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五代十國往事> 第1023章 耶律問鼎

第1023章 耶律問鼎

2024-08-16 18:21:52 作者: 南無臭蛋
  第1023章 耶律問鼎

  【耶律問鼎】

  自後周世宗柴榮開始,中原王朝就如火如荼地開啟了統一大業,南方諸藩相繼被平定,五代十國的分裂被終結,而在此期間,北方的鄰居卻如突然宕機一樣,不僅坐視中原對南方的統一,且在幽雲十六州問題上處於完全的被動。尤其是在「雍熙北伐」時,《遼史》一度驚呼「我大遼要狗帶(遼亦岌岌乎殆哉)!」

  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在契丹的壯大過程中,中原的混亂紛爭是一個重要因素,同理,在中原國運由衰轉盛的過程中,契丹內部的割裂也是客觀原因之一。

  契丹勢力在遼太宗耶律德光時達到巔峰,標誌性事件是滅掉不聽話的後晉,短暫入主中原,物極必反,契丹內部積攢的矛盾隨耶律德光的離世而爆發,從此開啟了一段長達二十餘年的低谷期。

  先是險些引起內戰的「祖孫爭權」,繼而以「橫渡之約」平穩過渡。表面的和平之下卻是暗藏波濤,內部矛盾持續發酵,遼世宗耶律阮在位不足三年就遭遇「火神淀之變」,遇弒身亡。

  前文有過詳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當時有弒君想法的不僅僅是耶律察割,各派勢力還沒有在利益分配問題上達成妥協,就被耶律察割強行開團,並最終挑選了一個性價比最高的人來當新皇帝,此人就是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史稱「遼穆宗」。

  穆宗即位之初面臨的狀況與其前任世宗耶律阮並無二致,各方勢力對皇位蠢蠢欲動,謀反叛亂比比皆是,而且愛他的人往往傷他最深。

  951年9月,耶律璟在「火神淀之變」中即位,改元「應歷」,在短短不到4個月之後,也就是應歷二年正月,太尉忽古質率先謀反,拉開了穆宗朝謀反叛亂的大幕。

  在隨後兩年的時間裡,各路豪傑共襄盛舉,既有當初擁立耶律璟的「翊戴功臣」,也不乏耶律璟的手足兄弟。

  比如應歷二年(952)7月,耶律婁國、耶律敵獵、耶律海里等謀反,事泄被捕。其中耶律婁國與耶律敵獵在「火神淀之變」中立有擁立之功。

  在「火神淀之變」時,逆臣耶律察割綁架了諸將家眷,以撕票相威脅,欲與耶律璟魚死網破,關鍵時刻,耶律敵獵自告奮勇,要充當耶律察割的「說客」,卻反將耶律察割出賣,使之自投羅網;而耶律婁國則是親手砍死耶律察割的劊子手。

  穆宗即位後,任命耶律婁國為南京留守,坐鎮幽州,這是遼國內部位高權重的職位。也許是厭惡耶律敵獵的陰險狡詐,耶律敵獵並沒有得到令他心滿意足的賞賜,於是心懷怨恨,繼而勾結耶律婁國,以穆宗懶政為由,密謀擁立耶律婁國。

  很多資料誤把「耶律敵獵」與「耶律敵烈」混淆,以為是同一個人,其實他們是兩個人。

  耶律敵獵,六院夷里堇耶律術不魯之子;耶律敵烈,太宗第四子,是穆宗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二人名字發音相同,且生活在同一時期,而更有意思的是二人都與造反有關,還都是造穆宗的反。敵烈的事跡在後文呈現。

  耶律海里,他的父親是耶律拔里得,他的爺爺是耶律剌葛——耶律阿保機的弟弟。既然出現了「阿保機的弟弟」,那麼骨髓里就被深深烙印上了叛亂基因,子承父業、代代傳承,在謀反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海里的爺爺耶律剌葛,是「諸弟之亂」的核心骨幹,三次謀反,三次被赦免,卻不知悔改,眼見太祖皇位實在無法撼動,於是在心灰意冷之下叛國投敵,投奔了河東李克用,隨後又背叛河東而投奔後梁,李存勖滅後梁,將其捉住,怒其反覆無常而將他殺死;他的父親耶律拔里得在滅晉戰爭中立功無數,沒來得及叛亂就死了,其妻——也就是耶律海里的母親——卻不辱門風,承擔起謀反叛亂的家族傳統,在「火神淀之變」中站隊耶律察割,還派人聯繫海里,要他配合。

  耶律海里沒有聽媽媽的話,他的這個選擇救了他們母子一命。事後清算的時候,因他站隊穆宗而使母親免遭處罰。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一年,海里就與婁國、敵獵勾結,真的造了穆宗的反。

  穆宗時期的謀反事件層出不窮,而且參與謀反的基本都是耶律氏宗室,有很多事情是不方便透露的,史官們諱莫如深,所以梳理工作異常複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遼史》的記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誤導性:

  比如在《穆宗本紀》中,

  ——「(應歷二年7月)政事令婁國、林牙敵烈、侍中神都、郎君海里等謀亂,就執。」

  ——「(應歷三年10月)李鬍子宛、郎君嵇干、敵烈等謀反……」

  顯然,與耶律婁國一起謀反的「敵烈」應該是「敵獵」的筆誤,因為耶律敵獵當時是「群牧都林牙」。


  《逆臣傳·耶律敵獵》中,又說耶律敵獵是「應歷三年,與其黨謀立婁國」,與前文的時間矛盾。

  《穆宗本紀》又記載為:

  「(應歷九年12月)王子敵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蕭達乾等謀反……」

  《逆臣傳·耶律海思》:「(海思)與冀王敵烈謀反,死獄中。」

  《遼史·皇子表》:「(敵烈)與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謀反。」

  耶律敵烈也造反了,似乎也不止一次,雖然謀反被執,卻得到了寬大處理,不僅被釋放,還得到了重用,並最終在對宋作戰中為國捐軀,用寶貴的生命成功贖罪。

  這位「宣徽使耶律海思」的來頭也不小,他是耶律釋魯的庶子,耶律釋魯是耶律阿保機的親三大爺。論起輩分,穆宗耶律璟要管耶律海思規規矩矩地叫一聲「爺爺」。

  耶律海思很受太宗耶律德光的器重,提拔他當了宣徽使。在「祖孫爭權」中,耶律海思作為世宗耶律阮的使者,負責與太后陣營談判溝通,與其對接的就是耶律屋質,所以在世宗即位後,耶律海思獲得了一個美差——「領太后諸局事」。顯然,穆宗即位後,動了耶律海思的奶酪,成為他謀反的誘因。

  遼國君主真的繼承了太祖阿保機的寬大胸襟,謀反未必是死刑,對這些耶律們的造反,往往是批評教育、下次繼續。

  這不是玩笑,除了耶律敵烈,還有不少符合「下次繼續」的,比如應歷三年的這次謀逆案中的主角:耶律宛(耶律李胡之子)、耶律罨撒葛(太宗次子)、耶律化葛里(耶律寅底石之子)、耶律奚蹇(耶律寅底石之子)。

  案件本身很簡單,但涉案人員可都不簡單:

  耶律李胡不用多說,太祖第三子;耶律寅底石是太祖的親弟弟,論輩分,化葛里、奚蹇是穆宗的叔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寅底石也是「諸弟之亂」中的領銜主演,多次造阿保機的反,他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哥、盆都、化葛里、奚蹇。眼熟嗎?沒錯,這四個兒子全都不辱門風,在造反事業上百折不撓:

  劉哥和盆都在世宗朝參與了耶律天德(太宗第三子)、蕭翰的謀反,被捕後死不承認,然後就被釋放。劉哥隨後計劃單獨行動,行刺世宗,被捕後仍舊不肯承認,還發毒誓,結果被釋放後果然應驗了誓言,背上生疽而死;而盆都則再接再厲,在「火神淀之變」中與耶律察割勾結,最終喜提凌遲。

  如今,化葛里與奚蹇又捲入到耶律宛的謀反案中,哥倆繼續發揚死不承認的光榮傳統,果然又被無罪釋放(飾辭獲免),然而短短半年不到,再次謀反,終於喜提死刑。

  父子五人,人均造反3次,全都不得善終。

  耶律寅底石一家並不孤獨,陪伴他們的還有耶律李胡一家。

  耶律李胡在「祖孫爭權」的鬥爭中失敗後,就與母親「斷腕太后」述律平一起遭軟禁,當時也是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但他的「謀反」頗具爭議,一般認為是世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胡當時謀反的可能性非常小。

  李胡有兩個兒子:長子耶律喜隱,次子耶律宛。

  這一次(應歷三年10月)被捲入謀反案的就是次子耶律宛,然而兩個多月後的應歷四年正月,耶律宛及耶律罨撒葛就被釋放了。耶律宛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從此之後改過自新,沒有再犯上作亂。

  與耶律宛的回心轉意不同,大哥耶律喜隱不忘初心,在造反的道路上千錘百鍊。應歷十年(960)10月,喜隱謀反,事泄被捕,供詞牽扯到了他爹耶律李胡,並最終導致耶律李胡死在獄中,真坑爹了。然而穆宗竟然將喜隱無罪釋放,而且還親自為他鬆綁,放虎歸山。與先前的劇本一樣,喜隱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然後再次謀反——失敗——下獄。

  這一次,穆宗沒有釋放他,但也沒有殺他,喜隱就一直被關在監獄,直到幾年後穆宗遇弒,景宗即位。

  新君登基,照例大赦天下。喜隱一聽換了皇帝,大喜過望,讓獄卒給自己摘下手銬腳鐐,然後直奔金鑾殿,找小侄子聊天敘舊。景宗是世宗耶律阮之子、耶律倍之孫,耶律喜隱是耶律李胡之子,比景宗大一輩兒。

  沒想到景宗大怒,怒斥皇叔:「你是罪犯,竟敢越獄?」隨即下詔處死獄卒,然後再次把耶律喜隱關入大牢。等過了一段時間後,景宗還是將喜隱赦免,不僅如此,還把皇后的姐姐嫁給他,叔侄倆又成了連襟。

  可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改良耶律喜隱深植骨髓中的叛亂基因,管你穆宗、景宗,不造反我認你當祖宗!耶律喜隱在三年之後謀反——失敗——下獄,然後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景宗又將他釋放。


  又過了三年,景宗提拔他為西南面招討使,耶律喜隱工作出色,逐漸收穫了景宗的好感,於是……三年之後,耶律喜隱又謀反了……

  景宗麻了,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十年了,沒完了是吧?下令將自己的這位叔叔姐夫戴上手銬腳鐐,囚禁於祖州(耶律氏龍興之地,祖墳所在地)。

  有些人的造反是BUFF,有些人的造反是BUG,耶律喜隱屬於兼而有之。按理說,事情發展到今天,喜隱就該像他的父親耶律李胡一樣,在祖州囚禁至死,不會再有機會謀反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老奶奶不願過馬路,小朋友非要扶她過馬路。有人要幫他造反——有二百多漢軍降卒忽然起義。

  起義不要緊,關鍵是這二百多人還特別富有政治頭腦,他們打算擁立耶律喜隱。耶律喜隱可是耶律李胡的長子啊,耶律李胡當初可是皇太弟啊,是大遼皇位的法定繼承人,所以四捨五入,耶律喜隱就是大遼國的真命天子啊!

  只可惜祖州監獄院牆太高,宋軍降卒劫獄失敗。宋軍降卒靈活轉變思路,放棄劫獄,退而求其次,決定擁立喜隱之子——耶律留禮壽。留禮壽是喜隱之子,四捨五入,也可以是遼國真命天子。

  畢竟只有二百多人,起義很快就遭鎮壓,留禮壽被生擒,伏誅;喜隱也終於被景宗賜死。

  喜隱親自造反多次,都免於死刑,這一次還真是別人幫他造反,結果就死刑了。我估計喜隱在臨死時可能會糾結一個問題:「我這算不算冤枉呢?」順便一提,遼國的法律真……感人肺腑。

  最後再說這位耶律罨撒葛,在「謀逆天團」中,他與穆宗的血緣關係最為親密,他是穆宗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耶律罨撒葛同樣得到了赦免,但他同樣具備耶律氏堅韌不拔的造反氣質,蟄伏十幾年後,於應歷十八年(968)再度謀反。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準備占卜一下哪一天是造反的良辰吉日,當時的司天監魏璘擅長天文占卜,於是耶律罨撒葛就求他幫忙算一卦,然後……事泄。

  穆宗非常生氣,於是將他流放到西北戍邊。其實耶律罨撒葛只需再等幾天就好了,因為幾個月後,穆宗就遇弒身亡了。

  除了耶律宗室成員,外戚同樣懷有二心,比如國舅蕭眉古得(又作「蕭海真」)。蕭眉古得是世宗的小舅子,當時坐鎮幽州,與遼國勤政殿學士李瀚是一對兒好基友。國舅爺蕭眉古得的故事就要從這位知音李瀚身上說起。

  李瀚,仕後晉為中書舍人,遼國滅後晉時被擄北上,期間在幽州停留,在此期間,結識了高勛等一幫遼國文武將官,為日後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李瀚學識淵博,被遼國任命為翰林學士,穆宗即位後提拔為工部侍郎。

  李瀚的哥哥叫李濤,兄弟倆都以文學著稱於世,李濤當時在後漢朝廷也是翰林學士。李濤在前文多次出現過,在此不再贅述。李濤給李瀚寫去密信,讓他想辦法回國發展,為祖國建設添磚添瓦。

  回家總不能空著手吧,高低要帶點兒遼國土特產,比如國舅爺啥的。李瀚鼓動國舅蕭眉古得跟他一起投奔中原。

  蕭眉古得是世宗的小舅子,他的父親是遼國名將蕭阿古只(阿骨只),蕭阿古只是遼國的開國元勛,他有個哥哥叫蕭敵魯,而他的姐姐更為知名——「斷腕太后」述律平。

  聽起來家世顯赫,但如果放在穆宗朝……「太后黨」墳頭草老高了,「世宗黨」也早就分崩離析,而太后的侄子、世宗的小舅子蕭眉古得卻還掌握著大量資源,《遼史》記載說他當時是「政事令」,《資治通鑑》說他當時是幽州節度使。

  他有何罪?懷璧其罪。「太后黨」、「世宗黨」雙DEBUFF迭加的身世決定了他在穆宗朝一定是被重點打擊、特殊關照的對象,他的蛋糕需要被瓜分。於是便與李瀚一拍即合,決定叛國投敵,投奔中原。

  李瀚以去幽州治病為由,從上京抵達幽州,隨後便與一位名叫田重霸的定州特工接上了頭,向中原送來一封密信,盡泄遼國虛實,大意是說穆宗昏庸無能,朝廷如果發兵北伐,必能成功,或者與之談和,也能占盡好處。然後匯報說自己已經將蕭眉古得策反,請朝廷務必做好準備。

  然而那一年(952)中原(後周)的日子也不好過,正忙於平定兗州慕容彥超之亂,所以「會中國多事,不果從」。

  李瀚等不到中原的回覆,而遼國也得聽到了一些風聲。眼看事情敗露,情急之下,李瀚趁夜換衣出逃,逃到涿州一帶,被遼國巡邏隊抓獲,押回幽州,關入大牢,準備送往上京受審。

  當獄卒睡熟後,李瀚解下腰帶,欲懸樑自盡,但沒死成,於是獄卒們加強了對他的監管,給他戴上了全套手銬腳鐐,「械赴上京」,當走到潢河(西拉木倫河)時,李瀚忽然縱身一躍,跳入河中自殺,心說身上這一大堆鐵鏈子總能把我送走吧。結果鐵鏈子被勾住,又沒死成。最終還是被押解到了上京受審。

  國舅爺蕭眉古得,原本就是被打擊對象,所以被直接判了死刑,立即執行;穆宗也打算把李瀚處死,然而他的老相識——高勛,當時已經被任命為樞密使,替李瀚求情,說李瀚並非忘恩負義,他在中原上有八十歲老母,他只想回家看看,沒別的意思,而且李瀚文筆冠絕於世,讓他起草詔書、外交文書啥的,還能為國增光,省得中原老笑話咱沒文化。

  話里話外,把李瀚類比成開國元勛韓延徽,而把穆宗捧成遼太祖。於是穆宗就把死刑改成了杖刑,抽了幾棍子,然後囚禁在奉國寺,一關就是六年。

  六年後,穆宗要建一個「太宗功德碑」,為他爹歌功頌德,於是尋求有文采的人來執筆,高勛再次出頭,說非李瀚不可。當穆宗讀了李瀚的碑文後,龍顏大悅,當即將李瀚釋放,並加禮部尚書、宣政殿學士。後來,李瀚就死在了遼國,到死都沒能再回中原。這是後話。

  這就是發生應歷二年(952)6月的國舅蕭眉古得、李瀚叛逃事件。順便說一句,高勛的故事只是開頭,後文還會有他。

  此之外還有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謀反……

  總之皇族諸耶律、外戚、擁戴功臣……要麼陰謀推翻他,要麼密謀叛國投敵,這就是穆宗初即位時的囧境,可以說與世宗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這種情況,世宗選擇了積極抗爭,力推南下,想通過對外戰爭來緩解內部矛盾,而穆宗則選擇了躺平。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