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無敵皇太子> 第34章 皇帝和藩王的鬥爭

第34章 皇帝和藩王的鬥爭

2024-08-17 15:49:41 作者: 冰火情緣
  論年歲與宗室中的輩分,吳王無疑居於首位,其地位之顯赫,無人能出其右。

  因此,吳國的使臣,滿載著國家的榮耀與對皇帝的敬仰,自然而然地率先踏上紅毯,引領著眾人目光。

  他一揮手,數名壯漢應聲而出,合力抬上了一件顯然經過精心挑選、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壽禮,其氣勢之盛,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這是一隻覆蓋著神秘黑布的龐大竹筐,其體積足可容納一人環抱,隱含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那若隱若現的輕微顫動中,眾人內心不禁湧起一陣好奇:吳王呈上的,難道是某種罕見的奇禽異獸?

  若是如此,吳國此番突如其來的示好,背後是否潛藏著更深的圖謀與意味?

  座中,內史陳宣端坐,眉頭微蹙,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未待眾人揣測過久,吳國使者適時上前,立於竹筐一側,朗聲宣告:「吾王祈願陛下青春永駐,福澤綿長。」

  言畢,他瀟灑地掀開了遮掩真相的黑布,一時間,全場皆是一片倒吸冷氣的驚嘆。

  吳使的賀詞無可挑剔,而其所獻之物,確乎非凡——一隻年歲悠久,體型碩大勝過臉盆的烏龜,堪稱珍稀。

  儘管古有「龜壽」之說,但在帝王壽辰之上,以龜為禮,無疑是對皇威的極大輕蔑,甚至可視為吳王的一次隱晦挑釁。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今晚的焦點人物,此事非同小可,在魏武帝魏山未下定論之前,無人敢妄加評論。

  「好,吳王的心意,朕領了。」

  魏山面頰微紅,不知是酒意還是怒氣使然。

  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壓抑住內心的波瀾,此刻絕非與吳王徹底決裂之時。

  吳使得意洋洋地回歸席位,向楚國使者投去一抹挑釁的眼神,似乎在說:朝廷又能奈我吳藩何?這一舉動,無疑更加激勵了楚使,其面上的傲氣愈發張揚。

  隨後登場的幾位藩王,所獻之禮皆中規中矩,既不顯過分昂貴,亦無懈可擊,顯然是秉持中立,不願得罪任何一方的騎牆態度。

  接下來,輪到了楚國使者。

  楚雖為大國,其王魏攸卻與魏陽年齡相仿,且歷來緊隨吳國之後,兩國關係親密無間。從吳使的行徑推斷,這位楚使恐怕也懷揣著不軌之心。

  魏陽眉頭微鎖,父親受辱於外人,他作為兒子實難坐視不理。

  於是,他悄然召來一名小太監,耳語數句。

  小太監隨即走向陳宣,低聲傳達了魏陽的指示。面對陳宣投來的疑惑目光,魏陽僅以點頭回應,一切盡在不言中。

  陳宣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楚使傲慢步入殿堂中央,對皇帝行禮,舉止輕浮,大為不敬。「吾王祝願……」

  話音未落,卻被一名朝廷官員打斷。

  「啟稟陛下,微臣有緊急軍情稟報!」

  魏陽見那人頭戴官帽,不禁一笑,心中明了陳宣已有所行動。

  此人正是御史大夫衙門下的御史中丞,而朝野上下誰人不知,御史大夫衙門幾乎全由陳宣掌控。

  「准奏。」

  魏武帝魏山面露不悅,壽宴之上提及政事,確有不妥。


  「微臣接獲密報,楚王魏攸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竟犯下通姦重罪,依律當削其封國。」

  御史中丞話語中透露出凜冽殺機,大殿瞬時陷入死寂。

  楚使聞此,面色驟變,冷汗涔涔而下。此事他心知肚明,卻困惑為何消息如此迅速傳至長安。

  「陛下,微臣冤枉啊!」

  權衡利弊,楚使選擇矢口否認,心中尚存一絲僥倖,或許朝廷僅憑風聞……一旦他離開長安,此事或能不了了之。

  「姚御史,你所言屬實?」

  魏山沉聲問道,然而,唯有深知他的人,方能在那平靜的眼眸中捕捉到一抹難以掩飾的興奮與喜悅。

  姚季悄然側目,凝視著端坐席上,面容冷峻的陳宣,心下暗忖:富貴自古險中求。

  他猛地昂首,聲音洪亮如鍾,誓道:「臣願以頸上人頭為誓,所言句句皆實,絕無虛言!」

  此語一出,四座皆驚,眾人目光轉向楚國使者,儘是嫌惡之色。

  魏國素以孝道治天下,不孝者,無論貴賤,皆為人所不齒。而今,魏攸身為一國之君,在國喪之時竟行悖德之事,實乃大逆不孝,按律當削其封地,廢其爵位。

  「陛下饒命,臣實不知情啊!」

  楚使與在場眾人一般,聞姚季之言,皆以為對方握有確鑿證據,頓時面色如土,跪伏於地,惶恐不已。

  依魏律,君有大過,臣下未加勸阻,亦同罪論處,故其絕望之情溢於言表。

  「拿下此人,嚴加審訊!」

  魏武帝魏山眼中鄙夷難掩,揮手示意。

  一隊甲冑鮮明的禁衛軍應聲上前,將癱軟無力的楚使強行拖拽而出。

  途徑吳國使者桌旁時,楚使仿佛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緊緊抱住吳使衣袍,哀嚎哭訴:「皓軒兄,念及兩國交誼,請務必救我一命!」

  「放手!成何體統!」

  吳使奮力掙脫,面露尷尬之色。雖兩國情同手足,他亦欲助其脫困,但在孝道大義面前,他不敢輕率發言。

  吳國之強,根基在於民心歸附,士卒用命,此乃吳王魏頡數十年免稅之功。

  一旦涉及不孝,魏頡多年苦心經營的明君形象恐毀於一旦,對吳國而言,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楚國作為吳國的堅定盟友,若置之不理,楚使回國後必遭嚴懲。思慮再三,吳使開口道:「陛下,此事疑點重重,或有隱情,望陛下三思。」

  吳使並未直接求情,而是以平和而不失堅決的語氣陳述事實,態度謙卑,顯露出妥協之意,但其挺身而出之舉,已明確表明吳國不會坐視不理。

  若朝廷執意廢楚,一場蓄勢已久的戰爭恐將一觸即發。

  魏山心中暗驚,吳使之智,不可小覷。

  先前的囂張或是試探朝堂底線之舉。

  如今看來,藉機廢楚之計難以成行,除非他已準備好迎戰吳楚聯軍。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