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撤軍
陽和之戰,四萬明軍精銳對陣三萬瓦剌騎兵,結果卻是全軍覆沒,總督宋瑛、總兵朱冕戰死,四萬大軍盡數葬送在此。
當朱祁鎮御駕親征的二十萬大軍抵達陽和時,這裡的戰場依然保持著原樣,瓦剌只是把戰場上有價值的武器鎧甲搜刮一空,屍體卻隨處丟棄在戰場上。
所以當朱祁鎮他們抵達陽和時,看到的是一片屍骨累累的殺戮場,再加上現在的氣溫,以及雨水的沖刷,許多屍體都已經半腐爛,整個戰場上臭氣衝天,簡直如同無間地獄一般。
坐在龍攆上的朱祁鎮,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慘烈的場景,一時間也大為驚懼,畢竟他從小長於深宮的婦人之手,對打仗這種事,頂多只是從書本上看到一些描述,或是聽人提起過,根本想像不出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
直到現在親眼目睹了戰場的慘烈,才終於讓朱祁鎮明白,原來打仗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簡單好玩,而是真的會死人的,這讓他心中也產生了幾分後悔。
但前面就是大同,他們花了十幾天才走到這裡,如果連瓦剌人的面都沒有見到,僅僅因為一些死屍就嚇得退回去,朱祁鎮身為皇帝的臉面也沒處放。
所以朱祁鎮也沒有其它的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至於王振也同樣嚇得不輕,畢竟他以前只是個落第的秀才,做夢也想不到戰場竟然如此的殘酷。
其實不光是朱祁鎮和王振,二十萬明軍中,有不少都是各地的駐軍,當年跟隨朱棣北征的明軍,大都已經老去,他們的兒孫接替他們軍戶的身份進入軍中,絕大部分都沒有上過戰場,就被一紙調令召集起來。
現在這些第一次上戰場的衛所兵,見到屍骨累累的陽和戰場,也讓不少人為之膽寒,還沒有見到瓦剌人,他們在士氣上就已經弱了一籌。
終於在幾天之後,也就是八月初一這一天,朱祁鎮的大軍終於抵達了大同。
不過現在的大同卻是人心惶惶,因為之前明軍兩戰兩敗,特別是陽和之戰,更是讓大同的主力損失殆盡,瓦剌的騎兵也趁機四處搶掠,大同周圍的明軍據點紛紛被攻破,不少百姓拖家帶口,逃到大同城中躲避。
朱祁鎮大軍的到來,倒是讓兵力空虛的大同,終於多了幾分防禦的底氣,畢竟之前的陽和之戰,讓大同的精銳盡喪,現在城中有這麼多的百姓,萬一瓦剌殺進來,後果不堪設想。
張輔拖著老邁的身軀進到城中,也終於有時間喘口氣了,畢竟他這麼大年紀了,一路上又走的十分辛苦,特別是在後半段時,連他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更別說軍中的將士了,光是路上凍餓而死的將士,就約有上千人。
軍中的將士也同樣鬆了口氣,至少進到大同城後,終於有口熱飯吃了,頭頂也能有個遮雨的地方。
但是就在進入大同的當天晚上,朱祁鎮竟然破例的召集文武百官議事,就連張輔也被請了過去。
當張輔來到大廳時,只見鄺埜和王佐等大臣都已經在廳中等候,所有人都是一臉的疲憊,之前的艱難行軍,已經讓所有人都累的不輕,進城都還沒有好好休息,就又被朱祁鎮召集過來議事,所有人都只能強打精神。
過了一會兒,只見朱祁鎮終於來到廳中,然後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下,王振和另一個大太監喜寧,分別立在朱祁鎮兩側。
「王先生,你把事情宣布一下吧!」
只見朱祁鎮清了一下嗓子,這才對王振吩咐道。
「是!」
王振答應一聲,這才上前一步,面對眾位官員宣布道:「陛下有旨,大同城中糧草不足,恐難以支撐大軍駐守,因此陛下決定,兩日後全軍返程回京!」
「什麼!」
聽到王振宣讀朱祁鎮決定撤軍的決定,下面的文武百官全都是震驚的瞪大眼睛,他們辛辛苦苦,忍飢挨餓好不容易才終於抵達大同,結果僅僅只呆兩天就要回去,這不是耍人玩嗎?
「陛下不可,瓦剌來勢洶洶,就在大同城外,我們據城防守,還能占據著地利之勢,以我們的兵力,瓦剌絕對攻不破大同城,現在如果退兵,只會給瓦剌可趁之機!」
張輔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大同是大明的軍事重鎮,城牆之堅固,絲毫不比北京城差,而且城中存儲著大量的糧草,就算他們有二十萬大軍,但肯定也能支撐月余,相比之下,城外的瓦剌人卻撐不了那麼久,所以只要他們攻不破大同,遲早都會退兵。
相比之下,現在出城撤退,反而會給瓦剌人可趁之機,萬一他們在半路截殺的話,以現在軍隊的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
「英國公所言極是,大同城高大堅固,再加上我們的兵力,就算瓦剌人攻來,肯定也攻不破城牆,陛下完全可以等到瓦剌人退走後再回京!」
兵部尚書鄺埜也跟著站出來表態道,其它的大臣也都是紛紛附和。
二十萬大軍在路上缺吃少穿,頂著大雨和寒風,一路上拖拖拉拉好不容易才抵達大同城,現在整個大軍都已經是人困馬乏,就算休整兩天,也難以恢復過來。
最關鍵的是,如果現在宣布撤軍,肯定會對大軍的士氣造成毀滅性打擊,到時軍中士氣全無,如果遇到瓦剌人的截殺,到時只會更加危險,還不如留在大同,憑藉著大同的城防,完全不用擔心瓦剌人能殺進來。
坐在椅子上的朱祁鎮看到這麼多大臣反對,臉上也露出惱火之色,他之所以忽然決定撤軍,主要是來到大同後,大同的鎮守太監郭敬密報朱祁鎮,向對方描述了瓦剌人的可怕,畢竟之前的陽和之戰,郭敬是藏在草叢裡才逃過一劫,現在他早就被瓦剌人嚇破了膽。
朱祁鎮之前路過陽和時,見到了陽和戰場的可怕,現在又聽到郭敬的描述,心中也更加恐懼,這時他也顧不得什麼面子不面子,於是才決定撤軍,而王振對此也十分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