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戍邊三年,你比皇帝還舒坦?> 第二百三十章 新皇登基

第二百三十章 新皇登基

2024-09-14 19:20:47 作者: 白日盡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臣斗膽建議,將同僚們的三餐改為大梁薯,讓大家都親身嘗試一下普通百姓的日常飲食。」

  「大梁薯雖美味,但長期食用難免會有不適,臣希望同僚們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百姓的難處,將來在處理國事時,能多一份同理心,少一份疏忽。」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大家都驚訝地著陳誠,心中暗道:這傢伙竟然還有此等胸襟?真是看走眼了!

  皇帝聽後,撫掌大笑:「好!陳卿此議甚合朕意,就依你所言,外面的人,三餐都換成大梁薯,讓他們也好好嘗嘗百姓的滋味!」

  「吾皇聖明!」群臣齊聲贊道。

  陳誠的嘴角悄悄勾起一抹狡黠的微笑,心中暗自得意。

  哎喲喂,那紅薯,香噴噴的,吃完還讓人回味無窮,滿嘴留香呢!

  這些讀書人,整天端著個架子,講究什麼體面、斯文,他陳誠不揭穿這些人那層虛偽的面紗,他們還真當自己是聖人了,不食人間煙火?

  一個個裝得跟什麼似的,等著吧,遲早讓你們原形畢露,臉丟光光!

  嘿,他還想呢,乾脆把他們圈起來,搞個門票展覽,說不定在洛玉坊一傳開,還能賺點外快呢,他這小腦瓜子可是轉得飛快。

  正當他陳誠在這兒盤算著小九九呢,皇帝那邊開始談正事兒了。

  鄭開大人開口說:「陛下,戶部昨天上奏了,說南方的糧食災情又嚴重了,您看了沒?」

  皇帝一臉凝重:「朕已經看過了,諸位愛卿有何高見啊?」

  鄭開繼續道:「臣以為,現在應該立刻下令開倉放糧,再拖下去,消息傳到南方,可就容易鬧出民變了,只要到了秋收,情況應該就能有所緩解。」

  皇帝皺眉想了想:「可南域那邊水患嚴重,很多糧倉都泡湯了,這能撐到秋收嗎?」

  這時,劉陳大人站了起來:「陛下,糧食肯定是不夠的,哪怕秋收,收成也怕是大打折扣,

  所以,當務之急是得讓各地把糧價壓下來,別讓老百姓買不起糧食,此外,那些士紳家裡囤的糧食可不少,咱們可以向他們征糧、借糧。」

  陳誠聽到這,心裡直嘆氣。

  清水縣那邊的人去了一段時間了,給他回的信說南方的糧價不僅沒因為紅薯的事兒降下來,而且還噌噌往上漲,一天比一天高。

  這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不過,這事兒陳誠早就有預感。

  朝中肯定有人看出了他的打算,只是想不到他們動作這麼快,比他還狠!

  真是納悶,究竟是誰嘴巴不嚴,泄露了秘密。

  現在這些個傢伙一個個都跳出來出主意,陳誠一聽,嘿,基本上都是些不著邊際的話。

  開倉放糧這事兒是板上釘釘的,但問題在於糧食根本就不夠分啊。

  那能指望誰呢?也就只有那些士紳大戶了。

  可問題是,不管是去征糧還是借糧,結果都一樣,他們能給咱們的也就一點點,誰願意從自己碗裡往外扒拉飯呢?

  要是上門去要,人家一句「沒有」就把他們打發了,還能怎麼著?官府總不能真的去搶老百姓的糧食吧?

  陳誠還想過一招,就是立個碑刻個功,表彰一下那些慷慨解囊的士紳,但這招兒到了地方上,估計也就是個擺設,沒人買帳。


  災荒年頭,啥都不如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再說那些士紳大戶,要是他們真要點臉面,也混不到今天這個地位。

  說白了,他們就是權力和金錢的合體,骨子裡透著貪婪和自私。

  這事兒啊,真是不好辦得很。

  也不知道清水縣那邊安排出去的人現在如何了,一來一回的,都得二十多天了……

  皇帝看陳誠一臉愁容,就開口問了:「陳卿啊,你心裡有啥盤算沒有?」

  陳誠趕緊行禮,大聲說道:「陛下,臣以為,咱們不應該強行壓制糧價,要讓它自然發展,等糧價漲到一定程度,那些糧商們自然會像聞到腥味的貓一樣,往災區涌,咱們只要熬過這段時間,糧價或許就能慢慢回落了。」

  當然了,這話陳誠沒明說,但他心裡清楚,這樣做肯定會有人挨餓。

  不過,市場的問題還是得讓市場去解決,官府反應慢半拍,哪比得上市場的高效呢?

  皇帝沉吟片刻,「那便採用陳卿的意見吧。」

  陳誠揚眉一笑,挑釁地看著劉陳。

  劉陳冷哼一聲轉身離開。

  而那些個翰林學士們本來還不服氣,皇帝直接拍板,「既然諸位對陳卿還有所怨言,不如去洛玉坊一探究竟。」

  翰林學士泡在水中難耐極了,聞言立馬起身跟上了大部隊。

  到了洛玉坊,只見眼前街道乾淨整潔,纖塵不染,百姓們談笑風生一片祥和,絲毫看不出剛下過一場雷暴雨。

  言英名閉上了嘴。

  文武百官瞬間對陳誠徹底服氣了。

  很快,南域賑災方案也發布了下去這一方案一落實下去,效果十分顯著。

  各地糧食漲價到一定高度後,漸漸區域平衡乃至回落,南域的災患也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各地百姓為陳誠建立太廟供奉。

  這幾年,陳誠貢獻的一切皇帝都看在眼裡,他終於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朕的皇弟不省心,而朕又膝下無子,此次來,朕也想宣布陳誠將是下一任大梁儲君。」

  沒有官員敢勸諫皇帝,也沒有人敢彈劾陳誠。

  陳誠不僅能管理好一座又一座的坊市,還成功地賑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

  他們不得不服。

  幾年後,新皇陳誠登基,娶了丹陽成為了大梁的皇后,而越陵王甘願俯首稱臣,成為了陳誠的有力臂膀。

  裕親王與越陵王便是陳誠的左右手。

  新皇登基,根基還不夠穩妥,周邊各國頻頻來犯。

  而陳誠熟練掌握兵法,將諸國打得節節敗退,投降成為了大梁的附屬國。

  大梁薯得到了推廣,越來越的人能夠吃飽。

  不到三年,陳誠已坐穩皇位,他愛民如子,積極發展科技和農業,讓大梁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國,也成為了百姓口中愛戴的明君。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