也是被嬌養著長大的,沒吃過什麼苦。
後來嫁到了白家,白家田少孩子多,條件其實並不好。
即便是這樣,婆婆和兩位嫂嫂也沒怎麼讓她吃苦頭。
但凡累活重活都搶著做了,她每日裡只需帶帶孩子,繡繡花,可比兩位嫂嫂輕鬆多了。
好在她繡活兒不錯,每月賣繡品,也能掙上不少銀錢貼補家用,否則心裡真是要愧疚死了。
老胡氏拽過三兒子道:「老三,你夜裡可警醒些,別睡太死了,有事就去東屋喊我。」
」好,娘我記下了。時候也不早了,您和二位嫂嫂也都忙了一天了,趕緊回去歇下吧。」
老胡氏不放心又叮囑了兒子幾句注意事項,再次看了看孩子,這才帶著兩個兒媳婦走了。
看著婆婆和嫂嫂們的離去,林氏心中頗為溫暖。
婆媳和睦,妯娌親近,正是她喜愛這個家的原因。
就是和老四家的妹妹走得還不算親近,以後要多花點心思聯絡兩家之間的感情。
林氏這般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