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幹什麼?」
英醬駐華公使非常不理解。
原來,這是海軍部尚書彭玉麟正在從天津造船廠招募三千名工匠,乘坐輪船前往日耳曼的伏爾鏘造船廠去加班。
按照歷史來說,鎮遠號是1883年5月2日和1884年3月完工並通過航試。
但是因為高盧雞的壓力,導致日耳曼不給放行。
載湉考慮到這一點,怕到時候鎮遠號回不來參戰,因此急忙讓海軍部派人去。
務必在1882年年底或者是1883年年初回國。
這樣海軍到達以後,完全碾壓他們的遠東艦隊。
而彭玉麟來到海軍部最新投資的天津造船廠,徵調員工。
駐華的英國公使看到了,有些好奇。
有人知道,於是告訴他。
「皇上和日耳曼不是訂購了三艘鐵甲艦嗎?看他們速度太慢了,讓他們去日耳曼給伏爾槍造船廠的建造速度提提速。」
「該死的日耳曼。」
英國佬和日耳曼人也不對付。
英法同盟,英國佬和高盧雞是一家的。
看著三艘鐵甲艦的訂單,他不由得找到了外交部。
自從各國事務總理衙門改走以後,所有接待外國人全部變成了外交部。
除了駐外大使,還有主持部務的常務左侍郎曾紀澤。
「曾大人,你們這是在侮辱大英帝國。」
駐華公使來了以後,興師問罪。
曾紀澤疑惑。「怎麼個情況?怎麼侮辱你們可?」
他是真的懵逼,因為此時的大英帝國在全世界都是霸主級別。
大清帝國稍微還是有點害怕。
更談不到侮辱啊?
「你們和我們訂購了兩艘超勇號和揚威號,訂單金額才90萬英鎊。
可是你們和日耳曼海軍訂購了三艘140萬白銀的鎮遠號。
你是看不起我們大英帝國的造船實力?」
「如果這件事你不給我們一個交代,就別怪我們無禮了。」
駐華公使非常驕橫。
曾紀澤不敢做主,這會的外交部和之前的各國事務總理衙門不一樣啊。
可是他也不能直接拒絕,畢竟兩次鴉片戰爭,英國佬的戰鬥力還是已經得到證明的。
特別是他們的海軍,更是天下無敵。
於是他只能敷衍。「公使先生,您先稍微等一下,我緊急向皇上匯報。」
「去吧去吧,希望你快去快回,我就在外交部這兒等著你。」
「你可不要拿你們華夏官場對待老百姓那種態度來對待我,隨便的往後拖延時間。
如果你不來,我就不走了。」
公使在華夏多年自然清楚官員們是如何對付老百姓的,你有事來找我,我就不給你辦,我就拖著你,你能把我怎麼樣?
可他畢竟是洋人,他不怕華夏的官員會這麼對他。
而且外交部就在紫禁城不遠處。
曾紀澤連忙求見。「皇上,英國公使要求我們平等對待,也在英國佬那採購幾百萬兩白銀。」
此時英鎊和白銀的匯率是 1:五。
一英鎊相當於五兩銀子。
九萬英鎊才四十五萬兩,兩艘才九十萬,還不到鎮遠號一艘的價格,自然讓英國佬生氣。
載湉卻不聽他的。
「我們不是沒有給他們機會,可是他們竟然用蚊子艦來敷衍了事,這樣的話又怎麼能談得上合作呢?」
「上次我們反映過,也不過拿出1350噸的超勇號和揚威號。」
「如今我們自己正在建造3000噸級的,難道他們還準備賣給我們1350噸的超勇號?」
在載湉看來,英國佬特別操蛋。
他是寧可和德國佬合作,也不願意和英國佬。
「皇上,可是那英國公使賴著不走啊!」
眼下人家就要求你必須花錢。
曾紀澤只能把矛盾上交。
載湉心裡想,如果你們能夠拿出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就算是要砸鍋賣鐵,甚至賣掉瀋陽故宮都可以。
畢竟,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排水量高達一萬一千八百八十噸,這可是名副其實的一等鐵甲艦。
要知道這可是1882年啊,排水量達到一萬兩千噸。
動力系統由兩座三脹往復蒸汽機和12座鍋爐構成,雙軸推進,航試時測得功率8407馬力,航速14.75節。
最牛逼的還是他的武器。
該艦武備包括4門威力巨大的16英寸(406毫米)前裝線膛炮,6門20磅後膛炮,2具14英寸(355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以及2具同口徑魚雷發射架。
406毫米的前裝線膛炮,一發炮彈就可以讓超勇號報廢。
除了他自己的四門406㎜火炮以外,他的裝甲厚度也是值得稱道。
在舷裝甲最厚處達到了608毫米,要知道鎮遠號船舷裝甲才355毫米,相當於鎮遠號裝甲厚度的一倍了。
但是在亞洲來說,定遠、鎮遠兩艦也被鬼子稱為巨無霸。
甲午海戰時,鎮遠號兩艦平均承受了200枚炮彈,卻依然毅力不倒。
而英弗來息白戰艦比鎮遠號厚了一倍,這玩意兒可就不是說乘法口訣,讓你挨400枚炮彈就可以隕落。
說不定小鬼子的火炮打在鐵甲上,相當於撓痒痒一樣,別說400炮就是800炮,都不一定能倒下。
可是以四門406㎜的火炮火力,一發炮彈就可以讓小鬼子1000多噸的鐵甲艦完蛋。
要是有這麼一艘,他都敢開到東京去。
英國佬給他出難題,他也會把難題推過去。
論推桌球,可沒有人比華夏人更厲害。
載湉說道。「回去和英國佬說,訂購鐵甲艦可以,但是我們要求訂購英弗萊息白級的鐵甲艦。
不要拿那些蚊子艦,還有超勇號級別的來糊弄朕。」
這就是載湉難為人了。
因為這款最牛逼的鐵甲艦,是1874年2月在朴次茅斯的造船廠開工建造,1876年4月下水,1881年11月正式服役。
人家剛剛服役不到三個月,你就盯上了?
這種要求,英國佬肯定不可能答應。
「這,臣回去和英國佬的駐華公使說一下。」
這事肯定不可能,但是大清也做了回應。
你不賣那是你的事兒,而不是我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