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為善

2024-08-04 03:17:55 作者: 忘魚魚
  第6章 為善

  得了寶物,卻沒有開啟它的鑰匙,宋玉善吃飯都沒滋沒味了起來。

  洗澡水燒好了,她泡到浴桶中的時候,都還在想怎麼賺這功德。

  她父親就是個人人稱道的大善人,自然就開始從自己父親的日常言行中剖析。

  想到父親,她忽然就想起了父親說過的話。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父親認為,行善積德,積的便是上天獎賞的功德。

  善有善報,但故意為善,而非心存善心為善,無論所求的是名聲還是俗世的其他什麼東西,那所求便是俗世給予的回報。

  既俗世已有回報,上天便不會再獎賞功德。

  只有不求俗世回報,心存善心,真心實意的去幫助他人,且確實幫到了他人,善心落到了實處,有了切切實實的善行,才是真善,上天會給予功德獎賞。

  想想過去她施捨乞丐,她別有所圖嗎?倒也沒有,確實是沒有指望過他們回報,善心她是有的。

  但是真正幫到他們了嗎?幫到了多少?又有多少真切的落在了他們身上呢?

  大概是沒多少的,乞丐獲得三兩個銅板,或許能換得一些食物,填飽肚子,但不能改善他們的多少生活,甚至說不定這些乞討得來的收入,還有可能沒有真正用在他們自己身上。

  這麼一想,宋玉善就明白了。

  善心和善行缺一不可。

  她過去行善的方式太過粗暴,也太過簡單了,所以施捨了這麼多次,也只有小小的1點功德。

  日後做善事,也要思慮周全才是。

  好心辦壞事,或者沒有落到實處的善意都只是一廂情願,自我感動的浪費而已。

  家中只剩下她一介孤女,錢財再多,於她來說也只是個數字,倒是可以拿來做一些善事,只是得好好籌謀籌謀,再做打算。

  當下首要的,還是得儘快提升修為。

  行善也得需要有自保的實力,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搭進去了,自保是前提,此後才有機會做更多善事,落實自己的想法,免受他人欺負和傷害。

  想到這裡,宋玉善決定把這僅有的1點功德用在輔助修煉提高修煉效果上,這是當下最急需的。

  至於感悟能力,現階段對她的作用還不大,用在突破境界或者修習新術法的時候更合適。

  洗去一身汗水,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裙,辰時初,她準時打開了書局的門。

  看店的同時,她便把昨日記的筆記整理成冊,專門給自己弄了記錄修行知識和感悟的冊子。

  東西不多,很快就整理完了,想起昨日她頭一次聽說的「天下分九州」,她找出了家裡的收藏的青州地圖。

  家裡是開書局的,她從小也愛看書,但書中最多也只提過青州,州城就是她知道的最大的地方了。

  青州地廣物博,東西縱深較長,南北距離稍短。

  扶水縣在青州地圖上,如同一點砂礫,坐落於東北角,整個臨江郡則像一條長蟲。

  縣與縣之間,城與城之間,都有大片的無人地界,是野獸和妖物的天下,越是遠離人煙的地方,越是危險,所以各地之間往來不多。

  扶水縣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出生地,去過郡城的無一不是本地有名望的人。

  全縣更是沒有一人去過州城,大多數人,甚至連本州叫青州都不知道,只知道扶水縣受臨江郡王管轄。

  不過現在她知道青州是洲主和各郡郡王分治了,而且青州東面臨海,北面有一個兗州,西面有一個豫州,南面還有一個徐州,她在地圖的四面邊角處都標註了一下。

  另外還有其他五州不與青州接壤,具體在哪個方位連花婆婆都不知道。

  這個世界,比她想的還要大上許多,就是不知道曲夏是在哪個州?

  總有一天,她會走遍天下,找到曲夏,找到父親的。照例午時初關店,去福滿齋提了午膳,往縣西頭跑去。

  早上她橫穿縣城跑回來時,時間還很早,沒有幾人看見,這時候,大中午的,她跑起來就很引人注目了。

  「自宋秀才去後,宋家玉善愈發不像個女子了,大白天的,就在街上跑,像什麼樣子?」

  「聽說宋家書局現在每天也只做半天的生意,我兒昨日下半晌去就撲了個空。」


  「唉,宋家的家業啊,可要敗在這個女子手中了,當初還不如招個女婿上門幫忙打理呢!」

  「瞅著她這像是往縣西去的?和那位待在一塊兒,也不覺得——她怎麼回頭了?是不是聽到了?」

  「不能吧,這麼遠了,她能聽到才是見鬼了。」

  ……

  宋玉善回頭,確實是因為她聽到了。

  說實話,不僅他們詫異,她自己也驚訝著呢!

  她跑的快,往常這樣背後的議論,隔這麼遠了,她是聽不見的,今天卻聽得清清楚楚。

  她的耳力好像靈敏了不少,又發現一件喜事,她心情好得很,也懶得和這些背後說嘴的人計較,只要不到她面前她踩她的臉,她就當沒聽見算了。

  等她修煉有成,有的是他們求自己的時候。

  就跟花婆婆似的,他們怕她,但一旦遇到了什麼事兒,還不是要求上門去?

  換了她,到時候非得狠狠宰他們一筆不可!

  扶水縣西,白事一條街,壽材鋪。

  「師父,吃飯啦,今天有蟹粉獅子頭,我還買了個大寒瓜!」宋玉善扯著嗓子喊道。

  這寒瓜就是西瓜,難得的很,產量低,運輸又困難,只有夏日裡有農家挑到城裡來賣,一個就要一兩銀子,一般人家都吃不起。

  「怎麼滿頭是汗?」花婆婆今日就在院裡的樹蔭下折元寶呢,見到她喘著粗氣進來,汗淋淋的,連忙問。

  宋玉善把食盒放到桌上,打了桶井水,沾濕手帕擦了把臉:「我跑著來的,昨夜修煉過後,我渾身是勁兒,一口氣從縣西跑到縣東都只要了半刻鐘,輕鬆的很,別看我流汗多,那是都是因為天兒太熱了,這不,把寒瓜都曬熱乎了。」

  花婆婆看著她氣喘吁吁,還說輕鬆的樣子,搖了搖頭,這丫頭就嘴硬吧!

  宋玉善洗完臉,又打了桶水,把寒瓜泡到了桶里,放回了井中:「在井裡擱上幾個時辰,下午吃正好消暑。」

  「行了,快來吃飯。」花婆婆說。

  以前怎麼沒發現,徒弟是個小話嘮呢?

  關於「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句話的一些個人理解。

  這句話出自《聊齋志異》考城隍篇,說的是有意行善,而非純粹的善心行善,即使做了善事也沒有獎賞,無意中做惡,即使做了惡事也不懲罰。

  看起來似乎有失偏頗,也有讀者提出疑慮,到底論心還是論跡,論跡似乎比虛無縹緲的論心更符合實際。

  我的理解是,這句話說的其實是上天對善惡的界定,而非俗世的觀念。

  俗世洞察不了人心,所以多論跡。俗世的律法和習俗,便是論跡界定善惡的,有善行,就是善人,會被人稱讚,有惡行便是惡人,會被律法所懲。

  這句話中的「賞」和「罰」都是「天賞」和「天罰」,前者獎功德,後者罰功德,自然是從天的角度來說。

  上天和俗世不同,天可以洞察人心,也可以審視行跡,心和跡它都可以辨明,所以在它這裡,善心+善行才是真善,會獎賞功德(本章中便有玉善施捨乞丐但沒有功德的描述,就是因為善心沒有落到實處不算善行);無善心但有善行在上天眼中不是真善,只能得到俗世的善報,不會獎賞功德;而上天也不懲罰無心為惡之人,只由人間律法懲罰他們;只有有噁心,也有惡行的真惡之人,才會被懲罰,扣功德。

  這樣說來,在有天道存在的聊齋世界,這句話說的其實是對的。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