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的鐵桿粉絲一直都是死敵,而且與杜克為西蒙?佩吉準備的始終帶著面具的角色不同,本迪尼克?康伯巴奇想要競爭的是男主角,這種嚴重跟核心觀眾群意見相悖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利益的話,杜克肯定不會隨便去做。
再說了,他準備在第二主角上使用丹尼爾?吳這樣的華裔演員,第三主角啟用拉丁裔,本迪尼克?康伯巴奇根本不符合這一要求。
雖然本迪尼克?康伯巴奇表現出了積極爭取角色的**,而且人氣和知名度也更高,但杜克還是選擇了拒絕。
對於《星際迷航》系列,杜克不是特別了解,籌備工作的閒余時間,他也看了最為經典的幾部《星際迷航》,畢竟一個系列能製作如此久的時間,得到那麼多粉絲的支持,必然有其可取之處,或許也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不過,看完幾部《星際迷航》之後,杜克發現這對《星球大戰》沒有任何幫助。
《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儘管都是講述宇宙大戰的科幻片,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兩個系列著重強調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在《星球大戰》里,與其他典型好萊塢大片一樣,最重要的是懲惡揚善,其他的都要讓步,邪惡勢力不能打敗光明勢力,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在《星際迷航》里,最重要的是科技發展,是求索精神,善惡並不重要,實力才是在宇宙生存的根本。
所以《星球大戰》是偽科幻,只是一個披上了科幻外衣的劇情大片。
《星球大戰》里,科技發不發達不重要。只要有了原力,就能戰勝一切,原力可以超越物理規律,產生超自然現象,這種設定更加大大降低了《星球大戰》的科幻屬性,而更像一個魔幻故事。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星戰系列屬於太空歌劇,非常史詩,場面非常宏大,也有一個很明確的劇情流程;《星際迷航》算是太空牛仔類的題材,電影版里經常提及他的劇情核心,探索未知,勇往直前。
在杜克籌備影片的同時。盧卡斯影業也與一些公司簽訂了推廣合作協議。
二月份,虛擬實境的關注者們和星球大戰的影迷們得到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消息,《星球大戰》即將完全步入虛擬實境體驗,盧卡斯影業與谷歌進行戰略合作發展,虛擬實境完整體驗正式開始製作。將開啟全新的星戰宇宙。
這個虛擬實境完整體驗將包括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和獨家的從未見過的內容,它直接關係到《星球大戰》的新系列開篇,影迷們將能夠通過訪問在iOS與Andriod的官方星戰應用程式去體驗。
谷歌不是只做《星球大戰7》的VR,他們已經搭售每個相關的應用程式。要求用戶選擇光明或黑暗的一面,有專門的部門會密切跟蹤相關信息。
在這個春季。關於《星球大戰7》的新聞基本占據了大多數娛樂媒體的頭版,每當熱度稍降,盧卡斯影業和華納兄弟都會爆出新的消息,吸引影迷的眼球。
然而。現在的時間段畢竟是頒獎季,關於頒獎季的消息還是搶走了不少關注,就在奧斯卡提名名單公布,媒體注意力轉移的時候,杜克和盧卡斯影業以及華納兄弟聯合召集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星球大戰7》的影片名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這一消息又拉回了影迷的注意力。
距離《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開拍還有三個月時間,影片的特效工作已經展開,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設計嶄新的機器人,在杜克提交給工業光魔的設定草稿中,這個被命名BB-8的機器人不會像R2D2那樣在影片中與敵人戰鬥,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賣萌。
BB-8將肩負宣傳和拉動周邊產品銷量的重任。
雖然畫畫的水平很有限,但早在去年的時候,杜克就作出了BB-8的原型圖,在一張畫紙上畫出了最開始的BB-8素描草稿。
考慮到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一貫的純手工打造熱烈洋溢的風格,以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影片氛圍,杜克的手繪草稿中BB-8由兩個迭在一起的圓球體構成,而在上面的球體上由一個小點代表了眼睛,這份圖稿也成為了設計BB-8的核心理念。
杜克的想法也促使工業光魔的設計師克里斯坦?阿爾茲曼完成了BB-8的最終設計。
為了完成這個在球體上轉動的機器人的設計工作,克里斯坦?阿爾茲曼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式,一方面兼顧杜克的想法,一方面又彰顯出新特色。
當然,原始的素描草圖中的機器人形象看起來溫和討喜,因而他不可能往嚴肅或者暴躁的方向去設計這個角色,杜克在每次設計出新的BB-8形象時都要給出相應反饋,最終才有了完整版的BB-8概念設計圖。
克里斯坦?阿爾茲曼對杜克坦言,他在設計BB-8時為了尋找靈感觀察了千奇百怪的球狀物體,直到他看到一個在面前滾來滾去的足球時,電光火石間他認為這真是他夢寐以求的感覺。
當阿爾茲曼確定了基本的設計思路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如何把這一概念與實際結合。
來自工業光魔公司生物小組的設計師經過了不斷的嘗試和反覆琢磨,敲定了出了最終的BB-8形象——一個可旋轉的球形身軀以及一個半球形的懸空頭部,看起來簡約而不簡單,典型的星戰風。
並且為了實際拍攝的便宜,設計師可以遠程控制BB-8做出各種動作。
完成了概念設計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概念實體化才是成功的關鍵。
為此,《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劇組聘請了工業光魔的傳奇人物尼爾?斯坎倫作為任務的總監。
在杜克的要求下,尼爾?斯坎倫遵循了其它兩位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但把BB-8變成現實依然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這個由尼爾?斯坎倫負責的模型團隊,首先著手做出了多個木偶版本的BB-8。
概念設計圖應用到實際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改變,杜克很清楚這一點,特別讓尼爾?斯坎倫負責的模型團隊製作了不同版本的BB-8,以從中找到最為合適的版本。
尼爾?斯坎倫和杜克討論了很多關於BB-8機器人如何移動的話題,比如它是否需要一個可伸縮的脖子。
但杜克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讓模型團隊花了半天時間搭建了一個可以移動的木偶機器人。
這個木偶的機器人的靈活性簡直讓人吃驚,它的頭部和手臂都可以隨意自由的移動,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機器人非常棒,這個木偶版機器人為最終的實體化BB-8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做出了木偶之後,如何操縱木偶進行實際拍攝成為杜克和尼爾?斯坎倫的團隊面臨的另一個棘手的問題。
作為BB-8的操控者的兩名工作人員躲在華納製片廠的攝影棚里,花費了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熟練掌握BB-8的運動套路和表情。
同時,杜克讓約翰?施瓦茲曼派出一名攝影助理,在攝影棚里用鏡頭記錄下了BB-8的各種表情資料,不斷調整和實踐,最終才能讓BB-8做出豐富連貫的動作和表情。
經過了製作模型和實際操縱的過程後,尼爾?斯坎倫的團隊向杜克展示了他們的勞動成果了,當看到BB-8展示出的靈活動作和豐富表情時,杜克如釋重負,終於可以放下長久以來放在肩上的重擔。
BB-8的精彩表現也征服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劇組,它仿佛不是一個木偶模型,而成了電影裡真正的BB-8。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及後面的系列服務,盧卡斯影業特意讓工業光魔在洛杉磯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工作室由工業光魔方面的著名人物羅斯?厄本負責,並且杜克也讓他擔任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視效總監。
如今的工業光魔,像羅素?厄爾這樣的視效總監仍繼承著「服務電影製作者」的傳統,而這一傳統最早正是由喬治?盧卡斯在20世紀70年代時確立下來的。
羅素?厄爾在1994年加入工業光魔,當時的他還是一名技術助理,截至到目前,他負責過《碟中諜2》、《加勒比海盜》系列、《變形金剛》系列以及《復仇者聯盟》等眾多熱門大片特效製作工作,可謂經驗豐富。
如果一個導演想要給電影裡加一艘宇宙飛船,或是讓鋼鐵俠漫天亂飛,或是要把成百上千隻動物塞進諾亞方舟,那他肯定需要一個視效總監來領導整個特效團隊,杜克自然也不例外。
像杜克這樣的導演,總是希望特效能再提升一個台階,在如今的好萊塢,每一點特效都要升級,與此同時製作時間卻在縮水。
所以,杜克所有的項目,特效工作總是從立項起就要開始,甚至有些還沒立項就要開工。
幸運的是,這些年來杜克始終有工業光魔相伴,現在工業光魔更是成為了他的資產,特效方面基本不用犯難。
當這些籌備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杜克接到了艾琳?蘭黛的堂哥的電話,一位來自紐約的億萬富豪想要找他談談影片女主角的問題。(未 完待續 ~^~)
PS: 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