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逸以南北夾攻之勢,大破襄王劉備。
如今荊南四郡為趙雲所掌控,荊北為曹操所占據,劉備只能守著襄陽苦苦支撐。
捷報如同雪片般發往京城,劉逸在皇宮中閱覽著荊襄發來的書信,嘴角不由上翹。
『好個曹孟德,好個趙子龍,打得好!
火燒新野一戰,郭嘉沒有讓諸葛亮占到絲毫的便宜,不愧是朕的郭奉孝。』
劉逸再往下翻,有看到了趙范獻樊清一事。
趙雲把此事詳細的講給劉逸,希望劉逸能為他定奪。
劉逸心中暗道:
『樊清?
莫不是自己上一世的桂陽太守趙范之嫂?
不對,在現在這個時候,趙范的大哥明顯還沒娶樊清為妻,樊清是個身家清白的大姑娘。
如此絕色佳人,配子龍沒問題啊!』
劉逸大筆一揮,親自為趙雲指婚。
趙雲只有一個夫人,府中實在冷清,自己這個當兄長的得讓趙家熱鬧起來。
『還有劉備、孫權…
如今荊州朕已經奪下,是時候徹底掃除你們這些不臣服於朕的勢力了!』
劉逸拳頭一緊,目光變得凌厲起來。
他要御駕親征,一戰徹底擊潰劉備和孫權,一統江山!
一切都按照劉逸預料的局勢發展,襄王劉備卻愁眉不展。
如今他已失了荊州大部分地盤,連帶著頭髮都白了不少。
劉備顫聲對諸葛亮道:
「荊南…丟了。
馬季常也被敵軍所擒。
據洛陽的探子來報,劉逸正在調兵遣將,準備御駕親征,橫掃天下。
先生…你說我們還有希望嗎?
我劉備,是否還有機會成就大業?」
「有!」
諸葛亮堅定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主公不放棄,就會有翻盤的可能。
當年項羽稱霸天下,分封諸王,威勢無人能比。
劉邦屢敗屢戰,不知敗在項羽手中多少次。
最後垓下一戰大破楚軍,而有大漢四百年江山。
主公身為高祖子孫,當效先祖。」
聽了諸葛亮的勸說,劉備的心情也平復了不少,點頭道:
「軍師說得對,先祖都能擊敗項羽,我為何不能擊敗劉逸?
軍師,現在我軍被曹操、趙雲南北夾攻,劉逸又要率大軍前來。
不知道此時該如何破局?」
諸葛亮搖著羽扇說道:
「想要破局,唯有放棄襄陽。」
劉備聞言,頓時大驚失色。
「這怎麼可以?
放棄了襄陽,荊襄就再不能為我軍掌控了!
本王與軍師也成了無根浮萍。」
諸葛亮將羽扇抬起,侃侃而談道:
「大王,正所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襄陽城池雖堅,在劉逸軍的圍攻之下破城也只是時間問題。
固守於此,我們的結局只能是全軍覆沒。
唯有跳出襄陽,才能海闊天空。」
「可沒了襄陽,我軍還能去哪呢?」
諸葛亮早就為劉備準備好了後路,拿出地圖對劉備說道:
「主公且看,江夏有黃祖統御的十萬水軍,荊襄錢糧武庫也皆在此處。
主公率襄陽城中的部隊與黃祖匯合,便有大軍二十萬,可堪與劉逸一戰!」
劉備問道:
「然後我們就憑藉這二十萬大軍固守江夏,與劉逸戰鬥到底?」
「並非如此。
哪怕我們有二十萬大軍,野戰或攻堅也不會是劉逸的對手。」
「那怎麼辦?」
「取走江夏的錢糧,帶著部隊渡江投奔孫權。」
劉備驚呼道:
「江夏也不要了?」
失去了襄陽、江夏,荊州全境就都落到劉逸的手中,劉備這個襄王也就成了笑話。
諸葛亮笑道:
「荊州,我們只是暫時失去而已。
只要能夠一戰大破劉逸,我們頃刻間便可奪回荊襄。
別說是荊襄之地,主公甚至可以挾大勝之勢入主益州、北上雍涼,占據三分天下,與劉逸、孫權成鼎足之勢。」
「軍師…我們依舊有機會跟劉逸鼎足而立?」
「有!
主公,劉逸大軍雖眾,卻不擅水戰,亮有六成的把握一戰破敵!」
「軍師,本王相信你!
可這一戰我們要與孫權聯合,這位吳王剛剛敗在劉逸手上,他會願意跟我們聯盟破敵嗎?」
諸葛亮撫須笑道:
「主公有所不知,這孫仲謀對於權力的渴求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
只要有一絲翻盤的希望,他都絕不會投降劉逸。
如今我們與江東互為唇齒,亮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
說到這兒,諸葛亮眼中精芒閃爍,將手指在地圖上一點。
「我們與劉逸決戰的位置,就在此處!」
劉備順著諸葛亮的手指望去,只見地圖上赫然寫著『烏林、赤壁』。
當天晚上,劉備全軍便放棄了襄陽城,向江夏逃竄而去。
江夏黃祖早就被劉備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乃是劉備的死忠之臣。
劉備命黃祖的水軍搬空武庫,馬不停蹄的往南進軍,並派諸葛亮去聯絡孫權,以求聯盟之事。
雖然孫權在合肥大敗了一場,可他麾下的黃蓋、程普等將依舊是堅定的主戰派。
張昭、虞翻這些謀臣實在不願意打仗,都勸孫權投降劉逸。
孫權現在根本不信任張昭等文臣,他只信任魯肅,便派魯肅去招待諸葛亮。
魯肅與諸葛亮一拍即合,馬上帶諸葛亮去見孫權,商議聯盟之事。
張昭得知此事,帶領江東一眾謀臣跟諸葛亮激烈辯論,想要讓諸葛亮知難而退。
可惜這些小卡拉米如何是諸葛亮的對手?
三言兩語之間,江東謀臣就被諸葛亮駁得體無完膚,諸葛亮也成功得到了勸說孫權的機會。
面對這位碧眼的江東之主,諸葛亮深施一禮道:
「外臣諸葛亮,拜見吳王。」
「先生快快請起,久聞孔明先生乃襄王首席謀士,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孤跟子敬商議過,已同意與襄王聯合禦敵。
只是劉逸的實力太過強大,若他興兵殺至,先生可有良策破敵?」
諸葛亮也不藏私,對孫權答道:
「劉逸麾下的軍士雖眾,卻以步兵和騎兵為主,他的水軍力量,遠不如我家大王和吳王。
再加上其勞師遠征,每日的錢糧消耗甚巨,必然會著急與我們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