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布魯克林的分析是很到位的。☟♣ ➅➈Şн𝕦𝔁.C๏𝐦 ☹☆
總統先生對這場合作的需求不亞於布魯克林對合作的需求。
這一點,從總統先生的行動上就能看得出來。
中午,布魯克林跟哈里森在外面吃的特色餐廳,餐廳屬於一個黑人家族,據說他們曾經在莊園工作,xx戰爭後被解放,就在這兒開了一家餐廳。
以前做什麼的不知道,後來漸漸地變成一家特色餐廳,在紐約也算小有名氣。
布魯克林特意問過餐廳老闆,才知道他們做的的確是特色餐飲,『黑奴特色』。
根據老闆所說,他們的餐食都是根據描述復刻出來的。
布魯克林是在吃完飯後喊來餐廳老闆詢問的,聞言有些膈應,但並未表現出來。
剛打算打發走餐廳老闆,自己也準備離開,布魯克林的包里傳來一陣震動聲。
布魯克林翻出手機看了一眼,是個陌生號碼。
他抬頭看一眼餐廳老闆,老闆很自覺地拉開距離。
布魯克林按下接聽鍵。
「喂,我是布魯克林·李,哪位?」
「我是派屈克·內斯特,布魯克林·李法官,希望沒有打攪你享用午餐。」
電話里傳來的聲音微微有些失真,聯邦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分差勁,這片地區的信號就不是很好,因此,派屈克·內斯特的聲音不僅失真,還一會兒高一會兒低的。
但這都不算什麼。
與電話的內容相比,這真的不算什麼。
布魯克林微微睜大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但隨即就理解了。
總統先生大選的頭號大敵就是派屈克·內斯特。
隨著各方推出的候選人開始陸續宣布棄選,大選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進入白熱化階段。
現在才剛進入二月,而大選通常是九月結束。還有七個月呢。
總統先生跟派屈克·內斯特要維持高強度,高注意力的白熱化對抗,整整七個月。
就算不是老人,誰也不會想這樣一直對抗下去,直到七個月後才出結果的。
能在白熱化之初就一拳K.O對手,就直接K.O對手。
這才是雙方都想要的。
現在總統先生跟布魯克林達成合作,派屈克·內斯特應該是聽到了風聲。原本派屈克·內斯特是壓著總統先生打的。總統先生連共合黨的全體支持都沒能獲得,隨著時間的推移,派屈克·內斯特一張又一張的牌打出,足夠將總統先生捶到地底下去。
事實上現在的總體大選局面,派屈克·內斯特就已經在按著總統先生打了。
可布魯克林跟總統先生的合作改變了這一局勢。
布魯克林與總統先生達成協作,再加上布魯克林在不遺餘力的對付軍方這個派屈克·內斯特的盟友,紐約全力支持總統先生的競選活動……種種情況累加起來,無不顯示著,在距離大選塵埃落定還有七個月之久的今天,總統先生已經率先確定獲得紐約州一整個州的支持!
紐約州可不是什麼阿拉斯加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這類的蚊子腿小州,紐約州有整整27票!
雖然比不上加利福尼亞州跟德克薩斯州這樣動輒三五十票的超大州,但紐約州的選票數量也是數一數二的多了。
27票!
大選總共才538票,紐約州一個就占據了二十分之一。
而且更致命的是,總統先生將百分之百獲得著27票!毫無懸念!
哪怕是在著名的高冷的保守州德克薩斯州,總統先生也只是可能獲勝,並不能確定。
在大選投票統計結果出來之前,誰都不可能確認自己百分之百獲得支持,一切都有可能。
可紐約州就是確定的。
27張選票已經被總統先生收入囊中!
目前場上比分——派屈克·內斯特:總統先生為0:27!
所以,派屈克·內斯特打了這通電話過來,也就可以理解了。
政治上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了,大家彼此為敵,甚至刺刀見紅,只是政見不同,立場不同而已,無法合作是因為沒有合作價值,雙方無法選取出利益共同點。
況且退一萬步來講,對布魯克林喊打喊殺的是軍方的人,跟他派屈克·內斯特有什麼關係?他只是提醒了兩句而已。
「是派屈克·內斯特先生啊。」諸多想法在布魯克林的腦海里一閃而過,他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客氣地問道「不知道您找我是有什麼事情嗎?」
「上次你來找我,我當時很忙,許多話沒說完,正好過兩天我要去紐約,希望到時候能跟你好好談談。」
「內斯特先生要來紐約?」布魯克林聲音裡帶著驚訝,隨後道「紐約歡迎你!」
「但您知道,我們基層工作者都很忙,有做不完的工作,恐怕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聊天。」
布魯克林為難地道。
當初他去找派屈克·內斯特,想要通過和談的方式和平解決問題,他甚至做好了吃虧的打算。
可根本沒用。
派屈克·內斯特對他所說的話,連個標點符號都不感興趣。
他費盡心思,托溫士頓聯繫上派屈克·內斯特,提前好幾天預約,到達現場後又等候了許久才見到他本人,結果對方根本對他不感興趣,見他,給他預約的機會,只是看在共合黨的面子上,僅此而已。
現在好了!
儘管布魯克林不是什麼狂想者,更沒有非要把人踩在腳下的想法,這一刻依舊感覺一陣舒爽。
^.^,
但僅僅一瞬間而已。
布魯克林立刻調整心情,不再關注這種報復的快感。
——派屈克·內斯特怎樣都沒怎樣,只是向他拋出橄欖枝,開始重視他而已,這也算報復嗎?
布魯克林的矜持,不是故意拿腔拿調,想要派屈克·內斯特低頭邀請他。
事實上這種程度的羞辱——如果布魯克林此舉真的是為了羞辱的話——對一名成熟的政客而言根本什麼都不算。
這才哪兒到哪兒?
如果布魯克林真的是為了羞辱派屈克·內斯特才這麼說的,相信派屈克·內斯特也會對布魯克林放心不少。
事實上雙方都沒往羞辱這方面想——一名成熟的政客幾乎不會做任何計劃之外的事情,更不要說這種毫無意義的單純為了抒發情緒的舉措,這不僅毫無意義,反而可能將人徹底得罪死。一名成熟的政客,不會平白無故地樹敵。
布魯克林這麼說的意思派屈克·內斯特跟布魯克林自己心知肚明。
他才剛跟總統先生達成合作,轉眼就跟總統先生的死對頭派屈克·內斯特眉來眼去,這有點兒說不過去吧?
他這句話是在表明立場——我當時拒絕了,是對方再三要求,死皮賴臉要跟我見面,我也沒有辦法啊!我找的藉口他們都完美解決了,我也很無奈啊。
「沒關係,我要在紐約呆很久的,可以等周末時間。」
派屈克·內斯特的話語裡完全聽不出上次見面時的威嚴氣勢與咄咄逼人,聽起來和藹可親許多。
布魯克林想了想,道「好吧,內斯特先生,紐約是一座開放的城市,歡迎任何人前來參觀。」
這話聽起來像是旅遊大使才會說的……
又客氣幾句,雙方掛斷了電話。
遠處的店老闆見布魯克林收起手機,準備過來拉拉關係,剛剛他跟布魯克林相談甚歡來著。
走得近了,見布魯克林微微低著頭,臉色不太好看,老闆沒敢多囉嗦,只是說歡迎布魯克林下次再來之類的話。
布魯克林也無意多留,付錢後走出餐廳。
「去……算了,回家吧。」
布魯克林剛打算讓哈里森去找總統,話到嘴邊又想起總統先生行程安排的比他的要密集緊張得多。
總統先生這會兒一定不在酒店,應該是在哪兒跑宣傳呢。
根據總統先生最新的行程安排顯示,再有一周左右的時間,總統先生就會離開紐約,前往德克薩斯州,繼續之前沒完成的德克薩斯之旅。
距離大選結束只有七個月時間,卻要跑五十多個州,自然不可能每個州都花一個月,事實上大部分州連一個周的時間都分不到。
對於對頭州,尤其是核心地區,他們的選擇可能是連過場都不走,直接無視。
這樣算下來,其實是不到五十個州的。
比如總統先生就幾乎不會在加利福尼亞州浪費多少時間,他心知肚明,就算把七個月時間都花在加利福尼亞州,他在這裡收穫的也還是嘲笑跟鄙夷,而不會是掌聲跟選票。
花太多時間說不定加州人還在暗暗歡喜,祈禱他最好把七個月時間都浪費在這裡呢。
同樣的,派屈克·內斯特也不大可能在德克薩斯州浪費太多時間,道理與總統先生一樣。
當然,也不排除紐約州這樣的意外情況。
亦或者遇到搖擺州,比如佛羅里達和俄亥俄州。
這兩個州是出了名的能搖,以至於聯邦人經常開玩笑說『只有佛羅里達和俄亥俄州在選總統』,意思就是其他州大多有固定支持的黨派跟候選人,他們只是無腦將票投給支持的黨派推出的候選人,只有佛羅里達和俄亥俄州這樣的搖擺州才是不看立場,認真挑選總統。
遇到搖擺州,候選人們就會競爭的非常激烈。
尤其當民調結果相近時,那時候哪怕一個只有3票的州,可能都會決定結果的截然不同,更何況是分別擁有二十幾票的佛羅里達和俄亥俄州。
——能搖擺起來的,都是頗有家底兒的。
總統先生的最新競選策略已經定下。
儘快確定鐵桿州,將能收穫的選票先收入囊中,再集中精力攻克搖擺州,至於對手州,盡力就好。
事實上總統先生本人的意思是,對手州他去都不想去……
因此,總統先生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不太可能像布魯克林一樣到處晃悠。
當然,布魯克林也不是亂晃悠。
他只是受到昨晚與總統先生達成合作的喜悅的餘波影響而已。
布魯克林今天回來的很早,安妮才剛吃完孕婦餐,正在老師的陪伴下做著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
布魯克林很想說這些沒用,不過他畢竟沒有經驗,萬一這些有用呢?
就算不會對分娩有益處,至少也不會有害。有點兒事做,也能讓安妮不那麼擔心分娩。
安妮是個有主見的人,不知她從哪兒翻到的肖恩·墨菲醫生的聯繫方式,詳細詢問了肖恩醫生孕婦分娩的危險,希望肖恩醫生能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
於是不會撒謊的肖恩醫生就將當初對布魯克林說過的那些話重複了一遍。
從懷孕途中到分娩過程中再到分娩後的母子安全,肖恩醫生幾乎將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說了個遍。
當天晚上,安妮就做了噩夢,夢見肚子裡的孩子生出來後不會呼吸,活活憋死……
布魯克林只跟安妮打了個招呼,對她旁邊的不知道什麼課程的老師微微點頭致意,就上樓去了。
拿著安妮提前準備好的衣服走進浴室,沖洗過後,換上居家服,布魯克林給自己沖了杯咖啡,去樓下取了報紙慢慢翻看著。
報紙上依舊是雪城慘案跟錢德勒·凱恩的死亡占據主要篇幅。
放在全聯邦,這兩則新聞都是頭條。
整整二十七名警員被殺,這震驚了不少聯邦人。
相比之下,錢德勒·凱恩的死亡都被掩蓋住了不少。
這對布魯克林來說是有好處的。
布魯克林對新聞媒體的報導側重很滿意。
雪城慘案更直接,更刺激,最重要的是,雪城慘案不同於錢德勒·凱恩的連環刺殺,它是真的,由軍方動手做下的案子。
錢德勒·凱恩連環遇刺案可不全是軍方做的。
除了第二次之外,連同最後一次致死的刺殺,都是布魯克林安排的。
淡化這件事,儘量讓人們不再關注這件事,不再追究這件事,才是布魯克林想要的。
雪城慘案與錢德勒·凱恩連環遇刺案兩者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都是將輿論跟關注點轉移到軍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