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逕庭突然明白了。
派去軍營找他的初九,不過是北地的一招後棋,他們最大的餌,是大瀝朝的這群百姓。
養了他們四個月,就等他只身前來雷弓堡。
如果初九不能將他引來,他們也會放出這些百姓的消息,讓他不得不來。
只不過,那樣做就沒有現在這般順利。
若是將他們拎出來,大瀝朝的那些平頭百姓,就會同仇敵愾,給周逕庭提供不少後援。可現在,那些百姓還以為被劫走的家人在北地「賺錢」呢,不給周逕庭下絆子添堵就算好的了。
「朝中因為邊關城蝗災的事,這些年來一直在這邊徵收更多的糧食,這裡的百姓過得緊衣縮食,尤其到了冬天,沒有存糧的人家過得尤其艱難。與其說他們相信北地之人會善待他們的親人,不如說他們盼著如此。」寧宴平無奈說道,「幾封書信就讓他們信以為真。」
周逕庭沉默不語。
即便北境的百姓會怨天載地,也不會改變朝廷的決定。
邊關食不果腹,就一定會從其他地方分走糧食,給與救濟,再加上層層加碼,落在百姓頭上就多了。
百姓不會明白其中的問題,他們只知道一年過得比一年差。
「我們需得先查查在雷弓堡的那些人是不是我朝的百姓?」周逕庭頓了頓,「還有,林姑娘在不在其中?」
「將軍,雷弓堡易守難攻,我們要進去不容易。」寧宴平皺眉道。
周家軍在北境時日尚短,能打聽出來的消息有限。
大瀝朝與北邊的大漠國是連綿不斷的岐山相隔,大瀝朝這邊以山地居多,但也有平地,而且平地連成一片,適合種植糧食。大漠國雖然以平地居多,但因為氣候,大部分是荒漠,糧食產量低。
每年到了秋冬之際,大漠國的糧食更是緊張,人的口糧都有限,更別說養的牛和馬。
因此,他們只能想方設法南下搶糧。
高山積雪覆蓋,翻山越嶺要過來基本不可能,只能從連綿的岐山中間可通行的狹長棧道過來,大大小小的棧道有十多處,十分不好走。
每到冬季,不僅有厚厚的積雪,山上的積雪有時候還會滾落下來,甚至出現雪崩的時候,要從棧道走過,危險不比翻山越嶺小。
更何況,大瀝朝在每一處都設有關卡,隨便駐紮的兵將不多,但從棧道出來的人幾乎得排著隊出來,不可能蜂擁而上,這要守住不需要太多人手。
整座岐山,就只有一個適合出兵的缺口,那就是周家軍駐紮之處,也是秦家軍多年以來駐守的地方。
雷弓堡所在之地,則是在一處狹長甬道的出口處。
比之其他甬道,這條路更長更狹窄,只容得一個人側身而過。
兩旁的高山幾乎是垂直的,因為大都是草本植被,山壁十分滑,讓攀爬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秋冬之際,山頂上積雪覆蓋,一旦有積雪滑落,就會將甬道蓋住,而到了春夏雨水多的時節,又容易出現泥土滑坡。
可以說,這裡的十幾處甬道,光是走過去,就得冒著巨大的風險,更別說在甬道的出口還有人把守。
雷弓堡建在此處,自然不會讓人把守,而是用結實的「門」擋住了,只要雷弓堡不主動放人進去,這裡就相當於死路。
「將軍,雷弓堡這裡用的門是往下關的。」寧宴平做了個往下落的手勢,就跟鍘刀一樣,「要打開這扇門,只能從雷弓堡裡面,由數十人拉住門兩旁的繩索,同時用力,才能將此門開啟。」
雷弓堡能屹立多年,肯定是沒有留下任何隱患,換句話說,想從甬道這邊進入雷弓堡,簡直是異想天開。
寧宴平指著輿圖上的位置,又說:「我們只能想辦法從正門進入,先從另一處甬道潛進大漠國,再想辦法潛入雷弓堡,這樣才有機會。」
周逕庭皺緊眉,沒有說話。
光是從此處繞道去雷弓堡的正門,就得花費不少時日,更別說現在的惡劣天氣。
雖然雷弓堡的慕容一家已經不復往日榮光,他們也不再生活在雷弓堡中,大漠國的皇室恐慕容家實力過於雄厚,早在幾年前,明升暗貶,給了慕容家一個虛職,將他們留在了都城。
雷弓堡也沒有交予其他將領,而是成為皇帝御駕親征的庇護之所,因此在雷弓堡中留下了一些侍從,負責維持雷弓堡的使用。
現在的雷弓堡也就只有正門會有打開的時候。
「這裡的人都說,雷弓堡固若金湯。我們想進去,哪怕只是查探消息,也很不容易。」寧宴平提議道,「不如先去正門再想辦法混進去。」
「不妥。」周逕庭搖了搖頭,「北境之人故意引我前來,想必斷定我們只能潛入大漠國,從正門進入,那裡等著我們的只怕是天羅地網,哪怕我們有幸逃脫,也會陷入被動。」
「可由我先行,把他們引開,將軍再帶人進入。」
周逕庭依舊搖頭:「雷弓堡雖稱固若金湯,但那是在有慕容軍日夜巡防的情況下。如今留守雷弓堡的人數有限,雷弓堡便有了漏洞可循。」
之後,周逕庭拿出了一張雷弓堡的換防圖。
這圖原是秦家軍千辛萬苦拿到的,只是後來慕容家被調離,雷弓堡荒廢了下來,沒有了冒著風險潛入的必要,巡防圖也就沒有了太大的用處。
花了大價錢換來的圖也就被擱置了,周逕庭這才有機會找到。
「巡防嚴密之處,就是需要重點防護之處。可能是有重要的人或者物需要保護,再有可能就是容易出現紕漏之處。」周逕庭指著後院的幾處地方,「住處、糧草庫、軍械庫可擱置,剩下的三處可先探查。」
偌大的雷弓堡做不到全封閉,庭院走廊都有空檔,但雷弓堡背靠岐山山脈,要找到能穿過岐山又正好是雷弓堡布防弱點,十分少。
「這一處與我們所在之地最近,先去此處。」周逕庭點了圖上的一處。