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無語子談本來無一物,老僧妙解何處惹塵埃
2024-08-04 13:28:05
作者: 故弄玄虛子
禪語輕吟繞指間,無物塵埃心自閒。
月下清風相對坐,無語子意共參禪。
紅塵紛擾皆拋卻,明鏡台前悟本源。
何處塵埃能染我,唯留清氣滿乾坤。
在那座被歲月輕撫的古剎旁,春日的暖陽溫柔地灑落,穿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照在一對師徒身上。師父,法號慧明,年逾古稀,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超然物外的智慧;徒弟,則是近年來寺中收下的年輕僧侶,名喚無語子,性情內斂,常以沉默自省,對佛法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渴望。
這日,慧明師父帶著無語子漫步於山間小徑,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林木,鳥語花香,仿佛世間一切煩惱都隨之遠去。師徒二人行至一處幽靜的山谷,谷中有一汪清泉,清澈見底,水聲潺潺,如同天籟之音,洗滌著人的心靈。
慧明師父停下腳步,轉身對無語子道:「子不語,今日我們便在此地,借這清泉之靈,探討一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機。」
無語子聞言,雙目微閉,似是在心中默誦經文,片刻後緩緩睜開,輕聲答道:「師父,弟子雖常思此言,卻總覺其中深意難以捉摸,還望師父指點迷津。」
慧明師父微微一笑,指了指那清泉:「你看這水,自山間而來,歷經曲折,終匯聚於此,清澈無染。水本無形,無物可附,恰如人心,本自清淨,本無塵埃。」
「但人心易動,如風起時,水面生波,塵埃便似那心中雜念,隨風而至。」無語子接過話茬,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慧明師父點頭讚許:「正是如此。世間萬物,皆由心生,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塵埃之所以能惹,皆因心有掛礙,有執著,有分別。」
說著,慧明師父從袖中取出一枚小石子,輕輕投入泉中,只見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隨後又漸漸歸於平靜。「這石子,便是外界之誘惑,或是內心之執念,投入心湖,自然掀起波瀾。但你要記住,心湖之大,足以容納萬物,亦能平息一切。」
無語子若有所思,低頭凝視著那恢復平靜的清泉,仿佛從中看到了自己內心的倒影。他輕聲問道:「師父,那如何才能讓心湖永遠保持這份清澈,不受外界干擾呢?」
慧明師父微微一笑,伸手輕撫無語子的頭頂,溫言道:「修行之路,貴在堅持與自省。你要學會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每當雜念生起,便以正念對之,如清泉洗塵,使之自然消散。同時,要培養慈悲與智慧,以寬廣的胸懷包容世間萬物,以深邃的智慧洞察事物本質。」
「此外,還需勤修禪定,於靜謐中體悟生命之真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記住,佛法不離世間覺,覺知當下,即是修行。」
無語子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仿佛有一股清泉湧入心田,洗淨了所有的塵埃與雜念。他雙手合十,向慧明師父深深一拜:「多謝師父教誨,弟子定當銘記於心,勤加修行,以期早日證得菩提。」
慧明師父含笑點頭,目光中滿是欣慰與期待。師徒二人繼續漫步於山間,留下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足跡,也留下了對生命、對佛法無盡的探索與追求。
隨著夕陽西下,天邊染上了一抹絢麗的晚霞,古剎的鐘聲悠悠響起,似乎在為這對師徒的禪悟之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機,也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智慧與光明的花朵。
師徒各有境界,難分高下,有詩為證:
心湖如鏡映天光,一念不生萬法藏。
塵埃自去風自息,禪定深處見真章。
願諸行者心常淨,智慧如海廣無疆。
世間紛擾皆過客,唯余清淨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