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番外第53章 當年匈奴能打李廣,今天鮮卑就能打呂布

番外第53章 當年匈奴能打李廣,今天鮮卑就能打呂布

2024-08-18 09:06:16 作者: 浙東匹夫
  「劉備這是要把咱草原群雄趕盡殺絕吶。新⑥⑨書吧→閱讀居然能堅持在東胡草原常年屯田,步步逼近。長此以往,漠南之地還如何回得去?」

  七月底的一天,鮮卑可汗拓跋力微,帶著數萬精騎,在漠南草原上逡巡遊牧,居無定所。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檔時機駐紮下來幾天,也是心中悲憤。

  每每坐在氈帳里喝悶酒時,他就會喊來高幹等人商量對策,卻始終拿不出可行的方案。

  他只剩下十一萬部隊了,而且是已經把高幹的殘部都收編了的情況下,才湊出的這十一萬人。

  高幹也不可能反抗拓跋力微的直接收編。因為去年那一波打完後,隨著大漢在燕山以北、大興安嶺以南新建的三郡屯墾,高幹麾下原本那些「逃亡出關的漢人百姓」,都已經被漢朝收編回去了。

  高幹手下只有士兵,沒有平民來納糧和提供物資,他還憑什麼自給自足自立?

  既然要吃拓跋力微的穿拓跋力微的,當然也只能給拓跋力微當狗。路走到這一步,也是形勢所逼,沒辦法了。

  草原聯軍還剩這點實力,還是疲憊頹廢之師,跟漢人主力打硬仗,絕對是不敢的。只能是漢人來了就跑,暫時放棄對應草場上肥美的水草。

  武器太差,還被常年斷絕鋼鐵貿易,騎兵之利馬匹數量都沒優勢了,胡人還打個屁?

  從始至終,拓跋力微最後敢想的,始終是「把兵力集結為一股,趁著北伐圍剿的漢軍各路之間出現空檔,逮住其中一路,以絕對優勢兵力痛打」。

  把戰略機動性優勢發揮到極點,還有一線生機。發揮不出來,就是十死無生。

  這個道理懂的都懂,哪怕是三百多年前,漢武帝的時候四路北伐,匈奴雖然打不過四路漢軍合力,但集中全部兵力放棄另外三路、任由三路漢軍深入,匈奴只以全力痛揍李廣,那還是可以把李廣殲滅的。

  高幹這些日子游擊下來,疲於奔命之餘,也把這個道理徹底想明白了。他跟拓跋力微也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生二心,此刻看可汗長吁短嘆,高幹也是一咬牙,想來個痛快:

  「可汗既然不甘,有這個決心,咱不如就謀求跟其中一路漢軍決戰!也省得被慢慢耗死。漢人得了黑麥,能在關外都搞農耕,聽說還有幾種長得很大的巨菜,也能在極寒之地種植。

  這是劉備得了天助,淘來逃去慢慢耗我們肯定是個死!放牧的草原肯定會越來越少!連部民都養不活!還不如尋求個痛快呢!」

  高幹這話說完,拓跋力微也算是聽到心坎里去了。69🅂🄷🅄🅇.🄲🄾🄼

  這裡必須提一點盤外因素:今年春夏兩季的開荒屯墾過程中,大漢朝廷除了第一次大面積推廣種黑麥之外,還特地在遼河流域上游草原、示範推廣了從流鬼島(庫頁島)南部弄回來的巨菜種子。

  至於這些蔬菜的種子,當然是從庫頁島沿著曰本海運到海參崴附近、然後沿著圖們江運到後世吉林內地,再用大篷車、陸路從圖們江流域轉運到遼河上,沿河運到關外三郡。

  流鬼島巨菜的發現時間,跟黑麥是一樣的,但因為朝廷做過實驗,發現「流鬼島巨菜被移植到外地後,會漸漸變回原樣」,加上流鬼島又那麼遠,海運成本也不低,所以朝廷對於巨菜的移植不如黑麥那麼熱心。

  黑麥畢竟是一勞永逸,在外地種幾年、種子會幾何級數增長,種子夠用之後就不用再從庫頁島拿貨了。巨菜種子則是要年年補充,不能指望留種,性質不一樣。


  但今年之所以破例、給關外三郡屯墾區的移民分配巨菜種子,一方面是考慮到鼓勵移民,穩定人心。

  畢竟普通百姓沒讀過書,也沒做過實驗,不知道這東西「種幾年會重新變小」,朝廷哄騙一下,就可以給士氣打進一針強心劑。

  三年後哪怕衰退,好歹最初最人心浮動的那幾年也安全過渡了。

  分配巨菜種子的另一層考慮,則是諸葛亮建議朝廷的一條秘密計謀。諸葛亮建議給趙雲巡防的關外數郡發種子、並且故意在收穫季節放縱鮮卑掠奪部隊進入這些農耕區、「發現」並掠得這些巨菜。

  後來的發展,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在東胡草原的游擊掠奪戰對抗中,鮮卑人和高幹果然發現了巨菜的存在。這樣一來,就更加堅定了他們「漢人找到了神跡作物,能夠在原本不適合農耕的地區發展出農耕,所以漢人肯定能在草原上站穩腳跟,來了就不走了」。

  對草原胡人士氣打擊最大的發現是什麼?莫過於此!

  畢竟他們最怕的就是草原地區的底層生產關係被改變,從原本不適合農耕變得能適合農耕。

  這樣一來,草原胡人的「打不過就暫時躲遠點兒等等看」就變得沒意義了,因為再等漢人也不會走,還能自行靠著在草原上種田造血、自給自足。

  高幹此刻對拓跋力微的勸說,顯然就是中了諸葛亮的這個計策。

  諸葛亮用了巨菜的信息差,把鮮卑人嚇住了,全體鮮卑上上下下,腦子裡都植入了一個念頭:「越拖漢人越強,我們越弱」。

  那遲打還不如早打呢!

  從衛青霍去病以來,「逼著草原民族跟你儘早主力決戰」這個古人從未完成的戰略級欺騙,被諸葛亮巧妙完成了。

  當然,丞相李素在這個謀劃決策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貢獻。他雖然沒有先知先覺可以借鑑了,也想不出這些腦洞,但他至少還知道好歹、看得出優劣。

  諸葛亮的秘奏送到雒陽,劉備跟李素商量時,李素立刻就眼前一亮,全力支持了得意弟子的這個計謀。

  所以,李素好歹還有個「勸說定策」之功。

  沒辦法,教了個徒弟牛逼,當老師的當然可以輕鬆一點。

  就好比學霸研究生的論文交上來,讓導師斧正,基本上不用改就可以直接放過,還白撈一個通訊作者的署名權。

  ……

  拓跋力微和高幹此刻,就是在充分了解了漢人的黑麥收成、並且親眼看到了麾下將士們從赤峰郡搶回來的巨大蔬菜實物收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判斷決策的。

  拓跋力微本人面前的食案上,幾個鐵鍋里,就燉煮著一顆二十幾漢斤重的長蘿蔔,還有一顆五六十漢斤的白菜。再加上鍋里一整隻的羊,夠拓跋力微身邊的親近妃嬪、子女全體吃飽了。

  真切的實物,親口吃下去了,想不信都不可能。但他不知道,這些蔬菜,其實已經比在流鬼島的第一代作物,變小了至少兩三成了。

  要是在原產地,每顆蘿蔔起碼再重七八漢斤。

  吃著菠蘿燉羊肉,拓跋力微攤牌道:

  「如果非要伺機尋漢軍其中一路兵馬決戰,找誰勝算比較大?原本孤以為呂布關羽最強,去年特地繞到遼西、尋找薄弱之處入關,可趙雲張飛,也是絲毫不弱。


  張飛和趙雲的兵力數量如今又得到了劉備的增援加強,加上漢人的河海水運條件,顯然是越往東越好,孤竟想不出能有把握殲滅其中任何一路,唉。」

  高幹倒是顯然有備而來,這幾天已經想好了,在拓跋力微最無奈之時,他選擇了建議對方孤注一擲:

  「可汗,如今之勢,可謂與漢武帝時,四路出擊匈奴,已經極為相似,甚至更加兇險。而我軍的應對,顯然也可以借鑑當時的經驗。

  三百年前,武帝四路北伐時,最西以公孫賀出雲中、其東以李廣出雁門、其東以公孫敖出代郡、最東以衛青出上谷,最後只有衛青取勝。

  而衛青的防區,便如今日上谷郡公張飛之防區。去年我軍輕西而重東,最後也被漢軍的水路轉運馳援之速逼了回來,確實不該去碰這個硬茬。

  既如此,不如出其不意,找個漢人覺得我軍最不可能去碰的名將,比如雲中呂布,說不定反而能利用漢軍馳援遲緩,戰而勝之——

  末將知道可汗擔心呂布餘威,可正是如此,才該反其道而行之,可汗莫忘了三百年前,飛將軍李廣面對匈奴集結主力圍攻,一樣兵敗覆滅!漢武帝不也同樣沒料到,匈奴會全力猛攻李廣麼!」

  避開強敵是很重要,但出其不意,更加重要。

  拓跋力微聽到這個建議時,自己都是嚇了一大跳。因為按照他的潛意識,他就算想過對任何一路漢軍下手,「主動攻擊呂布」這個選項,也該是排在最低優先級的。

  原因無他,呂布是唯一一個十幾年前就對鮮卑造成過決定性重創的漢軍大將,當年殺了步度根、燒了盛樂王庭。

  雖然當時呂布是利用了馬超張飛消耗勾引走了鮮卑主力的情況下、撿漏偷襲的,可呂布的威名和恐怖,卻是實實在在留下來了。

  後來呂布歸順劉備後,劉備也防著他,跟他做「鮮卑人首級換軍需物資和裝備」的貿易,雖然一直卡著最精簡的武器不賣給呂布,防著呂布一手,但呂布依然在數年裡每年保持了對鮮卑的小規模主動進攻。

  只是呂布的兵力不足,當時也就兩萬人出頭,所以只是讓鮮卑「連續五年沒有人口增長」,倒不至於把鮮卑打得越來越少。

  後來拓跋力微主動放棄了陰山以南的據點,退到山的北麓,呂布也就漸漸消停了。

  此時此刻,距離呂布對鮮卑的破壞,至少已經過去十年了。高幹舊事重提,拓跋力微在短暫的驚慌後,還是強行平靜了情緒,誠懇追問:「對付呂布,怕是沒有勝算吧?」

  高幹抓住機會剖析道:「末將知道可汗少年時見過呂布的威風,可正因如此,才出現了燈下黑的誤判,原因有三。

  首先,我軍要集結全部主力攻擊漢軍一部,那顯然要挑最不合群、距離漢軍其他路援軍最遠、救援最慢的敵人來下手。關羽張飛的防區居中,一旦被攻擊,左右兩翼都會快速來援,給我軍的作戰時機就比較短。

  而呂布趙雲居於兩翼。一旦我軍能在戰前施展騙術騙過漢軍,然後出其不意猛攻,就只有關羽能來救呂布、張飛能去救趙雲。更遠的隔州駐軍是趕不上的。所以就註定我們只能在呂布趙雲里選一個打。

  其次,呂布雖強,但始終沒有贏得劉備的絕對信任,他的軍中只有當初剛剛歸順時,漢人朝廷賣給他的一小批鍛鋼胸甲,為的是勸誘他做出歸順的決策。

  歸順之後,漢人朝廷沒有再賣給他任何先進軍械,最多就是給點四稜錐槍的槍頭,聽說還有車木棍造槍桿的踏輪床(車床),所以呂布軍的武器,始終是比關羽張飛趙雲差一些的。」


  聽到這一點,拓跋力微也下意識地微微點頭,表示承認。

  劉備這麼做也無可厚非,畢竟呂布太反覆無常了,不可能給他跟自家兄弟一樣精良的武器裝備的。呂布的本質,只是一個歸順的諸侯軍閥。

  這也不算「自廢武功」,因為劉備本來就沒指望呂布扮演未來對胡人作戰的主攻手,他是希望關羽來完成決戰的。天下統一後,有新的兵馬募集訓練上來,新的武器,當然都給關羽了。

  呂布的嫡系部隊,始終是當年的老牌并州軍,還有少量河套北地出身的涼州兵(涼州軍當年也不是全跟著李傕郭汜造反的,有一小部分河東、北地的兵跟著呂布走了)

  劉備希望看到的,是呂布只有那麼多武力,然後隨著時間逐漸凋零,不給他新的內地兵源補充,最後讓呂布當個富家翁侯爵,有個善終就行了,這樣雙方都能安心。

  拓跋力微捋明白這個邏輯後,自言自語道:

  「這麼一說,呂布確實也消停了有些年頭了。當初就是漢朝沒有統一之前,呂布經常跟我軍摩擦。但從曹操死後這十年來看,呂布也沒什麼威脅,孤竟是被他早年的餘威嚇住了。」

  高幹連忙補充:「正是如此,而且可汗所言,恰好點出了呂布的另一個原本沒有的弱點,那就是他麾下的兵馬人數,比十幾年前反而更少了一些,他自己也老了!可汗可不能忽視年紀對軍隊戰力的影響吶!

  呂布麾下的并州軍,那都是十幾年前,從整個并州境內,乃至河東北地招募勇士而來的,那是一州之地才搜集得出來的。可投了劉備之後,呂布直轄的土地,已經從一整個州,縮小到了一兩個郡,那就是三四倍的差距。

  十幾年了,那些精兵也會老去、退役,而新徵募上來的勇士,因為兵源地規模變小了,肯定補不上流失。根據末將當初在袁公帳下時,最後的情報,呂布的可戰之兵,現在已經不到兩萬人了!」

  這個道理也是一點就透,很容易理解。

  就像諸葛亮的《後出師表》寫的那樣:到漢中籌備北伐後,一年多里,老死了七十多個將領和軍官、一千多個青羌、叟兵、突騎之類的精兵,這都是當年劉備轉戰天下才積累到的兵源,靠益州一個州的新兵是補充不上來的。

  同理,當年呂布靠擁有一個多州的土地,才維持住的部隊規模,最近十幾年靠一兩個郡的戰爭潛力,也是維持不住的,也會慢慢有所縮水。

  這麼一層層抽絲剝繭分析下來,拓跋力微居然覺得:這事兒的可行性,正在顯得越來越靠譜。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