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讖言解釋權
高仙芝遇到別的事還敢私自處理,遇到童謠讖言,就不敢決斷了,只能上報李琩。
李琩對劉展很熟,因為劉展在歷史上就被逼反了,不過是在淮西宋州被逼反。
劉展本是張介然的部下,安祿山打下陳留,殺死張介然,劉展便在陳留帶人打游擊,後來官軍收復汴州,劉展又立大功。
李琩欣賞劉展的才能,為了避開劉展被逼反,特意把劉展調到汴州,但沒想到,該來的,還是躲不掉。
中書舍人張鎬見了高仙芝的奏報,進言道:「劉展性子倔強,剛愎自用,姓名應謠讖,應除之。」
張鎬受過楊國忠的恩,不過他本人並不壞,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真的信謠讖。
當初,楊國忠說自己的原名「釗」有卯金刀之意,請李隆基改名,時任左拾遺的張鎬也是第一個同意。
崔光遠跟道:「讖言流傳,劉展不上報,不制止,顯然別有用心,陛下應立即除之,並且警惕其他金刀之人。」
崔光遠的後半句話,是在點劉晏。
劉晏也姓劉,是推行兩稅法的核心人物,崔光遠是想借用讖言殺死劉展,再用輿論逼李琩除去劉晏。
李琩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問道:「應當怎麼除?」
張鎬道:「劉展在汴州素有威名,若是派兵討逆,恐怕引起不必要的傷亡,不如給他加官進爵,把他調離汴州,在途中殺之。」
一旁的封常清聽了張鎬的話,神色黯然,因為他覺得劉展不該死,但謠讖向來是大忌,他也不敢進言。
李琩注意到封常清的表情,問道:「封將軍,你有話說?」
封常清猶豫了一下,道:「張舍人之計,臣不敢苟同。軍中將領,非愚笨之人,自己該得多少恩賞,他們心中有數,若是賞賜超過其功勞,他們必起疑心。」
封常清的話,點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賞罰分明,一定要公正,賞得太多,下面的人也會擔心。
德宗年間,涇原兵變,時任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兵來救,因為其生性粗疏,和朝廷里的人發生了矛盾,德宗為了討好李懷光,便賞了他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
誰知李懷光收到免死金牌,不喜反怒,道:「凡是懷疑臣子反叛,才賜給鐵券,現賜給我,是叫我反叛。」
然後他就反了。
封常清借著反駁張鎬,提醒李琩,不能對部下賞得太重。
因為前面來瑱平定荊襄,繳獲了一百六十萬貫財物如數上交,李琩有過賞之心。
李琩明白封常清的意思,點點頭,道:「荊襄平叛功臣的賞賜,還是你來擬吧。」
「是。」封常清領命。
張鎬不知道李琩和封常清的默契,只覺得明明說的是劉展的事,卻變成了來瑱,覺得莫名其妙,接道:「那封尚書以為該如何對付劉展?」
封常清根本就不想對付劉展,搖頭道:「某才疏學薄,沒有計策。」
李琩聽封常清這話,立時明白了封常清的心思,問道:「封將軍覺得,手執金刀起東方,該如何理解?」
讖言在封建社會極受重視,影響深遠。
史載隋朝時,就有「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的讖言,最後果然李唐得了天下。
李隆基對讖言也極其敏感,不讓文武結交江湖術士,杜有鄰一家遭禍,妄稱圖讖也是原因之一。
而李琩為了打擊宗教勢力,重申了李隆基的這條敕令。
因此封常清完全不敢解釋,只回道:「臣並不懂占卜之術,不知如何解。」
「手執金刀起東方,說明東方有確有金刀。」李琩頓了頓,「不過,金刀終是武器,誰執才是關鍵,朕天命所歸,當執此刀,護衛大唐,掃平叛逆,金刀也可以護國。」
李琩並沒有講什麼科學道理,否定讖言,因為他知道這既不可能,也對他不利,他只是對讖言做了重新解釋。
掌握解釋權,才能占據主動。
封常清聽了李琩前半句話,心沉了下去,但聽到李琩後半句,頓時大喜,道:「陛下聖明!」
張鎬沒想到這讖言還能這麼解釋,神色驚訝。
崔光遠計謀沒有得逞,則有些失望。
李琩微微一笑,道:「把朕的解釋傳給劉展,告訴他好好當差,還有他協助高仙芝平叛,本該獎賞,但叛亂就發生在他管轄州縣之內,他也有責任,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是。」封常清高興領命。
……
李琩的敕令傳下,搬回京城的杜有鄰一家感同身受,熱淚盈眶。
當今皇帝,不會再聽一句讖言,就枉殺人命。
杜有鄰當天邀請賓客,盛讚李琩聖德。
至於劉展,收到李琩的敕令後,感動不已。
對於「手執金刀起東方」的謠讖,他早有耳聞,不過,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因為他若是去阻止,就會顯得欲蓋彌彰,他不聞不問,又顯得像幕後推手,除了著急,他什麼也做不了。
但是,現在李琩給了這麼一個解釋,他成了大唐的東方護國寶刀,瞬間由禍轉福。
劉展召來自己的部將,將李琩的敕令傳達,道:「我非世家之後,也不是陛下親信,與陛下只見過兩面,說了不到十句話,但是陛下卻願意信任我,保護我,如此君上,我等還有何不死命效忠的理由?」
其部將張景超道:「戶部尚書劉晏也姓劉,是陛下的寵臣,或許陛下是為了保護他,順便保護刺史。」
劉展聞言,瞪了張景超一眼,道:「陛下要想保劉晏,有的是辦法,何必繞這些彎子?大丈夫處事,當知恩圖報,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正是。」另一部將孫待封贊同劉展的說法,道:「當初陳留陷落,刺史既沒有投降叛軍,也沒有逃走,而是選擇帶我等在敵後打擊叛軍,如此忠良之舉,陛下自然明白。刺史忠義,陛下厚愛,這是君臣佳話,不能只以利益計較。」
「孫將軍言之有理。」劉展哈哈一笑,「既如此,我萬不可負了陛下,當年漢光武帝奪田,汴州等地便儘是刺頭,現在陛下推行兩稅法,汴州又起叛亂,這是我的過失。以後我會加倍小心,讓汴州成為兩稅法的示範之地。」
孫待封道:「刺史大人有令,我等必全力配合。」
其他文武也跟著附和,剛亂過的汴州,又有了生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