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417章 董仲舒勸學

第417章 董仲舒勸學

2024-08-18 10:30:09 作者: 靈麓夜行
  第417章 董仲舒勸學

  這是董仲舒成為太學博士的第五天。✌😳 ➅➈ѕ𝓱𝔲乂.𝔠𝓞𝐦 ☟🐠

  他對於這裡的生活,可謂是再滿意不過了。

  現在察舉制尚未推舉上來賢才,因此他所負責的教學任務尚未開始,有大把的時間由自己安排。

  而且太學的基礎設施都建得相當不錯。

  博士的居所乃是一人一間,臥房採光極佳,並且每間房內都安排了專門的廁所,並不需要幾十人一起去爭搶公用的。

  這些無疑是提升幸福感的細節。

  要知道哪怕到了後世,某些城中村里,一樓十幾戶人家,只能在公共衛生間中方便,到了冬天,簡直是種折磨。

  在漢代,居民家中沒有修建廁所的情況,可以說是普遍存在。

  畢竟鄉野之中,隨處找個野地草叢解決即可,至於郡縣之中,只要不在大馬路上,其實各種角落,亦是僻靜。

  至於這些日子的吃食,他同樣覺得非常方便。

  太學中是有專門的食堂存在。

  作為大漢最高學府,太學中的食堂倒不像後世中小學的食堂,由公司招標,把成本壓縮到極低,反倒是官方補貼極多,不用考慮成本,最主要是讓太學內的師生吃得滿意。

  公孫弘因為食堂的美味與便宜,屢次在董仲舒面前,讚不絕口,「我在考試結束的這些天裡,去了數家食肆酒樓,欲一品京城美味,往往是敗興而歸,差強人意的都少,沒想到反在太學之內,嘗到了讓我滿意的飯菜,真是令我意外啊。」

  不過董仲舒對口腹之慾倒沒有什麼特別要求。

  只要味道沒有到令人反胃,吃了不會壞肚子的地步,那自己就能接受。

  當然,吃飯不用離開太學,這樣的方便,倒是讓他頗為滿意。

  畢竟食堂與藏書室挨得很近。

  往往用過餐後,自己便可以散步走到藏書室內。

  那棟藏書室,才是董仲舒認為太學做得最好的地方。

  要知道在地方上學習,想要獲取典籍,那是非常困難的,不少典籍殘缺不全,甚至屬於孤本,一郡之內,只有某些大儒擁有,年少的自己上門求取,往往要遭冷眼。

  而太學之中的藏書室,不說應有盡有,但各家典籍,保存得相當全面,甚至有一卷高祖時期流傳下來的原版伏生《尚書》,以及三冊由陽夏文貞侯收集的《樂經》。

  它們的象徵意義比實際意義更重。

  要知道這代表著從戰火中流傳下來的文化。

  野蠻與刀劍摧毀不了人們嚮往文明的種子,除非所有孩提的向學之心死了,只渴望名利,追求物慾,或許那才會摧毀文明的根基。

  從藏書室中借閱典籍,亦不是什麼難事。

  原本董仲舒以為要經過數道手續,非常麻煩,因此他最開始都是在書架前站著看書,不想招來麻煩。

  只是後面藏書室的管理員見著他常來,好心提醒,告訴他可以借回去看。

  董仲舒這才知道,陳洛制定的借閱規則,並不嚴苛。

  那些普通的紙制書籍,只需要登記名字,一人總共可以借閱十本,在兩個月內歸還即可。


  而藏書室內竹簡,倒是需要通過身份證明,才能帶離,一人只能借閱一卷,需要在旬日內歸還。

  至於藏書室內的某些孤本,原則上是只能在這裡觀閱,不過因為某些研究想要帶離,則是需要向陳洛申請,得到批准才行。

  不過董仲舒暫且只需要借閱那些紙制書籍就夠了。

  畢竟那些竹簡的信息量過低,除了有對照古籍的作用外,其他時候,還是翻書更加方便。

  日子就這樣不咸不淡地過去五天,他在太學內的生活漸漸形成了規律。

  起床,洗漱,與公孫弘結伴前去食堂用早食,交流攀談,上午結束。

  用午餐,前去藏書室還書,挑書,借書,閱覽,下午結束。

  晚飯過後,接觸同僚,進行辯論,挑燈夜讀,一日結束。

  太學內的這些同僚,董仲舒覺得他們的能力倒是比外面的那些文士要強上很多,通過了太學的篩選,果然還是不一樣的,在吵……在辯論的時候,這些人不至於最開始就被帶入進自己的邏輯,進行交流的時候,還算是有來又回,沒有被自己單方面給摁著輸出,一言不發。

  在第五日的傍晚,公孫弘過來是敲響了董仲舒的房門。

  「次卿過來,是有何事?」剛剛從藏書室歸來的董仲舒,正在吃飯,不過他放下手中的食盒,先去開了門。

  「你這又是去藏書室看了一下午,現在才回?」公孫弘樂呵呵地問了一句,感慨道,「你們年輕人的研學精神,我是遠遠比不上咯,現在年歲大了,只希望不要將原來的知識都給忘光就行。」

  董仲舒笑著接話道:「我認為次卿這話有失偏頗。」

  「哦?還請指教。」公孫弘倒不羞惱,虛心問道。

  他知道董仲舒未來在學術上的成就,必然遠遠超過自己。

  要知道整個太學之中,已經是匯聚了天下最優秀的一批賢才,而董仲舒這幾日又能再其中脫穎而出。

  未來儒家學派復興的希望,公羊學派振興的希望。

  全繫於其一身也。

  沉吟片刻,董仲舒揉著下巴道:「讀書這件事情,只要有心,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年少的時候讀書,就好比日出的朝陽,可以照亮前路,讓我們明白前進的方向。

  壯年的時候讀書,就好比明亮的月光,可以感悟心境,反思過往的得知。

  而晚年的時候讀書,就好像拿著燭台在夜裡走路,這總比閉上眼睛,沉醉在昔日的成就而不見外物變遷要好。

  在我看來,持續的學習是絕對有必要的。

  古往今來,往往成就大事者,多半青年與壯年時期,而這些豪傑待直暮年,往往會做出一些昏聵的決定。

  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少人認為這是他們年紀大了,身體的衰老消磨了雄心壯志,讓他們不再銳意進取。

  可如果他們願意持之以恆地學習,憑藉書籍繼續了解世界,維持對世界的敬畏,或許他們便不會那麼自我地覺得,自己的決定全是正確的。」

  隨著董仲舒話音落下,室內短暫性地陷入了沉默。

  不少人確實會以年齡為由,拒絕枯燥的學習。


  自己忙碌了大半輩子,總得享受享受吧?

  看書這種事,讓年輕人去做就好,我有「人生經驗」,吃過的鹽比他們吃過的飯還要多哩。

  可以說絕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

  懷著這樣的心態,他們推開了案牘上的書冊,心態亦是由開放轉為保守,漸漸故步自封。

  只不過董仲舒現在正面將這個泡泡給戳破。

  哪怕一百個人中有九十九個人這麼想,那也不代表這就是正確的觀念。

  就好比虛偽的花朵生長在欺騙為名的土壤之中,哪怕它外表絢麗,亦結不出名為真實的果子。

  公孫弘捋了捋下巴上的鬍子,苦笑一聲,「仲舒你這話,可真是犀利而尖銳啊。

  如果伱這言語沒有道理,那我可能笑一笑就過去了,只是現在我感覺如芒在背,想必心中羞愧。

  唉,明日開始,我便一併與你去藏書室吧。

  哪怕現在眼睛沒有以前好使,讀書的速度慢了,但就像你說的,只要在前進,那總比原地駐足要好。

  你們這些年輕人都在進步,要是我原地駐足的話,那反倒是顯得在倒退了。」

  畢竟學習這事,不單單是看自己的知識儲備如何,同樣是要和旁人進行對比的。

  要是公孫弘在地方郡縣之中,以他的學識水平,很難遇見對手,哪怕懈怠一會,同樣不需要過多擔心。

  只不過到了太學之中,周遭同伴的學術能力,都屬於大漢頂尖,尤其是有董仲舒與自己進行對比,壓力頓時就上來了。

  原本擺爛的心思,本身就淡了許多,加上董仲舒這麼一勸,公孫弘自然不好意思再去敷衍學習。

  「我這就去看藏書室的門還開著沒有。」感到有絲絲焦慮的公孫弘,頓時起身,想要告辭。

  董仲舒笑著應下,不過待到對方走到門口,又是出聲叫住,「次卿,你還沒說自己過來是所為何事。」

  「哦對,差點忘記提醒你了。」公孫弘尷尬地轉過身來,「下午是有人過來通知我們,說是陳學長明日要見見我們這些博士,估計是有什麼規矩需要宣讀,當時你在藏書室讀書,因此便是讓我來通知你一聲。」

  「原來如此,多謝次卿了。」董仲舒拱手言謝。

  公孫弘還禮道:「反倒是今日仲舒你這番勸學之言,讓我醍醐灌頂,要言謝,該是我向你道謝才是啊。」

  ————

  公孫弘、董仲舒嘗共太學任博士,忘年而交。

  董仲舒為人廉直而好學,常往藏書室,年余,治《春秋》冠於太學。

  公孫弘自覺老矣,嘆之。

  董仲舒勸曰:「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次卿何故言遲?」

  弘悟,亦學,且希世用事,終位至公卿。——《史記·公孫弘董仲舒列傳》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